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三中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三中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三中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三中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三中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十三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三中联考九年级语文三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45分)1.(4分)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青年时期要不断积蓄力量,鼓足勇气,才能坚定信仰,明确目标。勇气是一抹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原色,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勇气是严jùn____考验当中绽放的光芒,它是一轮曜日,拥有勇气就拥有了成长的力量。我们崇拜李白,因为他“直挂云帆济沧海”,敢于为凌云壮志扬帆远航;我们钦佩鲁迅,因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敢于向黑暗社会宣战亮剑……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待在故事里,铭记在人心底。爱憎分明是一种勇气,潸然泪下是一种勇气,缄(A.jiānB.zhēn)默隐忍是一种勇气,慷慨呐喊也是一种勇气。勇气有时候是一舜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1)(2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严jùn()缄(A.jiānB.zhēn)默()(2)(2分)第二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4)(2分)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句意连贯。我们,因为。3.(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撺掇(cuān)沼泽(zǎo)追溯(sù)天衣无缝(fèng)B.眼眶(kuàng)渺远(miǎo)晦暗(huì)大彻大悟(chè)C.凫水(fú)狩猎(shǒu)行辈(háng)销声匿迹(nì)D.陨石(yǔn)羁绊(pàn)锵然(qiāng)戛然而止(jiá)4.(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B.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C.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采,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D.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滩碎石块。5.(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虽然这道题很难,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他终于大彻大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B.人类在追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应目空一切,而应努力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C.人类活动不断扩张,动物的生存环境显得更加艰难,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销声匿迹。D.多年的搭档让两人产生了良好的默契,在表演中,二人通力合作,配合得天衣无缝。6.(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C.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7.(3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8.(3分)下列是某同学搜集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为固定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C.“社稷”常用来作为国家的代称,“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D.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9.(4分)综合性学习。回望百年征程,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历史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为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明德学校语文组计划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2分)写出两句有关爱国诗词:“,。”(2)(2分)【活动设计】请你根据活动示例再补充两个有关爱国的活动版块。示例:激发心志,讲爱国人物故事10.(5分)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甲】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丙】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1)(2分)结合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2)(3分)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丙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11.(6分)默写。(1)(1分),关山度若飞。(《木兰诗》)(2)(1分)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1分)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4)(1分),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5)(2分)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叙述自己生平历经的磨难,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一)(13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皇甫谧①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②云:‘三牲④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④以存教,_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汝自得之!”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⑤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皇甫谧,字士安,过继给叔父叔母为子。②《孝经》,书名,相传为曾子弟子所作,是儒家讲孝道之书。③三牲,牛、羊、猪等牲畜。④豕,指猪。⑤席坦,人名。12.(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朝廷之臣莫不畏王;②面刺寡人之过:③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④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13.(4分)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14.(2分)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15.(3分)同样是“劝诫”,甲文邹忌对齐威王“劝”的方式和乙文叔母任氏对皇甫谧“劝”的方式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二)(6分)诗歌鉴赏。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6.(3分)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借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描绘了一幅驿站冬夜难眠图。B.首句中诗人运用残月、滴漏两个物象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布景,暗写了诗人内心的烦乱。C.颈联直抒胸臆,从“慷慨”“凄凉"两词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由激昂高涨转的悲伤凄凉。D.尾联中的“行人”实际上是诗人自指,诗人天明重登征途,环顾四野,无可供娱心悦目之物,聒噪的蝉鸣声更增添了诗人的烦乱。17.(3分)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本诗以“乱”为诗眼,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因何而“乱”。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12分)枇杷盲盒与孩子明前茶①枇杷园的中央,有一块空地,老祝捐出的十棵枇杷树,就围绕着这山间少有的平整之地。认养枇杷树的城里家庭,周末会来看望“我家的枇杷树”,这是他们帮扶村小孩子的一种方式。②老祝年轻时,曾在村小当代课老师,后来因为文凭不够,不得不从救师岗位上退下来,把承包枇杷园作为新的事业打拼。这一行他做得很成功。自从栽种树苗后,他就仿佛拥有侍弄枇杷树的金手指。“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春风拆勾萌,朴椒如榛菅。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老祝觉得范成大这首诗就是在形容自己的山中岁月。苍苍枇杷树,很快就高及屋顶了,枇杷越结越多,富裕了的老祝,就想着为村小做点事:买些书本,添一副篮球架。他还打算用这笔钱,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因为六年级有个姓朱的孩子有做导演的天分。③去年暑假,这小子自己写剧本,与三位同学在晒场上表演,把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奶奶对娃儿教育上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扮演戏中的奶奶,孩子拿出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压岁钱,买了灰白的假发。在他身上,老祝看到了自己少年时那股要把一切事情都做成的心气儿。老祝也看到了台下的奶奶,那泼辣的老妇人一边痛骂孙子歪点子一箩筐,一边却笑出了眼泪,频繁地用手背去擦。与孙子朝夕相处的这十二年,奶奶只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负荷,那天,她却忽然感受到了孩子像枇杷树一样成长的生命力以及他热辣的回报。孩子的才华,就像飞溅的枇杷汁,让顽固的奶奶皱起了鼻子她被酸到了,也被甜到了。这股劲儿,一直冲到了奶奶的鼻腔和眼眶,让她且喜且叹,且愁且笑。④老祝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想要为这孩子提供一点方便。他当然也可以把卖枇杷的钱直接捐出来,可转念一想,枇杷树每年的收获,也是一种期待与冒险。如今的城里人就喜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枇杷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祝被自己的新点子逗笑了。如果,一棵果树能吸引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嗅见山野的气息,体会农桑的辛苦,吃到现摘的枇杷;或者,见一见泥鳅一般黑且机灵的“朱导”,与之合演消夏之戏,也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⑤就这样,去年10月,老祝在平台上开卖“枇杷盲盒”:预付1600元认养一棵树,来年这棵树上所有的枇杷都是你家的了;若是风调雨颇,一棵树最少能结两百斤枇杷呢;树可一家认养,也可由几家共同认养;认养枇杷树的收入,将作为善款捐给村小。老祝有点私心,他想把这笔收入的20%用于“朱导”的梦想,帮他成立山里的第一个戏剧社。老祝期待这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⑥26个城市家庭,认养了十棵枇杷树,拉了一个群,自称“枇友”。冬去春来,老祝教他们疏花、疏果。这些农活,都要搭起梯子,钻入枇杷树浓密的树冠中,或以猴子捞月的身姿,或以熊猫横卧之憨态,伸长手臂和剪子艰难地干。让老祝惊讶的是,就像“朱导”这样的“赤脚大仙”爱玩阳春白雪的戏剧一样,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对爬树疏果这样的事,也干得兴致勃勃。⑦乌鸫鸟最爱枇杷树,啄食几口枇杷,就能在树梢上亮嗓高歌;城里人也爱枇杷树,搭起几顶帐篷就能在树下吃着枇杷,喝着凉茶,极像树上的“乌鸫鸟”,享受着这里的一切。“吱-呀”忽然加入的一声清透鸟鸣,惊飞了乌鸫的得意,它拍着翅膀一边搜寻一边卖弄华丽的转音,却怎么也找不着、逼不走那后来者。乌鸫困惑地摇动尾翼叹气,城里孩子在望远镜中照见了,窃笑不已。老祝也笑了,“朱导”噙着自制的叶笛欢鸣着从枇杷树杈间探出头来。这孩子是这里的常客,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这些小技巧,就没有他不会的。⑧世间的孩子无需撮合就能成为朋友。不多时,白色帐篷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笑闹声、斗嘴声。城里孩子与乡间少年似乎达成了某种竞赛的规则,不知是谁起头,他们开始以清亮的童声,如溪水般欢悦地淌出诗情:“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老祝想起来了,这正是白居易的《山枇杷》。⑨暖风熏人,剥一只枇杷,汁水的甜蜜入口入心;耳畔,孩子的吟诵与笑声,入耳也入云。老祝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盲盒里,开出了希望之花。(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8.(3分)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③段的作用。19.(3分)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引用范成大的诗,对文章的表达有何影响?20.(3分)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21.(3分)请结合全文分析,用“批杷盲盒与孩子”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妙处?(二)(14分)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原因①一边是绵延不绝的高黎贡山,一边是壁立千仞的碧罗雪山。谷底的那片碧绿,是从青藏高原汇聚千溪万泉而来的江水。江水时急时缓,遇到乱石嶙峋,就白沫喷涌,浪花飞溅。水声或如悄声细语,或如雷声阵阵。②这就是怒江。它沿岸的一条公路如游丝般蜿蜒。A.我们乘坐的大巴,像甲壳虫似的在公路上缓缓移动。我将脑袋伸出车窗,使劲睁大双眼,却怎么也无法在一望之中把这宏大瑰奇的景象尽收眼底。③忽然,从邻座传来音乐声,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有点吃惊,既因为游客中竟然有人喜欢西方古典音乐,也因为那不同凡俗的浑厚乐声和细腻的音质。④“英雄!这些山、这些水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支交响乐简直就是为它们谱写的!”对这支曾被一些音乐评论家认为艰涩难懂的乐曲,他竟然这样解读。⑤这位游客来自北京,在这里当过“知青”,回城后成了一名教师。老伴去世后,他没有独守孤影,而是四处旅游。“昨天刚从拉萨坐飞机到昆明,今天就直奔怒江来了。”快七十岁的他,精神矍铄。⑥“当年我只觉得山里生活艰苦,却没发现这里的景色这么撩人。”他笑了笑,接着对我说:“在城市我常感到寂寞,而进入山水的怀抱,我就像回到了那个曾经完整的家,心安!”也许,曾和自己的青春融为一体的地方就是故土家园吧,这位老人是寻找他的青春来了。⑦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⑧怒江第一湾,像一块马蹄形的翡翠,安稳地置放在群山之间。和长江第一湾的猛然掉头、雄奇有力不同,这个弯转得那么优雅,就像华尔兹舞中旋动的长裙一角。我们这些游客,站在山坡的围栏外,看着深谷里仿佛陷入沉思的碧水。⑨导游姓李,50多岁模样,当她开朗地大笑时,眼角和额头的皱纹都在爬动。她向大家介绍:其实,这条江到了雨季才会发怒,才名副其实。这个季节,更适合它的名字应该是——碧江。显然,她对这片山水非常了解。⑩车到了老姆登村,我的眼睛追随李导的指引,看见对面戴在群峰头上的皇冠山是那样高贵华美。当一抹阳光落在上面,它就像刚从黄金的汁液里捞出来一样,润润的,闪着金黄的光。为了拍一张把“皇冠”戴在头上的照片,游客们四处寻找合适的位置和角度,李导微笑着走过来,一一指导并帮忙。当相机屏幕上显示出一位手持小木匣(自制音乐播放机)的“老皇子”时,她轻拍手掌,发出爽朗的笑声,那位北京老人也咧开嘴笑了。⑪童心在大自然面前复活了,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可爱和天真。⑫大巴车继续向着山河敞开的方向前行,李导趁着空闲向大家讲述起自己的身世。她的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州北部的独龙江乡。早年,那里不通公路,物资匮乏。当地政府曾组建马帮,运送粮食和物资,救助群众。她就是赶马人,也曾做过国营马帮首领。⑬泥石流、桥梁损毁、大雪封山……甚至她的丈夫也遇难于赶马途中。十多年里,她历经艰险,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痛,也一次次见证了乡亲们在山间铃响马帮来时的喜极而泣。⑭庆幸的是,一条条公路终于打开了闭锁的山区。前些年,为了提高云南茶的知名度,云南组织了一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留下了自己马帮首领生涯的最后一次亮相。⑮那一路,马帮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催生出不少轰动的趣闻,同时马帮也看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霓虹闪耀的商场……在宽阔的大街上,在汹涌的人流中,B.马帮不再像行走于山间古道时那样自然:蹄声犹犹豫豫,马儿的脖铃声错落纷乱,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要停?前面的岔道如何选择?这些都变得难以确定。⑯如果说,大山曾经遮挡过她的目光,那么,这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则在她面前打开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卷,引发了她的思索。⑰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她清醒地认识到。⑱短暂的迷茫和一时的失落在所难免。但很快,她就决定从熟稔的生涯中拔脚而出,她要与通了公路的家乡一起展现魅力,她开启了生命的另一扇门——成了一名高山导游。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她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⑲到了丙中洛,李导带领大家,向如画河山的更深更远处走去。这时,我却很清楚地看见,她的手自然前伸,挽住了北京老人的胳膊。⑳前方,一定还有许多难以置信的美被崇山峻岭收藏,还有许多惊叹在目光的扩散和腿脚的迈动间发出,还有许多温情在人生的旅途中酝酿。㉑我知道,当人们像雄浑的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时,就能够收获美,收获快乐,收获爱。(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22.(2分)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由所至写到了所见所感。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所至(游踪)所见(景、人、事)所感(引发感受与思考)怒江第一湾第一湾优雅碧绿①老姆登村②童心之美丙中洛李导搀挽老人前行人情之美23.(3分)结合语境,任选一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A.我们乘坐的大巴,像甲壳虫似的在公路上缓缓移动。B.马帮不再像行走于山间古道时那样自然:蹄声犹犹豫豫,马儿的脖铃声错落纷乱24.(3分)第④段中北京老人为何说“这些山、这些水才是真正的英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5.(3分)文章用大量文字写李导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6.(3分)文章标题《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四、写作题(共2题;共60分)27.(10分)毕业典礼结束后,你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着。不久后,会有新生进入这间教室,会有一个人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这个人,此前你不曾见过,此后也难相遇。而他(她)刚从小学跨入初中,带着美好希望与忐忑不安,坐在你的位置上。现在,请你跨越时空与他(她)对话,给他(她)祝福和鼓励。要求:①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寄语给未来的新生。②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8.(50分)无论是书房里的笔墨纸砚、戏台上的说学逗唱、街道中的汉服唐装,还是小镇市集的美食烟火、老中医的望闻问切……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一经走进自己的生活,就会重塑人的精气神。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以“给了我自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答案1.矗;不;知;千;何;歌;舞;殿2.(1)峻;A(2)舜;瞬(3)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4)我们欣赏杜甫;他“会当凌绝顶”,敢于向人生巅峰挑战攀登。3-8BBACBA9.(1)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①倾诉真情,唱爱国主题歌曲②陶冶心灵,诵爱国主义诗篇10.(1)匡超人由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2)语言描写。匡超人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行房二人不够大方,再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体现出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11.(1)万里赴戎机(2)赢得生前身后名(3)奉命于危难之间(4)不义而富且贵(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2.莫:没有谁;面刺:当面指责;尝:曾经;辍:停止13.①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给予下等奖赏。(2分)②难道是我安家时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欠缺么?(不然,)你怎么会愚笨迟钝得这么厉害呢!14.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15.①邹忌采用了婉言劝谏的方式,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现身说法,这种劝诫方式含蓄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②叔母任氏采用了直言劝诫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劝说时,直言不讳,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直陈利害,纠谬救失,能使人幡然醒悟,改过从善。16.D17.因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忧国之思而烦乱。18.插叙。叙述了“朱导”自编自导自演戏剧感动奶奶的事情,突出了小朱的导演才华;交代老祝想替村小孩子们购买演出服与道具的原因;为下文写老祝卖枇杷盲盒吸引城里人来资助孩子们做铺垫;更加突出了老祝的无私奉献、思维灵活,丰富了文章内容,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