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身心健康建设研究对策_第1页
新时代青年身心健康建设研究对策_第2页
新时代青年身心健康建设研究对策_第3页
新时代青年身心健康建设研究对策_第4页
新时代青年身心健康建设研究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日趋严重。学生心理危机是造成高校安全事件的主要诱因。为了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历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根源;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归纳了高校采取的主要干预措施;探讨了高校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时遇到的主要困境;提出应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困境可采取的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干预措施;困境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4.03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竞争越发激烈,新时代大学生承受着比以往更多的压力。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危机。近年来,由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或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面向本專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每年开展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评,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本文结合作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工作经验,梳理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以及诱发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因素,提出了针对不同心理危机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总结了其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1.1

环境适应能力差由环境变化引发的心理危机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他们大多是第一次远离亲人来到陌生的城市,脱离父母的庇护开始独立生活。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较之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都是由家长和老师规划和监督。到大学后,这些都需要靠他们自己独立来完成。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校园环境、气候特征、饮食习惯和交往对象,很多学生短时间很难适应。因为不适应教学模式变化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气候饮食变化导致水土不服,以及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导致同学矛盾也多出现在这个阶段。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外界的及时关注,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2

学业压力大很多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下,因自律性差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挂科。同时,大学里学霸云集,大学教育已经从单纯的文化知识传授转变为综合能力培养。很多从小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同学,到大学后发现自己突然变得普通,在文体、艺术、社团活动中也变得吃力。巨大的落差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此外,部分学生在大四阶段,会面临就业和考研压力,当理想和现实存在冲突时,就会形成焦虑、失落、自卑和绝望等心理问题。1.3

经济压力大因经济问题产生心理危机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欠发达地区,以及有重症病人或遭遇突发变故(如亲人病故或意外伤亡、父母离异、家族企业倒闭等)家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和学习压力,易形成自卑、偏激和自闭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虚荣心作祟而深陷网络贷款、游戏上瘾和赌博等无法自拔,最后因借贷方纠缠逼迫而痛苦不已。有的学生为减轻负担,遭遇电信诈骗或兼职上当受骗,或未平衡好学习和兼职的关系,导致成绩下降,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1.4

人际交往问题不良的人际关系也是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生活习惯和性格差异明显,如果室友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就易导致宿舍矛盾;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属于“小公主”或“小王子”,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一旦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大家认可,容易产生被歧视和不被重视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社恐,与他人交往能力欠佳,难以融入良好的人际交往圈,进而形成自我封闭状态,引发孤单、忧郁等不良情绪。1.5

情感问题进入大学后,学生谈恋爱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大学生还未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和道德观,对恋爱和婚姻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恋爱交往中,容易陷入三角恋甚或多角恋的感情纠葛。在与恋爱对象交往中因为理念、金钱以及性等出现矛盾、分歧和冲突,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给双方带来极大的精神困扰,抑或造成人身伤害。1.6

身体缺陷或精神障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和同学的尊重。当他们在身高、体重、外貌和身体方面异于常人,通常会比较敏感而自卑,对于别人异样的眼光和言语会感得到被歧视和孤立。部分学生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不与人交往。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容易产生极端想法。还有学生具有遗传性或继发性精神疾病,在外界刺激下易产生抑郁或暴力倾向等。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2.1

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新生入学之初及此后每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于结果异常学生,安排辅导员一对一访谈,再次筛查确认心理异常学生,为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其次,将心理健康筛查常态化,每月收集班级晴雨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发现学生异常情况。对于筛查出的心理危机重点人群,要逐一约谈和定期跟踪,梳理他们成长环境、经济状况、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等,分类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委员密切关注。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并立即启动家—校—院—宿舍四级联动机制。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以便对有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2.2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在高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形式多样的心理主题活动、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等教育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类型、特征、危害和应对措施,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学院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社团组织、校报、微信公眾号、微博和宣传栏等形式,定期向大学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危机对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克服心理危机认识偏见,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弹性。学院可以设立专门的二级心理辅导站,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给予积极的关怀和帮助。2.3

建立宿舍—学校—家庭联防机制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多数时间是在宿舍度过。宿舍是学生在学校的家,而舍友就是他们的兄弟姐妹。融洽的宿舍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不良的宿舍环境将加速学生心理危机的爆发。以往案例无不表明,任何心理危机的发生无不或多或少在宿舍环境中有所体现。因此,学校一方面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宿舍—学院沟通渠道,发挥朋辈辅导作用,通过室友或信息员发现潜在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地向学院汇报,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干预。另外,学生的心理危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原生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建立家长微信和QQ群、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寄送一封家书和假期走访等方式,加强家校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心理危机联防体系中。尤其是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对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效果以及危机后学校和家庭之间谅解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3.1

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虽然各高校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但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普遍配备不足。目前,多数高校除配备少量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学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主要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兼任完成。由于部分辅导员不具备心理学或教育学等知识背景,且未受过系统的心理培训,因此对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无法做到精准识别和干预。遇到心理危机个案时,只能通过谈心谈话进行心理疏导,无法从技术层面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更多的是依赖心理中心或者转介。干预过程和危机后的辅导工作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3.2

学生参与心理危机干预意愿不足心理健康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普遍对心理健康测评和第三方干预存在抵触心理。各高校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测,部分学生会因刻意规避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而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学生参与的意愿普遍不高,参与者多为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和相关社团成员,很难做到全员覆盖。部分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由于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负担,拒绝心理咨询和相关帮助,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危机。在建立的预警机制中,宿舍信息员和班级心理委员与心理危机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理应是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敲钟人”。但多数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当事人的异常言行所释放出的预警信号并不敏感,甚至还为维系同学关系刻意隐瞒,给本可以避免的危机事件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3.3

家长配合困难很多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心理危机意识薄弱。认为自己孩子的内向、自卑、孤僻和偏激等是性格使然,相比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们往往更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在学生出现失眠、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危机时,不能及时发现正确引导。在孩子出现重度抑郁或自杀倾向时,家长还会认为孩子太矫情。糟糕的原生家庭环境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偏激的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部分家长因爱面子刻意回避孩子心理问题,担心带孩子看精神科医生会影响孩子名声和前途;或将孩子心理问题归咎为学校教育不当和教师管理不力,这些问题都导致家校协同防控学生心理危机的效力降低或失效。4

应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困境的对策4.1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4.1.1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各高校虽已设立心理健康中心,但是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一是高校应根据师生比例,配备足够数量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和专家。提供全面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包括定期的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治疗等,制定心理危机紧急预案。组织心理教育活动、工作坊和课程,提升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应对能力。二是招聘和培训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指导师,确保其具备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能力。定期对其组织培训和进修,加强心理危机的识别和评估能力,提升其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三是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筛查和评估机制,形成教师、辅导员和朋辈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及早支持和帮助。4.1.2

提升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辅导员,是有效预防、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专业能力建设,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辅导员识别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定期组织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研讨会,展开预防和干预措施及效果研讨,参与制定应急预案和措施,丰富并增强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的经验、信心和能力。4.1.3

与心理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一是高校应与当地心理医疗机构及心理服务志愿者组织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制定负责人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和探讨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的合作议题。二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创建一个高校和心理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分享心理健康资源、数据和案例,加强沟通和互动。这有助于高校获取心理服务信息、相关资源和支持。三是高校与精神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转诊流程和责任分工,建立顺畅的学生引流和绿色转诊通道,确保学生得到及时干预与预防支持。四是专业医生进校园,高校和医疗机构合作,邀请专业医生定期到学校坐诊,如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康复培训等。这样可以汇集高校和社会资源,合力促进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工作。4.2

多渠道提升学生自助与助人能力教会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技巧,让学生学会自助与助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学生普遍存在抵触心理。要改变此现状,一要做到全員化,避免特殊化和歧视化现象的出现。二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到无感化,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乐意接受,主动寻求帮助。全员化可以通过设置必修课和定期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等方式实现。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故事性和代入感;通过动画或视频等形象直观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通过课堂讨论、心理情景剧等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微信公众号中推送博文或相关教育视频,为学生提供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此外,通过对“宿舍—班级—学院”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建立和培训,与朋辈力量形成合力,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为学生筑牢心理安全防火墙。4.3

构建常态化的家校联动机制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正确认识是关键,而畅通的家校沟通渠道是家校联动机制运行的保证。在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手册或者参观讲解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入学之后,学校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包括学生的家庭状况和亲子关系等,准确收集家长的电话、微信、QQ等,为建立畅通的家校沟通机制提供基础保障。学校应定期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提高家长在家校联动机制中的参与度。对于心理危机的重点学生,辅导员建立学生个人健康档案,随时更新动态管理,同步反馈给家长,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度。辅导员通过专业指导使家长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危机,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做好学生心理安抚和送医治疗工作。5

结语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隐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