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刍论_第1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刍论_第2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刍论_第3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刍论_第4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刍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注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建设。而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一环,资助育人工作不仅对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正有重要意义,更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做到资助、教育并行。文章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提出合理建议,以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高校;三全育人;资助育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013-04高校资助工作的核心方针是立德树人,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资助工作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在学习、思想上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建设中,成为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我国扶贫工作消除了绝对贫困,进入了“后扶贫时代”,资助工作也逐渐从保障型资助转向发展型资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资助工作重心从奖学金模式转变为五位一体的“奖助勤补免”体系,极大程度地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更多的高校开始进一步关注资助赋能、资助育人的服务体系,在解决物质困境的基础上,更重要的育人功能和要求被提出:除了解决物质困境外,还要做到人文关怀,即更多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参与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2017年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强调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自此,高校思政工作迎来重要部署,从“扶困”到“扶志”,育人成为资助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更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对中国来说既是发展也是挑战。在思政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不断融入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资助育人实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能实现资助和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1.有助于促进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育人质量教育是国之大计,我国高校承载着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又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高校保障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1]。而资助工作,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建立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大学生解決学习上、生活上经济困难的问题。当前,各高校围绕“勤贷助减补”的基础方针,结合实际,不断深入探索资助体系建设,更多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引导贫困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其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自卑、悲观等。这有助于促进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精准帮扶助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2.有助于完善更新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体系,推进“三全育人”以往的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更多倾向于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顺利入学,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只倾向于助困而忽视育人问题,不能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不断发展,则是对整个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完善与更新。从物质帮扶转向精神帮扶的过程,开创了资助工作的新格局[2]。资助育人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应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德育为先,学生为本”。高校要通过资助育人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自尊、自强、自信、感恩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爱国情怀,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敢担当、勇作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1.资助工作人员配备不全当前,高校资助体系的建设主要依托学工队伍,具体的资助相关工作一般由学校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和各二级学院辅导员进行落实。通常而言,辅导员和学生的师生配比应满足1∶200,而专职从事资助工作的教师数量较少,有些高校可能只安排一位教师,并且要统筹全校资助事宜。二级学院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学生人数众多,需要资助的学生也多,当前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基本上超过200人,并且辅导员不仅要负责党团、班级等日常琐碎工作,还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而资助工作人员配备不全,会使辅导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精准帮扶所有受助学生,影响育人活动的成效。2.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不足高校资助工作里包含了“勤”方面的帮扶措施,主要体现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休息时间的同时,开放一批在学校行政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学生协助的岗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协助相关部门和教师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工作中基础且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五育并举的实践路径。勤工助学不仅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减轻负担,而且能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但是当前,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不断扩大,很多高校的岗位设置数量有限,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申请不到校内的勤工助学位置,转而外出兼职。3.育人过程中思想引领力度不够在高校资助工作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思想不积极等问题。这些学生享受着国家和学校的经济补助,但是在校期间的表现却不理想,经常缺课、逃课,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感恩的心态。这也给高校敲响了警钟,在“三全育人”过程中,要关注所有的受助学生,注重在资助过程中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4.资助育人方式程序化、简单化高校资助工作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化,长此以往会导致资助育人方式程序化、简单化,育人内涵被弱化,育人实效不明显。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托政策宣讲、公众号推送等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方式,而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的宣讲都偏简单化,很难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部分学生只关注受助金额和申请方式,很难对国家、学校资助背后的人文关怀产生情感认同。还有部分高校资助管理中心没有对获得资助的贫困生进行动态追踪,育人成效有待加强。1.建立一支“专业化”资助育人队伍当前,除了一线学工工作人员构成的学工部门外,高校各部门都应参与到资助育人的过程中,真正形成“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比如,教学端口的教务部门,可以引导任课教师参与到受助学生的学业帮扶中,主动了解学生所想、所困。教务部门也可以为学生安排一批勤工助学的岗位如助教或实验室助教等,这能够增进学生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特别大,很多学生受专业课教师的感染,会对专业愈发感兴趣,这就是一个鼓励、指引学生极好的机会。后勤部门、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举办关爱性质的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4]。全校各部门要打破工作壁垒,建立强有力“专业化”资助育人队伍,将育人工作贯穿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温情支持。2.提供一批“精确化”岗位帮扶除了勤工助学岗位外,高校还可以开展就业帮扶,这是关系学生一辈子的大事。高校要针对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开设讲座等形式指导符合条件的困难生申请求职创业补贴。高校要开展就业导师结对帮扶,提高学生求职规划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5]。团省委也可根据各高校团委发布帮扶困难生就业的“团团微就业”,通过师生结对的方式,重点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助力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除此之外,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帮扶政策,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项目,这一方面是鼓励受助学生以就业的形式,将感受到的关怀帮扶继续投入到回馈社会中,另一方面是帮助受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3.打造一个大思政育人生态圈(1)建立思政工作室,搭建思政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思政工作室。以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宋妈妈工作室”为例,学院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体性作用,定期在平台上推送红色文化、感恩教育、资助政策等思政内容,并依托工作室搭建起一个新媒体资源丰富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思政教育平台。(2)优化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俱进。高校要优化思政教育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将其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中。高校要注重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教育模式。线下通常是通过开展主题讲座、观影、主题宣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这就需要高校创造性地举办一些有意义、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这样,能转变学生的信息接受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设计师。线上则可以丰富教育形式,采用当下年轻人最喜欢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引导。总之,资助育人工作都是外助为辅、内化为主,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育内容,结合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厚植学生自强感恩的奋斗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3)树立思政模范,朋辈帮扶。自古以来,教师都是言传身教,通过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除了发挥教师的作用,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还可以挖掘贫困学生中的先进典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样会更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高校还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先进典型的事迹,使学生产生共鸣并向榜样们学习,重塑自信心。暑假、寒假这两个关键时间点,都是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黄金时期,学生骨干、学生榜样也都会抓住这个时间段,主动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受助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回家乡进行资助政策、受助生活的宣讲,积极帮助家乡所在地的学生、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国家的相关帮扶政策,不再因为学费等问题而担忧下一代的深造学习。这些返乡宣传资助政策的活动,意义深远,能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许多困难学生走出大山。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受助学生帮助回馈学校、回馈社会,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能克服内心的紧张,更自信、更有动力地继续学习,接续奋斗。4.创新一批形式“多样化”资助育人活动在以往的资助育人活动的基础上,高校要围绕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拓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助育人项目和载体创新一批形式“多样化”资助育人活动,让学生有综合发展的机会。例如,与一些优质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革命基地,让他们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等。此外,政府、高校还应该大力拓展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发掘自身潜能的空间,如与地方企业、战略伙伴合作,提高奖助学金比例,将扶困、扶智以及扶志多个目标有机结合。5.完善一个“科学化”资助育人体系(1)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资助工作机制的正常推进,离不开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当前,资助工作的运作模式,是由相关部门安排推进,高校进行具体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因此,为充分调动高校和社会的积极因素,探索个性化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反馈机制能有效提高资助资源的利用率,缩小区域、校际差距,确保资助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发挥资助资源育人的最大效能。与此同时,科学的反馈制度也能激励高校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形成科学的良性比较、竞争,更有创造性地为困难学生的发展服务。(2)构建全面服务机制。资助育人工作应融入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首先,学生入学前,高校要宣传相关政策和制度,并通过“绿色通道”“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学爱心大礼包”等帮扶措施,以实际举动温暖学生的心灵,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其次,学生入学后,高校要通过“勤贷助减补”五位一体的帮扶举措,扶困扶智,为困难学生量身制订学习计划,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健康成长。再次,学生在校期间,高校要建立一个完善、温暖的全面服务机制,使学生真正获得内心的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高校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重视贫困生的德育工作,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相关测评,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资助工作在德育方面的成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克服自卑心态。高校要建立学生资料管理制度,对被资助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家庭等进行定期跟进,并将相关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些资料是辅导员的重要参考,能帮助其更好地完成资助育人工作。资助育人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如今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模式需要建立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坚持把普通平凡的工作持续、稳定地完成。这不仅仅需要一线辅导员做好相关工作,更需要高校各部门的统筹规划、团结协作。高校各部门、院系之间也要互相帮助、监督,在不断交流、研讨中,共同谋划更好的育人举措,助力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4)建立心理关怀帮扶机制。受助学生的心理,尤其需要被关注,高校建立科学的心理关怀帮扶制度,有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關注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家庭情况,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