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389-2010厢式挂车技术条件_第1页
JT-T-389-2010厢式挂车技术条件_第2页
JT-T-389-2010厢式挂车技术条件_第3页
JT-T-389-2010厢式挂车技术条件_第4页
JT-T-389-2010厢式挂车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厢式挂车技术条件2010-12-08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IJT/T389—2010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技术要求 25试验方法 56检验规则 6 6附录A(规范性附录)货运厢式挂车厢体强度、刚度最低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8附录B(规范性附录)厢式挂车铆接质量要求 ⅡJT/T389—2010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JT/T389—1999《厢式挂车技术条件》。本标准与JT/T389—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参照欧美厢式挂车的分类方法,修改了厢式挂车的分类及定义(见3.1); 增加了“其他车厢”的术语和定义(见3.6); 增加了厢式挂车厢体允许尺寸偏差和形位公差的要求(见表1); 修订了技术要求,对整车和车厢的要求做出了较大修订(见4.1,4.2); 增加了对侧帘车厢的要求(见4.2.17~4.2.21); 增加了对制动装备和制动性能的要求(见4.3); 修改了厢式挂车每年生产50辆后型式检验的要求(见6.1.1f)); 增加了厢式挂车粘贴中国强制认证标志的要求(见7.2); 增加了厢式挂车厢体强度、刚度的最低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附录A); 增加了厢式挂车铆接质量要求(见附录B); 的要求(见1999年版的4.2.1); 删除了硬体车厢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在车厢顶部施加一定的均布载荷时,厢体不得有明显变形,并符合4.2.2的要求,车厢门应能打开,所施加的载荷应符合表1的要求(见1999年版的4.2.14及表1); 别除了防尘密封性的要求(见1999年版的5.3.2); 刑除了硬体车厢刚度试验参照GB/T11381进行的要求(见1999年版的5.6)。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1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集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JT/T389—19991厢式挂车技术条件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11567.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11567.2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23254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GB/T4606道路车辆半挂车牵引座50号牵引销的基本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T4744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GB/T6420货运挂车系列型谱GB/T13873道路车辆货运挂车试验方法GB/T17275货运全挂车通用技术条件GB/T18411道路车辆产品标牌GB/T20070道路车辆牵引车与半挂车之间机械连接互换性GB/T23336—2009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HG/T3088汽车用橡胶密封条和密封圈JB/T5943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JT/T487货运挂车气压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JT/T789道路甩挂运输车辆技术条件QC/T484汽车油漆涂层QC/T625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具有独立的封闭车厢结构,厢体主要部件能承受规定载荷的挂车。厢式挂车包括厢式半挂车、厢式牵引杆挂车和厢式中置轴挂车几种结构形式。24.1整车4.1.5侧面及后下部的防护装置应符合GB11567.1和GB11567.2的规定。4.2车厢4.2.1车厢厢体主要允许尺寸偏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4.2.2车厢门的开启角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在车厢的适当位置设置锁定装置,使车厢门开启后得以3 0°(侧拉门)。项目名称允许尺寸偏差和形位公差厢体外长”厢体外长不大于8000mm,允许厢体外长尺寸偏差±4mm;厢体外长大于8000mm,每增加1000mm,允许厢体外长值增加1mm(不足1000mm按1000mm计算);厢体外长为GB1589的限值时,厢体外长尺寸上偏差为0厢体内长厢体外长不大于8000mm,允许厢体内长尺寸偏差±4mm;厢体外长大于8000mm,每增加1000mm,允许厢体内长极限值增加1mm(不足1000mm按1000mm计算);厢体外长为GB1589的限值时,允许厢体内长尺寸偏差(0,-10mm)厢体外宽”厢体外宽为GB1589的限值时,允许厢体外宽尺寸偏差(0,-5mm);超过±2mm厢体内宽允许尺寸偏差(0,-5mm)厢体内高允许尺寸偏差(0,-4mm).厢体和车架纵向中心面车厢纵向对称中心面与车架纵向对称中心面应重合,其偏差≤5mm厢体前后空间对角线厢体前后空间对角线之差≤10mm厢体门端对角线厢门对角线之差≤5mm厢门门框平行度厢门门框平行度允许公差≤3mm厢体表面平面度在1000mm×1000mm范围内,车厢外表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2mm;在500mm×500mm范围内,车厢外表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1.5mm厢体侧面特定附件高度厢体侧面紧固件、柔性部件高度≤50mma冷藏车厢的制冷机组,其外廓尺寸包含在厢式挂车前回转半径内时,厢体外长可以不包含制冷机组。雨胶皮等柔性部件的尺寸。c不包含侧帘车厢。4理,使其含水率低于15%。的有关规定。车时不得自行滑出或脱落。4.2.12冷藏和保温车厢的内壁板及顶板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有关食品容器的4.2.13冷藏和保温车厢隔热材料应吸水性低、透气性小4.2.14冷藏和保温车厢按气密性能可分为A、B、C三类。在车厢内外压力差为100Pa±10Pa的条件下,其漏气倍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内外压差传热面积漏气倍数ABC4.820~40注:C类不应用于冷藏车厢。4.2.15当冷藏和保温车厢的平均墙壁温度为20℃~2总传热系数应符合表3的规定。ABC总传热系数K注1:C类不应用于冷藏车厢。注2:平均墙壁温度为车厢内、外温度的算术平均值。4.2.17侧帘车允许最大载质量为27000kg,车厢内应设置用于对货物进行必要的固定和捆扎的固定装置。4.2.19侧帘车厢帘布总成在环境温度为-40℃~45℃范围内应能保证其使用性能。4.2.21侧帘车厢帘布材料的剥离强度(N/5cm)应大于80N,耐水性应大于1.9kPa。54.3.2厢式挂车应采用供气管路和控制管路分别独立的双管路制动系统。4.3.4厢式挂车的制动装备应符合GB7258、GB12676和JT/T487的规定。4.3.5厢式牵引杆挂车和中置轴挂车的制动性能应符合GB7258的有关规定,厢式半挂车制动性能应符合GB7258及GB/T23336—2009中4.5的有关规定。4.3.6用于甩挂运输的厢式挂车制动装备应符合JT/T789的相关规定。4.4运行试验要求运行试验后,挂车应满足下列要求:a)车轮不得有偏摆松动现象;b)不得有异响;c)不得有漏油、漏气和漏电等现象;d)制动鼓和轮辋温升不得超过30℃;e)各处的连接件和紧固件不得松动,焊缝无裂纹;5试验方法5.1主要结构和技术参数的测定主要结构和技术参数的测定按GB/T13873、GB/T23336—2009和GB/T17275的有关规定进行。5.2基本性能试验基本性能试验按GB/T13873、GB/T23336—2009和GB/T17275的有关规定进行。5.3防雨密封性试验进行淋雨试验。历时30min的人工降雨条件下5.4冷藏保温性能试验5.4.1漏气倍数采用恒压法,以送风机或空气压缩机对车厢内加压,使充入的空气量与车厢泄漏的空气量达到平衡,并建立起车厢内外100Pa±10Pa的压力差,压力差稳定后测量空气流量。用瞬时流量计测量时,每分钟至少取3个读数;用容积流量计测量时,每5min至少测量一次;也可用风速计进行间接测量。5.4.2总传热系数在测定车厢漏气倍数后,采用内部加热法进行此项试验。车厢内加热到稳定状态后1h开始测量,每隔15min记录一次读数,整个测试时间应不少于4h。5.5车厢刚度试验厢式挂车厢体强度和刚度试验按照附录A进行。6从帘布样品离布边50mm以上处沿经纬向等间距各取3块长150mm、宽100mm的试样,每块试样沿宽度的中心线平分为二,经高频(测试仪功率为2.5kW,热合时间为7.5s)或热风焊接后(焊缝宽度为7.1标牌78JT/T389—2010(规范性附录)A.1.1符号验部件上的时间不小于5min。厢体部件名称试验载荷F₁(N)试验载荷F₁(N)前墙侧墙后墙注:厢式侧帘半挂车试验最大载质量F为27×10³kgA.1.3试验载荷适用范围A.1.4试验结果评定A.2试验方法9JT/T389—2010A.2.1气袋试验方法A.2.1.2气袋布置在距试验部件不大于50mm的范围内。试验。A.2.2厢体前墙气袋试验方法图A.1厢体前墙气袋试验单位为兆帕单位为兆帕前墙内高度H(mm)试验载荷F₁车型试验载荷F,车型H≥1600JT/T389—2010A.2.3厢体侧墙气袋试验方法侧墙内表面施加试验压强P应符合表A.3的规定。单位为兆帕单位为兆帕侧墙内高度H(mm)试验载荷F₁车型试验载荷F车型表A.4后墙内表面施加试验压强P单位为兆帕后墙内高度H(mm)试验载荷F₁车型试验载荷F车型H≥1600H<1600图A.3厢体后墙气袋试验JT/T389—2010B.1铆钉种类B.2铆接质量要求B.2.2孔位要求B.2.2.1间距t:极限偏差为±2mm(图B.1)。极限偏差超过±2mm~±3mm的间距数,应不多于一排铆钉间距总和的15%。A——铆接零件边缘。B.2.2.3排距l:极限偏差为±2mm(图B.1)。当铆钉排的全长大于1000mm时,极限偏差超过±2mm~±3mm的间距数,应不多于一排铆钉直径d234568铆钉孔直径基本尺寸极限偏差000B.2.4实心铆钉要求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