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阶段贯通2内容导航一构建知识网络二线索纵跨横联三解题规范指导构建知识网络返回线索纵跨横联微专题1
国家治理——西周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时期中央体制地方体制(措施)选官制度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大独立性世官制(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王室衰微,礼崩乐坏郡县制开始产生军功爵制秦朝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中枢机构分权于下的体制实行郡县制;封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爵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时期中央体制地方体制(措施)选官制度汉初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布衣将相汉武帝时期设中朝,首创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颁布“推恩令”;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阶级的主体实行察举制、征辟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对点训练1.(2023·日照模拟)下图分别为某一朝代初年和后期的行政区体系。前后的变化反映出A.地方治理体系更加便捷高效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著加强C.全国行政区划制度完全统一
D.经济发展促进行政体系变革√题干图片现象发生的朝代是汉朝,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项。微专题2
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时代思想阶段与地位原因春秋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创立;未被采用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和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战国“仁政”;民贵君轻奠基;社会影响比较大,但是不被统治者重视战国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儒家强调仁义、秩序,不符合当时兼并战争的形势需要时代思想阶段与地位原因秦——受到重创秦崇尚法家,“焚书坑儒”汉初——被压制汉初经济残破,需要休养生息,统治者重用黄老之学西汉大一统;天人合一;以刑辅德神学化;独尊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君主专制政治基本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改造儒学对点训练2.(2023·广东大湾区二模)“五德终始说”是邹衍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迭的依据,在秦和汉初并未被朝廷所采用。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承认秦为水德,并主张汉朝改从土德,“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这一转变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客观解释了王朝更迭原因C.旨在构建新的思想学说D.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汉武帝用“五德终始说”解释汉朝取代秦朝的合理性,颁行新历法,使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人民生产生活协调统一,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故选D项;材料并未强调汉武帝推崇儒学、重用儒生,不能得出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的结论,排除A项;据所学,“五德终始说”对王朝更迭原因的解释较牵强并不客观,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新历法、新服色,采用“五德终始说”等,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并非要构建新的思想学说,排除C项。微专题3
家国情怀——秦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贡献“大一统”的观念认同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大一统”中央政权的政治制度基础,“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形成。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大一统”得以巩固和发展。从此以后,“大一统”逐渐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央集权”的制度认同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随着秦统一王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应运而生,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又高度集中于皇帝。与皇帝制度相适应的是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和官僚体系,保障了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实施“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秦汉时期是一个由文化多元到逐渐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秦汉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不仅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的理想,而且汉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被用作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文化思想、统一的道德伦理和统一的心理素质,即统一的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对点训练3.如表为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前101年)汉武帝分封的部分侯国(据《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编制),据此可知侯国名获封侯身份安成、宜春、句容、句陵长沙定王子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江都易王子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梁、平度、宜成、临朐淄川懿王子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中山靖王子A.分封宗法制得到局部恢复
B.儒家纲常伦理影响政治决策C.大一统政治格局渐趋巩固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加剧√侯国名获封侯身份安成、宜春、句容、句陵长沙定王子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江都易王子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梁、平度、宜成、临朐淄川懿王子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中山靖王子据上表,可知汉武帝分封诸侯国王子的情况,说明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汉朝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被废除,排除A项;侯国名获封侯身份安成、宜春、句容、句陵长沙定王子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江都易王子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梁、平度、宜成、临朐淄川懿王子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中山靖王子儒家纲常伦理为政治决策服务,而且材料强调郡国并行制的影响,排除B项;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现象暂时告一段落,排除D项。返回侯国名获封侯身份安成、宜春、句容、句陵长沙定王子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江都易王子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梁、平度、宜成、临朐淄川懿王子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中山靖王子“反映、体现”类选择题解题规范指导题型特点“反映”“体现”类选择题,一般是在题干中用“反映”“体现”设问,也有个别题目在选项中用“反映”“体现”承接题干设问,是高考的常见方式。“反映”指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或显示出来。“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特点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二者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该类试题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基础上的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以及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1)方法:读懂题干材料,分清限定词。“反映”或者“体现”,就是从现象透视到“本质”或者揭示其“特点”,而本质就是要深刻到制度层面、抽象到规律层次、总结到独一无二的特点。从具体方法来看,要立足题干现象,明确主体,以“主体一致”“史论结合”等基本方法,透视其所反映的“本质”或揭示该现象的“特点”。解答此类试题,务必防止用现象来“反映”“体现”现象,这是此类试题解题主要陷阱,也是常见的思维误区。(2)步骤(2023·江苏卷,2)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
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
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典例分析解题过程第一步:概括题干现象(1)时空信息:汉末(2)人物:曹操、孙权(3)事件:恢复古代九州之制;“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复古改制(4)总结现象:汉末曹操复古改制,恢复古代九州之制,打击割据势力。第二步:对接所学知识建安时期,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刘备等与其抗衡,混战不断。第三步:现象与所学知识结合,思考本质/特点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也是对地方治理的一个形式。在汉末乱世,曹操复古改制,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意图在于控制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局面。第四步:结合选项内容分析得出答案曹操复古改制,打击分裂割据,传承大一统思想,故选B项;此时尚未进入三国并立时期,排除A项;材料现象是汉末行政区划调整,与政令执行无关,排除C项;“持续变化”是动态发展过程,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1.(2023·重庆八中模拟)下列历史叙述集中反映了秦朝A.“大一统”观念产生
B.华夏认同愈加强烈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国家治理趋于完善√针对训练文献记述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班固《汉书》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史记》《汉书》《藏书》中都对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反映了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故选C项;“大一统”观念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排除A项;春秋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出现,材料中不涉及对华夏认同的前后对比,得不出华夏认同愈加强烈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呈现出秦统一后如何进行国家治理,排除D项。2.(2023·湖北调研)秦汉时期取名呈现出新取向,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杨雄等;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陈胜、李广等;以兴字、奋字命名的有阴兴、张奋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同股权投资合同范本
- 关于续签监控合同范本
- 凉皮店用工合同范例
- 事业单位劳务合同范本3篇
- 公司考核合同范本
- 下班无偿保洁合同范本
- 入股销售合同范本
- 北京贷款合同范本
- 农业设备运输合同范例
- 公司签承揽合同范本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全面工作安排表
- 光伏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消防员证考试题库2000题中级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
-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道(2024年中考真题)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每个单元教材分析(共九个单元)
- 办好高水平民办高中的哲学思考-教育文档
- 小学生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课堂PPT)
- 学科分类与代码(管理学)
- PROE拆电极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