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世界史最后一题技巧及模式导学案 高三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1页
高考世界史最后一题技巧及模式导学案 高三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2页
高考世界史最后一题技巧及模式导学案 高三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3页
高考世界史最后一题技巧及模式导学案 高三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4页
高考世界史最后一题技巧及模式导学案 高三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高考世界史最后一题技巧及模式题型一:新概念地图(一)方法与技巧1、方法:这类题注意信息的提取,根据地图信息提取关键信息。根据材料上的图示和注解对给与的新概念信息进行分析,这些注解和图示标注的地区在空间方面的分布和时间上纵向的变化,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解决2、答题技巧(1)注意地图下方的文字解读(2)注意材料中的注释部分信息,是找到答题要点的重要内容二、题型二:世界史研究性方法(一)方法与技巧1、方法:这类题可结合史料实证类题型解答,注意视角和注意研究的相关原则(参考高考主观题冲刺一)2、技巧:从多个方面作答,世界史主要的主体一般从人类、欧洲、殖民地半殖民地、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也可以从积极与消极正反两个方面;也可以从民主化、工业化、信息化、多样化方面。三、题型三:世界史论述类(一)方法与技巧1、方法:这类题注意信息的提取,根据漫画信息提取关键信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定阶段特征,以此作为相关信息解读的背景知识,并组织概括导语引入,然后对材料信息逐一分析,并对其作用从正反两反面加以评价,最后总结与导语相呼应。2:、答题技巧:导语表述时间+主语+对象解读背景+材料+评价(正反)总结......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概况)/.....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对....产生重要影响。四、题型四:世界史分期(一)方法与技巧1、方法:这类题有一个是重新划分时间;更一个是画时间轴。世界史的考查多是历史分期较多的题型,这类题在作答时需要注意按时间边论述边评价。2、技巧:对时期进行分类,然后找到相关的内容建立逻辑结构,表述一般为时间+事件言之有理即可。答题时根据分期的个数进行答题,尽可能分相应个数的段落作答,这样不会漏掉相关分值。五、题型五:地图提取信息论述题(一)方法与技巧1、方法:这类题注意地图上的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和图示的相关内容,结合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答题时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分类重组,分期之后进行答题,尽可能分三个时期以上段落作答,这样/2、还要看分值的多少,具体来判断。(二)核心考点例题及答案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詹姆斯·费尔格里夫《地理与世界霸权》注:1915年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地理与世界霸权》出版,他从陆权与海权的角度探讨英国所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他在书中指出,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北部是"心脏地带",“海上强国”指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破碎地带”指的是在“心脏地带”和海上强国间的小国或古老文明的残片。其中德意志已经崛起为海上强国之一,中国、印度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在未来可能发展为控制“心脏地带”的中枢地区。(1)提取图5所反映的信息,并指出该图绘制的依据。(7分)(2)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对图5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你认为他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要求:任选两个方面进行修改,说明理由,观点正确,条理清晰。)(1)信息:从现实的描述的角度:旧大陆三个模块;从历史角度的信息:曾经控制心脏地带的三个中枢;从对未来预测角度信息:有可能控制心脏时代的三个中枢。依据: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作答,如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英国面临的形势;从地理对历史影响的角度作答(地缘政治);从学者研究的视角作答(欧洲中心主义的观念等)。(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对“心脏地带”的修改。理由:如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如二战后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对“破碎地带”修改。理由:如欧共体的成立,如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如中国的独立与复兴等。对“海上强国”的修改。理由:如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对“海上强国”控制地带的修改。理由;如印度的独立与发展,如非洲的独立,如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对整个世界政治地图的重构。如世界格局的演变,欧洲的联合,美苏两极格局,中国的复兴,第三世界的崛起等。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概况中世纪时期当各国的侵略者席卷罗马帝国时,制造精美家具的技术也就丢失了。家具仅被看做房子的一个实用部分,而不是艺术品,而且毫无舒适度可言,任何关于舒适的标准都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家具形式中,X折叠椅的样式最为流行,这种样式是从罗马高级官员那里借鉴而来的。家具风格变得多样化且更加舒适。家具装饰上出现了更多大胆的雕刻与繁杂厚重的装饰线条,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对炫耀的渴求。维多利亚时期机器和工厂的出现,意味着可以生产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品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且只需支付更少的钱。分工使得原本连贯统一的制作过程分离,减少了整个产业链中成员的接触和交流,引起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下降。工厂生产条件的恶劣,也使工人缺少创造性的头脑。-—摘编自(美)莱斯利·皮娜《家具史》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说明上述三个时期家具的特点。(14分)中世纪时期:家具重实用忽略艺术性、不注重舒适性的特点。古罗马帝国遭受侵略,导致制作精美家具技术的丢失,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受其禁欲主义的影响。(4分)文艺复兴时期:家具具有复古倾向、风格多样、舒适、重炫耀的特点。文艺复兴运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和现世幸福;商品经济的繁荣(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追求物质财富。(6分)维多利亚时期:家具出现量多价廉,千篇一律、缺少创造性的特点。工业革命采用大机器生产以及工厂制的形成,提高了生产效率;机械化生产,分工导致的制作过程分离,恶劣的工作环境等降低了工人的积极性。(4)3、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贸易促进与资助法案》以农产品作为对外援助的一种补充形式,被称为“美国农产品外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贸易促进与资助法案》的主要条款:受援国可与美国达成协议,从美国获得贷款,依据当地的汇率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一般包括:小麦、蔬菜油、玉米、大豆、棉花、动物脂、面粉、高粱、大米等。禁止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接受美国的援助。美国政府通过向其他国家(主要是欠发达国家)销售美国的“剩余农产品”,获得当地货币,销售所得用作在当地进行外交活动、购买战略物资和推销农产品的经费,其余部分作为对受援国的贷款或赠款,但其使用须经美国政府的同意,并接受美国政府的监督。——据[美]罗伯特·沃尔特斯《美苏援助对比分析》材料二表21955—1957年美国农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商品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在世界生产中所占的百分比小麦46.120.2玉米63.959.2大米14.81.8棉花43.635.5大豆82.051.3表3美国农产品外交历程(节选)时间概况一战时期“小麦赢得战争”是一条重要口号。赫伯特·胡佛在战时和战后领导了粮食援助工作。二战时期按照《租借法案》的规定,战时美国向欧洲盟国提供了6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援助。二战后马歇尔计划总额120亿美元援助中,有1/3以上是以农产品形式提供的。——据[美]美国全国计划协会研究报告、唐纳德·怀特《美国的兴盛与衰落》等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为什么实行农产品外交的证据?说明理由。(15分)说明1:信息:1954年、“禁止社会主义国家参与、且主要援助欠发达国家”“受援国需接受美国监督”等,可以解释美国农产品外交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3分)理由:这说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试图拉拢控制第三世界国家,遇制苏联和社会主义。(2分)说明2:信息:销售美国的“剩余农产品”、美国农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等,可以解释美国实施农产品外交的经济目的:解决剩余粮食问题。(3分)理由:这说明美国农业发达,成为世界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需要不断开辟国际市场,减轻剩余粮食的压力。(2分)说明3:信息:“美国农产品外交历程”,可以解释美国实行农产品外交的历史因素。(2分)理由:战后美国为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继续坚持这一屡屡成功的传统外交政策。(3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英国史学家马里欧特称赞约瑟夫·张伯伦是“在目前所评述的这段时期内,英国所有政治家中最富有代表性、也最有影响的人物”。◆生逢盛世1836年,约瑟夫·张伯伦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854年,加入叔父的螺钉生意,成为著名的螺钉生产商,产品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海外。◆社会变革1867年,建立全国教育同盟,强调教育改革“是补救的开始,它可以为工人阶级带来较高的工资和比较健康的生活,减少贫困和犯罪,改善居住条件”。1873年,成为伯明翰市长,大兴市政建设,改善道路、照明和供水,清除贫民窟,完成对市中心的改造,将脏乱差的重工业城市变成了英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殖民地会议1895年,面对各国激烈的殖民竞争和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担任殖民大臣的张伯伦,积极推动帝国扩张,并创立殖民地会议制度,宣扬帝国共同利益、责任。1897年,张伯伦召开第二次殖民地会议,要求改变帝国成员的薄弱联系,将帝国变成英国和各自治领的“合办企业”。◆关税改革运动1903年,面对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美国、德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冲击,张伯伦组织“关税改革同盟”,修改自由贸易政策,向对英国产品设立关税壁垒的外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并对来自殖民地的商品实行关税优惠。注:约瑟夫·张伯伦(1836-1914)是英国前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父亲,著名政治家。——摘编自王蒂《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约瑟夫·张伯伦的改革措施进行评述。(14分)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同时社会问题凸显;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各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美德等新兴工业强国冲击了英国霸主地位;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冲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6分)张伯伦进行教育改革、完善市政建设等措施,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处境,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张伯伦主张帝国扩张,倡导帝国内部的联合与团结,应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挑战和缓解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维护了英国殖民霸权;张伯伦通过组织关税改革同盟,修改自由贸易政策等关税改革措施,来应对新兴国家的挑战和殖民地的离心倾向,符合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6分)张伯伦的举措是对英国现实问题的呼应,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英国的霸主地位。(2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得分不能超过该题赋分。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兴的西方世界(1763年)——(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拉丁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都曾是国际性语言。从17世纪末开始,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国际上的外交语言。到了18世纪,在英国货物销往世界各地的同时,英语也随之到达世界各地。最终英语在诸多国际语言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主要的世界通用语。1836年,东印度公司最高理事会高级官员麦考莱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受过英语教育的印度人不可能再完全忠诚于自己的信仰。我相信若能继续推行我们的教育政策,孟加拉就不再有偶像崇拜,不再需要宗教传播和宗教干预。”提取材料一、二的历史信息,并概括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14分)信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并进行商业贸易,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经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先后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其宗主国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官方语言,英国因殖民地广阔,英语逐渐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由此影响着殖民地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4分)影响:伴随着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