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危害。学习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认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戊戌维新运动(一)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1903年设立商部);实业救国思潮;收回利权运动】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郑观应、冯桂芬1861年《校邠卢抗议》一书中最早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2)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1898《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1891《新学伪经考》: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梁启超《变法通议》“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民权、君主立宪制)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3)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洋务派。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影响: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二)经过1.兴起: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序幕(思想运动上升为政治运动);2.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2)主要内容:(看一下就可以)①政治方面:允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但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②经济方面: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未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③军事方面: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④文教方面:废八股、倡西学、办新式学堂、派人赴日留学。——有利于先进科学的传播和培养维新人才。3.结果:失败(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①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临朝训政;②康、梁出逃;③“戊戌六君子”;④除京师大学堂除外,改革措施全部废止,。(2)失败原因:①客观: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②主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人民群众;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对帝国主义幻想。(3)教训:在半殖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改良道路行不通。(三)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最重要的作用)知识点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反洋教斗争兴起: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2.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3.清政府政策: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最后下旨铲除。4.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5.评价(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知识点三八国联军侵华1.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2.过程(1)开始: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附近顽强阻击侵略者,八国联军被迫退回天津。(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4)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5)八国联军罪行①占领北京后,八国联军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②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3.结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部署与列强议和。4.东南互保(1)概况: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2)影响: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知识点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荷、比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辛丑条约》的内容(1)惩办“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爱国斗争)——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走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也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国中国”,侵略大本营(4)拆除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扎军队。——外国军队驻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完整(3)(4)体现出: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完成后,利用政治、军事侵略来保护经济侵略。(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近代外交)3.影响①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②巨额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纵③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④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转向政治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有政治目的——想控制中国政府)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运动【1901年的清末新政、1905年的预备立宪】【自我测试】1.(2023·渝中)如图描绘了近代中国某一战事的场景。图中有组织的中国民众俘虏了一些外国联军士兵,并把他们带到清朝官员面前邀功请赏。这反映了()A.三元里人民保卫家乡的意志B.清军打败英法联军进攻天津C.台湾人民重挫了日本占领军D.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倾向2.(2024·常州)近代上海,万国商团担负着武力防御租界的任务。1900年,万国商团总共花费3万两白银,这是其自成立以来最高的支出数字,其中有1.4万两用于各种制服和装备。其增加开支的背景是()A.义和团运动不断向南方扩展B.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C.南方督抚大力扶植反帝力量D.清政府与列强彻底决裂3.(2024·阜宁)1900年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上奏:“盖长江商务英国为重,各国觊觎已久,惧英国而不敢先发,英亦虑各国干预而不敢强占,以启各国戒心。在我正可就其所忌而羁縻牵制之。”此举客观上有利于()A.遏制列强在北方的侵略B.激化列强之间的矛盾C.维护清政府的中央权威D.保障东南经济的发展4.(2023·丽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京师八旗各营中仅神机营和虎神营两营有战斗力,十几万八旗军的主要驻地也在京师,各地的八旗军因为人数少,仅能防守个别军事要地,驻守地方的重要任务便落在了汉人组成的绿营兵身上。这反映出()A.军队腐败现象日益严重B.清军战斗力得到了提升C.京师防御能力得到加强D.晚清政治结构发生变化5.(2023·衡阳)1900年6月20日,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如下图)。此道密旨()A.加速汉族地主势力迅速崛起B.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巩固了清政府政治统治根基6.(2024·重庆统考)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发表《戒缠足会叙》,反对妇女缠足,呼吁男女平等,痛斥歧视、损害妇女的行径。同时,熊希龄还成立“延年会”,要求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做体操,婚丧嫁娶从简,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这主要反映了,维新运动()A.一定程度上冲击旧的官僚体制B.是具有启蒙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C.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D.废除了中国旧的社会风气和习俗7.(2023·新乡)百日维新期间,光绪以上谕形式所发的变法诏书达数百道之多,涉及人事、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但是维新派最重视的政治方面的改革方案并不多,真正获得通过并以上谕形式颁布的更少。这表明百日维新()A.并未涉及政治领域改革B.注重变法措施的策略性C.造成维新阵营内部的分裂D.深受守旧派势力的掣肘8.(2024·郴州)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在一场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基础上进行的一场不彻底的政治改革。由于没有真正兴起的市场经济力量作为班底,戊戌变法显得有些心急火燎而又一厢情愿。最起码,对于一个百姓很穷,还在为他们的生存而发愁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改革也太奢侈了。他意在强调()A.变法过急不具彻底性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利益C.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D.变法不符合中国的需要9.(2023·铜川)1898年末,一些在华的西方报刊极力呼吁西方国家出面干涉,保护维新党人和改革成果,并批评各国外交官说“这是在野蛮与改革中选择了野蛮,就接受太后为中国事实上的统治者来说,列强驻北京的公使们都同样犯了严重的错误”。这反映出()A.部分西方人支持中国革新B.列强欲借此扩大在华利益C.戊戌政变维护了列强权益D.太后的外交手段颇具成效10.(2024·金华)日本人佐原笃介在《拳事杂记》中记载了近代某历史事件中一份代拟“和约”的内容,其中“和约”款项包括:“一、各国前所索赔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