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2课《礼记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2课《礼记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2课《礼记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2课《礼记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礼记》二则板块一:

资料链接一.议论文定义: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二.议论文的特点:1.严密的逻辑性。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3.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体知识学习之议论文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A定义: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B形式:针对话题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反问句,比喻句,短语不能作为论点)。2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逻辑纽带.(常用的: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论点回答“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回答“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和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文学常识之《礼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zāi)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qí)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板块二:

内容学习礼记壹虽有嘉肴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文学常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jiāoyáofúqiǎngzhǎngyuèxiào知句读,停顿要正确。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方法,所积累的词汇,以及课下注释,对文章进行字词句的疏通翻译。(古文翻译的六中方法为:留、换、对、删、补、调)

明句义,难句齐疏通。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最好的道理虽然甘美好处同“敩”,教导自我勉励自我反思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表推测:大概,或许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参考译文

同学们,请按照平日所学的方法总结积累文言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

归纳总结一、通假字1、《兑命》曰

2、学学半

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三、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四、一词多义其: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学:通“敩”,教导。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名词作形容词,甘美。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表推测。大概,恐怕它的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墨剑飘雨墨剑飘雨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教学相长类比论证层层递进引用论证分层次,理清文脉络。1、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

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品手法,学习文创作。思考: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1、课文中的“教学相长”与我们理解的“教学相长”的意思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不一样。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省,同时又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懂思辨,难点共处理。2、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总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拓展阅读礼记贰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资料衔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guānjǔmùfènwùxīnɡ知句读,停顿要正确。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方法,所积累的词汇,以及课下注释,对文章进行字词句的疏通翻译。(古文翻译的六中方法为:留、换、对、删、补、调)

明句义,难句齐疏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培养主谓取独同“举”,选举以……为父母女子出嫁幼而无父以……为子女职分,职守同“鳏”,老而无妻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果/并列厌恶不一定从从外面把门带上这样一来用门闩插上作乱害人

人们厌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但不一定是因为想要占为己有;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同学们,请按照平日所学的方法总结积累文言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

归纳总结1、通假字(1)选贤与能(2)矜、寡、孤、独

2、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不独子其子。②形容词作名词:选贤与能

③动词作名词:盗窃乱贼而不作

三、一词多义①亲:不独亲其亲

不独亲其亲②子: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③独:不独亲其亲

矜寡孤独④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户外而不闭通“举”,选拔、推举。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子:以……为子贤:贤能的人能:能干的人盗窃:盗窃的事情

乱贼:作乱害人的事情动词,以……为亲

名词,亲人动词,以……为子女名词,子女副词,仅,只有名词,老而无子动词,杜绝,闭塞动词,关门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表达了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分层次,理清文脉络。1、“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贤”和“能”是标准。社会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

懂思辨,难点共处理。2、本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①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思想总结课外拓展1、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3、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外拓展释义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杨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