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实 用类文本阅读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实 用类文本阅读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实 用类文本阅读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实 用类文本阅读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实 用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思维的两种速度——丹尼尔·卡内曼访谈问题1:我们拥有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速度快的模式一和速度慢的模式二,您认为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卡内曼教授:这两个思维模式是互补的。当我们被问到英国的首都在哪里,一个词马上自动从脑中冒了出来,不需要花力气思考,也没有什么企图性,这就是模式一。但若涉及对世界、欲望以及想法的诠释,最终转化成信念和决策,那么它就是模式二。模式二更复杂,它控制着思维和行动。它是间接的,不直接连通到记忆里。它是缓慢的,通常紧跟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思考。比如,。模式二的运作需要努力,得让自己成为行为的主导人。问题2:我们能认为模式一简化了现实,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吗?卡内曼教授:我不知道模式一是不是“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但是它确实简化了现实,只是时不时会造成认知偏误,而模式二也可能出问题。如果我认为有些事情是错的,或者我无法理解相对论,那得归咎于模式二的运作失败。我对模式一的理解是:它是一个情感模式、是一种自动产生的情感,它没有任何目的,是完全主观的,不管在模式二的运作下接受不接受它,都没有关系。模式一除了是情感,它还有更多的属性,它与我们对生活的诠释、认知,以及我们大部分行为紧密相关。模式二,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还确保着人们的控制力。问题3:在什么情况下,模式二必须凌驾于模式一?卡内曼教授:当我们在发生问题而没有找到解决方法时,或者必须违背逻辑和行为规则时,我们的精神就会全神贯注,思维过渡到模式二。但模式一和模式二并不会突然互相转化,因为我们大脑中有一块专门掌管矛盾的区域,让这两个模式之间有一个持续往来的通道。问题4:大脑中的什么区域牵动这两个模式呢?卡内曼教授:我想模式二并不隶属于一个特殊的区域管理,尽管它和前额叶有联系。我不想展开这个我知之甚少的话题。问题5:我们不妨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卡内曼教授: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我们会变得冲动很多。例如醉酒的状态,这就是模式二被弱化之后的效果。因此,社会生活就不会再有互相妥协的和谐了。动物的情感生活很先进,但我觉得它们并没有模式二的约束。但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二,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低等配置的电问题6:艺术灵感或直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卡内曼教授:这是从模式一中冒出来的,但却是由企图所驱动的。因为模式二完全有能力带着意图在记忆里搜索,而即使我们停止搜索,有时也能自主地产生灵感和直觉,就像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踏上公共汽车的台阶时,突然想到答案的情况。问题7:心理病理学中遇到的挑战是两个模式的不平衡,也就是说当我们运用了过多的模式一或模式二,就会引发一些问题吗?卡内曼教授:当然,如果我们长期地去自我批判,直到自己失能,那我们就是模式二使用太多,无法控制模式一了。模式一也会有病态的问题产生,比如强迫症。模式一能快速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模式一不仅驱动我们去开车,也决定了我们的口头禅,决定了我们自己看待外界的视野,它是我们高度整合的记忆,也是我们所创造的历史。这一切都不是模式二处于主导地位的结果。

4.请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例子,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交作文前,对文章的论证和语法进行再次推敲。

B.听到“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想到爸妈和奶奶。

C.雨夜里听到几声凄清的叫声,你知道那是猫叫。

D.象棋教练在学生身边一看就发现了其中的好棋。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模式一间接连通记忆,没有较强的企图性和有目的性的思考,且不涉及对欲望的诠释。

B.模式一与模式二之间存在持续往来的通道,两者可以转化,但这种转化不会突然发生。

C.模式二更复杂,它控制着思维和行动,它比模式一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起到的作用更大。

D.模式一可以自然促成艺术灵感与直觉的产生,模式二在这个过程中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6.在这篇学术访谈中,卡内曼教授对问题的回答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三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有一些昆虫有知觉,且可以感受到疼痛,真实的情况可能也确实如此,那这一发现会有什么意义呢?有时候,我会被提问类似这样的问题:这是否意味着我不应该拍死落在手臂上的蚊子,即使它可能会让我患上危及生命的疾病?不,其实不是这样的。许多家畜可能也是有感知能力的,但人类并没有因此不再屠宰它们。不过人们也意识到,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痛苦。如果死亡是瞬间的,比如你一巴掌拍死皮肤上的蚊子,那么蚊子遭受的痛苦可能会很小。而用放大镜点燃蚂蚁,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应该如何对待昆虫也值得关注。一些昆虫会传播一些致命的人类疾病,因此研究如何控制这些昆虫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一些研究会切除昆虫的四肢,将它们埋进热的熔蜡中,再打开头囊露出大脑,将电极插进一些特定的部分,而所有这些都是在没有麻醉昆虫的情况下完成。有时候,我在和一些科学家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会反驳说还没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能证明昆虫可以感受到这样痛苦的折磨。但是考虑到我们已经了解一些昆虫也会有疼痛体验,反过来,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确定一个侵入性的实验手段是否真的不会造成痛苦?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鉴定和开发出合适的昆虫麻醉剂。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使用的昆虫数量规模要比实验室多得多。每年有超过亿万只的蟋蟀、黑蝇、黄粉虫和其他昆虫被杀死,而且这个行业还在迅速地扩张。昆虫养殖经常被吹捧为是传统畜牧业(如牛或者鸡)的友好替代品,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人类日常饮食中的脊椎动物肉制品。昆虫养殖的另一个优势是,它们不像牛和鸡那样存在伦理道德上的顾虑。一些昆虫养殖公司还会特意宣传昆虫缺少感知疼痛的能力。这种宣扬明显是不正确的,尤其对于科学家已经在实验中测试过的一些昆虫物种。科学研究显示所有用来杀死养殖昆虫的方法——包括烘焙、蒸煮和微波加热,都有可能给昆虫带来强烈痛苦。实际上,昆虫养殖业中大部分的昆虫并没有用来代替人类对脊椎动物肉类的消费。相反,大多数被杀死的昆虫都被用于喂养其他供人类食用的动物,如鲑鱼或鸡。换句话说,昆虫养殖正在推动而不是取代传统畜牧业。遗憾的是,从伦理上讲,素食主义者可能也需要担忧昆虫的状况。我们食用的植物中有很多也是昆虫喜欢的,它们会啃食植物的叶子、根、蔬菜和果实。为此,全球每年会用掉数百万吨的农药来杀死昆虫,以简化廉价的素食食物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些杀虫剂会让无数昆虫经历持续几天的缓慢中毒后,最终死掉,而杀虫剂还可能杀死很多其他的动物。植食性昆虫并不是杀虫剂的唯一受害者。目前已有充分的研究证明,新烟碱类杀虫剂会对蜜蜂造成不良反应。虽然,这种杀虫剂在花蜜和花粉中的实际浓度很低,不会直接杀死蜜蜂,但它们会影响蜜蜂的学习、导航、采集效率和繁殖成功率,进而严重影响野生蜜蜂的种群数量。我们应该对蜜蜂遭受的危害感到担忧,因为蜜蜂是益虫,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益处:它们能为我们的作物和花园里的花朵授粉。这也是应该禁止或至少严格限制杀虫剂使用的一个原因:这些杀虫剂有可能让蜜蜂和其他昆虫遭受巨大的痛苦。为了生存和获取食物,我们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杀死其他生物,即使我们所处的行业决定了我们不会直接去杀害它们。考虑到受影响的昆虫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拥有感知力,因此无论是在实验室、饲料和食品农场,还是在农业环境中,我们都应该尽到道德上的义务,尽量减少它们的痛苦。(摘编自拉斯·奇卡特《昆虫的内心世界》,谭垦译)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使用的一些实验方法,有可能会给昆虫带来强烈的痛苦。B.昆虫的加工不存在伦理道德的顾虑,这是昆虫养殖业与传统养殖业相比的最大优势。C.养殖业中的昆虫大部分被加工成了其他动物的饲料,并未直接用于替代传统畜牧业。D.杀虫剂在农业中的大规模应用,不只消灭掉了有害的昆虫,蜜蜂等益虫也深受其害。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是否应该拍死落在手臂上的蚊子的假设,作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但也强调不能有意增加它们的痛苦。B.目前尚没有相关研究能表明昆虫拥有疼痛体验,因此科学家还需要围绕这个问题开展更多的、深入的研究。C.相较于昆虫,人们更认可牛或鸡等家畜具有疼痛感知能力,并为食用这些肉类产生了巨大的伦理道德负担。D.作者认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于其他生物,为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人类不可避免地会用痛苦的方式杀死其他生物。6.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人类对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应如何尽到道德上的义务?请根据本文概括说明。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三模)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22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风益教授团队培育出多年生稻研究成果成功入选。这是当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全世界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多年生稻利用多年生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一年生亚洲栽培稻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培育而成,可实现“一次栽种,多次收割”。业内专家称其是“水稻生产的又一革命”。近百年来,我国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在水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科研育种永远没有终点,农学家从稻田中洞见了新的问题:一方面,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耙田栽秧,但目前农村劳动力匮乏;另一方面,农机装备的广泛使用会耗费原料,污染环境,经常性的翻耕也会加重水土流失。如果能让水稻连续生长好多年,不就能大大减轻农民的耕作负担了吗?抱着这样的愿景,胡风益教授团队踏上了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他们发现,培育多年生稻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利用具有深根系的多年生野生稻从头驯化,二是利用现代栽培稻与其多年生野生近缘种进行杂交。显然,后者更加切实可行。想要通过杂交手段让水稻拥有多年生长的“优秀品质”,首先要找到合适的“父母”,经多次试验,科学家们最终将泰国优质籼稻“RD23”作为母本,让其与父本长雄野生稻进行杂交。通过幼胚挽救的方式,杂交子一代F1成功发芽出苗。但这只是个开始,2003年,经过潜心研究,胡风益团队终于弄清楚了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和多年生特性的规律,多年生稻育种的下一步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如今,曾经的设想已然成为现实。“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107”等适应多个生态区的多年生稻品种已通过云南省审定。不用翻耕播种,多年生稻的地下茎在越冬后能够再次生长为新苗,真正实现了“一种多收”。多年生长的难题已经攻破,但想让多年生稻真正投入生产应用,还要兼顾其产量与品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胡风益团队又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辛的历程。前期的种植材料由于拥有浓厚的“野生血脉”,地下茎和稻苗恣意生长,结实率极低,根本无法投入农业生产。胡风益团队提出新的目标——育出宿根(茎)聚集、多年再生、产量稳定的多年生稻品种。为此,科研人员长期扎根田野,在千万株稻子里精挑细选、反复试验。在一个个朝夕更替、四季轮转中,多年生稻静静地发芽成苗、抽穗结实,持续“进化”。2018年,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阶段性成果:粳稻“多年生稻23”通过品种审定,成为全球第一个能够进行商业化生产应用的多年生作物品种。2020年,多年生梗稻“云大25”和“云大107”一同通过品种审定,并在多个适宜区域进行技术推广,表现良好。多年生稻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据测算,其每亩每季可节省种子2-3公斤,亩均节省人工5-6个,每季亩均节省生产成本600元左右。此外,多年生稻还有一个优势——养护农田生态环境。相比于普通水稻,多年生稻割完之后又会像韭菜一样长出来,并不需要重新播种,使农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然而,多年生稻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会带来虫草害的威胁,现有的品种类型较少,抗旱耐冷的能力需加强等。对此,师生们正在加紧推进实验,进一步选育更具抗性且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新品种,并结合各地生产环境探索本地化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摘编自郜晋亮、赵艺璇《多年生稻:水稻生产的又一革命?》,有删改)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虽取得突破性成就,也造成了劳动力匮乏、耗费原料、环境污染等新问题,多年生稻培育工作迫在眉睫。B.研究者们选择杂交手段培育多年水稻,除了其更加切实可行外,还因为这种手段更能让水稻拥有多年生长的“优秀品质”。C.多年生水稻“一次栽种,多次收割”,既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成本,又养护农田生态环境,可以说是水稻生产的一次革命。D.研究者们加紧推进实验,选育新品种,探索适合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解决了多年生稻受虫草害威胁、品种类型较少等问题。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提到多年生稻研究成果成功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一事,突出了这项成果的地位和学术价值。B.第三段中的“优秀品质”“父母”和第七段的“喘息”,使用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与第三段中的“RD23”具有明显的不同。C.本文多次提到多年生稻培育过程中科研团队面临的困难和攻克难关的过程,体现了科研工作者敢于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D.作者在介绍多年生稻带来的变化时,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客观,科学严谨,具有说服力。6.胡风益教授团队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研究攻坚工作,最终取得多年生稻的研究成果的?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神州天立学校高三冲刺考试(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Tapscott(1996)在《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一书中,首次详细论述了互联网会如何改变我们的商务模式,他被认为是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学者。Mesenbourg(2001)对数字经济做了范围界定,他将数字经济划分为三个部分:数字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商务网络与组织,以及电子商务中交易的产品。在数字化概念广泛传播的同时,各国政府也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欧盟和美国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公布了数字经济议程,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均发布了数字化战略,以推动本国、本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摘自马述忠《数字贸易及其时代价值与研究展望》)材料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生活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使得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我国近年来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特别是数字技术在金融、保险等敏感行业的应用上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协助人民银行建立的全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其精确度比美国信用评分系统高出10%,远超国际水平,已成为该行业的全球领跑者。该系统上线以来,广泛应用于所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信用卡审批等工作,高效地服务于民众的日常金融活动,是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基础工程,有力地支撑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摘自石勇《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材料三从2017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到2023年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以及政府部门的系统规划和推进,数字经济近几年在我国快速发展。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2022年,我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启动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遴选出98个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2000多家试点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相较于过去的传统经济就业模式,数字经济崛起产生了包括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模式,同时推动了平台就业的进步。《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统计,以微信、抖音、京东、美团等为代表的平台,2021年为约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平台+个人”的新型就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各个层面、不同技能的参与者都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满足了自由职业者、兼职工作者的就业需求。数字经济在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同时,也对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数字经济发展太快,立法、监管速度暂时没跟上创新产生的速度,其中涉及的数据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数据确权问题都需要进行法治化规范。(摘自中国青年网《数字经济渐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字经济”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出现,它的诞生与互联网发展息息相关。B.为推动国家、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英、德、法等国均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C.在数字技术应用中,中科院与人民银行携手建立的全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精准度远超国际水平。D.数字经济的崛起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为各个层面、不同技能的参与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的衣食住行被深刻改变,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归结于生活服务的数字化转型。B.2022年,因启动财政支持2000多家试点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我国实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C.全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上线后,银行的各项工作开展更加高效,民众进行日常金融活动更便捷。D.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经济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规模已居世界前列。6.如果你参加数字经济研讨会并发言,请就如何大力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提几点建议。(6分)2024年四川省部分学校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非常大,仅通过省部级鉴定的就有6000余项,但这些成果的转化率却不足40%。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高万林教授及团队从2005年起开展了历时3年、覆盖2.4万农民/农技员的农业技术需求调研,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因素,总结科学技术普及率低的根本原因。他们发现农民与农业科技工作者之间是存在传播壁垒的,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闲置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农民渴望先进科技成果却不知道到哪里寻找。针对农业科技知识专业性强、难理解的特点,在保证作品科学、先进、规范的基础上,运用“接地气”的大众化语言和“拉家常”式的表述方式,实现科学内容的“科普化”;同时通过融合“实景”与“动画”表现手法,形象直观展示复杂农业技术的关键细节,解决了科技扶贫有效落地的问题。贫困地区往往是科技落后的地区,同时也是信息传播不畅的地区。为了将科技知识真正送到农民手中,创作团队在视频光盘基础上,延伸开发挂图、辅助读本、音频、微视频等“图文声像”系列产品。针对互联网、移动网络和没有网络环境,自主研发“现代农业科普网”“掌上农科”APP及“数字视频播放机”等智能终端,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方位融媒体传播推广,打通线下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拓展了科技扶贫的多维新渠道。截至目前,高万林教授及团队累计组织科普活动2000余场,受训人员超过3400万人次,科普效果显著。活动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科学种养方法、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科技扶贫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及社会效益。材料二: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3年前在四川乐山发起名为“劳动收入奖励计划”的反贫困实验显示,对低收入家庭的劳动所得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以奖代补,可有效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表示,让低收入者提高劳动意愿的关键是从补贴变成奖励。根据对乐山实验的评估,参加“劳动收入奖励计划实验”的家庭就业率相对提高13.5个百分点,每月劳动时间相对提高9小时。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建华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为部分不思进取的贫困户提供切合实际的学习榜样。海南扶贫电视夜校开播以来,行业专家、致富能手及优秀帮扶干部现身说法,讲政策、举案例、教技术、出点子,课程受到贫困户追捧。“这个好处就是让贫困户看到身边人或者近处的市县的人是怎样做事、怎样脱贫的,这些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才能具象化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效果很好。”黄海军说。(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材料三: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科技与农民脱节,农民文化太低,不理解科学技术是真正的生产力。B.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40%说明,解决科学知识的表述方式与表现手法,是实现科学知识普及化的重要一环。C.中南大学李建华教授认为,对于不思进取的贫困者,要以榜样的方法,解决其思想问题,要让贫困者明白未来很美好。D.精准扶贫方略是我们国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举措。落实精准性,就要分类施策,因人制宜,因贫施策。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贫困地区一般是科技落后地区,也是信息传播不畅的地区。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解决传播问题。B.材料二说明,对于贫困家庭,不能发放补助与奖金,要实行以奖代补,鼓励贫困者通过劳动来增加改入。C.要解决农村落后地区信息传播问题,就得学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传媒,同时要结合农村的没有网络的实际情况。D.材料三显示,扶仙贫脱贫是政府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构建良好的治理格局,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6.结合三则材料,归纳概括正确实施扶贫的方式方法。(6分)答案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A【此处需要为模式二补充一个例子,根据前文“模式二更复杂,它控制着思维和行动。它是间接的,不直接连通到记忆里。它是缓慢的,通常紧跟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思考”可知,模式二比模式一复杂,不直接连通记忆,而是需要目的性思考,有着复杂的思维模式。A.根据“推敲”一词可知,分析“文章的论证和语法”需要思考,并且有目的性,想要写出好作文,这是模式二;B.听到“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想到家人,这个过程不需要思考,没有目的性,这是模式一;C.听到“凄清的叫声”,根据记忆知道那是“猫叫”,这个过程不需要花力气思考,也没有目的性,这是模式一;D.作为围棋教练,看到学生下棋能够迅速发现其中的“好棋”,不需要过多思考,也没有目的性,这是模式一。】

5.B【A.“间接连通记忆”错,应该是直接连通;C.“它(模式二)比模式一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起到的作用更大”错,问题5中说“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我们会变得冲动很多·.·社会生活就不会再有互相妥协的和谐了···相反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二,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低等配置的电脑”,可见两种模式对我们的发展都很重要,文中没有比较两种模式哪个“作用更大”;D.“模式二在这个过程中起不了任何作用”错,问题6中说“这是从模式一中冒出来的,但却是由企图所驱动的。因为模式二完全有能力带着意图在记忆里搜索,而即使我们停止搜索,有时也能自主地产生灵感和直觉”,“企图”正是模式二的特点,由此可见艺术灵感的产生也有模式二的参与。】

6.①(态度)坦诚,实事求是:如问题4的回答中只阐述了自己知道的部分,坦诚说自己“知之甚少”。②(表达)科学严谨:卡内曼教授回答问题有思辨性,他没有主张模式一或模式二在人类思维中的绝对地位,而是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都不可过度使用。③(表达)深入浅出:卡内曼教授常通过生活中的举例/比喻来阐述/解释学术观点/概念,尽量使学术概念更容易让大众理解/具体/形象。如问题1中用“英国首都在哪里”来阐述模式一的快速、不需要花费精力的特点。(或:卡内曼教授时常用两相对照的方式来谈论问题,如问题2只涉及一种模式,卡内曼教授仍将模式一和模式二的特点相对照,使得访谈者更清楚地区分两者的不同特点。)(每点2分,共6分;意思正确即可)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三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4.B5.A6.①在实验室,尽可能选择生物痛苦最小实验手段开展相关实验;②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尽量不以养殖的昆虫来作为其他动物的饲料;③在农业生产中,避免大规模、无差别地使用杀虫剂,进而影响到对人类无害的生物。【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这是昆虫养殖业与传统养殖业相比的最大优势”错。从文本内容上看,这是“昆虫养殖的另一个优势”,而不是“最大优势”。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B.“目前尚没有相关研究能表明昆虫拥有疼痛体验”错。第三段指出“但是考虑到我们已经了解一些昆虫也会有疼痛体验”。C.“并为食用这些肉类产生了巨大的伦理道德负担”错。文章只是说“昆虫养殖的另一个优势是,它们不像牛和鸡那样存在伦理道德上的顾虑”,没有讨论食用者伦理道德负担的问题。D.“人类不可避免地会用痛苦的方式杀死其他生物”错,作者认为“我们都应该尽到道德上的义务,尽量减少它们的痛苦”,因此作者认为这是可以避免的。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原文最后一段指出:“为了生存和获取食物,我们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杀死其他生物”“无论是在实验室、饲料和食品农场,还是在农业环境中,我们都应该尽到道德上的义务,尽量减少它们的痛苦。”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杀死其他生物是人类无可避免的。人类的道德义务主要体现在尽可能减轻被杀死生物痛苦这一方面。具体而言就是在实验室、饲料和食品工业以及农业生产中,选择恰当的方式来承担这一道德义务。①由“但是考虑到我们已经了解一些昆虫也会有疼痛体验,反过来,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确定一个侵入性的实验手段是否真的不会造成痛苦?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鉴定和开发出合适的昆虫麻醉剂”可知,在实验室,我们尽可能选择生物痛苦最小的实验手段开展相关实验。②由“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使用的昆虫数量规模要比实验室多得多。每年有超过亿万只的蟋蟀、黑蝇、黄粉虫和其他昆虫被杀死,而且这个行业还在迅速地扩张”“科学研究显示所有用来杀死养殖昆虫的方法——包括烘焙、蒸煮和微波加热,都有可能给昆虫带来强烈痛苦”可知,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我们尽量不以养殖的昆虫来作为其他动物的饲料。③由“这些杀虫剂会让无数昆虫经历持续几天的缓慢中毒后,最终死掉,而杀虫剂还可能杀死很多其他的动物”“植食性昆虫并不是杀虫剂的唯一受害者。目前已有充分的研究证明,新烟碱类杀虫剂会对蜜蜂造成不良反应”“这也是应该禁止或至少严格限制杀虫剂使用的一个原因:这些杀虫剂有可能让蜜蜂和其他昆虫遭受巨大的痛苦”可知,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避免大规模、无差别地使用杀虫剂,进而影响到对人类无害的生物。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三模)考试语文试卷【答案】4.C5.B6.①首先将泰国优质籼稻“RD23”作为母本,让其与父本长雄野生稻进行杂交,通过幼胚挽救的方式,成功培育出杂交子一代F1。②弄清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和多年生特性的规律,让“一种多收”的多年生稻育种成为现实。③为使多年生稻真正投入生产应用,经过反复试验,育出多个多年生稻品种,并在多个适宜区域进行技术推广。【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也造成了劳动力匮乏、耗费原料、环境污染等新问题”错误。由“一方面,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耙田栽秧,但目前农村劳动力匮乏;另一方面,农机装备的广泛使用会耗费原料,污染环境,经常性的翻耕也会加重水土流失”可知,农村劳动力匮乏是客观存在,“会耗费原料,污染环境”不等于“造成了”,选项强加因果。B.“还因为这种手段更能让水稻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