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9.桃花源记陶渊明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回顾作者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知识备查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散文家。私谥靖节,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田园十六年了。元熙二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知识备查背景资料读一读预习检查邑人间隔俨然屋舍黄发垂髫
缤纷怡然自乐阡陌
豁然开朗yìjiànyǎnshètiáobīnyíqiānmòhu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线索顺序图。进入桃花源
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发现做客离开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整体感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沿着,顺着。遇到,碰见。溪水的两岸。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对见到的景象感到惊异。尽。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新鲜美好。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发现桃花源渔人在桃花林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精读细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整体感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整齐的样子。类。进入桃花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可以互相听到。全,都。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整体感知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自然环境
这些景物都是人间乡村可见之物,给人“真实”之感。这几句话语言极其简洁,却字字真醇,韵味十足,描绘了一幅和平宁静、幽美淡远的村居图。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情景
由景及人,写桃花源人生活自足,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精读细研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整体感知做客桃花源于是,就。同“邀”,邀请。全,都。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详细。隔绝、不通音讯。竟然,居然。不要说,更不必说。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感叹惋惜。邀请。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不值得,不必。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整体感知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的内容?表现了桃花源居民的什么特点?精读细研这一段主要描写渔人与桃花源人之间的交往
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表明他们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精读细研因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从来没有见过陌生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具言的是什么?
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渔人“具言”:桃花源之外的社会,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严重。
精读细研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精读细研“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整体感知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做记号。拜访。离开桃花源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若将其内容写出来,效果有何不同?
包括他发现和访问桃花源的整个过程,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所做的标记等,还可能包括希望太守派人去探个究竟。“如此”二字,指代以上所有内容,简练之至!此处若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精读细研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次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是作者笔下的虚构世界,并非真实景象。表明安宁和平、没有压迫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美好的社会罢了。精读细研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打算,计划。没有实现。随即,不久。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名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整体感知再寻桃花源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学完本文,你觉得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拓展探究
是一个环境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生活自给自足,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1)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都很真实。(2)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景象。(3)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开头清楚交代了武陵渔人的人物背景,结尾提到的刘子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更加强了真实性。拓展探究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厂房租赁合同解除与租赁关系终止后的土地使用协议
- 2025年度网络安全用工劳务版合同协议
- 保险公司翻新增补合同
- 2025年02月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5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科学教育在家庭办公环境中的重要性
- 2025年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项目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白水泥产业链布局与优化策略探讨
- 2025年美容机构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稿
- 餐饮公司股东会员协议书范本
- 社交电商的运营模式与成功案例分析
- 费曼学习法,世界公认最好的学习方法
- 护理操作-吸痰
- 重症肺炎的基本知识宣教
- 医保社保停止申请书
- 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医院护理带教老师竞聘课件
- DB23T 3539-2023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 姜晓龙-麦田除草剂爱秀的开发-先正达
-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课件
- 螺纹牙强度校核计算
- 技术规范书柴油发电机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