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与瓷器、丝绸等自古以来便共同展示

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明互动演进的生动佐证。

关于中国茶的起源说法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的阐

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两汉三国时期,人们对茶叶的功效便

有了初步认知,《三国志》《吴普本草》等文献对茶叶及茶文化就有记载。两晋时

期,茶文化得以孕育和萌发。南北朝时期,茶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随

着“茶法”的形成、茶马互市的兴起,“以茶治边”成为中原王朝的一种边疆经略政策,

至明代臻于完善。明代郎瑛在《西茶易马考》中就记载了唐代回“以马易茶”之事。

茶马互市的另一重要见证则是绵延于世界屋脊之上的茶马古道。它促进了西南各地

区的经贸发展、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成为沟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政治、经济、

文化的纽带。中国茶叶的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

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其中所形成的多姿多彩的茶礼、茶俗更是在全

国各地广泛流布。这些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遗产。

古往今来,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中国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

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在传播过程中,中国茶融入各国各地风俗,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茶饮文化,“英式下

午茶”便是突出代表。“下午茶”是英国民众的重要饮食文化,也是一种休闲文化。目

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种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喝茶习惯。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是中国智慧“大

道至简”的体现。当代,以“茶”为桥,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依旧意义非凡。

(摘编自赵国栋《中国茶: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材料二:

2022年H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中国传统制

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

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地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基本的了解和认

知,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就缺少了文化自信

的基础。茶起源于中国,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盛于唐宋时期,改进普及于明清

时期。鸦片战争后是中国茶文化的转型时期,外国资本的融入对茶与政治、经济、

社会的关系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传统

茶文化与当代茶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为中国茶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理念,使中国茶

文化从复兴走向振兴。我们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学习了解,弥补了对传

统历史文化不自知的缺陷,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为理性的认知,进

而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传播的源头。世界各地引种的茶种、采用的栽培技术、加工

工艺、品饮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风茶俗、茶艺茶会、茶道茶德,都是从中国由

陆、海茶之路直接或间接传入的。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影响,拓宽了文

化自信的视野,有助于激发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凝聚力。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当今世界,任何文明的发展进步都

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什么

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那便是茶。一个异国的国家元首对茶的社会功

能有如此精辟的论述,足以说明茶的文化作用已成为国际性的共同财富。身为国

人,无不为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倍感骄傲。而国人通过对茶文化世界贡献和影

响力的了解,能激发爰国热情,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饮茶,不仅是一种民族习俗,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礼仪、民族精神的象

征,其所蕴含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精神特质,早已渗透在国人的骨

髓和血脉中。以茶文化育人是茶文化所体现出的教育功能。当代人从茶文化中领会

和把握茶文化的思想精华、价值追求和道德精髓,汲取丰富营养,提升道德情操,

增强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信赖感,进而在社会实践和个人行动上内化为坚定民族文化

自信的动力。

中国茶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其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和

做出的贡献至今仍发挥着独特而又巨大的社会作用。

(摘编自徐庆生《从茶文化谈民族文化自信》)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关于中国茶起源的众多说法中,人们比较推崇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发乎

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阐述。

B.“以茶治边”作为边疆经略政策,虽在唐宋时期不够完善,但在发展边疆经

济、促进民族交流沟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C.我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之间进行茶文化交流

只能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来进行。

D.我国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对于国人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当代茶文

化则为中国传统茶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但两者所要论证的论点

不同。

B.材料一以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中国茶文化对于世界各国的影响,增强了说理力

度。

C.材料一所列举的“英式下午茶”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中国茶融入各国各地风俗

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茶饮文化。

D.材料二所引用的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之语,论证了在当今世界,各文明

之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中所解说的“中国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

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的一项是(3分)

A.在新罗王朝时期,朝鲜从我国唐朝引入茶树并植于本土,经过发展,逐渐形

成了与当地风俗文化相交融的茶文化。

B.日本名僧荣西于宋代两度来中国,带回中国茶籽并播种,还写成《吃茶养生

记》,这对日本茶道产生了重要影响。

C.英国简・佩蒂格鲁在《茶设计》中专门介绍英国老式茶具,展现了这些英式茶

具与中国传统茶具之间的渊源关系。

D.“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严格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当下,如何利用我国茶文化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概括。(4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王四的故事

萧红

红眼睛的、走路时总爰把下巴抬得很高的王四,只要人一走进院门来,那沿路

的草茎或是孩子们丢下来的玩物,就塞满了他的两只手。有时他把拾到了的铜圆塞

到耳洞里:“他妈的……是谁的呀?快来拿去!若不快些来,它就要钻到我的耳朵不

出来啦……”他一面摇着那尖顶的草帽一边蹲下来。

孩子们抢着铜圆的时候,撕痛了他的耳朵。

“啊哈!这些小东西们,他妈的,不拾起来,谁也不要,看成一块烂泥土;拾起

来,就都来啦!你也要,他也要……好像一块金宝啦……”

他仍把下巴抬得很高,走进厨房去。他住在主人家里,十年或者也超出了。但

在他的感觉上,他一走进这厨房就好像走进他自己的家里一样,已经觉察不出这厨

房是被他管理的意思,仿佛已经是他的所有了!这厨房,就好像从主人的手里割给

了他似的。碗橱的二层格上扣着几只碗和几只盘子,三层格上就完全是蓝花的大海

碗了。至于最下一层,那些瓦盆,哪一个破了一个边,哪一个盆底出了一道纹,他

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吃完晚饭在他洗碗的时候,他就把灯灭掉,他说是可以省

下一些灯油。

他的生活就和溪水上的波浪一样:安然,平静,有规律。主人好像在几年前已

经不叫他,王四”了,叫他“四先生”。从这以后,他就把自己看成和主人家的人差不多

了。

但,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最末他一个人吃;支取工钱的时候,总是必须拿着手

折。有一次他对少主人说:“我看手折……也用不着了吧!这些年……还用画什么

押?都是一家人一样,谁还信不着谁……”他的提议并没有被人接受。再支工钱时,

仍是拿着手折。十几年来,他也就褥子里、枕头下,换来换去,保护着他的手折。

手折也换过了两三个,因为都是被画满了押,盖满了图章。

另外一次,他又去支取工钱,少主人说:“王老四……真是上了年纪……眼睛也

花了,你看,你把这押画在什么地方去了呢?画到上次支钱的地方去啦……”

王四拿起手折来,一看到那已经歪到一边去的押号,他就哈哈地张着嘴:“他

妈……”他刚想要说,可是想到这是和少主人说话,于是停住了。他站在少主人的一

边,想了一些时候,把视线经过了鼻子之后,四面扫了一下,难以确定他是在看什

么:“王老四,……不是多少年就,四先生,了吗?怎么又,王老四,呢?"他走进厨房

去,坐在长桌的一头,一面喝着烧酒,一面想着:“这可不对……少主人怕也变了心

肠……今年一定有变。”于是又看了看手折「若把手折丢了,我看事情可就不好

办!没有支过来的……那些前几年就没有支清的工钱就要……我看就要算不清。”这

次,他没有把手折塞进枕头去,就放在腰带上的荷包里去了。

王四好像真的老了,院子里的细草,他不看见;下雨时,就停在院心的孩子们

的车子他也不管了。夜里很早他就睡下,早晨又起得很晚。奉牛花的影子,被太阳

一个一个地印在纸窗上。他想得远,他想到了十多年前在山上伐木头的时候……他

就像又看到那白杨倒下来一样……哗哗的……他好像听到了锯齿的声音。他又想到

在渔船上当水手的时候:那桅杆……那标杆上挂着的大鱼……真是银鱼一样。他又

接着想:十五岁离开家的那年……在半路上遇到了野狗的那回事……他摸一摸小

腿:“他妈的,这疤……”他确实感觉到手下的疤了。

他常常检点着自己的东西,应该不要的,就把它丢掉——破毯子和一双破毡

鞋,他向换破东西的人换了几块糖球来分给孩子们吃了。

他在扫院子的时候,遇到了棍棒之类,就拿在手里试一试结实不结实……有时

他竟把棍子扛在肩上,试一试挑着行李可够长短?若遇到绳子之类,也总把它挂在

腰带上。

闲下来他就坐在井台旁边去,一边结起那些拾得的绳头,就一边计算着手折上

面的还存着的工钱的数目。

秋天的晚上,他听到天空的一阵阵的乌鸦的叫声,他想:“鸟也是飞来飞去

的……人也总是要移动的……”于是他的下巴抬得很高:“到渔船上去还是到山上

去?到山上去,怕是老伙伴还有呢?渔船,一时恐怕找不到熟人,可不知道人家要

不要……”站在席子上面,做着张帆的样子,全身痉挛一般振摇着:“还行吗?”他自

己问着自己。

河上涨水的那天,王四好像又感觉自己是变成和主人家的人一样了。他扛着主

人家的包被,扛着主人家的孩子,把他们送到高岗上去。

“老四先生……真是个力气人……”他恍恍惚惚地听着人们说的就是他,后来他

一留意,那是真的……不只是"四先生”,还说“老四先生”呢!他想:“这是多么被人

尊敬啊!”于是他更快地跑着,直到那水涨得比腰还深的时候,他还是在水里面走

着。一个下午他也没有停下来。

主人们说:“四先生,那些零碎东西不必着急去拿它;要拿,明天慢慢地

他说:“那怎么行!一夜不是让人偷光了吗?"他又不停地来回地跑着。

他的手折,不知在什么时候离开了他的荷包,沉到水底去了。他发现了自己的

空荷包,他就想:“这算完了。”他就把头顶也淹在水里,那手折是红色的,可是他

总也看不到那红色的东西。他说:“这算完了。”

他站起来,向着高岗走过来。水湿的衣服冰凉地粘住了皮肤。他抖擞着,他感

到了异样的寒冷,他看不清那站在高岗上屋前的人们。只听到从那些人们的方向传

来的笑声:

“王四摸鱼回来啦!”“王四摸鱼回来啦!”

1936年

(有删改)

6.下列关于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四虽然每次说话几乎都是“他妈的”打头,但并没有多大恶意,反倒不乏温

情,例如对孩子们总是那么慈爱:耳洞里掏铜圆,卖破烂,买糖球等。

B.文中三次提到王四把下巴抬得很高,集中表现出王四觉得自己跟主人“一家人

一样,,的心理优越感,这是家中的其他佣人不可匹及的。

C.文中加点句强调了王四单方面对成为主人家中的一员的渴望,这也是他一直

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主人家中的大小事务的精神动力。

D.小说结尾处写到手折的丢失让王四感觉到“异样的寒冷”,这不仅是他身体的

寒凉,更是他精神寄托的彻底崩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年一定有变”是行文中一处关键的转折点。少主变心,王四准备离开,手

折丢失,都是王四的这一预言预示出来的。

B.结尾处用反复的手法,强化着人们对王四的看法:摸鱼的王四、让人笑话的

王四。这与一直追求身份认同的王四的努力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意味。

C.文中使用了很多省略号,意蕴丰富。臂如王四向少主提议不用手折的那一部

分,就将王四的犹疑与渴盼、少主的刻意与无情充分展现出来了。

D.行文凸显了各种变换与不变:主人换了,称呼换了,手折也换了好几个;但

王四的梦想没变,主人的阶级优越感没变。这其中暗含深意,令人唏嘘。

8.年老的王四回想自己伐木,当水手,被狗咬等青春往事在文中有何作用?请

结合小说具体分析。(6分)

9.“手折”这个中心意象凝聚了小说的意蕴与题旨,请结合小说进行具体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

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

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

右,而脂膏涌腌之具1注1,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日:盈虚倚

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

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

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

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

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

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

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

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

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

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

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

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

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有删改)

[注]脂膏潘婕之具:调和饮食的工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

明/古之人皆然/

B.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

明/古之人皆然/

C.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

明古之人/皆然/

D.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

明古之人/皆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下,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旧时交际用语,多用于书信。

B.“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与“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两句中“信”字的含

义不同。

C.“其为多能若是”与“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两句中“若”字的含义不

同。

D.顾,意思是回头看,与“去不复顾”(《种树郭橐驼传》)中“顾”字的含义相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在得知王参元家里失火的消息后内心波澜起伏,刚开始很吃惊,接着

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

B.因为京城的很多人都说王参元有很多钱,所以当时之士不敢称赞王参元,担

心说出称赞王参元的话会被认为得了王参元的厚礼。

C.文中作者对不敢在同事面前称赞王参元感到自责,并对自己为了名誉仕途而

没有向皇帝推荐王参元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省。

D.王参元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小学”很有研究,写有《醉赋》及

《对问》,还曾向柳宗元索要文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4分)

(2)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4分)

14.请简要概括作者“大喜”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代边将

贾岛

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

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①

三尺握中铁②,气冲星斗牛。

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辘。

[注]①陇头:借指边塞。②握中铁:握拿在手中的铁,指代手中所握刀、剑

等兵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边地的落日和浮云为背景,将刚刚结束惨烈战斗的持戈战士的英勇形

象刻画得生动形象。

B.颈联写边将手握三尺刀剑,豪气直冲天上的星斗和星河的奉牛星,以极简笔

墨写出边将的雄风豪气。

C.尾联夹叙夹议,报效国家不拘人的出身贵贱,好男儿应奋发有为,誓将扫平

敌寇,抒发了边将的卫国决心。

D.在诗中,贾岛化身为戍边老将,讲述戍边卫国的生活,意气风发,激荡着强

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6.本诗颔联写景生动形象,情感蕴藉,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

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控诉的两句是“▲▲充

(2)李贺《李凭签篌引》中,“▲▲”两句,运用瑰

丽的想象,以月宫中吴刚和玉兔对乐声的痴迷侧面烘托了李凭的高超技艺。

(3)黄庭坚《登快阁》中,用“▲▲”两句表现了对

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由人生的渴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2002年“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启动,到2011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努力,非遗

保护的中国方案取得了①的成就。

时至今日,饱经岁月沉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再被②,进而成为流行于当

下、传承创新的经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传承非遗老手艺的新匠人。

每晚7点,在山西省太原市的“懿曲社”内,国家级非遗项目太原莲花落传承人

王名乐都会准时登台表演。不到30岁的他在传习技艺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和表

演形式进行创新,创作出许多紧跟时代、鲜活有趣的优秀作品,令人③。在黑龙江

省牡丹江市,“80后”非遗传承人谭佳丽跟随该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贾秀兰学习。

通过1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使谭佳丽的宁古塔满绣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鲜明。她创作的作品广受好评,《东北三大怪》

《唐卡》《马》《鹰》等作品更是获得了国家级和省、市级多项大奖。出生于1986

年的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解永亮在注重各种表现技法的

深度融合基础上创作了大量反映民族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鱼皮画作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

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

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据统计,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那

么,这些野生动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吗?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①?近些年的

研究表明,根源主要在于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增多,导致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和人

类密切接触,增加变异和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因此,②,就会大大降低病毒跨物

种传播的概率。另外,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也是人畜共患病

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经常说要保护野生动物,在很多人眼里:它们弱小,无助,可怜,需要人

类的保护。其实,③,是因为野生动物也在保护我们人类。当前,人类开始重新思

考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从流行病传播的角度来说,只有真正找到病毒的中间宿

主,才可能彻底切断病毒的传播链。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潘多拉魔盒”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

戈寥落四周星。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山东的农民工张淑宝通过n年边工作边自学的艰难求学路,考取了3所大学的

4个学历证、2个学位证和6本各类资格证书,“共青团中央”官网、光明网、环球

网、人民日报公众号、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官媒纷纷点赞。在这些成绩背后,到底要

多努力只有他自己才能告诉你。

今年40岁的张淑宝在24年前因家庭贫困辍学。11年前,他又重拾书本,一边

工作一边自学,取得了上述成绩的同时,还先后创作出300余篇诗歌、散文等文学

作品。

上述材料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LC(C项,“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之间进行茶文化交流只能通过丝绸之

路、茶马古道来进行”判断不当,根据材料二中“世界各地引种的茶种、采用的栽培

技术、加工工艺、品饮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风茶俗、茶艺茶会、茶道茶德,都

是从中国由陆、海茶之路直接或间接传入的“可知,我国和世界各地进行茶文化交流

除了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进行直接或间接传入,还可以从海道进行直接或间接传

入)

2.D(D项,"论证了在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分析

不当,根据材料二“一个异国的国家元首对茶的社会功能有如此精辟的论述,足以说

明茶的文化作用已成为国际性的共同财富”等信息可知,马哈蒂尔之语主要强调了茶

的社会功能)

3.D(D项表明的是中国茶文化进一步得到世界认可,并没有体现题干中所说

“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的

内容)

4.①首先提出茶“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

明互动演进的生动佐证二(1分)②接着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国内外交

流中所起的作用两方面进行论证。(2分)③最后总结并指出中国茶文化在当下仍具

有重大意义。(1分)

5.①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学习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

更为理性的认知,进而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②了解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及其

影响,拓宽文化自信的视野,激发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凝聚力。③通过对

中国茶文化的世界贡献和影响力的了解,能激发爰国热情,坚定民族文化自信。④

通过领会中国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充分发挥茶文化对人的教育功能,提升道

德情操,增强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信赖感,内化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每点1

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6.B(第三次提到王四抬下巴是在他有准备离开主人家的心思后,也就是说是在

“成为主人家的一员”的幻想破灭之后,所以这一次没有表现出心理优越感,而是真

正的自尊心的回归)

7.A(“都是王四的这一预言预示出来的”分析有误,除了“王四准备离开”是这一

预言预示出来的,其他都不是。少主对王四的态度一直没变过,手折丢失是个意

外)

8.①补充人物经历,丰满了人物形象,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为下文他想要离开

并为此做准备的情节做铺垫。③青春的美好与晚景的可悲、现实的残酷形成对比,

渗透着人生的凄凉感,令人领略出无奈、孤独的人生况味。(每点2分,意思答对

即可)

9.意蕴:“手折”是王四兑换工钱的折子,是王四被雇佣身份的象征。题旨:

①“手折”是严酷的社会等级差异的象征。王四视主人家为自己家,希望取消手折、

受到信任,但主人却捍卫着自己的阶级优势,不容王四半点逾越。②“手折”也是底

层人民悲惨命运的见证。作为身份卑微的仆役,王四善良忠诚,努力劳作,只想争

得一个“家人”的身份,可主人只把他当工具。手折的遗失令他连苟且在主人家生存

的机会都可能没有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悲哀。(意蕴2分;题旨4分,意思

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

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11.D(“去不复顾”中“顾”字的含义是“照看”)

12.C(“对不敢在同事面前称赞王参元感到自责”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然时称道

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可

知柳宗元敢于在同事面前称赞王参元,自责的是人微言轻)

13.(1)可现在(您的财物)幸好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

变为灰尘。(得分点:“为……所”“涤荡”“举”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我陈述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所以本来准备慰问您,却

变成向您道喜。(得分点:“陈”“吊”“更”各1分,句意1分)

14.①王参元才能不再被谣言污染。②可以公开宣扬王参元的才能。③主持考试

的,可以大胆录取王参元,不再怕别人说闲话。(每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

【参考译文】

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

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

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

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安乐,只希望恬静安闲不出事情。如今竟然遇到意外

的大火灾,使您震动惊惧,甚至连普通饭食的供给,也许都已经很困难了。因此,

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

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

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

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

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

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

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

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

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

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怀疑和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

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

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只

是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己认为庆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

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

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

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

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您的财物)幸好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

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

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

神祝融扶助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

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原谅您,可以公开宣扬您的才能了,使

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

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

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我非常高兴。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

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陈述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

不同,所以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成向您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

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

您而已。吴二十一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

一本。宗元向您问好。

15.C(“夹叙夹议”错误,这里是边将直抒胸臆,是融入了情感的议论,并没有

叙事)

16.颔联运用拟人修辞。(2分)雨后初晴,天气寒冷,沾着露珠的野草正在哭

泣;(1分)边塞的夜晚,泉水潺潺流动,发出呜咽鸣响,(1分)营造出边塞凄凉

悲伤的意境氛围,(1分)巧妙地为下文赞扬将士们为国奋战的英勇顽强品质做了铺

垫。(1分)

17.(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

得分)

18.①举世瞩目②束之高阁③耳目一新(每处1分,其他成语符合语境亦可

给分)

19.通过10多年的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