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考前速记超级结论稳拿分-速览核心知识_第1页
历史(一)-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考前速记超级结论稳拿分-速览核心知识_第2页
历史(一)-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考前速记超级结论稳拿分-速览核心知识_第3页
历史(一)-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考前速记超级结论稳拿分-速览核心知识_第4页
历史(一)-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考前速记超级结论稳拿分-速览核心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一)考前速记超级结论·稳拿分—速览核心知识目录contents中国古代史:考点透视命题预测应试必备真题回眸名校预测名师押题P3中国近代史:考点透视命题预测应试必备真题回眸名校预测名师押题P25中国现代史:考点透视命题预测应试必备真题回眸名校预测名师押题P47世界古、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考点透视命题预测应试必备真题回眸名校预测名师押题P94

中国古代史考点透视命题预测应试必备真题回眸名校预测名师押题1.史前时期: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2.夏商周时期: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3.秦汉时期: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5.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6.辽宋夏金元时期: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7.明清时期: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024年中考历史,考试可能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创设,增加了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重,命题情境可能会更加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跨学科的交融,以此来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具体命题趋势如下:1.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趋势:在2024年的中考中,考试可能会涉及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发展,包括夏、商、西周的变迁,以及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重要历史节点。2.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分封制的形成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以及科举制等选官制度的介绍和评价。元朝的行省制,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等。3.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如汉朝的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与吐蕃的交往,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明朝的郑和西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4.治国策略和政策:如重农抑商、休养生息、重文轻武、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实施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文化与科技成就: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文学成就;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成就;以及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科技成就。一、中国古代史时间轴二、中国古代史阶段及发展特征1.先秦时期:这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一个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政治上:出现了夏朝的王位世袭制以及西周分封制等政治制度,奠定了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经济上: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农耕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逐渐推广,土地私有制出现。文化上: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士阶层开始崛起。2.秦汉时期: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社会阶段政治上: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巩固,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民间手工业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民族上: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初步形成。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民族上: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文化上: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4.隋唐五代时期: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封建社会时期。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全国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到南方。文化上:文化辉煌灿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5.宋辽金元时期:这是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政治上: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民族上: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民族交融主体多元、程度更深,范围更广。6.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时期政治方面: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同时,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清朝则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鼓励农田开垦、移民等,以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文化方面: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和文化专制。对外关系方面:明朝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然而,随着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受到了阻碍,中国在对外关系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中国也开始遭受到外来侵略,但中国人民进行了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三、中国古代史高频及易错知识总结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官制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秦朝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御史大夫监察军功爵制度、推举制汉朝巩固①沿袭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②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③设中朝(内朝)郡、县制,“推恩令”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制度察举制(品德)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御史台科举制(才学)北宋加强①设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②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权力路、州、县(设通判,转运使)元朝发展设中书省,其长官为宰相行省制明朝强化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②明成祖: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下辖府、县都察院清朝顶峰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省、道、府、县2.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3.中国古代主要货币的演变4.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时期发展状况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奠定传统主流思想基础秦朝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焚书坑儒汉朝①初期:采用道家学说,实施休养生息政策;②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推行儒学教育,儒学正统地位确立隋唐科举制建立与初步发展,儒家学说成为主要考试科目两宋重文轻武,科举制进一步发展明清“八股取士”,思想僵化5.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时期史实地位或作用春秋战国争霸、兼并战争同时,中原诸华、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奠定基础秦汉时期秦:北击匈奴,移民戍边;北筑长城。汉:汉高祖和亲、汉武帝时三次大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促进汉朝与西域各国交往、设西域都护府。东汉末年:五胡内迁建立和巩固魏晋南北朝西晋后期以来:人口大迁徙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大交融隋唐时期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大败东突厥、册封回鹘、南诏、靺鞨首领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北宋与辽、西夏和战;南宋与金的对峙;元朝:民族交融(回族形成)、加强对西藏(宣政院)、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台湾(澎湖巡检司)的管辖发展明清时期西南:(西藏)册封制度、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北部:(蒙古)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西北:(新疆)康熙、乾隆平定叛乱、设伊犁将军东南:(台湾)收复台湾,设台湾府东北:雅克萨之战、《中俄尼布楚条约》巩固与发展6.中国古代的文明交往时期交往史实西汉开辟了丝绸之路,佛教传入中国隋朝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宋朝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入欧洲元朝马可·波罗来华,火药、印刷术传入欧洲明朝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玉米、甘薯传入中国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闭关锁国政策7.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时期史实两汉时期(1)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治疗方法;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2)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麻醉药);创编“五禽戏”。(3)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地位)。(4)造纸术: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魏晋南北朝时期(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3)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宋元时期时期(1)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制成了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3)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明清时期(1)《本草纲目》是明代的李时珍写的药物学著作。(2)《天工开物》是明朝的宋应星的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的农业科学巨著。四、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答题模板总结1.商鞅变法:①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的国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②为此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百家争鸣: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3.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丝绸之路:①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②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远影响。6.官渡之战:为曹魏统一北方打下基础。7.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8.北魏孝文帝改革:①促进了民族融合。②增强了北魏实力。9.北方地区民族交融(南北朝时期):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②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0.隋大运河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11.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12.宋朝重文轻武政策:①扭转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专权的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13.指南针: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14.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15.郑和下西洋: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③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16.闭关锁国政策:①正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负面: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1.(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如图,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图片和这段史料记载共同反映的是战国后期的水利工程(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隋朝大运河2.(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的挖掘出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刻有文字的甲骨可以用来研究(

)①商周时期的历史②印刷技术的改进③汉字字体的演变④书写材料的变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面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十九年,□□□□南郡备敬[警]。廿年,……韩王居□山。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4.(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5.(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处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6.(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7.(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

A.铁农具 B.耧车 C.曲辕犁 D.秧马8.(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宋朝()A.社会风气开放 B.科学技术领先C.都市商业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9.(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都)不逮(及)元。”为管理台湾地区,元朝设置了(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元帅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府10.(2023·海南·中考真题)《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 B.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有变化 D.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11.(2023·贵州贵阳·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1)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2)将活动二中图1、图2、图3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考古发现推论图①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图②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图③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12.(2023·海南·中考真题)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读左图,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政权②的名称是读右图,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填字母),在今(填城市名)材料二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材料三政权民族关系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1.(2024·吉林·一模)下列考古证据中与嫘祖养蚕缫丝的传说相契合的是(

)A.项链装饰品 B.骨耜 C.彩陶盆 D.骨质蚕雕2.(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图片最能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这一结论的是(

)A.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B.发掘的烧骨C.神话传说 D.史书论著3.(2024·河南南阳·一模)如图是上海博物馆馆藏“商鞅方升”,青铜质地,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七十五字铭文,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据此判断该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A.反映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潮 B.商鞅方升是用于丈量长度的工具C.奠定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 D.印证秦统一文字的举措4.(2024·河南开封·一模)下图为我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这幅图可用来研究(

)A.南方的频繁战乱 B.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C.淝水之战的过程 D.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5.(2024·北京海淀·一模)西晋永嘉年间,“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十之八九”,至北魏时,洛阳城街巷整齐,人口繁多,“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洛阳城出现以上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原战乱致大量人口南迁 B.北魏统一北方并恢复经济C.大运河保障洛阳物资供应 D.晋商和徽商推动商品流通6.(2024·北京海淀·一模)以下图片反映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有(

)①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②唐代吐鲁番少年卜天寿的《论语》抄本③玄奘西行邮票④契丹人制茶壁画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7.(2024·山西临汾·二模)数据统计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的表格内容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朝代项目南方诸路北方诸路北宋(1045年)赋税(贯)3581100045095000南宋(1196年)赋税(贯)6000000014319000A.宋朝经济的发展 B.江南经济的开发C.人民的赋税繁重 D.经济重心的南移8.(2024·山西晋城·二模)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的娱乐活动已十分普及,甚至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都市生活丰富多彩C.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D.民族关系亲密融洽9.(2024·江苏苏州·一模)发生在如图阶段④的经济现象是(

)A.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开通C.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D.商业活动中形成大商帮10.(2024·甘肃武威·二模)某学习小组搜集以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图确定最适合的研究主题应是A.古代科技发达 B.中外交通便利C.商业贸易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11.(2024·广东阳江·一模)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李老师以“民族交往与交融”为主题设计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历史更替】材料一见下图秦汉疆域图

秦朝形势图汉朝形势图任务二【历史趋势】材料二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任务三【历史回眸】材料三经过孝文帝的主动改革和以后的发展,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终成为汉族的一部分。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1)观察材料一中秦朝形势图与西汉形势图,简述这一时期阶段特征。(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以及体现的历史趋势。1.图1所示为距今约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图2所示为距今约7000多年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图1图2A.我国稻作农业栽培地呈现多元化 B.贾湖先民农业出现社会分工C.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已传播到北方 D.我国水稻种植技术领先世界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商鞅变法时写到:“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引发这一变化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鼓励耕织 C.确立县制 D.严明法度3.绘制时空坐标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①处应为(

)A.文景之治 B.汉武帝的大一统C.三国鼎立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史料中“秦楚之际,号令三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是由于陈胜吴广起义B.大泽乡起义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C.刘邦率领军队攻入咸阳取得最终胜利D.说明战乱频仍,是一种历史的倒退5.以下四幅图片反映出我国古代(

)A.文学艺术比较繁荣 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C.农耕工具非常落后 D.农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6.“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表明“此项制度”(

)A.缩小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忽视对读书人品德考察C.杜绝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7.隋唐时期,扬州(古称江都)经济繁荣,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诗词中也有“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的描述,结合下图,当时扬州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位居长江口,海运发达C.大运河的枢纽 D.全国最主要产粮区8.宋濂《元史》中提到:“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长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借矣”材料中反映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察举制9.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 B.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C.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 D.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10.东南亚一带明朝政治威望极高。1405年明成祖封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酋长为国王,暹罗(今泰国)发兵夺其印。1407年郑和到满剌加举行封王仪式,“是后暹罗莫政侵扰”。这表明()A.郑和下西洋主要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 B.明朝是维护亚洲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C.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伟大壮举 D.明朝的航海事业因为消耗过大而终止11.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民族自信的源泉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摘自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一思想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摘编自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材料三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16-18世纪,儒学经典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热烈反响。——摘自人教版《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摘自《习近平著作选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至2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后采取的措施。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请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现实价值的认识。1.B【解析】根据题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B项正确;灵渠在今广西境内,修建于秦朝,排除A项;郑国渠在关中地区,排除C项;隋朝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①③④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与印刷术无关,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3.【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攻韩、攻赵、攻魏粱”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占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B项正确;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项;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的情况,不是秦走向灭亡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东晋”“淝水”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如图所示历史事件是淝水之战,形成的典故是草木皆兵,C项正确;纸上谈兵与战国时期赵括有关,排除A项;朝秦暮楚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排除B项;三顾茅庐为东汉末年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西晋,B项正确;秦朝结束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排除A项;隋朝结束的是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排除C项;元朝灭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颁发印章,说明内迁少数民族归属西晋,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因此题干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民族关系,D项正确;题干信息说明的是西晋当时民族关系,与农业发展,海外贸易,朝政腐败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7.【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C项正确;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农具,排除B项;“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北宋开始大量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和所学可知,随着都市商业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而且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反映出当时都市商业繁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风气开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技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C【解析】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C项正确;西域都护是汉代设置的,排除A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时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排除B项;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耕织图》……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可知,明清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所以不断修订《耕织图》,B项正确;《耕织图》的政治含义浓厚,所以明清统治者不断修订《耕织图》,不仅仅是因为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更重要的是借此表达自己重视农桑的态度,排除A项;修订的原因不是绘画风格的变化,是为了服务于政治,排除C项;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是基本史实,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统治者重视农桑,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1)AB(2)(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重要意义: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4)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12.【答案】(1)契丹族金朝A宁夏银川(2)学习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习俗,与汉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3)有战有和,和为主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遗址发掘出骨质蚕雕,这与嫘祖养蚕缫丝的传说相契合,说明原始社会后期纺织业有了发展,D项正确;项链装饰品,说明原始人类具有审美的意识,与养蚕缫丝无关,排除A项;骨耜是原始农耕时代的生产工具,与养蚕缫丝无关,排除B项;在遗址发掘出彩陶盆,说明当时的生活用具是陶器,与养蚕缫丝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最能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的应该是发掘的烧骨,属于实物史料,也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验证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B项正确;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是人们想象的,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属于第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排除A项;神话传说属于口述历史,属于二手史料,与发掘的烧骨作为第一手史料相比可信度更低,排除C项;史书论著通常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可靠资料,但是相对于烧骨而言还是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鞅方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可知战国“商鞅方升”与统一度量衡相关,是国宝级文物,是中国度量衡史不可不提的标志性器物,是战国至秦汉容量、长度单位量值赖以比较的标准。是秦统一六国后造量器的标准器具,奠定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C项正确;商周是我国青铜铸造业的繁荣鼎盛时期,与“商鞅方升”没有联系,排除A项;商鞅方升是用于丈量长度的工具,说法错误,因为它是计量器,而不是丈量长度,排除B项;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后通令全国使用的字体,与“商鞅方升”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晋末年北方人口南迁方向”“十六国时期北方人口南迁方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北方人为躲避战乱而迁到南方,为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这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因此题干内容主要用来研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D项正确;南方的频繁战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来往中断,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班超出使西域的信息,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的前秦军,而题干内容主要体现了北人大量南迁的史实,淝水之战过程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晋永嘉年间,‘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十之八九’,至北魏时,洛阳城街巷整齐,人口繁多,‘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嘉之乱后,洛阳地区遭到浩劫,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魏统一北方后,北方地区社会出现安定局面,社会经济开始恢复,洛阳出现繁荣的景象,B项正确;中原战乱致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与题干涉及的洛阳由衰败走向繁荣无关,排除A项;隋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西晋和北魏都早于隋朝,排除C项;明清时期出现晋商和徽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与日本文化的文化交流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法,回国后由子弟根据其经历编写而成《大唐西域记》,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唐代吐鲁番是我国少数民族,②错误;契丹人是我国少数民族,后建立大辽,④错误,BCD项排除。故选A项。7.【答案】D【解析】分析宋朝南北方赋税收入表可知,北宋时期北方诸路赋税整体高于南方诸路,南宋时期,南方诸路赋税大幅度增加,北方诸路赋税大幅度减少,南方诸路赋税远超北方诸路,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北方赋税的变化,宋朝经济的发展与表格无关,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但是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表达的是南北宋时期南北方的对比变化,人民的赋税繁重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中后期……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结合所学可知,“荡秋千”“水秋千”属于娱乐活动,从侧面说明当时北宋都市生活丰富多彩,B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在南宋,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北宋商业,只涉及到娱乐生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关系,只体现了城市生活,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907年至1368年是辽宋夏金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经济重点南移完成,故C项正确;春秋战争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排除A项;隋朝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开通,排除B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许多富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可知,图一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图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经济繁荣,金属货币无法满足需求,诞生了纸币;图三《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景象的作品,因此题干图片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宋代商业贸易繁荣,C项正确;题干主旨是强调商业贸易繁荣,与科技无关,没有涉及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国内经济繁荣,未涉及对外交通和民族交融,排除BD项。故选C项。11.【答案】(1)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表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少数民族在生产方式上学习汉人进行农耕,发展冶铸和制陶等手工业;汉族人争用少数民族的家具;汉族人学习少数民族经营畜牧业,学习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终成为汉族的一部分。趋势: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加强。1.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和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说明在不同地区都出现了稻作农业,说明我国稻作农业栽培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稻作农业栽培地河南舞阳贾湖和长江流域河姆渡,体现不出贾湖先民农业出现社会分工,排除B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早于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已传播到北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稻作农业栽培地,没有涉及水稻种植技术,排除D项。2.A【解析】根据材料“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对有军功的人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一措施提高了士兵上阵杀敌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因此,A项正确;鼓励耕织是经济方面的措施,而材料涉及的是军事改革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确立县制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材料涉及的是军事改革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严明法度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材料涉及的是军事改革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3.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①位于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之间,应属于东汉时期。东汉中期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项正确;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均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B项;三国鼎立出现在东汉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4.C【解析】根据材料“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刘邦帅军队攻入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C项正确;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排除A项;大泽乡起义是一场农民起义,而不是统治者争夺权力的斗争,排除B项;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推动历史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5.D【解析】根据材料从河姆渡的耒耜,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再到汉代耧车,翻车,可知生产工具在不断改进优化,这些体现了农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工具,与文学艺术比较繁荣无关,排除A项;商品贸易较为活跃无法从生产工具改进中得出,排除B项;农耕工具在不断的优化,越来越先进,与非常落后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的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促进了阶层的流动和教育的发展,D项正确;科举制是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而不是缩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科举制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它的消极影响,排除B项;“杜绝了”说法错误,科举制面向的是不同阶层,排除C项。故选D项。7.C【解析】根据题干“隋唐时期,扬州(古称江都)经济繁荣”和所学知识可知,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而扬州在大运河途径的位置上,因此,当时扬州繁盛的主要原因是大运河的枢纽,C项正确;全国的文化中心在都城大兴,排除A项;扬州没有位居长江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扬州是全国最主要产粮区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8.C【解析】根据材料“‘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制度,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ABD项均与题干“《元史》”“‘在外者则有行省’”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9.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汉唐、宋元时期的积极开放到明清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再到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说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A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并不是说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排除B项;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与“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不符,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开明指的是唐朝的民族政策,同时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总体上并不落后,只是后来才实行限制对外交往的措施,如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0.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东南亚一带明朝政治威望极高”“1407年郑和到满剌加举行封王仪式”和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扩大政治影响,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主要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与“维护亚洲和平稳定”无关,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伟大壮举,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主要反映的是宣扬明朝的国威,排除C项;明朝的航海事业因为消耗过大而终止,题干材料没有提及,反映的是宣扬明朝的国威,排除D项。故选A项。11.(1)孔子、韩非(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3)优秀传统文化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源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和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是凝聚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中国近代史考点透视命题预测应试必备真题回眸名校预测名师押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如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如了解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如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如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解放战争。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2024年中考,考试可能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创设,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2.重要历史人物:如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思想、行动和贡献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政治变革以及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3.不平等条约:例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对中国近代史产生深远影响。它们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和民族危机的影响。4.历史变革与思想启蒙: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变革,以及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启蒙。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以及它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5.民族抗争与爱国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国民大革命等,这些运动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们对于激发民族意识、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变革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6.历史分期与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各时期的特点和时代背景。一、中国近代史时间轴二、中国近代史阶段及发展特征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1.政治上: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等多次侵略,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如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体现了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反抗。2.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速了这一过程。同时,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产生与发展。3.思想上: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科学、民主思想和文化逐渐传播到中国,对传统的封建思想产生了冲击,启迪了民众的思想。4.社会生活上: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中西交往的增多使得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传统礼仪和生活习俗受到了冲击,呈现出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政治上: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进一步增强。随后,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民族企业为了支持抗战而兴起。同时,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改革和发展。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民主科学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革命理论和思想,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这些思想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中国近代史高频及易错知识总结1.不平等条约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时间、地点1842年,南京1895年,日本马关1901年,北京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内容割地香港岛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100万银元白银2亿两白银4.5亿两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其他协定关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保证严禁反帝活动、允许列强驻军、划定使馆界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事件思想影响魏源《海国图志》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天朝上国观念发生变化,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冲击戊戌变法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传播了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总结: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先进的思想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启示:先进思想促使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思想解放。3.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名称相同点不同点革命性质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发展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实现社会主义4.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1)正面战场概况影响(意义)淞沪会战1937年8—11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上海失陷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战役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武汉会战1938年6—10月,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重创日军,但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武汉失陷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最终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敌后战场概况影响(意义)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1000余名日军全部歼灭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济: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军事:开展游击战争思想: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5.解放战争阶段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南京政权覆亡时间1946年6月—1947年6月1947年6月—1948年1948年9月—1949年1月1949年4月概况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及对陕北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结果①共产党以运动战为主,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②共产党转战陕北,通过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和山东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注: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并非彻底覆亡)6.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项目时间时期成果或后果第一次合作1924年—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创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一次分裂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造成国共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第二次合作1937年—1945年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第二次分裂1946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造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的局面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合”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只能是战争和灾难。国共两党应该以民族利益为己任,为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7.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时期原因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洋务运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后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③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四、中国近代史重要知识点答题模板总结1.虎门销烟: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第一次)鸦片战争:①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洋务运动:①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性质。②影响: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由于其根本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加上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挤压,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5.《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6.戊成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7.《辛丑条约》:①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完全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辛亥革命:①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③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9新文化运动①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②)尽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然是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10.五四运动:①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②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13.遵义会议: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4.红军长征: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5.九一八事变: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7.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8.淞沪会战:①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台儿庄战役:①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20.武汉会战: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1.平型关大捷:①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2.百团大战:①有力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②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③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23.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的士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4.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为拓展学生思维,某中学开展了“思维导图主题命名”活动。如下图最恰当的“主题”是()A.中国近代沦为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3.(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时间1894年1905年1912年1913年事件成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动“二次革命”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4.(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读下面两幅图,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封闭走向开放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落后走向富强5.(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据亲历者杨晦回忆:“(这一事件发生前夜)各校代表和北大学生在北大的三院礼堂开大会,当时群情激昂,发言踊跃,有一位同学咬破了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字,表示决心。”“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五四运动6.(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题)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艺术再现。下图《会师歌》歌颂的是(

)A.遵义会议召开 B.红军到达吴起镇C.长征胜利结束 D.抗战取得胜利7.(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图所示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中,①②③④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七七事变 B.②九一八事变 C.③平型关大捷 D.④中共七大召开8.(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长征的胜利 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 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9.(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某班筹办一期“永远的怀念——走近毛主席”为主题的展板,所选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出席中共一大②发表《论持久战》③发动秋收起义④亲赴重庆谈判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10.(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辨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A.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11.(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代表向党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一:民族伤痛下面表格是某同学制作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情况简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请你将它补充完整。战争名称时间签订条约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逐步沦为③社会。①1840-1842年《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辛丑条约》(1)表格中①②③三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探究二:不懈探索(2)根据思维导图,归纳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探究三:英勇抗争(3)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发动了哪次大规模战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探究四:伟大复兴(4)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结合上述内容,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强国有我”的誓言?1.(2024·广东深圳·二模)“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佛山针行的厄运来自于(

)A.西方的经济侵略 B.清廷的残酷剥削 C.传统经济的保守 D.连年战乱的破坏2.(2024·广东河源·模拟预测)一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研究某一主题时去图书馆翻阅下图中的经典著作,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思想解放的潮流C.农民阶级的抗争 D.反帝反封建运动3.(2024·江苏泰州·一模)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A.由内地扩大到了沿海地区 B.由沿海深入到内地C.沿海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仅限东部沿海地区4.(2024·北京海淀·一模)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重,中国社会各阶层努力探寻国家出路。以下观点与所关联的人物对应准确的是(

)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③“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④“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①—洪秀全 B.②—李鸿章C.③—梁启超 D.④—孙中山5.(2024·广东河源·模拟预测)如下图,油画《曙光》再现了1921年7月,上海石库门的红砖青瓦迎来了历史性的新生。“历史性的新生”指的是(

)A.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达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D.指导上海工人运动6.(2024·江苏泰州·一模)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某会议旧址),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权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D.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7.(2024·江苏无锡·一模)2024年的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的惊艳亮相引起全国关注。上世纪30年代的西安也因张杨发动对蒋兵谏,成为中外舆论的焦点。该事件的解决(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D.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8.(2024·山东菏泽·一模)如图抗日战争中的某次重大会战示意图。该会战(

)A.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C.彻底破灭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 D.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最大的胜利9.(2024·广西南宁·一模)下边的照片拍摄于1949年2月3日,它见证了(

)解放军举行开进北平的入城式A.辽沈战役的胜利 B.淮海战役的胜利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10.(2024·安徽·模拟预测)商务印书馆总部的历次搬迁都分别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见右图)。风雨历程折射出商务印书馆的价值是(

)A.最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B.追求文化与学术价值C.与历史发展同频共振 D.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11.(2024·河南信阳·一模)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总计上海武汉天津广州杭州无锡其他厂矿数549832817161312380资本额(千元)1202882387917240421957911552142266185——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二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3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摘编自《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1895—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3)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认识。1.清政府长期奉行“安内重于防外”的方针,沿海要地兵微将寡,遇到外敌入侵,只能从内地各省零星抽调部队,临时拼凑成军,千里赴援。该材料可用于说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政府镇压反侵略斗争C.清政府轻视边患防御 D.武器落后、装备松弛2.李鸿章曾评价洋务运动时期的某项成果:“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人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权利之大端。”该成果指的是(

)A.开办轮船招商局 B.设立京师同文馆C.兴办新式学校 D.创建大生纱厂3.武昌起义胜利后,两个月内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3月19日,甘肃兰州当局正式宣布共和,成为全国最晚承认共和的省份。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廷专制统治 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废除了封建主义制度 D.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4.民国八年刊行的《新申报》,报道了“今日各校学生游街”“章宗祥在曹宅受伤甚重”“不认二十一条”等内容。关于这篇报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年是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