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经典
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渔夫和金鱼(节选)
从前,大海边泥棚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子心地善良,老太婆贪婪狡猾。
一次老头儿出海,打上来一条金鱼。金鱼请求说:“您放了我吧,您要什么都可以。”善
良的老头儿就说:“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老头儿回家说到了打鱼的事。老太婆大骂:“我们那个盆太破了,哪怕去换个好点的盆也
好啊!”老头儿来到海边。金鱼听了说:“老太婆会实现这个愿望的。”老头回去了,老太婆
又破口大骂:“再去要个木屋!”老头来到海边,金鱼又答应了。可是,老太婆又要当个贵
妇人。老头跪倒在海边。金鱼看到老爷爷的样子,答应了。
两周后,老太婆大叫:“我要做女皇。”老太婆要打老头儿。金鱼出于对老头的同情,又
一次满足了老太婆。
没多久,老太婆又要做女霸王,还要金鱼亲自来伺候她。这次,金鱼什么话也没有说,
直接游走了。
老头回到家里,看到老太婆衣襟褴褛地坐在门前,而她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
⑴给下列语境中的“打”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打:①击,敲,攻击;②放出,发出;③揭,破,凿开;④捕捉,获取。
打上来一条金鱼。
老太婆要打老头儿。
(2)从哪里能看出老头儿心地善良?在文中用画出来。
(3)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⑴④;①
(2)善良的老头儿就说:“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
(3)文中的老太婆是一个不断提出要求,永无止息的人。我想用贪得无厌、凶狠粗暴来形
容她。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否则是没有好下场
的。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
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
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品质。(4)本题考查概括文
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
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④;①;(2)善良的老头儿就说:“你走吧,我什么也不要。”(3)文中的老太
婆是一个不断提出要求,永无止息的人。我想用贪得无厌、凶狠粗暴来形容她。(4)示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否则是没有好下场的。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
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
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
通句顺即可,
2.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
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交车去,
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
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
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
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
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
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
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
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
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
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
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
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
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和频率前
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
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
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
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
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
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
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
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
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
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
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
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
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着他的脸一定是
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
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我
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
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呀!今年初,我一口气
蹬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
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
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
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
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
会说我是舜种。”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
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
尊严,这就足够。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左腿兄弟感到骄
傲,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拢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
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那些可恶的家伙
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事完,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
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本文中“我”在坐独腿车夫的车的过程中,有许多打动“我”的,令“我”的情感发生
变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这些情节及“我”的情感变化。
2.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
的裤管。
3.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画横线句子属于描写,体现了
(2)“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你认为这条断
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
4.议事完后,“我”为什么坚决拒绝了朋友的挽留?
5.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
这般有力过。”“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1.①坐上车之后发现车夫只有一条腿,“我”内心很不是滋味。②爬上坡之后“我”暗暗
受着车夫行动的鼓舞。③听了韩国人坐车的故事,我为他骄傲。④提前让“我”下车,为
了给“我”留面子,“我”深受感动,落下眼泪。
2.“直直地瞪着”“瞪着”,形容目光长时间盯在他的“断腿”和“裤管”上,表现
“我”突然发现车夫是一个独腿后的震撼,以及自己坐在他车上的复杂心情。(符合语
境,言之成理即可)
3.(1)语言车夫的诚恳、诚信(2)主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诚恳、
诚信、善良的品质,自尊、自立的精神。(答对三点即可)
4.朋友对人力车夫的鄙视引起了“我”对朋友强烈的不满,“我”和朋友之间在思想上已
有了很大的距离,所以“我”坚决拒绝了。
5.独腿车夫的故事感动、激励了“我”。一个人诚恳做人,坦诚待人,自强不息,就会坚
强,就会拥有自尊,就会获得支撑人生的力量。(紧扣句意,谈出感悟,言之成理,表述
通畅即可)
3.
老常的铃声
赵华伟
①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②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
铃的职事。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松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
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③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娶不到老
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老常并不顾忌这些,只将一挂
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④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
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
扯断或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许多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
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⑤老常从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
存在。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⑥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
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
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
如火燎一般。
⑦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
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
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
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最后,所长只好打电话到镇中学。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
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
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
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⑧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他在各个班巡视时,不停地看着
表,不知是怕错过时间,还是在为老常担忧。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
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
头。
⑨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
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
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⑩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
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
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我们只是听,不愿接他的话,听得烦了,
岔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我们
诧异地瞪大了眼睛。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
⑥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
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写出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顾忌()
依然----()宛如----()
2.根据所给的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1)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2)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3)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4)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3.作为全校最守时的人,老常为什么并不受我们爱戴?
4.文中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孩子们问老常的话,实际上他们想表达什么?
5.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常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1.尊敬顾虑仍然犹如
2.(1)惺松(2)有声有色(3)议论纷纷(4)理直气壮
3.①他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②还因为他没老婆。
4.同学们想表达自己的愤怒,老常打铃太“敬业”以至于像专业学过一样,这样我们就更
讨厌他。
5.朴实,认真工作,精益求精。
6.点明中心,提出作者对老常以及像老常一样的人的赞扬,做事追求完美,做人追求高
尚。
4.
睡在噪音里的母亲
牧徐徐
母亲是一个特别爱静的人,尤其是在睡觉时,不能受到一点声响的打搅,否则就易失眠。
以前,母亲一直住在乡下老家,村子里的白天夜晚都特别安静。因此,她习惯了在这样的
环境里入睡。我在很小时便知道母亲喜欢清静,所以,不敢在她睡觉时发出喧哗声,更不
敢轻易去打搅她。
母亲睡觉时爱静的这一特性保持了很多年,直到来到我这里。
我的新房正好位于城市两条主干道的交叉口,一天到晚都是车流不断,喧嚣不已,晚上的
光污染也很重,窗外的灯光亮得如同白昼。
我知道这样吵闹的环境,母亲自然受不了,于是便事先给她的卧室窗户安了加厚的双层隔
音玻璃,还挂上了一层厚厚的隔光窗帘。我想,这样便能有效地阻隔掉外面的噪音和灯
光,能让母亲睡得安稳些。
但母亲晚上睡觉时却不愿意关窗户和拉窗帘,理由是“窗户关起来,一点风都进不来,太
闷了”。
夏天来临时,晚上卧室里热得很,可母亲却不愿意开空调,说空调吹出来的冷气让她不舒
服。其实,她是觉得开空调费电,勤俭、朴素是她一贯的秉性。
“不开会热坏您身体的!”我坚持让她开。
“哪有这么娇贵,我在老家过了几十个三伏天,也从没用过空调呀!”母亲反驳。“可城
里比老家热呀,左右邻居都开,他们的空调外机将热量全都排到我们家了。"我摆开事
实,想让母亲清楚这个道理。
可母亲到底还是坚持不开空调,再热的夜晚,她也只是拿着那把从老家带来的蒲扇,给自
己扇些风来,她说:“扇累了,困乏了,自然就能睡看,睡着也就不知道热了。”
一天晚上,我走到母亲的卧室边,一打开们便是一股热浪,让刚从空调房里出来的我十分
不舒服,但我发现母亲居然睡着了,睡在很大的噪音和一股股热浪之中。从窗外射进来的
灯光,毫不留情地打在她瘦弱、单薄而又苍老的身上。我有一种流泪的冲动,母亲一个睡
觉爱静的人,居然改变了一辈子的特性,变得不在乎喧嚣,不在乎嘈杂,不在乎不黑下来
的夜晚,更不在乎扑面而来的闷热,就这么慢慢地睡熟了……母亲,她是真累、真乏了。
我想,母亲肯定向往乡下老家的宁静,渴望回到那个没有喧嚣车流,没有刺眼灯光的乡
下,过安安静静的晚年生活。但她却从未开口提起想回去的话题。母亲是明事理的人,她
深知,自己来这里是有任务要完成的。她的到来和不离开,将能极大地帮衬儿子一把,让
辛劳一天回到家的儿子,不必自己动手做饭,一回来就能吃上一顿现成的热腾腾的晚饭。
她更知道,正因为她的存在,儿子早上才能多睡会儿,不必自己早早起来做早饭,更不必
去外面吃又贵又不太健康的早点。
我想,天下有无数这样的母亲,为了子女,人到老年却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生活了一辈
子的故土,漂泊在陌生的城市里,带着大半辈子的乡土气息来忍耐城市里的新生活,她们
善良而勤俭,并极具坚韧性,如同我的母亲,再热的天,再吵的环境,她也能忍受住,强
迫自己合上眼睛,睡在一片喧嚣吵闹之中。
睡在噪音里的母亲,她知道不能为了自己撒手不管,回到熟悉、舒坦的乡下去,她是在为
孩子做最后无悔的牺牲。
(选自2016年2月《思维与智慧》)
1.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睡在噪音里的母亲”的?
3.文中前两个自然段写了母亲喜欢安静,可题目是“睡在噪音里的母亲”,这与题目矛盾
吗?为什么?
4.你认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5.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母亲为了能照顾儿子,改去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
而且无怨无悔。身为孩子,你能谈一谈最好的孝顺是怎样的吗?
1.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使前后两部分内容衔接更紧凑。
2.一向喜欢静的母亲为了“我”,艰难地适应了喧嚣的城市生活,体现出母亲对“我”的
爱。3.不矛盾。写母亲喜欢安静的特点,为下文“我”安双层玻璃和厚窗帘的情节作铺
垫,也与后文母亲在喧嚣中入睡形成对比,突出母爱的主题。
4.母亲是个勤俭、朴素、善良、坚韧而又疼爱孩子的人。母亲每天早起为“我”做饭,可
见很勤劳;不舍得开空调,可见其节俭、朴素;为子女适应喧嚣的城市生活,可见其坚
韧、善良、疼爱孩子。
5.示例:我能想到最好的孝顺可能不是言听计从,而是让父母一直觉得自己很重要。(本
题可见仁见智,合理即可)
5.
梦想背后的故事
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
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
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
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
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
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
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
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
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
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
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
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弓氨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弓氨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
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殳有:弯曲的柏油马路
、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
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太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
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
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
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
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殳告诉过任
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诚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
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文题为“梦想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澈的语言加以概括。
2.仔细品味文中画"句,王老师因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有些莫名的失望?
3.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4.文中重横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1.小时候被拐来的孩子燕红,为了找到家乡,毅然放弃基础很好的文化课坚持学习美术,
并最终凭借一幅美术画,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到了家乡。
2.因为燕红文化课考得很好,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而且美术老师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
常敏感,所以王老师高兴。而因为燕红在绘顺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好,所以分流后她不会专
攻文化课了,所以王老师觉得可惜和失望。
3.王老师:关爱学生,为学生的长远负责,尊重学生的选择;燕红:学习成绩优异,性格
倔强,思念家乡。
4.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表达了燕红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已经极度汹涌,她非常渴望
能够找到家乡。刻画了燕红倔强执着的人物性格和对家乡的殷切思念。
5.结构上:总结全文,服应题目。内容上:这一段写出了王老师不禁暗暗告诚自己的原因
,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大家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一思想和理念,揭示了文章的题目,深化了
文章的中心。
6.
8分23秒的震撼
①
那年,我在南非克普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②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
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
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③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三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获路相逢。
④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
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
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
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
着小牛。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
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⑤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
然结局。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⑥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原来,它们在生死关
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⑦
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
生难忘: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
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逃跑。但是,剩下的
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⑧
野牛们终于发怒了。它们站成战阵,逼近狮子。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
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要猩猩摔到地上。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
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
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⑨
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
之歌,令人动容。
⑩
我看了摄像机上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
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8秒。
b
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
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今草。
8
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性、紧密团
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
被击败。
1.
在不使用“猝不及防”和“狭路相逢“两个词语、又不改变原段意思的情况下,请重写第③
自然段。
2.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第⑩自然段和第D自然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从牛狮之战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是怎么看待他的观点的?结合平时所见所闻谈谈
7.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先芒,很美,很好
看。
孩子跪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
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完全不放
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绿嫩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
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
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有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
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
成大苗苗,结出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掉,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一定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
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校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盘。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紫
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成地炫耀着。却不见了青青的瓜苗。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是自己看
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有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盒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
,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手帕擦擦孩子
的眼睛。
此后,孩子总爱往花盒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
但终究没有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盒,花盒里长着一棵小小的瓜苗,嫩嫩的,
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
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关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啊。
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看。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文章开头与倒数经二段都描写了同样的景物,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2.文章中孩子关注的“主角”是小瓜苗,作者却为什么对紫罗兰进行多次描写
3.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4.说说你对文章标题“忽略”的理解。
1.①结构上互相照应。②开头的景物描写,象征了孩子内心美好的憧憬。③结尾的景物
描写,反衬了孩子内心的失落。
2.用紫罗兰的美,反衬出小瓜苗的平凡渺小,为孩子与母亲不同的观点铺设了背景。
3.老师认为孩子画中的想法很好;母亲只是单纯看中满分的分数,并想给予他物质奖励。
区别在于:老师理解了孩子的想法,而母亲只看中物质与现实,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憧憬和
纯。
4.①妈妈只看到紫罗兰而忽略了小瓜苗。②妈妈忽略了孩子内心美好的梦想和憧憬。
8.
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
那时,他还是个在台湾上初中的孩子。
升初二时,国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阅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名著《卡
拉马佐夫兄弟》,然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这道作业让他犯了难,因为这本书的售价是70元,而他父亲的工资一天只有30元,全家
七口人全靠这点工资生活。他回忆说,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父亲供他上学就已经很
困难了,他怎么好意思说“我想看小说”?
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挣钱买这本名著。靠诚实劳动得来的书籍,自己会更珍惜,读起来
也更有滋味吧?
他来到矿上扛木头,扛一根木头能挣8毛钱。矿主认识他,而且对他的印象不错,觉得他
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孩子,见他这么辛苦地挣钱买书,在第三天就提前交给他70元工
资,所提的条件是:看完书,你要给我讲讲里面的故事。
他感激之余,满口答应。这么简罩的条件,自己一定能够满足矿主先生的。
谁知道买书的过程也一波三折,险些让他的梦想成空。因为暑假没有免费的火车票,他只
能等村里有人去基隆,帮他捎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回来。
他第一次托的人是邻居,可是邻居到了书店,却忘了书名,那时又没有电话,只好空手而
返。
这时候,暑假已经过去好多天,矿主每次经过他的家门,都要问一问:“你什么时候给我
讲故事?”尽管他很着急,也只能等有机会再托人捎书。
第二次,他请一个女人帮他买书。这个女人到城里是为儿子看病,一直慌慌张张的,连书
店的门都没时间进,带回来的只有失望。
接下来,他又托了父亲的一个厨师朋友,心想这次应该没事。可是,对方一从城里回来,
就抓住他揍了一顿,理由竟然是他要的书是共产党的书,弄不好,会祸及他人!
而这时,暑假即将结束,他读不到书,怎么去写读书报告?编造一篇肯定不行,更令他不
安的是愧对矿主先生,自己当初的承诺无法兑现。只是矿主见到他,依然会笑眯眯地问:
“书看完了没有?”
他无意间跟村子里一个换药包的人说了自己的苦恼,这个人立刻说:“你怎么不早点找
我?我去一趟城里很容易。”第二天,这个热心肠的人就到金门帮他买来了那本梦寐以求
的名著。于是,他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地阅读这本文学名著。不过,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
松,甚至让他感到苦不堪言。这本书很厚,字号也很小,翻译过来的人名又很长,还有什
么昵称和简称,看着看着,就不知道究竟在写谁,只好回过头再看。连书里面的人物都理
不清楚,还讲什么故事,还谈什么心得?
当矿主再见到他时,他只有老老实实地交代:“书买回来得很晚,我也很努力了,可还是
看不懂,现在也没有办法给你讲故事。”矿主哈哈一笑,说:你们老师讲,这是世界名
著,你一个14岁的孩子能够看懂,就不是名著了。
没想到矿主这么通情达理,他道了谢,然后回去写读书报告。他再一次认真地翻看了一
遍,发现自己还是读不懂,只能去写自己是怎样买书和看书的,最后引用矿主的话,在文
章的结尾处写道:如果14岁的时候能看懂的话,就不是世界名著了。书已经在我的手边
了,我希望长大后能把它看懂。
读书报告交上去后,他的心情难免有些忐忑。让人意外的是,国语老师表扬了他:“同学
们,在你们中间只有一个人是诚实的,其他人都说了谎!我28岁都看不懂那本书,你们
14岁怎么能看懂?那么,我为什么还要你们阅读它?因为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很多你们不
懂的东西,长大以后就会懂。要知道,知识是需要尊敬的,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还有,
永远不要欺骗自己。”
他就是台湾著名编剧吴念真,他一直收藏着这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在0岁的时候,他才
慢慢读懂了这本书的一些内容,不由感慨地说:有些东西我真的懂了,这已经过了二十几
年。
1.“买书的过程也一波三折”,这“三折”具体指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2.请你分析下面矿主这句问话有什么用意。
只要矿主见到他,依然会笑眯眯地问:“书看完了没有?”
3.文章表现了一个孩子的诚实,为什么要以“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为题目呢?
4.请你理解“知识是需要尊敬的,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1.托邻居买书,邻居忘了书名;托一个为儿子看病的女人买书,她忙到没时间进书店;托
父亲朋友买书,对方以为书是共产党的书没有买。
2.矿主善意提醒他好好看书,然后遵守约定讲给自己听;同时矿主想看看他是不是真诚实
在地对待一本名著。
3.这本名著是整篇文章的线索,孩子的诚实是围绕名著来写的;“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
更贴近文章主旨:知识是需要尊重的,应该被真诚对待。
4.我们应该敬畏知识,热爱读书;有些书,我们年龄小的时候或许读不懂,但长大后会懂,
只是我们不能长大后再来读书。
9.
27冷风暖香
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
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
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
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
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己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
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第
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
()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
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
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
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
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
陡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
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
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
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
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
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她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
那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地摊儿修鞋,腿脚有残
疾,都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
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
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
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离开的时
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
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
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涟漪()露出()
2.文章标题“冷风暖香”既指,又指
3.本文第③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烤地瓜女人的同行们,有什么作用?
4.请你品读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
(1)“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
句中加点字“塞”能不能换成“放”?为什么?
(2)“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
我的心映亮。”“微笑着点点头”“眼睛亮亮的”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
“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的理解。
5.文章第⑦自然段作者写道:“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佯的生活,都该是满
怀幸福的吧!”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l.yilu
2.寒风中的地瓜香味艰苦环境下女人坚强、善良、乐观的精神
3.与烤地瓜女人形成对比,突出烤地瓜女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4.(1)不能。“塞”是硬性塞给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一方面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
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另一方面暗示了两个小女孩的推辞,为后文写小孩不是女人的
孩子埋下伏笔。
(2)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她笑对生活的阳光心态。“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表
现出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使我深深地感动和倍感温暖。
5.赞同。理由: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她能坚强、乐观面对;②尽管自己也生活在社
会底层,但她天性善良,同情弱小,富有爱心;③与女儿互相关爱,有温暖的亲情抚慰。
(说出两条理由即可)
10.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
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
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ji6ngji6
ng()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
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
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
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
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
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
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
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
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
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
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
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
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
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
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cui()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
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
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jiongjiong0()有神cui()弱陨()落夭
折()
2.选句。
灿烂绝伦一一
活力四射一一
3.找出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的错别字。
()——()()——()
4.运用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仿写下面的句子。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
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1.炯炯脆yunyao
2.略
3.祥一详郎郎一琅琅
4.略
5.生命的“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
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6.如:《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
H.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
待疾病。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
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
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
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有一天,他请求我10点以后为他亮一小
时的灯。他说:“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
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
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
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
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
(1)给划线字注音。
弥留夭折
(2)“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怎样理解这句话?
(3)“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中比喻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
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
【答案】⑴mi;yao
(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
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3)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
人。
(4)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
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
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
义。
(3)这是一句极妙的比喻句。把那闪烁的灯光比作一面旗帜。这一句话表达了阿明在短
暂的生命旅程中,不向病魔低头,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那种顽强的生存意识,对生命的
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的执着的态度的坚强的精神,令人敬仰。这种精神向
人们昭示,生动形象。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1)mi、yao(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3)将阿明对生命的态
度、对理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4)鲁滨孙漂流
记、鲁滨孙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
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
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主要考查比喻及其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九寨沟(节选)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
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
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
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
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
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
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
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
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17年第1期)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①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
②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2)读句子,完成填空。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其中的
"--------“”这些词语写出了湖泊多,“"写出了颜色多。
(3)选文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4)读画线句子,从文中找出瀑布形成的原因。
(5)读选文的最后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憨态可掬;诗情画意
(2)比喻;大大小小的湖泊;颗颗宝石;大大小小;颗颗;彩带
(3)选文主要是从美丽景观和珍稀动物两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4)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就形成了一道道高
低错落的瀑布。
(5)示例:我体会到作者对九寨沟神奇的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
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
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
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
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
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
案。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
析作答。
故答案为:(1)①憨态可掬;②诗情画意;(2)比喻;大大小小的湖泊;颗颗宝石;大大小
小;颗颗;彩带;(3)选文主要是从美丽景观和珍稀动物两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4)由于
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就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
瀑布。(5)示例:我体会到作者对九寨沟神奇的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
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
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
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
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
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
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xiji)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
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
慢慢移动。眼前(昏晕)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isi)乎都在朝我
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
了二三丈的水得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1(xiji)着(昏晕)暗
似________(shlsi)乎(稍捎)微
(2)文中怎样描写小船的小?用波浪线划出。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4)解释划线的字。
颜色各异变化多端或浓或谈
(5)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上运输与科技产业的互动发展考核试卷
- 弹射玩具行业渠道变革探讨考核试卷
- 信息系统的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考核试卷
- 盐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考核试卷
- 印刷品的创意包装设计考核试卷
- 宠物综艺节目与表演秀服务考核试卷
- 电子智能耳机无线连接考核试卷
- 宠物心血管和血液问题解决考核试卷
- 煤炭行业的智能化设备与制造工艺考核试卷
- 病句的修改与辨析-2023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复习专练(原卷版)
-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
- GB/T 44723-2024氢燃料内燃机通用技术条件
- 2022年11月软考(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上午真题
- 2024年中远海运物流限公司直属单位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1课 课题二《中外节日·中秋节和感恩节的比较》(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 2024年共青团团课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能源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4年
- 团队协作课件教学课件
- 相对湿度计算公式
- 7.1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1课《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浙教版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