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重点强化练66 理清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重点强化练66 理清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重点强化练66 理清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重点强化练66 理清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重点强化练66 理清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强化练66理清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2019·本溪模拟)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3.(2020·陕西宝鸡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4.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5.(2019·南师大附中联考)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6.(2019·重庆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诊断)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份一二三四五六七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31.351.10.950.650.330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7.(2019·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高三诊断)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昆虫种类害虫害虫天敌蚜虫(头/枝)螨(头/枝)小花蝽(头/枝)瓢虫(头/枝)盲蝽(头/枝)生态果园39.30.340.470.290.33对照果园79.12.580.150.160.02A.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C.蚜虫的总能量最多只有瓢虫总能量的10倍D.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8.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B.随机选一个样方,其密度就是整个种群的密度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D.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则舍弃9.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10.蚜虫是农作物常见的害虫,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6月14日以后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B.甲、乙种群分别表示蚜虫、七星瓢虫C.蚜虫的数量受七星瓢虫数量的影响D.7月13日~26日,蚜虫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1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该草原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___。(2)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组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12.(2019·湖北考前演练)鸭为杂食性动物,除捕食昆虫等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项目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形莎草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稻鸭共作区2.35.300.2590.2710.0890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_。(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___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现象可称为____________。(3)稻田生态系统中鸭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提高。(4)若野兔进入该环境后需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当该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该种群的数量增长速率为________。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前提下,在种群数量为________时,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差值最大。

答案精析1.B2.A[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与种群迁入率、迁出率等无关,A错误;调查种群密度,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等有着重要意义,B正确;研究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C正确;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种群密度降低,D正确。]3.A[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依次为大于、等于和小于,A正确、C错误;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错误。]4.C[鹰捕食黑线姬鼠,故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B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非某种群的数量,C错误;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D正确。]5.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因为种群的数量变化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等的制约,B错误。]6.C[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前三年甲种群数量与乙种群数量比值大于1,三年后该比值小于1,且越来越低,说明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前三年两个种群数量都增加,但是甲增加得更快,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B错误、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不是“S”型增长,A错误;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为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但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D错误。]7.C[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表中信息显示:生态果园中的害虫密度小于对照果园,因此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B正确;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但此题根据表格数据无法计算出蚜虫与瓢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当果园里害虫的数量增多时,害虫天敌的数量也会增多,进而导致害虫数量的增长受到抑制,可见,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正确。]8.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A项正确、B项错误;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项错误;不同的人所选取的样方不同,数据可能有所不同,D项错误。]9.B10.A11.(1)144高(2)稳定增长解析(1)根据种群个体数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eq\f(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可知,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的数量为(32×36)/4=288(只),由于测定的是2hm2的数量,因此该草原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2=144(只/hm2);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捕获被标记的田鼠数量比实际值小,故求得的田鼠总数就比实际值偏高。(2)根据题图可知,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稳定型。12.(1)随机取样(2)物种数目群落演替(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4)标志重捕法0K/2解析(1)杂草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鸭为杂食性动物,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