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试验方法_第1页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试验方法_第2页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试验方法_第3页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试验方法_第4页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XXXXX—XXXX

目次

前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和缩略语........................................................................2

4.1符号和定义......................................................................2

4.2缩略语和定义....................................................................3

5试验条件............................................................................3

道路条件........................................................................3

5.1.1路面........................................................................3

5.1.2坡度........................................................................3

5.1.3拱度........................................................................3

环境条件........................................................................3

试验车辆........................................................................4

5.3.1车辆状态....................................................................4

5.3.2车辆失效状态模拟............................................................4

试验设备........................................................................4

6一般通则............................................................................4

7试验要求............................................................................5

附录A(规范性)预试验和静态检查................................................9

A.1资料及文件检查..................................................................9

A.2部件检查........................................................................9

A.3制动器磨损及调节检查............................................................9

A.4制动系统结构检查................................................................9

A.4.1行车制动系检查..............................................................9

A.4.2驻车制动系检查.............................................................10

A.4.3应急制动系检查.............................................................10

A.5台架试验.......................................................................10

A.6补偿装置.......................................................................10

A.7管路压力关系检查...............................................................10

A.7.1管路压力与踏板力曲线测试...................................................11

A.7.2减压(比例)阀特性测试.....................................................11

A.7.3管路压力与时间曲线测定.....................................................11

A.8电力再生式制动系检查...........................................................11

A.9挂接具备电力制动系挂车的车辆检查...............................................12

A.10储液罐/主缸检查...............................................................12

I

GB/TXXXXX—XXXX

A.11制动液标志检查................................................................12

A.12具有电控传输装置的行车制动系附加检查..........................................13

A.12.1电控传输装置潜在失效影响分析..............................................13

A.12.2能量传输装置的能量检查....................................................13

A.12.3电控传输能源失效..........................................................13

A.12.4电池充/放电测试...........................................................14

A.12.5低压测试..................................................................14

A.12.6电池放电试验..............................................................14

A.12.7计算法替代................................................................14

A.13ABS/EBS功能-报警灯检查和模式转换检查..........................................14

A.13.1静态报警灯检查............................................................14

A.13.2模式转换检查..............................................................15

A.14指示制动灯点亮的制动信号检查..................................................15

A.15紧急制动信号的发出和解除检查..................................................15

附录B(规范性)基本性能试验-空载..............................................17

B.1空挡或N挡状态下的行车制动冷态性能(0型)试验..................................17

B.2前进挡或D挡状态下的行车制动冷态性能(0型)试验................................17

B.3车轮抱死顺序试验...............................................................18

附录C(规范性)失效性能试验...................................................19

C.1概述...........................................................................19

C.2性能要求.......................................................................19

C.2.1应急制动系统是行车制动系统的一部分.........................................19

C.2.2应急制动系统不完全是行车制动系统的一部分...................................19

C.3回路失效试验...................................................................20

C.4助力失效试验...................................................................20

C.4.1一般要求...................................................................20

C.4.2储能装置失效...............................................................20

C.4.3发动机熄火或助力系统供能装置突然失效.......................................20

C.5ABS失效试验....................................................................21

C.5.1传感器故障记忆测试.........................................................21

C.5.2ABS失效动态试验............................................................21

C.6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失效试验.....................................................21

C.7具有电控传输装置的车辆附加试验.................................................22

C.8具有电动部件的车辆附加试验.....................................................22

附录D(规范性)基本性能试验-满载..............................................23

D.1空挡或N挡状态下的行车制动冷态性能(0型)试验..................................23

D.2前进挡或D挡状态下的行车制动冷态性能(0型)试验................................23

D.3车轮抱死顺序试验...............................................................23

D.4响应时间试验...................................................................23

D.4.1性能要求...................................................................23

D.4.2试验步骤...................................................................23

D.5Ⅱ型下坡工况试验(发动机制动,仅对M3车型适用).................................24

II

GB/TXXXXX—XXXX

D.5.1一般要求...................................................................24

D.5.2试验方法...................................................................24

D.5.3附加试验...................................................................24

D.5.4结果表述...................................................................24

D.6驻车制动系统试验...............................................................25

D.6.1驻车制动系统静态试验.......................................................25

D.6.2驻车制动系统动态试验.......................................................26

D.6.3装备电控传输驻车制动系统的车辆附加试验.....................................26

D.7Ι型试验(衰退试验)............................................................27

D.7.1重复制动试验...............................................................27

D.7.2热态性能试验...............................................................27

D.7.3自由转动试验...............................................................28

D.7.4恢复性能试验...............................................................28

D.8具有电控传输装置车辆的满载附加试验.............................................29

D.9具有B型电力再生制动系的M1类车辆满载附加试验...................................29

附录E(规范性)配备临时备用车轮/轮胎的车辆制动和跑偏试验......................30

E.1概述...........................................................................30

E.2制动和跑偏试验.................................................................30

E.3性能要求.......................................................................30

附录F(规范性)具有辅助能量的制动系统附加试验.................................31

F.1一般要求.......................................................................31

F.2真空助力系统...................................................................31

F.2.1抽真空能力.................................................................31

F.2.2真空储能器的容量...........................................................31

F.2.3低真空报警试验.............................................................32

F.3液压助力系统...................................................................32

F.3.1概述.......................................................................32

F.3.2泵的能力...................................................................32

F.3.3储能器的容量...............................................................32

F.3.4低压报警试验...............................................................33

F.4全动力液压制动系统.............................................................33

F.4.1一般要求...................................................................33

F.4.2泵的能力...................................................................33

F.4.3储能器的容量...............................................................33

F.4.4供能装置(泵)的失效.......................................................33

F.4.5液压传输失效...............................................................34

F.5低压报警.......................................................................34

F.5.1初步的预防措施.............................................................34

F.5.2报警试验...................................................................34

附录G(规范性)车轴间的制动力分配检查.........................................36

G.1未装备防抱死系统的M1类车辆.....................................................36

G.1.1一般要求...................................................................36

III

GB/TXXXXX—XXXX

G.1.2车轮抱死顺序试验...........................................................36

G.1.3扭矩轮试验.................................................................36

G.2未装备防抱死系统的M2、M3、N类车辆..............................................38

G.2.1一般要求...................................................................38

G.2.2车轮抱死顺序试验...........................................................38

附录H(规范性)动力电池荷电状态的检验规程.....................................39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试验方法

TestingmethodsofhydraulicbrakingsystemsforMotorvehicles

IV

GB/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6597:2005《道路车辆-(包括具有电控功能的)液压制动系统-试

验规程》编制,与ISO6597:2005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文件与ISO6597:2005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如下:

——范围中删除了不包含具备电力再生制动车辆的描述;

——将原规范性引用文件替换为我国对应的文件;

——术语和定义参照GB21670、GB12676进行了修改,补充了与电力再生制动系统相关的一些

术语;

——增加了符号和缩略语;

——试验要求中增加了制动稳定性的要求;

——试验要求中增加了对装备电力再生制动系车辆试验的要求;

——参照ECER13、ECER13-H、UNR64以及GB21670、GB12676对试验方法进行了补充完善;

——有关M1类车的规定参照GB21670进行了修改;

——删除了ISO6597附录D、附录E中有关ABS试验的规定;

——临时备用轮胎试验中增加了对N1类车以及对泄气保用轮胎试验的规定。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V

GB/TXXXXX—XXXX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试验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试验条件、试验要求和试验方

法。

本文件适用于GB/T15089规定的采用液压制动系统的M类和N类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73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4094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5345道路车辆石油基或非石油基制动液容器的标识

GB/T5620道路车辆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

GB12676商用车辆和挂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12981机动车辆制动液

GB/T13594机动车和挂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5620和GB/T1508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满载ladencondition

车辆装载至最大设计总质量,特殊说明除外。

空载unladencondition

整车整备质量加110kg。

响应时间responsetime

行车制动控制装置开始触发至最不利车轴上的制动力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所经历的时间。

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electricregenerativebrakingsystem;RBS

在减速过程中将车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制动系统。

1

GB/TXXXXX—XXXX

3.4.1

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控制装置electricregenerativebrakingcontroldevice

调整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制动作用的装置。

3.4.2

A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electricregenerativebrakingsystemofcategoryA

不属于行车制动系统的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

3.4.3

B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electricregenerativebrakingsystemofcategoryB

属于行车制动系统的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

3.4.4

动力电池tractionbattery;powerbattery

用来存贮车辆驱动电机所需能量的动力电池组。

3.4.5

荷电状态electricstateofcharge;SOC

动力电池中的电能与该动力电池可以存储的最大电能的瞬时比。

4符号和缩略语

4.1符号和定义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表1符号和定义

符号含义单位

E轴距m

F力N

J车辆减速度m/s2

g重力加速度m/s2

h制造商申报且技术权威部门认可的质心高度m

k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

p压力Mpa

s制动距离m

t时间s

v车速km/h

z制动强度,z=J/g-

Fi车轴第i轴利用的附着系数,fi=Ti/Ni-

Mmax最大允许质量kg

Ni制动时路面对车轴G的法向反力N

PM机动车辆的满载质量kg

PR可挂接的无制动挂车的满载质量kg

2

GB/TXXXXX—XXXX

符号含义单位

Pi路面对车轴i的静态法向反力N

Ti在道路上正常制动时,制动器作用于车轴i的制动力N

2

dm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英文缩写为MFDD)m/s

2

dM车辆在空挡或N挡状态下0型试验时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的最大值m/s

2

dM+R计算得出的车辆挂接无制动挂车时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

p0制造商定义的可满足车辆在满载情况下行车制动性能所需的真空压力Mpa

p1制造商规定的储能装置的最大系统工作压力(切断压力)Mpa

不再给储能装置补充能量的情况下,从p1开始对行车制动连续四次全行程制动储能

p2Mpa

装置剩余的压力

vmax最高车速(制造商申报)km/h

v1制动开始时的初速度km/h

v2制动结束时的速度km/h

μ路面附着系数-

4.2缩略语和定义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表2缩略语和定义

缩略语含义单位

MFDD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2

GTM列车(牵引车+挂车)最大设计总质量kg

GVM牵引车最大质量kg

5试验条件

道路条件

5.1.1路面

除ABS试验外,试验路面应当为平直、坚实的沥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或具有相同附着系数的其他路

面。道路表面不应为松软材质,且高附着系数路面试验时路面应保持清洁干燥。高附着系数路面的附着

系数宜为0.8左右,低附着系数路面的附着系数宜小于等于0.3。

5.1.2坡度

道路表面应总体平坦,在至少50米的范围内测量时,平均坡度偏差不超过±1%。

5.1.3拱度

路面拱度或横断面坡度不应超过2%。

环境条件

风速不应超过5m/s。

3

GB/TXXXXX—XXXX

气温不应超过35℃,特殊情况下温度不应超过45℃。

试验车辆

5.3.1车辆状态

空载载荷除驾驶员外的质量,应尽可能与驾驶员在车辆纵向对称平面两侧对称分布,满载时轴荷分

配应符合制造商规定。

试验车辆轮胎应充气至车辆制造商规定的压力值,轮胎的磨损不应超过新胎花纹深度的50%。

试验车辆的制动系统部件应该是全新的,或者能够像全新部件一样正常工作,同时也应符合车辆制

造商的要求。行车和驻车制动系统的制动衬片,应按车辆制造商的要求来安装。

5.3.2车辆失效状态模拟

车辆应当根据制造商的建议并经检测技术部门同意,配备附加装置和管路,以提供所需的失效模拟。

增加的设备和管路不应明显影响整体和/或失效的制动系统性能。

对于制动系统的电气部分,失效一般对应断开,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由车辆制造商指定用短接

或接地的方式进行失效模拟,此方式可以采用准备好的元件或电路来实现。

试验设备

仪器设备需按要求进行校准。可以增加设备来提供准确的数据,但是要注意在车辆制动装置上添加

的仪器不应对制动系统性能有明显影响。主要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如下:

a)控制力测量仪器/传感器,精度不低于2%;

b)车速和制动距离测量装置,精度不低于1%;

c)减速度测量装置,精度不低于3%;

d)质量测量装置,精度不低于2%;

e)轮胎压力表,精度不低于2%;

f)时间测量及显示装置,精度不低于1s;其中响应时间测量装置精度不低于0.01s;

g)发动机转速表,精度不低于2%;

h)管路压力测量仪器/传感器,精度不低于2%;

i)制动器温度测量装置,精度不低于5%;

j)距离测量装置,精度不低于1%;

6一般通则

本文件中规定的效能是指GB12676或GB21670中相关试验所要求的“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和“制动距离”。

车辆最佳制动性能的测定应由熟练的驾驶员进行。最佳制动性能应在车轮未发生抱死(停车前瞬

间抱死除外)且车辆未发生严重的制动跑偏的情况下测定。允许驾驶员在试验前先熟悉车辆的制动、转

向和悬架系统。

试验开始前,应按照制造商规定的磨合程序对车辆进行磨合。如制造商未对磨合行驶做具体规定,

可在车辆满载状态下按以下方法进行磨合(在磨合过程中,制动盘和/或制动鼓的温度不应超过200℃):

a)对于M1类车辆:

4

GB/TXXXXX—XXXX

初始车速为最高车速的80%(不超过120km/h),制动至初始车速的50%,以3m/s2的减速度进行200次

制动。如因条件限制不能连续完成200次,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试验次数。

b)对于M1类以外的车辆:

1)对于盘式制动系统:初始车速为60km/h,制动至大约20km/h,首先以2m/s2的减速度进

行30次制动,然后以4m/s2的减速度进行30次制动;

2)对于前盘式、后鼓式或鼓式制动系统:初始车速为60km/h,制动至大约20km/h,首先以

2m/s2的减速度进行100次制动,然后以4m/s2的减速度进行100次制动。

预试验和静态检查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试验。

空载基本性能试验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试验。

失效性能试验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试验。

满载基本性能试验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试验。

配备临时备用车轮/轮胎的车辆制动和跑偏试验按附录E规定的方法试验。

具有辅助能量的制动系统附加试验按附录F规定的方法试验。

未装备ABS的车辆车轴间制动力分配检查按附录G规定的方法试验。

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按附录H规定的方法确定。

7试验要求

试验应按照表3中的推荐试验顺序进行,先进行静态检查,后进行动态试验。允许根据实际情况

的需要对试验顺序进行调整。此外,由于温度对摩擦材料的热态特性的影响,热衰退试验应放在最后进

行。

试验应在规定试验车速下进行,实际试验车速与规定车速的误差不应超过±2%。试验时,应将车

辆加速至规定车速以上5km/h,松开加速踏板,在车速下降至试验规定车速时进行制动。如最高设计车

速低于规定试验车速,应以车辆的最高设计车速进行试验。

驻车制动系统试验和响应时间测量,可由车辆制造商选择并经检测机构同意在试验周期内的任意

环节进行。

可提前进行五次制动以熟悉车辆。因为制动的总次数会显著改变摩擦材料的热态和机械特性(进

而影响车辆制动性能)。任何试验工况下进行制动的次数宜不超过四次。

尽管一、两次的额外制动不一定会对随后的试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但在整个试验过程,应避免

重复试验。

因试验失败或经过批准更换制动系统部件,部分或者全部项目需要进行重新测试时,也应按此程

序进行,同时要特别注意车辆准备和磨合程序。

为避免试验延期,试验可在恶劣的条件下进行,但应注意安全。恶劣条件应记录。在这种条件下

任何失败的试验都可在正常条件下重新测试,但不必重新测试所有试验项目。

对于手动变速器的车辆,在前进挡状态下的试验中,离合器可以在车辆停止之前分离。

前进挡或D挡状态下试验应选用合适的挡位,亦即能达到规定车速,且不超过车辆制造商规定的

发动机最高转速的最低挡位。

施加控制力应迅速,但是不应明显超出最大允许控制力,然后保持稳定直到制动结束。任何偏离

此要求的内容应在相应的试验结果中予以说明。

每次试验前,在制动盘、制动鼓摩擦表面上测得的温度应低于100℃(对于M1类车辆,要求平均

温度在65℃~100℃之间)。除热态性能试验外,所有试验都应在此冷态制动器下进行。

5

GB/TXXXXX—XXXX

试验车辆应在车速超过15km/h时未发生车轮抱死、车辆未偏离3.7m宽的试验通道(对于M1类

车辆要求未偏离3.5m宽的试验通道且横摆角应小于等于15°)及无异常振动的情况下达到规定的性能。

在试验过程的所有阶段中,任何异常的制动性能特性,如跑偏或振动,都应予以记录。

应考虑到车辆制动装置所有明确的失效模式,行车制动系统应在最恶劣的失效情况进行考核。

在完成相应的失效模式的测试项目后应恢复至车辆正常状态,并验证制动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对装备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的车辆,其要求视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的类型而定。

A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如具有单独的控制装置,在0型试验中不得使A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起作用。

B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所产生的制动力不应超过系统设计所保证的最低水平。如动力电池处于下列

荷电状态之一,则认为其满足条件:

a)制造商在车辆说明书中推荐的最大荷电状态;

b)如制造商未提供具体的推荐意见,荷电状态不应低于95%;

c)车辆自动控制充电所能达到荷电状态的最高水平。

d)不管荷电状态如何,在不使用再生制动部件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6

GB/TXXXXX—XXXX

表3推荐试验顺序

挡位状态

试验项目

前进挡或D挡空挡或N挡

一、预试验和静态检查

1资料及文件检查--

2部件检查--

3制动器磨损及调节检查--

4制动系统结构检查--

5台架试验--

6补偿装置--

7控制力与管路压力关系检查--

8电力再生制动系检查--

9挂接具备电力制动系挂车的车辆检查--

10储液罐/主缸检查--

11制动液标志检查--

12具有电控传输装置的行车制动系附加检查--

13ABS/EBS功能-警示灯检查和模式改变检查--

14指示制动灯点亮的制动信号检查--

15紧急制动信号的发出和解除检查--

二、基本性能试验-空载

10型性能试验-√

20型性能试验√-

3车轮抱死顺序试验--

三、失效试验-空载

1回路失效试验-√

2助力失效试验-√

3ABS失效试验-√

4制动力分配装置失效试验-√

5具有电控传输装置的车辆附加试验-√

6具有电动部件的车辆附加试验-√

四、ABS试验-空载

五、ABS试验-满载

六、失效试验-满载

七、基本性能试验-满载

10型性能试验-√

20型性能试验√-

3车轮抱死顺序试验--

4响应时间试验-√

7

GB/TXXXXX—XXXX

挡位状态

试验项目

前进挡或D挡空挡或N挡

5Ⅱ型试验(发动机制动,仅M3类城市客车)√-

6驻车制动静态试验-√

7驻车制动动态试验-√

8装备电控传输驻车制动系的车辆附加试验-√

9Ⅰ型衰退试验√-

10热态性能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