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编辑说明_第1页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编辑说明_第2页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编辑说明_第3页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编辑说明_第4页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编辑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

一、工作简况..........................................................................................................................1

二、汽车行业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汽车行业标准主要内容依据......................................2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6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14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等情况........................................................................................14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14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14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4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14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5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15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5

I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汽车分动器作为越野汽车重要动力总成之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

部件之一,在当下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动器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整车自主品牌与

技术创新需要分动器作为基础,分动器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它

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国内主机厂及分动器企业此前均参照QC/T291-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性能要求》、

QC/T292-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台架试验方法》进行产品开发及验证。由于近年来分动器

产品在制造工艺、结构设计、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试验方法(包括台架试验及整车试验)

和评价指标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新出现的电控机械式分动器、气动机械式分

动器、链式分动器等产品的分类、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没有统一规定。为了解

决汽车分动器各项分类及其总成、零部件、技术参数术语及定义的标准化问题,同时促进汽

车分动器行业制造、技术水平的发展,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等单位提出了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标准的制修订申请。

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工信厅科函﹝2020﹞181号文件,在该文件

中,批准该项目计划号为2020-0489T-QC,计划名称为《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

台架试验方法》,计划起草单位为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等。

2.标准编制过程

2019年7月,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组织相关单位讨论《汽车机械式分

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的标准框架、术语定义、主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及

验证策略等内容,准备标准的立项申请工作。

2019年9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申报项目的情况说明》。

2019年10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2019年12月,项目起草小组提交《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2020年1月,项目起草小组开始准备标准编制的相关材料,制定标准编制计划及验证

计划,同时开展标准条款的验证准备工作。

2020年6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标准立项答辩材料,同时在襄阳召开项目组内部讨论

会,对立项答辩材料进行评审,之后提交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答辩。

2020年7月,在项目被批准后,项目组开始编制标准草稿,同时准备《汽车机械式分

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1

2020年10月,项目起草小组在杭州召开第一次会议,本次参会的公司有东风越野车有

限公司、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齿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会议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主持。在本次会议上,

主要讨论了标准框架、标准主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020年12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标准草稿。

2021年2月,项目起草小组通过线上的方式召开工作组第二次会议,本次参会的公司

有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北齿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会议对标准草稿的各项条款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

修改意见。

2021年11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标准的验证工作。

2021年12月,项目起草小组根据验证结果,对标准草稿进行了修改。

2021年12月,项目起草小组通过线上的方式召开工作组第三次会议,本次参会的公司

有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北齿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品研发院,綦江齿轮传动

有限公司、十堰市工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会议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主

持。本次会议对标准草稿、试验验证结果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同时计划在小范围内开展标准

的征集意见。

2022年2月,项目起草小组通过线上的方式召开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本次参会的公司

有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齿有限公司、东风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商品研发院,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十堰市工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会议

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主持。本次会议主要对小范围内征集的意见进行了讨

论,同时根据意见修改标准草稿。

2022年3月,项目起草小组对标准草稿进一步完善,秘书处针对前次会议讨论情况和

意见反馈情况,再次总结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3.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陈永国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

制定组组长负责标准编写的全面工作;

汪振晓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制定组成员负责标准的校验与审核工作;

郭学军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制定组成员负责标准的校验与审核工作;

二、汽车行业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汽车行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1.编制原则

2

本标准的制订,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相关法律、规章,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的修订过程中,集合了国内主要分动器厂家和整车厂家,总结近30年汽车分动器

行业中出现的新的结构设计、新的加工工艺,结合我国目前分动器生产工艺和技术现状,对

分动器的定义、引用标准、评价指标、试验方法等进行了规定。在标准制订中所提出的技术

要求、参数指标、测试方法,既立足于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技术发展实际,又充分研究未来发

展趋势。充分结合国内分动器生产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技

术要求,确保相关要求在标准实施后的使用过程中能有效实施。

2.主要技术内容

2.1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变更为:“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的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质量不超过31吨的越野汽车所使用的用于非作业用途的机械式分动

器总成,非道路行驶车辆用分动器可参考执行。”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如下引用文件: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12539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GB/T6461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QC/T983汽车机械式变速成器总成清洁度检测方法。

2.3术语和定义

2.3.1增加了手动机械式分动器,电控机械式分动器和气动机械式分动器的定义,因为这

几种类型的分动器在换档性能的要求及换档耐久试验方法中存在差异。

2.3.2增加了链式分动器和齿式分动器的定义,因为两种分动器对噪声的要求不一致。

2.3.3增加了静态换档力,动态换档力和换档时间的定义,因为这三个定义都是换档试验

的重要指标,原标准中没有定义。

2.3.4增加了饱和温度和饱和温差的定义,因为饱和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需要引入

温差的概念。

2.3.5增加了分动器总成最大试验扭矩的定义,原标准中没有定义,按照发动机扭矩和变

速箱速比计算,本标准中通过发动机和地面摩擦力双向计算去较小值,需要进行定

义。

3

2.3.6增加了横向侧倾角度的概念,因为润滑试验涉及到侧倾的润滑。

2.4技术要求

2.4.1修改了静态换档力的要求。修改原标准(QC/T291)4.1为“静态换档力和和静态换

档时间指标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2.4.2删除了互锁性能的要求。

2.4.3增加了静态换档时间的要求,“静态换档力和和静态换档时间指标符合产品技术要

求。”

2.4.4增加了动态换档力的要求,“动态换档力和和换档时间指标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2.4.5修改了分动器总成传动效率的要求,修改原标准(QC/T291)9中的“总成平均传动

效率不小于96.5%。”为“分动器总成传动效率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2.4.6修改了分动器总成润滑的要求。修改原标准(QC/T292)3.3中的“试验运转后立即

放油并迅速进行分解,检查分动器浸油部分外的全部齿轮,相对运动表面、轴承、

轴颈是否全被油膜覆盖,如有浸润不良部位应作技术分析并做出结论。”为“参与

传动的部件应有明显的润滑油浸润。”

2.4.7修改了分动器总成密封性的要求,修改原标准(QC/T291)10中的“在分动器总成

不加油状态,将所有通口均以堵塞及密封装置密封,将分动器没人水中,通压缩空

气20-30kPa,10s内不得有明显气泡溢出。”为“试验过程中分动器总成不得有

渗油、漏油现象发生。”

2.4.8修改了分动器总成温升的要求,修改原标准(QC/T291)11中的“平衡油温不超过

115℃,最高油温不超过135℃”为“分动器饱和温差不超过90℃。在温升试验过

程中,最高油温不超过135℃,润滑油温度-时间曲线平滑无突变。”

2.4.9修改了分动器总成噪声的要求,修改原标准(QC/T291)5中的“其最大允许噪声声

压级为91dB(A)。”为“齿式分动器最大允许噪声声压级为91dB(A),链式分动器

最大允许噪声声压93dB(A)。”

2.4.10修改了分动器总成静扭的要求,修改原标准(QC/T291)7中的“总成静扭强度后备

系数不小于2.5。”为“分动器总成静扭后备系数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但最

小值不得低于1.8。”

2.4.11修改了分动器总成台架疲劳寿命的要求

修改原标准(QC/T291)7中的“在输出轴循环次数达4×105次后,齿轮不得产生下列缺

陷:齿轮断裂、齿面严重点蚀(任一处点蚀面积超过4mm2,深0.5mm)。”为“所有样品的主

要零部件不得产生断裂、剥落、卡滞、点蚀(点蚀面积不超过4mm2、最大深度不超过0.5mm)

等破坏现象。

两个档位分动器总成高档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样品中分动器输出轴最低台架疲劳寿命不

低于4×l05次。两个档位分动器总成低档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样品中分动器输出轴最低台架

4

疲劳寿命不低于5×l04次。单一档位分动器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样品中分动器输出轴最低台

架疲劳寿命不低于4×l05次。”

2.4.12增加了分动器总成轴间差速器疲劳寿命的要求

增加分动器轴间差速器寿命的技术要求,规定分动器总成轴间差速器台架疲劳寿命应不

低于30h。试验后的样品允许出现轻微磨损、点蚀(点蚀面积不超过4mm2、最大深度不超过

0.5mm)等,但差速功能不应失效。

2.4.13增加了禁限用物质的要求

分动器总成所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GB/T30512中有关禁限用物质范围和禁限用物质含

量限值的要求。

2.4.14增加了防锈的要求

分动器总成应无锈蚀,必要时应对分动器总成外露表面进行防锈处理,防锈等级应符合

GB/T6461的规定。

2.4.15修改了清洁度的要求

分动器总成不解体清洁度为每升润滑油杂质含量不大于50mg。

2.5试验方法

2.5.1增加了静态换档力、静态换档时间测试。

2.5.2增加了动态换档力、动态换档时间测试。

2.5.3修改了同步器及换档机构寿命试验。

2.5.4增加了电控和气动机械式分动器换档执行机构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2.5.5修改了分动器总成传动效率试验。

将润滑油温度由“40℃,60℃,80℃,100℃”改为“85℃5℃”。

将试验转速由“分动器输人转速取汽车最低稳定车速时的发动机转速到发动机最大功率

时的转速大致等分的五种转速。”改为“以相当于70km/h、120km/h的车速(最高车速低于

120km/h时,取最高车速)进行运转。”

将试验扭矩由“分动器输人扭矩M1取五种.分别为发动机最大扭矩从Memax的

20%,40%,60%,80%,100%”改为“分别在60%P70~120%P70功率范围内均分不少于5个点和

60%P120~120%P120功率范围均分不少于5个点进行效率测量。”

2.5.6修改了分动器总成润滑试验

增加了测试角度,使其安装姿态与车辆在纵向坡度分别为±α,±21.8°,±16.7°,

±11.3°,±5.7°,0°和车辆在横向坡度分别为±β,±21.8°,±16.7°,±11.3°,

±5.7°,0°下行驶时的姿态一致。

修改了试验转速,在进行低档润滑试验时,分动器的初始输入转速为最低设计转速,之

后每次增加100r/min,直至800r/min,在每个转速下观察参与传动的齿轮和轴承表面的润滑

情况,并拍照存档;

5

在进行高档润滑试验时,分动器的初始输入转速为最低设计转速,之后每次增加

100r/min,直至1000r/min,在1000r/min以后,每次增加500r/min,直至3000r/min(最高

设计转速不到3000r/min时,按最高设计转速进行),在每个转速下观察参与传动的齿轮和

轴承表面的润滑情况,并拍照存档。

2.5.7修改了分动器总成密封性试验

将气密性试验改为动态密封性试验,增加了高温情况下对油封等的考核。

2.5.8修改了分动器总成温升试验

试验载荷改为空载,增加了试验终止条件“当润滑油温度变化幅度不大于0.5℃且时间

间隔达到60min后,结束试验。”

2.5.9修改了分动器总成噪声试验

将试验转速由“对重、中型汽车分动器输入轴转速,n1=nM或n1=1450r/min。对轻型汽

车n1=nM。”改为“分动器输入转速等于50km/h的车速前进时所对应的分动器输入转速。”

2.5.10修改了分动器总成疲劳寿命试验

增加了低档试验,分别在不同档位下进行成台架疲劳试验,直至分动器总成输出转数达

到规定次数或至总成任意部件失效为止。

2.5.11增加了分动器总成轴间差速器疲劳寿命试验。

2.5.12增加了禁限用物质的检测

分动器总成禁限用物质的检测按GB/T30512规定的方法进行。

2.5.13增加了防锈的检测

防锈检测按GB/T10125规定的方法进行。

2.5.14增加了清洁度的检测

清洁度的检测按QC/T983规定的方法进行。

三、主要试验(或论证)情况分析:

本次修订主要增加了静态换档力、静态换档时间测试,动态换档力、动态换档时间测试,

分动器总成轴间差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增加了禁限用物质的检测,防锈的检测,清洁度的检

测。修改了同步器及换档机构寿命试验,分动器总成传动效率试验,分动器总成润滑试验,

分动器总成密封性试验,分动器总成温升试验,分动器总成噪声,分动器总成疲劳寿命试验。

禁限用物质,防锈,清洁度的检测按照现行标准执行,其他项目在标准编写过程中,编写组

中各生产单位按标准试验方法对自家产品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符合标准的相关要求。

1.分动器总成传动效率试验

传动效率试验工况见表1和表2。

6

表11#样品试验工况

样品输入转速输入扭矩前输出转速前输出扭矩后输出转速后输出扭矩效率

编号(r/min)(N·m)(r/min)(N·m)(r/min)(N·m)(%)

10622411062115106211896.68

10624921062238106224397.76

10627331062356106236498.23

10629731062476106248298.46

106213111062643106264998.55

203414320346620347095.10

20342772034130203413595.67

20344062034193203419996.55

20345522034266203427297.46

20346902034331203433997.10

1#

30069330064230064593.55

300615030066730067393.33

30062873006129300613993.38

30063803006175300618394.21

30064623006218300622295.24

39787539783139783892.00

397814239786239786891.55

3978218397898397810291.74

39782823978127397813392.20

39783563978163397816892.98

表22#样品试验工况

样品输入转速输入扭矩前输出转速前输出扭矩后输出转速后输出扭矩效率

编号(r/min)(N·m)(r/min)(N·m)(r/min)(N·m)(%)

10622421062114106211996.28

10624921062237106224497.76

10627301062355106236298.22

10629731062476106248298.46

106213211062648106265498.56

203413420346220346695.52

2#20342742034128203413395.26

20344162034199203420496.88

20345422034256203426896.68

20346902034329203433896.67

30069730064330064893.81

300615430066930067593.51

30062823006128300613693.62

7

样品输入转速输入扭矩前输出转速前输出扭矩后输出转速后输出扭矩效率

编号(r/min)(N·m)(r/min)(N·m)(r/min)(N·m)(%)

30063803006176300618394.47

30064663006219300622695.49

39787739783339783892.21

397814139786239786791.49

3978216397897397810191.67

39782843978127397813592.25

39783583978164397816993.02

2.分动器总成润滑试验验证

润滑试验工况见表3,润滑情况见图1。

表3润滑试验工况

纵向角度输入转速

档位润滑情况

(°)(r/min)

4后输出轴承、减速器无油润滑。

10

20

50

60

90

190

0

290后输出轴承、减速器等均有润滑油。

390

490

590

690

H档

790

890

10

+5.2后输出轴承、减速器等均有润滑油,见图一。

600

10后输出轴承、减速器等均有润滑油。

润滑油被链条甩起,液面在主动润滑油泵滤

+11.4

300油器总成下方,润滑油泵不工作,无主动润

滑。

10

20后输出轴承及减速器无润滑。

-20

30

40后输出轴承、减速器等均有润滑油。

8

纵向角度输入转速

档位润滑情况

(°)(r/min)

60

25

222后输出轴承、减速器等均有润滑油。

322

L档+20

润滑油被链条甩起,液面在主动润滑油泵滤

370油器总成下方,润滑油泵不工作,无主动润

滑。

图1样品试验润滑情况照片

3.分动器总成密封性验证

密封性试验工况见表4。

表4密封性试验工况

试验油温输入转速每循环时间

样品编号试验阶段旋转方向试验结果

(℃)(r/min)(h)

1正向90±531835

2反向90±59550.4样品按试验参数

在高档运转5个

3#3正向130±1031833

循环后,未发现

4反向130±109550.2

有渗油现象。

5冷却阶段3.5

1正向90±531835

2反向90±59550.4样品按试验参数

在高档运转5个

4#3正向130±1031833

循环后,未发现

4反向130±109550.2

有渗油现象。

5冷却阶段3.5

9

4.分动器总成温升试验验证

温升试验工况见表5,温度时间曲线见图2和图3。

表5温升试验工况

输入端转速输入扭矩环境温度饱和温度

样品编号备注

(r/min)(N·m)(℃)(℃)

温度时间曲线见

5#2500032.5141.5

图二。

温度时间曲线见

6#2500027.9135.2

图三。

图2样品5#温度时间曲线

图3样品6#温度时间曲线

5.分动器总成噪声试验验证

噪声试验工况见表6。

10

表6噪声试验工况

测量噪声(dB(A))

样品等效车速输入转速润滑油温本底噪声

档位

编号(km/h)(r/min)度(℃)(dB(A))

左右后上

7#高档5014507878.289.689.889.588.3

8#高档5014508079.389.790.289.688.9

9#高档5014507877.689.388.989.188.5

10#高档501280755980.778.382.378

11#高档501400775981.181.481.882.7

12#高档5014007860.583.684.18484.4

6.分动器总成静扭强度试验验证

静扭强度试验工况见表7。

表7静扭试验工况

样品设计扭矩破坏扭矩破坏角度后备

档位速比是否损坏

编号(N·m)(N·m)(°)系数

13#低档14002.72355827.82.54是

14#低档26332.49635841.02.41是

15#低档26332.49670442.02.55是

16#低档39001.891045437.52.68是

17#低档22132.72381262.11.72是

18#低档22132.48474144.32.14是

19#低档22133.484451101.82.01是

20#高档42002.7211328628.52.7是

21#低档16002.723814101.22.38否

22#低档24002.72462447.11.93是

23#低档16002.72418959.62.62是

24#低档14002.72401356.02.87是

25#低档14002.72405835.12.9是

11

7.分动器总成疲劳试验验证

疲劳试验工况见表8。

表8疲劳试验工况

高档低档

输出端输入端

品输入转输入扭输入转

循环次是否输入扭循环次

编速比速矩速比速是否损坏

数(万损坏矩(N·m)数(万

号(r/min)(N·m)(r/min)

次)次)

26#1430175040否2.7243014005否

27#1430175040否2.7243014005否

28#1430175040否2.7243014005否

29#1200333540.1否2.4920026335.1否

30#1464289040.2否2.6446422175.3是

31#1430175040.1否2.7243014005.2是

32#1429174740.2否2.7242914005.16否

33#1430175040.1否2.7243014005.2否

34#1430280040.1否2.7243020005.02否

35#143019902.1否2.7243014505.59是

36#1430175040.1否2.7243014005.16否

37#1430199040.6否2.7243016005.85否

38#1430199040.5否2.7243016005.89否

8.动态换档力试验验证

39#样品动态换档力试验见图4,测试数据见图5。

图4(a)标定

12

图4(b)台架试验

图5(a)测试数据

图5(b)测试数据

13

9.同步器及换档机构寿命试验验证

同步器及换档机构寿命试验工况见表9。

表9同步器及换档机构寿命试验工况

输入转速

样品编号档位换档次数试验结果

(r/min)

N档到N-H档75054197样品换档机构正常,

40#

N档到H-N档75054944未损坏。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的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不涉及专利。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等情况

本标准严格合理,将目前流行的、新型的汽车机械式分动器结构(但对目前没有定性

的一些新结构在标准中也不盲目体现)、新工艺全部体现在标准中。这些统一的名称尤其是

对新结构名称的统一将会消除汽车机械式分动器行业内理解的偏差。《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

成的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标准编制中,注重调研和在行业上征求意见,内容经过国内

许多主机企业充分讨论,将会得到分动器相关单位的广泛认可和使用。鉴于以上两点,该标

准将引领汽车机械式分动器行业健康、良好发展。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本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无不符、冲突之处。在标准体系中

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是协调一致的。

该标准属于汽车变速器领域中的关键总成的标准类文件,代表了汽车传动系新技术、

新工艺、新结构,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的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符合

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规划。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进行推广。

14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发布后,建议通过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变速器分标委组织学习并在发布后6

个月后实施。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发布实施以后建议废除原标准QC/T291-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性能要求》和

QC/T292-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15

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

和台架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汽车分动器作为越野汽车重要动力总成之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

部件之一,在当下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动器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整车自主品牌与

技术创新需要分动器作为基础,分动器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它

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国内主机厂及分动器企业此前均参照QC/T291-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性能要求》、

QC/T292-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台架试验方法》进行产品开发及验证。由于近年来分动器

产品在制造工艺、结构设计、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试验方法(包括台架试验及整车试验)

和评价指标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新出现的电控机械式分动器、气动机械式分

动器、链式分动器等产品的分类、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没有统一规定。为了解

决汽车分动器各项分类及其总成、零部件、技术参数术语及定义的标准化问题,同时促进汽

车分动器行业制造、技术水平的发展,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等单位提出了

《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标准的制修订申请。

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工信厅科函﹝2020﹞181号文件,在该文件

中,批准该项目计划号为2020-0489T-QC,计划名称为《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

台架试验方法》,计划起草单位为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等。

2.标准编制过程

2019年7月,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组织相关单位讨论《汽车机械式分

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的标准框架、术语定义、主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及

验证策略等内容,准备标准的立项申请工作。

2019年9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申报项目的情况说明》。

2019年10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2019年12月,项目起草小组提交《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2020年1月,项目起草小组开始准备标准编制的相关材料,制定标准编制计划及验证

计划,同时开展标准条款的验证准备工作。

2020年6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标准立项答辩材料,同时在襄阳召开项目组内部讨论

会,对立项答辩材料进行评审,之后提交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答辩。

2020年7月,在项目被批准后,项目组开始编制标准草稿,同时准备《汽车机械式分

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1

2020年10月,项目起草小组在杭州召开第一次会议,本次参会的公司有东风越野车有

限公司、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齿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会议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主持。在本次会议上,

主要讨论了标准框架、标准主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020年12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标准草稿。

2021年2月,项目起草小组通过线上的方式召开工作组第二次会议,本次参会的公司

有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北齿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会议对标准草稿的各项条款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

修改意见。

2021年11月,项目起草小组完成标准的验证工作。

2021年12月,项目起草小组根据验证结果,对标准草稿进行了修改。

2021年12月,项目起草小组通过线上的方式召开工作组第三次会议,本次参会的公司

有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北齿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品研发院,綦江齿轮传动

有限公司、十堰市工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会议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主

持。本次会议对标准草稿、试验验证结果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同时计划在小范围内开展标准

的征集意见。

2022年2月,项目起草小组通过线上的方式召开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本次参会的公司

有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齿有限公司、东风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商品研发院,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十堰市工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会议

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主持。本次会议主要对小范围内征集的意见进行了讨

论,同时根据意见修改标准草稿。

2022年3月,项目起草小组对标准草稿进一步完善,秘书处针对前次会议讨论情况和

意见反馈情况,再次总结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3.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陈永国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

制定组组长负责标准编写的全面工作;

汪振晓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制定组成员负责标准的校验与审核工作;

郭学军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制定组成员负责标准的校验与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