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2、反复吟咏,领悟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目标

常建,唐代诗人,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期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漫游生活。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练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作者简介文题解读

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题目的意思是:写破山寺后禅院。交代了写作的内容。

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区,现已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画龙点睛之笔。了解文体题壁诗

在墙壁上的诗词。始于两汉,盛于唐宋。汉代以后,题壁者代不乏人。南北朝时期,题壁诗渐多。唐代,题壁诗骤然大增,开始形成一种风气。宋代题壁之风方兴未艾,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所题咏,叫人目不暇接。朗读诗歌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古老的寺庙,指破山寺早上的太阳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诗意梳理山光悦鸟性,潭影

空人心。使……欢悦使……空旷清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指人的世俗之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幽静僧人居住的房舍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弯曲的小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

人心。使……欢悦使……空旷清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指人的世俗之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指各种声响指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只·清晨我进入这座古老的寺院,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光辉。·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僧人住的房舍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景色使鸟儿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的俗念消失。·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和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描绘出一幅幽静古寺图。(1)“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情品悟

①写出了禅院小路弯曲,花木幽深,禅房寂静,景色迷人的特点,②渲染了幽深静谧的气氛。③突出了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表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愉悦的心情。(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个句子有何作用?(3)“禅房花木深”中“深”赏析。深:繁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禅院花木繁盛的样子,突出了禅院幽深静谧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宁静愉悦的心情。①悦:使悠闲自得。形象地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怡然自乐的情态,实际上是诗人愉悦心境的反映。②空:使俗念消失。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的感受。③表现出古寺后禅院环境的清幽静谧。(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妙在何处?

①反衬,以动衬静。②用钟磬的袅袅清音进一步反衬出古寺后禅院万籁俱寂的清幽静谧气氛,③表现出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5)“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①反衬,以动衬静。②用“光”“影”等动态景物和“钟”“磬”等声音,反衬出古寺后禅院万籁俱寂的清幽静谧气氛,③表现出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6)本诗主要运用了山脉表现手法?着眼于表现禅院重要的环境?①情景交融;②由上到下;③由远及近。(7)小结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主旨

本诗通过写诗人清晨游古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练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幽深寂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愉悦心情和远离尘世的快乐。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拓展练习(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1、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2分)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曲径通幽处”一句,有版本写作“竹径通幽处”,你觉得“曲”和“竹”哪个好?为什么?(2分)“曲”好。“竹”仅仅是直白地描写出了小径的物象,而“曲”字含蓄地暗示了小径曲折幽深的特点,更符合诗人此时宁静愉悦的心情。C1.中华文化常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

2.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怡情悦心。读读一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宁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二)根据提示填空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又给人人生启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悠长的钟磬音,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万籁俱寂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治的一种心境。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B(三)根据诗歌内容选择答案2.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第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C.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D3.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是(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C,互文见义,相得益彰。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为人心之空做了铺垫。D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