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10-人教课标版_第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10-人教课标版_第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10-人教课标版_第3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10-人教课标版_第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10-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积累文言常用词,培养文言语感。.学习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特点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识。二、自练自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臣等不肖()刎颈之交()舍广成传()缪贤舍人()见臣列观()相如虽驽()臣语曰()使人遗赵王书()睨柱()秦王不怿().填空。本文节选自《史记》,作者,字,是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史记》原名《》,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全书共篇,包括、、、、。记载了从到太初四年约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乃辞谢()②从径道亡()③间至赵矣()④臣请就汤镬()⑤左右皆靡()⑥为赵王寿()⑦秦王竟酒()⑧位在廉颇之右()⑨一介之使()⑩徒以口舌为劳()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合作探究.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时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作者是怎样描写秦王的?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本文第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历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①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②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①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②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谦词,私自、私下.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却.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最终.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①②③④⑤.①③④②⑤.①②⑤③④.②④⑤①③.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召有司案图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下列语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蔺相如者,赵人也.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指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于是相如前进缶.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①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②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①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①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②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下列语句中能表明蔺相如“不畏强秦,有胆识”的一组是()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③秦王怒,不许④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⑤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①③⑤.②④⑤.②④⑥.①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在秦王提出秦赵两国修好后,赵王慑于秦王的威势,不敢前往。此时,廉颇和蔺相如建议赵王赴会,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廉颇的保驾护行使秦王想在渑池会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阴谋没有得逞,蔺相如的胆识和勇敢又展示了赵国不甘臣服的精神。.在渑池之会上,秦御史书曰“令赵王鼓瑟”的“令”字别有深意,这个“令”字,充分显示了秦王的威势和秦国的强大,以及赵王的胆怯和赵国的弱小。.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胆识慑服了秦王,他表现得不卑不亢,反击得有理有节;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背后有赵国的“盛兵”和廉颇的支持。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晁错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闲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以其辩得幸太子②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①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②后擅权,多所变更.①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②书数十上,孝文不听.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②不效则治臣之罪.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③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⑤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⑥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①②③.②③⑤.③⑤⑥.④⑤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晁错为人严肃刻薄,不近人情,但是他能言善辩,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深得孝文帝太子及景帝的赏识和宠幸。.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他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晁错的改革遭到了诸侯们的反对,晁错的父亲急忙从颍川赶来劝说他,晁错不为所动,父亲饮药自尽。不久,晁错也被斩于东市。.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四、精彩语言运用.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礼貌用语,比如问候教师时说“教祺”,请人勿送时说“留步”,请人给予方便时说“借光”。下面几种生活情形下,我们该怎样使用礼貌用语?①请改文章说“”②还物给人说“”③求人指点说“”④请人原谅说“”⑤祝人健康说“”.就传承的一面而言,汉语言文字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有着画一般秀美的形体,有着音乐一般悦耳的韵律,有着包罗万象的含义,有着绵延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她自成一体,创造并维系了可以与任何一种文化相媲美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汉语言文字型塑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思维模式,型塑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然,强调传承绝不意味着要禁锢创新。恰恰相反,正是永无止境的创新赋予了汉语言文字永恒的、蓬勃的生命力。如果说甲骨上那些难懂的文字是先民朴素地师法自然,从具体的物象脱胎而来,那么到了《周易》等上古典籍中,汉字就具有了非常深奥博大的含义。其后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除了形体、结构、笔画的创新之外,她在文字语言编码、内涵外延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在诸子百家的典籍中,汉语言文字显示出了成熟的智慧和精准的表达能力。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唐诗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宋词和元剧展示了她声调平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声韵之美,而明清小说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制,更是展现了她在编码、含义和信息量等方面的无限可能性。至于近代以后,古老的汉字同样可以准确诠释那些西方文明体系的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等等。汉字在这里所展现的无穷包容力和创造力实在令人惊叹。()阅读上面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一份主张用年时间废止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政协提案,迅速引起各方热议,许多人观点不一。对此提案,你有什么看法?请以简练的语言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得超过字(标点不计)。参考答案【自主认知】自练自测àěǐàààǔùèìì.司马迁子长西汉史学文学思想太史公书纪传本纪世家列传书表黄帝汉武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①婉言道歉②便道,小路③从小路④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⑤退却⑥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⑦完毕⑧上⑨个⑩只,不过【合作探究】.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悬殊。传的后半部分叙述廉颇的事迹较多。这样安排有提挈全文的作用。.献璧后,作者集中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这些行动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展示。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是正面描写;“左右皆呼万岁”是侧面描写。此处极写秦王之贪及傲慢。“恐其破璧……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是正面写秦王心理及动作,表现其狡诈。“秦王因曰……毕礼而归之”是正面描写,写人物语言,表现秦王在关键时刻能从大局着眼,有大国之君的风度。.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肯定了赵国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②句的写法不好。用②句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②句的写法不好。用②句的写法,略去谏言的内容,则下文“独畏廉将军哉”失去所本。【课堂练习】解析项,竟:结束,完毕。解析:②④⑤为“请允许我”;①③为“请你(您)”。解析项,“不”通“否”。项,“案”通“按”,审察、察看。项,“孰”通“熟”,仔细。解析项是被动句,其余是判断句。.()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古义:前,走向前去;进,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秦国贪婪,倚仗它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得不到。()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解析项,①动词,演奏;②介词,给。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项,①②都是连词,表目的。项,①介词,表处所;②介词,表对象。解析:①是廉颇、蔺相如两人的言论,③是秦王的行为,⑥这不能表明蔺相如的胆识。解析项,廉颇没有亲自到渑池,故“保驾”一说不正确。解析项,①宠幸、宠爱;②希望。项,①②均为“更改”。项,①屡次、多次;②几。项,①研究;②惩处、处置。解析: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④是晁错父亲的话,⑥是申屠嘉的想法。解析:错在“太子及景帝”,太子就是景帝。.参考答案:()太常派了晁错到伏生的住所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就征引《尚书》,上书陈说对国家有利的治国方略。()景帝刚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事,想削减诸侯的力量,疏离人家的骨肉,而被人家纷纷议论,都埋怨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参考译文:晃错是颍川人,在轵县张恢先生住处学习申、商刑名的法术,凭着文学见长而当了太常掌故。晃错为人严峻刻薄,不近人情。孝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有一伏生是秦朝时的博士,研究《尚书》,年龄已九十多了,因为年老,无法征召他,就诏令太常派人去他那里学习,太常派了晁错到伏生住所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就征引称述《尚书》,上书陈说方便适宜的计策。孝文帝下诏任命他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晁错凭着他的辩才,为太子所宠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孝文帝的时候,晁错多次上书述说削弱诸侯的事,以及可加以更定的法令。上书几十次,孝文帝都没有采纳,但是却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升迁他做了中大夫。当时,太子常称善晁错的计谋策略,而袁盎等一些大功臣们都不喜欢晁错。景帝登基,任命晁错为内史.晁借常常好几次请求赐予闲静时私下陈说一些事情,每每被听取。他所受的宠爱超过了九卿,更定了不少法令。丞相中屠嘉心里感觉很不顺,却没有力量来诋毁他。内史的官府在太上庙内垣外的空地中间,大门开在东边,出入很不方便,晁错就新开了两个门从南边进出,其中一个门开在了上庙内垣外空地的墙上。丞相申屠嘉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怒,想就这次晁措的过失为奏疏,上陈皇帝诛杀晁错。晁错听到了风声,就夜里赶到景帝面前,请求赐予闲静时间,一五一十地向皇上禀明。丞相上奏,就告晁错擅自凿开庙墙为门,请求皇上把他交给延尉杀了。皇上说:“这不是庙墙,而是庙内墙外空地中间的墙,不至于能犯法令。”丞相谢罪。罢朝后,丞相愤怒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斩了他再上奏,没想到他竟然先上奏了,反而被这小子给卖了,实在是大错特错啊!”丞相终于发病而死。晁错因此愈发显贵,升迁为御史大夫,于是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土地,没收他们封地四边的郡城。奏折上呈,上令公卿列侯宗室聚集商议,没有人敢非难这一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与晁错有了嫌隙。晁错所更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鼓噪着攻击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景帝刚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事,想侵占削减诸侯的力量,疏离人家的骨肉,而被别人纷纷议论。都埋怨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晃错说:“事情本来就是这样,不这样做,天子就不受尊崇。宗庙就不安稳。”晁错的父亲说:“这样下去,刘氏家族安稳了,然而晁氏家族可就危险了,我要离你而去了。”于是饮药自杀,临死前说:“我不忍心看到祸患殃及我的身上。”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真以诛杀晁错为借口起兵造反。等到窦婴袁盎进谏陈说,景帝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斩了。.①斧正②奉还③赐教④包涵⑤保重.()参考答案:既不应以强制力量去禁锢汉字的流变演化,也不应该想当然地运用强制力量改造和创新。(意思对即可)()答案示例:使用简化字,不要无谓增加学生负担。学点繁体字,时刻铭记汉民族传统文化。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设计二学习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分析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品格和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请概述课文各部分的内容。()第段:

()第段:

()第段:

()第段:

二、自练自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御史前书曰().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臣请完璧归赵().怒发上冲冠().舍相如广成传().左右欲刃相如().秦王恐其破璧().毕礼而归之()(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请人遗赵王书遗:古义:

今义: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

今义:

.宣言曰宣言:古义:

今义:

(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于何种句式。.求人可使报秦者().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大王见臣列观().徒见欺().以勇气闻于诸侯().何以知之().而君幸于赵王()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合作探究.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缪贤认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试就“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分析蔺相如“勇士”和“有智谋”的表现。.课文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性格特点?.蔺相如两次外交斗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一个舍人平步青云,竟位居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的廉颇之右,他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文中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本文通过三件事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无畏,但在历史上对“完璧归赵”这一事件有着不同的评价,如王世贞就认为,赵国因一璧之故,加重了秦王对它的仇恨,也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蔺相如应负重要责任。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辜负,对不起.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报:报答.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奉:双手捧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宣言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属于词类活用的一组是()①舍相如广成传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③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④大王必欲急臣⑤度道里会遇之礼毕⑥秦御史前书曰⑦左右欲刃相如⑧秦王恐其破璧⑨且庸人尚羞之.①④③⑦.②⑤⑥⑧.①②⑥⑨.④⑤⑦⑧.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对“之”和“因”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不如因而厚遇之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君乃亡赵走燕。.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君何以知燕王?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吾羞,不忍为之下羞:羞耻.蔺相如固止之曰固:坚决.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终于,最终.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①以相如功大②徒以吾两人在也.①相如闻,不肯与会②不欲与廉颇争列.①且相如素贱人②且庸人尚羞之.①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②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①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注:①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①辄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①②⑤.①④⑥.②③⑤.③④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四、精彩语言运用.右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字。.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参考答案【自主认知】整体感知()廉蔺简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自练自测(一).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用作动词,书写,记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放在前面。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放在后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名词作状语,向上面.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名词用作动词,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去(二).古义:音è,送给、赠予。今义:遗失。.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三).定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合作探究】.()设伏:开头对蔺相如身份的介绍为其被推荐埋下了伏笔。()陪衬:秦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易璧,赵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这衬托了蔺相如的与众不同。()虚写:缪贤讲述相如曾助自己脱罪,虚写其勇敢和智慧。.勇士的表现:()指责秦王傲慢无礼,并准备把头颅和玉璧一起撞碎在柱上。()在秦王斋戒五日后,他却交不出玉璧,勇敢地提出愿接受酷刑。()以死相胁,逼使秦王击缶。()秦王的手下欲杀他,他却瞪目怒视,大声呵斥他们,吓得他们都后退。有智谋的表现:()当他发现秦王无意给赵国城邑时,便假称玉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借此要回了玉璧。()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以拖延时间,以便派人把玉璧送回赵国。()洞悉渑池之会是秦国预设的骗局,目的是要羞辱赵国,但他依然坚持要赵王赴约,因为不赴约,只能表示赵国软弱胆怯。()在秦王要求赵王鼓瑟后,蔺相如立即要求秦王击缶,不让秦国占得上风。在秦国要求赵国以十五座城池来为秦王祝寿后,相如立即要求秦国以国都咸阳来为赵王祝寿,绝不让赵国被羞辱。.全文在写蔺相如时,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颇,同样提出了他在赵国的地位,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第一,开头就说他“以勇气闻于诸侯”,突出了他的勇。文章最后写他负荆请罪,一方面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另一方面是他对祖国一片忠心、具有勇于改过的精神使然。第二,作者介绍廉颇是“赵之良将也”,一旦国家形势紧张,赵王立即“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这表明廉颇既具有举足轻重之势,又不同于常人。“渑池之会”中,对廉颇的描写更为明显,正是他的“盛设兵以待秦”,秦才不敢动的。第三,作者还写了他的智谋,如“渑池之会”,是“廉颇蔺相如计”敦促赵王才成行的。后来又是他建议“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也正是他给了蔺相如强大的后援。第四,他的性格极为爽朗,开始居功自傲,后来又负荆请罪,为人坦率、真诚、知轻重。.()首先,是个人内在的因素。他比别人更机智,有胆识,有勇气。在无人可使的情况下勇于承担重任。其次,是外在的因素。一是缪贤的推荐,这是一个机遇。二是赵王的赏识,在赵王无人出使报秦的情况下,蔺相如的一番谦虚而又自信的表白(“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无疑让赵王吃了颗定心丸。三是赵国当时还比较强大,又有廉颇的军事外援,再加上当时秦国正在跟楚国交战,还来不及全力以赴地对付赵国。()看法: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单纯靠自己的力量;同样,一个国家的强盛也并非全赖于某个人或几个人。文中的说法有些夸大了个人力量,有个人英雄主义之嫌。.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课堂练习】解析:报:答复,回复。解析项,“以为”作“认为”讲,古今义相同。项,前进:古义:两个词,“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进行或发展。项,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项,宣言: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解析:③⑤两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①句“舍”是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②句“廷”是名词作状语,“归”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⑥句“前”是方位名词作动词,走向前;⑦句“刃”是名词用作动词;⑧句“破”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⑨句“羞”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解析:①②⑤为介词,拿,凭借;③④⑦⑧为介词,表目的,来;⑥⑨连词,因为。解析:①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为代词,我;③为由此、趁此;④为介词,经由。解析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项为省略句项为被动句项为宾语前置句。解析: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解析项,领属代词,他的指示代词,这,这种。项,均为连词,因为。项,均为介词,和,跟。项,均为副词,况且。解析:“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这一说法有误。解析项,延:聘请。解析项,介词,跟,同连词,和。项,连词,表修饰介词,把。项,都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指代人或事物。项,代词,他副词,也许,大概。解析:②是说詹鼎读书用功。③是说詹鼎廉洁。⑤是说詹鼎对人态度诚恳,应对有度。解析项,文中说吏部请求任命詹鼎为河南行省郎中,从丞相说“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来看,詹鼎没有任“河南行省郎中”一职。.()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皇上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参考译文:詹鼎,字国器,台州宁海人。他的家族本来地位低下,(他的)父亲在街市卖饼,寄居在本县的大户人家。大户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在吴氏家寄居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跟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欢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读的内容。吴氏很喜欢他,对他的父亲说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只是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每每自己学习功课,夜晚坐在饼灶之下诵读不止。他的父亲看到儿子求学的志向不能改变,就送他去读书。过了一年,把他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就让他回去了。当时吴氏家聘请了儒师,詹鼎就前去学习,吴氏也把他当做子女一样抚育,让他学习。不几年,吴氏子弟就无人能与詹鼎谈论学问了。他们的老师辞去,詹鼎于是成了吴氏各子弟的老师。元末,方国珍在海上起兵,朝廷不能控制,于是授予他高官。方国珍在庆元成立府署,选拔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所用。方国珍听说詹鼎有才能,用计谋捉拿他。詹鼎被抓获,没有办法,于是尽力替方国珍做事,担任庆元府的都事,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任平章事,有人违反法律,交付詹鼎处理,詹鼎按法论罪。平章的妻子受贿,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原判不同意改判,说:“现在方家想要做大事,应该任用天下贤人,一心一意遵守法令,怎么能让妇人干预政事呢?”最终没有答应。平章之妻非常恼怒,诬告他,把詹鼎关进监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