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1年小升初真题汇编10文言文与现代文(说明、议论、小说、童话)(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10/10/wKhkFmZXaPqAWRp8AAHF_cK0bSw726.jpg)
![云南省2021年小升初真题汇编10文言文与现代文(说明、议论、小说、童话)(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10/10/wKhkFmZXaPqAWRp8AAHF_cK0bSw7262.jpg)
![云南省2021年小升初真题汇编10文言文与现代文(说明、议论、小说、童话)(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10/10/wKhkFmZXaPqAWRp8AAHF_cK0bSw7263.jpg)
![云南省2021年小升初真题汇编10文言文与现代文(说明、议论、小说、童话)(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10/10/wKhkFmZXaPqAWRp8AAHF_cK0bSw7264.jpg)
![云南省2021年小升初真题汇编10文言文与现代文(说明、议论、小说、童话)(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10/10/wKhkFmZXaPqAWRp8AAHF_cK0bSw72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2021年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10文言文&现代文(说明、议论、小说、童话)
一.文言文阅读综合(共9小题)
1.(2021•文山市)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O
(2)解释加点字。
①孔子不能决也
②孰为汝多而乎
(3)围绕太阳的远近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人物观点理由
二JL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另一儿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序访
(4)文中的人物,我喜欢,因为。
(5)从以下话题中选择其中一个,像文中的两小儿一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A.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
B.现代生活,学生(有必要/没有必要)学习古诗文。
C.小学生(有必要/没有必要)带手机到学校。
我选话题。我认为,因为o
2.(2021•宜良县)
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
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⑧良马,其子好骑,堕而
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上:长城一带。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这是迷信活动。③
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带领。⑧富:
多。⑨髀:(bi)
(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汪塞上之人
A.靠近
B.不久
C.距离短
D.亲密
②有善术者
A.善良
B.擅长
C.好
D.容易
③马无病亡而入胡
A.过去的,原来的
B.所以
C.原因
D.朋友
(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连用,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o
3.(2021•昭通)课内阅读:阅读古文,完成习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原文“”处应该填。
A.未闻孔雀是君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请解释下列字句意思。
①乃:_______
②示:_______
③此是君家果:
(4)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
A.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直接指出孔君平的错误。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O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5)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
4.(2021•五华区)先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原文内容,再完成下面的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一儿曰:“o”
一儿曰:“?”
一儿曰:“?”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理解文中划“”句子的意思。
©_______
②_______
(2)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5.(2021•迪庆州)文言文阅读。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鬻歌③乞食④。既去,而余音绕梁裾⑤,三日不绝。左右以⑥其
人弗⑦去。
注释:①东:向东行。②匮:缺乏。③鬻(yu)歌:卖唱。④乞食:讨要食物。⑤搬(11):中
梁。⑥以:认为。⑦弗:不。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已经
B.去:离开
C.过:经过
D.余:多余
(2)“韩娥善歌”的“善”字的意思是=
(3)请用“”画出本文讲述事情经过的句子。
(4)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o
6.(2021•河口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一儿日:“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按原文填空。
(2)《两小儿辩日》选自《》,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
(3)解释下列字词。
辩斗:及:日中:盘盂:
(4)翻译句子。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7.(2021•盘龙区)阅读文言文。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
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e)颂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注释: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中为表现。④四体:四肢。⑤形:
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怎么。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乎耳,箸乎心。o
(2)“曷足以美七尺之驱哉?”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3)“动静”的古今文有什么不同?
古文:;今义:
(4)本文拿和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2021•官渡区)
郑人买履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du6)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③(du)。”反归
取之。及反④,市罢,遂⑤(sui)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i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度(du6):测量。
③度(du):量好的尺码。面回。
④反:通假字,同“返”,返。
⑤遂(sui):于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①此句可以这样停顿:“何不试/之以足?”
②《郑人买履》是一个宋代历史故事。
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的意思是等到郑人返回集市的时候,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
④这个郑国人的行为非常可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下列故事和《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两个是0
①《携苗助长》②《刻舟求剑》③《掩耳盗铃》④《买梗还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1•富源县)文言文阅读。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③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④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1)根据你古文的阅读积累,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贫者宿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犹耒能也。
③西蜀之去南海
④子何恃而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部之僧哉?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做事前要先立下志向。
B.做事不仅要立志,还要付诸行动。
C.做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一笔财富,它有助于人成功。
二.说明文(共3小题)
10.(2021•宜良县)阅读短文。
指纹的奥秘
①指纹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指纹分好几种类
型:有不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叫箕型纹,叫弓型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
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据说,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②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只要你用手触摸物体,然
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抓住东西
③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做“图章”,印在公文
±o据说,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现在,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
④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的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
求。
(1)在第①自然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O
A.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B.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
C.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D.下定义、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
(2)指纹的种类有、、o
(3)第③自然段中的“它”和“这些特性”分别指什么?
它:O
警察用来破案的“特性”是:。
(4)第④自然段在全文起到的作用是。
(5)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简要概括指纹有哪些用途。
11.(2021•官渡区)
泥塑
①泥塑,俗称“彩塑”。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梅箓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有一年
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
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民间百姓对
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景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
来,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当地群
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
要内容。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个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的“泥人张”,南方有无锡彩塑“惠山泥
人”。
③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
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责别窑”等
④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蔑绑“树杆”作“泥塑”支架,
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
舞,栩栩如生。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1)短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泥塑。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o除此之外,文中还运用
了、等说明方法。
(3)缩写①中画“______”的句子。
(4)仔细阅读短文第③④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泥塑”作品,展开想象
12.(2021•富源县)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各小题。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
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
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
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
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
家具,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生活用品
的一连串改变。到了宋代,碗、盘、杯等食器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
变。比如人们的进餐方式,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人们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
之变成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骂
坐”,皇帝和群臣议事,皇帝其实也基本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
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这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奴化了国人的心理。
⑤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
我们的文化。其实,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发
展。
(选自《大科技(百科搜索)》,有删改)
(1)结合选文内容,为文章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2)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哪些影响?
(3)选文第四自然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你怎么理解”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理解。
三.议论文(共1小题)
13.(2021•麒麟区)课外美文阅读。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谓血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
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
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
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
能给你启发,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在求知的
过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有早有
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
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
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1)第1自然段中的“道理”具体指:
(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列举了2个具体事例,请简要概括:
事例一:_______
事例二:_______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读了文章,我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上,最合适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下列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通过问别人,才能解决问题
B.知识既要靠学,也要靠问
C.要充满好奇心,多问几个“为什么”
D.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多观察思考
(6)读完文章,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写一写。
四.小说(共2小题)
14.(2021•文山市)课外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汤姆和贝琪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岩洞,岩顶上悬挂着很多闪亮的钟乳石,那长度和形状很像人的
脚。不一会儿他们又来到一个迷人的喷泉前,目光紧盯着他们的那一小截蜡烛,看着它慢慢地、无情地
融化;看见微弱的烛光忽上忽下,攀上细瘦的烟柱,然后一一一片漆黑的恐怖统治了他们!
经过了好像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两人都从死一般的昏睡中醒过来,悲伤又一次袭来。这时
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与其死守在这里挨过这沉甸甸的时间,把它绑在一个凸出物上,他和贝琪行动起
来,一边往前摸索,一边把线放开。走了二十步之后,往下面摸索,然后尽可能伸长双手往角落里摸
索,就在那时,二十码不到的地方,手里还握着一根蜡烛!汤姆欣喜若狂地大叫一声,紧接着那只手的
后面出现一个人一一是印江•乔埃!汤姆吓瘫痪了,因为他看见他跳起来跑得没了踪影。汤姆奇怪的是乔
埃居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肯定是回声歪曲了他的声音。毫无疑问,他推想到。汤姆吓得浑身一点力气
都没有了。他对自己说,要是他有足够的力气回到喷泉,任何事都别想勾引他去冒再遇上印江•乔埃的危
险。
贝琪非常虚弱。她陷入可怕的无动于衷之中,怎么也提不起劲儿来。看着她,汤姆喉咙里有一种
哽咽的感觉;然后他拿着风筝线,手脚着地,饥饿让他难受,劫数难逃的预感让他悲伤。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第一自然段是描写,作用是
(3)第二自然段主要对汤姆的进行了描写,表现出他的品质。
(4)本书人物众多,情节生动丰富。为了理清人物关系,方便查阅,在阅读的时候,我还学会了。
的方法。(至少写两种)
(5)回顾整本书,汤姆从淘气的熊孩子成长为人们心目中的小英雄,从他的成长经历中(至少写两点)
(6)阅读中外著作,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够了解社会,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特点;从
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里尼尔斯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o从《》里,
我。
15.(2021•昭通)课外阅读二: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
草房子(节选)
曹文轩
等到彩排了,蒋一轮才发现一件事没有考虑到:那个伪军连长,在剧本里头是个大秃子。他必
须是个秃子,都要涉及秃子,甚至剧情都与秃子有关。如果他不是一个秃子
第二天,桑乔就从丁四那里弄来了一个猪尿泡,像一位长官给他的一位立功的下属戴一顶军帽
那样,柳三下顿时成了一个秃子。
彩排开始,正演到节骨眼上,猪尿泡爆了,笑倒了一片人。桑乔又从丁四那里求得一个猪尿
泡,但用了两次
蒋一轮对柳三下说,让他剃个大光头。柳三下立即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头:“那不行,我不能
做秃鹤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快要会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很快,油麻地小学的
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大家都很遗憾。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
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A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
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
在参加会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会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
场时,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B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
长,到院子里,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甲】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
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
声,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锂(zeng),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
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然后脑袋一歪,眼
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
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是桑桑第
一个找到了秃鹤,听到了秃鹤的啜(chub)泣声。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秃鹤用嘴咬住手指,不想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最英俊的一个少年……
【注】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1)在阅读中学会提取信息。
①“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这句话中,“绝”的意思是。
②联系上下文,请把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画“”处,填序号。
a.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
b.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
③【甲】段,运用的手法写天气的冷和陆鹤身穿夏衣,寒气透骨和额头冒汗,体现陆鹤的认真刻
苦。【乙】段、、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表现陆鹤演出非常卖力。
(2)在阅读中学会解读文意。
①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o
A.选文开头五个自然段为陆鹤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B.演出很成功,说明陆鹤天生具有表演才能。
C.陆鹤、纸月和孩子们的哭声,表达了他们演出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后激动、喜悦的心情。
D.选文情节生动,人物描写细致,场景描写优美
②“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秃鹤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③“秃鹤用嘴咬住手指,不想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秃鹤此时为
什么哭呢?
④选文结尾“世界上最英俊的一个少年”指的是,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3)在阅读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后来举行颁奖仪式,校长请陆鹤谈谈自己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假如你是陆鹤
五.童话、寓言(共1小题)
16.(2021•盘龙区)阅读短文。
暖
①我是一只口罩,我的生命只有四个小时。
②冬日的空气干(燥躁)而寒冷。一双温暖的、略略湿润的手将我轻轻捧起。我看见这双手的主人
是一位温柔的女护士。她将我轻轻贴在了她的面庞上,我紧紧地拥抱着她的脸庞(轻柔柔和)地打在我身
上,我整个身子都暖和起来。
③随着她的脚步穿过隔离门,透过玻璃窗,我看见了被新冠(gudnguan),许久不动,仿佛沉睡了
一般。气氛很冷,化不开,吹不散(sansan)o
④我冷得打了个哆嗦,奋力抱紧女护士的脸,渴望获得暖意。可是,一滴温热的液体滴落在我的身
上,两滴、三滴……她哭了!我清晰地听到她说□□别怕口我们都在□加油口会好起来的口口看着她的眼
睛(mo)然间暖了。
⑤中午的时候,有人来看她。她高兴地跑了去,却又突然止住了脚步。隔着一段不小的距离,旁边
有一个10岁左右的姑娘。白衣映入小姑娘眼眶的一瞬间,小姑娘欣喜地叫了出来:“妈妈!妈妈,我好想
你!”说着,她不受控制地想要跑过来
⑥起风了,凛风刮着,很冷。我清楚地感觉到,她嘴唇轻启,又合上,千言万语凝结在嘴边,却无
从说起。终于,妈妈也想你。妈妈在这儿打怪兽呢,等把病毒打败了,好不好?”她缓缓张开了双臂,
就隔着那么一段距离,她也哭了,泪如雨下。
⑦女护士缓缓转身,向医院走去。进门之前,她将我慢慢摘下,我又进入了最初时的那般黑暗、寒
冷的环境中。恍惚间,我又看见了那一道耀眼夺目的光芒
⑧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感觉到冷了
(1)用“\”画掉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在文中找到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A.猛然,不经心地。
B.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3)为第④自然段中的方框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A]:“。!,。”
[B]:“,。!。”
[C]“:,。!”。
(4)①“我冷得打了个哆嗦”句中让我“冷”的是:(联系上下文理解)
[A]冬日里凛冽的寒风。
[B]冬日里的冷空气。病房里的气氛。
②文章结尾说“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感觉到冷了”是因为:
[A]“我”回到了箱子里。
胤女护士戴上了“我”,呵出的热气温暖了“我”。灾难面前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的品质感动了
“我”,温暖了“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文言文阅读综合(共9小题)
1.(2021•文山市)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两小儿辩日》。
(2)解释加点字。
①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②孰为汝多疝乎聪明、智慧。
(3)围绕太阳的远近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人物观点理由
-Jh一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
另刁L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文中的人物,我喜欢两小儿,因为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见解,
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
(5)从以下话题中选择其中一个,像文中的两小儿一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A.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
B.现代生活,学生(有必要/没有必要)学习古诗文。
C.小学生(有必要/没有必要)带手机到学校。
我选话题Ao我认为电脑时代需要练字,因为练字能修身养性,一手好字能让人眼前一
亮,甚至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解答】(1)考查文章出处。本文选自《两小儿辩日》。
(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①“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②
“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是谁说你智慧多呢,聪明。
(3)考查了信息的筛选。根据文章的内容理解,第一个孩子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理由是“日初出大
如车盖。第二个孩子认为“日初出远,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我喜欢文中的两小儿、勤于思考,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
(5)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任选其中一个话题。比如:我选话题A,因为练字能修身养性,甚至让人
感觉心旷神怡。
故答案为:
(1)两小儿辩日;
(2)①判断。②聪明。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远;
(4)两小儿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
(5)A电脑时代需要练字练字能修身养性,一手好字能让人眼前一亮。
2.(2021•宜良县)
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
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⑧良马,其子好骑,堕而
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上:长城一带。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这是迷信活动。③
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带领。⑧富:
多。⑨髀:(bi)
(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症塞上之人
A.靠近
B.不久
C.距离短
D.亲密
②有毒术者B
A.善良
B.擅长
C.好
D.容易
③马无故亡而入胡C
A.过去的,原来的
B.所以
C.原因
D.朋友
(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人们都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3)“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焉知非福连用,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无论
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
化。
【解答】(1)考查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近塞上之人”意思是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②“有善术
者”意思是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③“马无故亡而入胡”意思是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缘
故。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
调整。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表示反问。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3)考查知识拓展。“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意思是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从这个故事中,要
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故答案为:
(1)①A;
(2)人们都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3)焉知非福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
3.(2021•昭通)课内阅读:阅读古文,完成习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一_父不在y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原文“”处应该填Bo
A.未闻孔雀是君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请解释下列字句意思。
①乃:于是。
②示:给...看。
③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
(4)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CD(多选题)
A.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直接指出孔君平的错误。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5)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孔君平一听,心中一惊,心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辩,真聪明。目前,我还没佩服过九岁的孩子
呢,他是第一个。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厉害,真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呀!”
【解答】(1)本题考查原文填空。根据课文原文可知。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孔君平诣其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父不在”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乃呼儿出”句意完整。“为设果”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①“乃呼儿出”的意思是于是把他的儿子叫出来。②“孔指以示儿曰”的
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③“此是君家果”,指杨梅。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你家的水果。
(4)本题考查理解语言的妙处。杨氏子的回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有直接指出孔君平的错误。A、
C、D三项均正确。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案不唯一、佩服即可、神态。
故答案为:
(1)B;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为设果。
(3)①于是。②给...看。。
(4)ACD;
(5)孔君平一听,心中一惊,能言善辩。目前,他是第一个,孔君平开怀大笑,厉害!”
4.(2021•五华区)先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原文内容,再完成下面的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理解文中划“”句子的意思。
①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观点后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②谁说你知道的多呢?
(2)本文告诉我们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解答】(1)考查翻译语句。①解答时,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
行适当的调整。①“决”判断。②“孰”谁。“知”见多识广?
(2)考查阅读启示。对于见多识广的孔子,说明了知识无穷。
故答案为:
(1)①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②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2)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5.(2021•迪庆州)文言文阅读。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鬻歌③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耀⑤,三日不绝。左右以⑥其
人弗⑦去。
注释:①东:向东行。②匮:缺乏。③鬻(yu)歌:卖唱。④乞食:讨要食物。⑤耀(li):中
梁。⑥以:认为。⑦弗:不。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既:已经
B.去:离开
C.过:经过
D.余:多余
(2)“韩娥善歌”的“善”字的意思是善于、擅长。
(3)请用“”画出本文讲述事情经过的句子。
(4)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余音绕梁。
【解答】(1)考查词语解释。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A、B、C正确。
D项错误,余:留下的。
(2)考查词语解释。“韩娥善歌”的意思是韩娥擅长唱歌。
(3)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事情的起因是昔韩娥东之齐。事情的经过是过雍门。既去,三日不绝。
(4)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余音绕梁:原义是音乐停止后,余音:在音乐演奏之后耳边好像还有声音,后
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故答案为:
Do
善于、擅长。
过雍门,鬻歌乞食,而余音绕梁耀。
余音绕梁。
6.(2021•河口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按原文填空。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解释下列字词。
辩斗:辩论,争论及:至I],到了日中:正午盘盂:盛物的器皿
(4)翻译句子。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而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两小儿探索精神可嘉,我们要勇于探索。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原文内容的背诵默写。出自《两小儿辩日》,不要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注意平时多积累,选自《列子汤问》。
(3)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要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解释,所以“辩斗”的意思是“辩论。”及日中
则如盘盂”意思是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到了”,“盘盂”的意思是“盛物的器皿”。
(4)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理解,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呼?”
(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一
儿日:“我以日初出远。"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及其日中如探汤?
“可以得出两小儿的观点是: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
时候离人远。
(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可以看出他们都在为了一种真
理去探索。例如:两小儿探索精神可嘉。
故答案为:
(1)大如车盖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列子汤问儒家;
(3)辩论,争论,到了盛物的器皿;
(4)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两小儿探索精神可嘉,我们要勇于探索。
7.(2021•盘龙区)阅读文言文。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
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e)®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注释: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中为表现。④四体:四肢。⑤形:
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怎么。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乎耳,箸乎心。箸:通“著”,意思是牢记。
(2)“曷足以美七尺之驱哉?“正确的朗读节奏是:[B]
[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3)“动静”的古今文有什么不同?
古文:文雅;今义:消息;情况。
(4)本文拿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短文告诉我们的道
理是:⑻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答】(1)考查了对通假字的辨析。结合注释可知,意思是牢记。
(2)考查了对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结合句义?
故选[B]o
(3)考查了对词语古今异义的辨析。“动静”在古文中的意思是文雅;情况。
(4)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阅读全文,本文拿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进行了对比论证,论
证严密,读书先在虚心。
故答案为:
(1)箸:通“著”,意思是牢记;
(2)[B];
(3)文雅消息;情况。
(4)君子之学[B]。
8.(2021•官渡区)
郑人买履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du6)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己得履③(du)。”反归
取之。及反④,市罢,遂⑤(sui)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i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度(du6):测量。
③度(dti):量好的尺码。面回。
④反:通假字,同“返”,返。
⑤遂(sui):于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DQ
①此句可以这样停顿:“何不试/之以足?”
②《郑人买履》是一个宋代历史故事。
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的意思是等到郑人返回集市的时候,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
④这个郑国人的行为非常可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遇事不要默守陈规、死守教条,要学会灵活变通。
(3)下列故事和《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两个是A。
①《携苗助长》②《刻舟求剑》③《掩耳盗铃》④《买楼还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答】(1)考查了对句子节奏、选文内容的理解,句意: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②有
误。③④正确。
(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故事的内容、死守教条。
(3)考查了对寓言寓意的理解。《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要默守陈规,要学会灵活变通,
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反而坏了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刻舟求剑》是一则寓言故
事,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不能死守教条,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自欺欺人;比喻
取舍不当。故选A。
故答案为:
(1)D;
(2)遇事不要默守陈规、死守教条。
(3)Ao
9.(2021•富源县)文言文阅读。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③足矣。”
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④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1)根据你古文的阅读积累,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贫者宿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告诉、说。
②犹耒能也。没有。
③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④子何痔而往?凭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部之僧哉?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B
A.做事前要先立下志向。
B.做事不仅要立志,还要付诸行动。
C.做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一笔财富,它有助于人成功。
【解答】(1)考查了字义。①“贫者语于富者曰”意思是穷和尚对富和尚说、说的意思。“未”没有的意
思。“去”距离的意思?“恃”凭借的意思。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
调整。①“吾欲之南海?"意思是我想去南海?②“人之立志?”意思是一个人立志求学?
(3)考查了对故事包含的道理的理解。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无志者常立志。人不仅要立志向。在付出
行动的同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故答案为:
1)①告诉、说。②没有。④凭借。
(2)①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3)Bo
二.说明文(共3小题)
10.(2021•宜良县)阅读短文。
指纹的奥秘
①指纹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指纹分好几种类
型:有不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叫箕型纹,叫弓型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
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据说,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②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只要你用手触摸物体,然
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抓住东西
③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做“图章”,印在公文
上。据说,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现在,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通过检查人的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压力煲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物理试题汇编:光现象
- 2025版生物科技研发项目合作协议
- 2025年四川货运从业资格证500道题目答案大全
- 口腔外科教案
- 二零二五版家庭暴力离婚赔偿协议(心理治疗与赔偿)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1函数概念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祖国土文本研习简笔与繁笔练习苏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5古希腊的先哲人民版选修4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Module6WarandPeacePeriodOne教案含解析外研版选修6
-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24-2029年扩展坞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SH/T 3003-2024 石油化工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正式版)
- 人事聘用合同范本标准版
- 新疆地方教材可爱的中国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三年级奥数专项练习-和差问题
- (2024年)师德师风学习内容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内容通用多篇
- 模板工程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2024版《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附答案(共130题)
- 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课件
- 了解绿化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