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九年级历史下册专题训练专题四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演变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福建省2024九年级历史下册专题训练专题四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演变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福建省2024九年级历史下册专题训练专题四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演变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福建省2024九年级历史下册专题训练专题四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演变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福建省2024九年级历史下册专题训练专题四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演变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演变期末复习提升专题训练主题一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人物措施

作用

列宁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新经济政策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人物措施

作用

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苏联模式形成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主题二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85年开始内容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玉米运动);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极力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等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991.12.25),苏联解体使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局终结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启示社会主义改革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国情;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主题三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遭受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家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内容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侧重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涉及农村和城市,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成就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经济恢复,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是依照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使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相同点①背景:都是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出现的;②都巩固了政权;③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④都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

⑤都是在维护基本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⑥都把市场与计划有机结合,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手段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启示(观点)①改革是强国之路;②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③创新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④正确的政策能推动国家的发展点击显示本课时答案1234提示:点击进入习题567891112101.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返回目录B2.[历史解释]下表为1920年和1925年苏俄(联)粮食等部分经济指标,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度的废除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苏联模式的推动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返回目录

1920年1925年粮食(万吨)36257247牛(万头)5.250102.5猪(万头)1.750104.33.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主要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此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幅度不大,而苏联经济发展良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反映了当时(

)A.两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活力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C返回目录4.政府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以及贸易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资金。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价格是由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决定的。由此可见,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发挥市场作用C.强调质量和产量 D.借助行政手段D返回目录5.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说明苏联以发展农业为重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D.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C返回目录6.下面是讽刺苏联经济的一幅漫画。漫画反映的经济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模式D返回目录7.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苏联解体。苏联改革的失败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A.坚持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必须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C.以资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行多党制D.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建立集体农庄B返回目录8.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D返回目录9.[福州模拟]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苏联发展历程展开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A.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B.剖析冷战发生的内外原因C.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D.体会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A返回目录10.苏联的解体,是一次突发的雪崩,谁也没有预料到。庞大帝国的身影,消失在世纪末的地平线,为半个世纪的冷战画上了句号。苏联解体意味着(

)A.社会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B.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动C.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D.动荡不安的局势完全消失B返回目录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20世纪影响十分广泛,苏联(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地位举足轻重。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反思教训。【顺势而为,破旧立新】返回目录材料一:余粮收集制被执行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过火。所以,农民和工人的不满就集中表现在由工人和农民组成的军队里,在1921年2—3月爆发了所谓的“喀琅施塔得叛乱”。列宁开始意识到国家政策脱出轨道,于是,迅速在某些方面作出了修正和调整。——摘编自陈之骅等主编《苏联兴亡史纲》返回目录原因:余粮收集制的执行引起人们的不满,社会矛盾尖锐。效果: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概括材料一中“列宁开始意识到国家政策脱出轨道”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出了修正和调整”后所产生的效果。返回目录【一心一意,谋求发展】材料二: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32年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项目1932年1937年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3221机器制造业2121电力7432煤炭4343钢5432成就:①苏联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②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③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⑤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概括出任意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这对20世纪40年代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返回目录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苏联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苏联模式)。影响: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提和保障。(意思相近即可)返回目录【体制僵化,弊端显现】材料三:在20世纪30年代特定的备战的历史条件下,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是合理的。但在战后,斯大林更是把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针提升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无视战后新的历史条件,继续忽视农业和轻工业,遂使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分缓慢。……苏联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低速,进而走向停滞与衰落。——摘编自齐世荣等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返回目录(3)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对战后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返回目录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分缓慢。影响:形成苏联模式,阻碍了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大厦倾倒,令人深思】材料四: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苏联(俄)发展历程给你的启示。返回目录①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②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返回目录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作出牺牲。在他的指令下,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土地、住宅、家禽、小家畜一律公有化。返回目录(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反映的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返回目录(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示例】观点:适宜的农业政策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农业发展。

论述: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