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3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讲义)_第1页
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3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讲义)_第2页
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3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讲义)_第3页
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3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讲义)_第4页
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3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3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讲义)(小升初讲练测

专题03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讲义))

一、提问方式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3.下面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答题思路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小学阶段常见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等。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三个构成要素:

①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②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③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比喻的类别: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①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②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③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①弟弟成了泥了。

②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③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①一轮弯刀挂在夜空上。

②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辨析比喻句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两种事物。

①他长得像他爸爸。这句就不是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

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在造句和仿句时一定要抓住相似点,这样比喻才更加生动形象。

3.并不是所有带有“像"好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①他像他爸爸一样瘦。____________——表示比较

②她把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表示猜测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表示列举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表示想象

(二)比拟:就是通过联想,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

①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②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

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巴里塞灌呢!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①亲爱的花朵啊,你的舞姿是多么的优美啊!

②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

◆辨析比喻与拟人

比喻是“打比方”,重在突出相似点。

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写,给物加上人的神态、动作、情感。“人”不会在句中出现。

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解析: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解析:把“公理”写成商品,值“钱”,用的是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运用比拟,有利于调动想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运用比拟,有利于烘托气氛,抒发强烈的感情。

(三)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①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②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②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四)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①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③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④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五)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①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作用: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七)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①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②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③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④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八)设问: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反映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①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④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赏析步骤

(第二步:

具体内容写了什么:结合上下文,阐述出该句所写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

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

结合文章的中心,体味作者想要表现的感情

第一步:

先找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总结: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修辞基本特点赏析思路

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夸张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xx的xx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xx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反问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常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内容,突出了xx特点,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的一种修辞。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xx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典例精讲】

【例1】阅读课内文章,回答问题。

匆匆

①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③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问: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饱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饱含着作者追悔过去,反省自己的感慨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警醒人们切莫虚度年华,要珍惜当下的勉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和分析思想感情。“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己未能充实度过每一天的自责。饱含着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以及对自己未能充分利用时间的自责与不甘。这句话中的“不能平的"和“白白走这一遭”都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作者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不愿意让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他渴望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和价值。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都一点点舔掉。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米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襄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地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米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了,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美味无比!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问: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

【答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焰的跳动,衬托了作者高兴、期待的心情。

【解析】读句子可知,根据“舔”“跳"可知,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火焰当人来写,“舔”“跳"等词赋予了火焰以人的情态,把我们等月饼时那种欢快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例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野草的冬天

姜利晓

①虽说一年四季都有野草,但是在北方,一到了冬天,野草就是另外一种形态了——没有了春夏秋的(),是一片死寂般的枯黄,低低的,矮矮的,匍匐在地上,就像是一个站得久了就累了的、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副病歪歪的样子,看着让人揪心。就算是这样,也阻挡不了我对这野草的爱,不管它们是生机盎然,还是死气沉沉,我的骨子里对它们都是一样的爱,不会因为它们样子的改变而改变。

②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它们中间,便觉得一切瞬间就会缓慢下来,一望无际的田野一片萧瑟,一株株枯黄的小草就像一张巨大的、黄色的地毯,铺展在这大地上,软绵绵的。踩上去,给人的心灵带来一种久违的柔软,而这种柔软,是大城市的柏油路所缺少的,让人处于舒适之中,感受乡野的美好。

③有北风吹来,低处的野草随风晃动,一些过冬的鸟儿,还是会在这里飞上飞下,不知是在捉迷藏,还是在觅食。它们还会蹦蹦跳跳的,好像十分开心,仿佛此时这巨大的田野和一望无垠的天空,就是它们的游乐场。

④尽管已是寒冬,尽管已是枯草,但还是会有一些牛羊过来啃食。它们把自己的舌头,一次次地和这枯黄的野草相接触,在慢悠悠地咀嚼中,享受着一种别样的美味。也许是真的很好吃,看着它们优哉游哉的样子,真的会让人误以为野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食品呢。它们一边咀嚼,一边不断地从自己的鼻孔和嘴里喷出热气儿,这是冬天才能见到的情景啊。它们吃饱时,夕阳往往也快下山了。赶着它们归家,踩着软绵绵的野草,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⑤在儿时的课本中,第一次读到白居易写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就对野草刮目相看了。是啊,一株株看似低矮的弱不禁风的小草,却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生活的低处,任凭野火焚烧,任凭寒冷肆虐,还是会在来年的春风中再一次郁郁葱葱。小草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