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触摸史家之绝唱——小谈《<史记>选读》教感江苏省泰兴市蒋华中学唐云内容摘要:《<史记>选读》是一门选修课,自身存在特殊性,在教授的过程中就要求老师注意教授方法,根据专题特点采用相应的授课方式,单篇课文思想不能脱离严密整体,确保人文性的同时发挥工具性基础作用,突出个性的发展加强探究性学习。关键词:授课方式严密整体基础作用加强探究突出个性培养能力江苏省年的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打破过去一套教材统天下的格局,设立了选修和必修的课程,学校高二下学期选修了《<史记>选读》,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摸索着前进,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讲完之后,个人认为讲解这本选读需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驾齐驱缺一个方面就可能陷入偏激的境地。生活节奏加快,现代的人们基本上无暇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辉煌历史,即使有一些传媒致力于历史的事业,可我们不得不无奈的予以否定,因为历史被歪曲了,一件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到了有些编剧的手里就变成一笑了之的戏说了,历史单纯的接班人就把他们当作金科玉律一样的牢记着,不知是历史的悲哀,还是后代的耻辱,在这样的时刻选修《史记》无疑是孩子的幸运。通过选修《史记》,学生可以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下面是在上课过程中的一点想法,稍略一谈:根据专题特点采用相应授课方式《史记》选读》的体例编排沿用了必修教材的专题呈现方式,全书八个专题,其中六个专题分别从“其人其事”、“体例”、“史家传统”、“理想人格”、“人物刻画艺术”、“叙事艺术”等方面呈现《史记》的内容,七八两个专题分别是“影响”和“研究”,是对学习后的成果总结,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究,从而沟通古今,激活历史,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领悟人生的能力。看起来这样的安排应该很好了,但是还是存在一点不足,对于高等学府的学生来说或许可行,但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古文功底还不足以读懂一二两个专题,理由是一二两个专题,其作用是认识作者和了解体例,而事实上这两个专题的课文文字过于艰深,虽然有翻译,但相当数量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已经不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这两个专题的教学老师最好简略处理。让学生看一看翻译,梳理一下文章的内容,没有必要去逐字逐句地翻译,做了也是无用功。下面简单谈谈每个专题的授课方式。第一个专题,老师这时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了,介绍一下司马迁其人,写作目的等(借助《报任安书》),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一是少年饱学对写作的作用,二是青年壮游、巡视西南的体验,这些都为他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之所以将《史记》写下去,一是出于家族荣誉的考虑,二是父亲临终将这一任务提升到“至孝”的高度,三是自己也有续《春秋》的宏愿。第二个专题,重点是了解《史记》的体例,所选的《夏本纪》、《鲁周公世家》、《河渠书》、《六国年表》,篇幅很长,文字又很艰深,详细讲读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学生也记不住那些偏僻的字词义。那该讲什么呢?课前让学生自己去看这四篇文章,教师所做的事是,介绍这些体例在全书中的作用。如“本纪”,课文中讲到它是全书的一个纲领,介绍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情况;“世家”是作为大通史中的分国小通史,起辅助和补充作用;“书”是介绍典章制度的;“表”就是个年谱。如果慢慢纠缠于这两个专题,用必修的讲析方法去讲,后果就是我们的学生望文兴叹,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师生的主要精力花在三——六这四个专题上。第三专题重点是了解刘邦、李广两位历史人物,要围绕“不虚美、不隐恶”这一春秋笔法去组织教学;第四专题重点探讨传主的人格、品质、精神、理想、追求,已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第五专题重点是学会人物刻画的方法:一是以人物一生中的大事去写人物(如《刺客列传》),二是通过人物生平全过程去刻画(如《项羽本纪》),高考传记类阅读题就喜欢出这个。第六个专题是叙事艺术,重点把握其叙事的形式、章法、人物刻画中的叙事、叙事中的情感等。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适当地补充一些故事情节,这样对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人物,了解历史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刘邦,老师可以补充一点有关他的更多历史事实,来丰满人物形象,使其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第七、八两个专题也应略讲。单篇课文思想不能脱离严密整体虽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以及举一反三,但实际的学习中能做到这一点可没有那么容易,新课改运用划分专题,板快来达到目的,确实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最终还是单个的个体,不过《史记》不一样共篇,分为五个部分,是一个严密的整体,因此我们在讲析单篇课文的的思想观点时,要将它与司马迁、《史记》全书相联系,注意它的统一性。比如说《魏公子列传》写侯嬴为信陵君出主意让如姬窃得兵符,魏公子携带兵符出发时,侯嬴出人意料地说:“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以送公子。”从古至今,有以自杀为朋友送别的么?侯嬴为什么要自杀?有人说:如姬盗兵符是侯嬴的主意,将来魏王一定能够查出,所以侯嬴不如早死。这样的死有何价值?
《刺客列传》写田光推荐荆轲为燕太子丹入秦行刺。他嘴里说的是“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做了事却使人家怀疑他,就不是有节操的侠客呀),田光“欲自杀以激荆卿”,就自杀了。田光又为什么要自杀?这就涉及到司马迁的生死观问题,涉及到在对待“死”这件事情上如何作出抉择的问题。联系《报任安书》中:“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所不勉焉”(必修五)的观点,我们才能看到,侯嬴之死与田光之死目的其实是相同的,都是以自己之死去坚定魏公子与荆轲的信念与决心。只有联系司马迁的这一生死观,才能合理解释这两个人为什么要自杀,唯其如此,才能突出侯嬴、田光自杀的积极意义。确保人文性发挥工具性基础作用根据大纲语文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所以在教授的过程中《〈史记〉选读》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既重基础又重人文。年新课程大纲“文言文阅读”“理解”层级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过去大纲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这至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即文言文阅读始终应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必须将课本中内容较为浅易的文章讲透讲深,让学生在实词、虚词、句式、活用等方面积累一定的知识。没有知识的积累也就谈不上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浅易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应该是《〈史记〉选读》这册书的重中之重。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课堂做笔记,语文做笔记好象快被大家忘记了,但史记中有很多词都是一词多意,时间太久容易混淆甚至遗忘,比如“遗”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使人遗赵王书。(给)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以”以次进(按照)以欲生劫之(因为)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来)而以手共博之(用)。突出个性的发展加强探究性学习根据大纲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的重要一点是它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加强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向文本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字,词,句固然可以作为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探究的内容,也可以用这些去让学生探究、质疑,将疑问提出来让学生去查证。这本无可厚非,但《〈史记〉选读》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步。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地非常妥帖,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练,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知其所以然。就探究而言,选修课的探究方向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本理解的探究,艺术风格的探究,作品比较的探究,作家比较的探究,流派比较的探究,不同评论的探究,考证考据的探究等等。就《史记》而言,探究可以从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情趣、艺术风格、语言特色等方面探究,体现新课程标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探究。
比如说,学生在自学《太史公自序》时发现,“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太史公怎么为这点小事就气死了?这也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课堂上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共同去探究。同学们开始查资料思考,我也查资料思考,向历史老师请教。接着,我想用一节课交流讨论,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探究五花八门,大都是凭自己的想象去瞎猜,说什么的都有。半节课的探究毫无意义,但我又不想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我提了些建议,让学生得到启发,①从司马氏家族来看,他不得“与其事”对太史公有着怎样的打击,为什么?②联系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从汉武帝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考虑,作为儒生的太史公不得与其事有着怎样的隐情?③从古代文人人生价值的层面上看泰山封禅究竟对太史公意味着什么?杜甫有诗云:“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寄韩谏议》)后世把“周南”用作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这是为何?学生去查资料,有的还请家长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资料。果然下节课的讨论就有一定的深度了,学生引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了不少中肯令人信服的意见,我也补充了日本泷川资言《会注考证》所言汉武帝“尽黜儒生不用”的资料予以补充。
再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与“渑池会”两个故事用近乎夸张的手法写蔺相如的表现,而廉颇似乎成了一个陪衬,到了第三个故事,又写蔺相如心胸开阔,当然也写到廉颇知错能改、顾全大局。廉颇的形象在整篇中就只是这样的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去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廉颇的某些作为是很有深沉的历史感的。渑池之会,“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短短的几笔对刻画这个人物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有廉颇的这种安排,才使蔺相如可以在渑池会上没有后顾之忧地与秦王进行斗争。这就让学生发现,廉颇的长处不仅仅是在知错能改这一点了。蔺相如是“智”的,廉颇同样也是“智”的。
再比如,《高祖本纪》中有《鸿门宴》中的情节,在艺术处理上有什么不同?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范增这个谋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刘邦在与项羽的交战中,从来就是败多胜少,为什么他最终会赢?这些都可以深入探究。
其他诸如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等都有值得探究的东西。一定记住不要盲目地探究,比如一些刑法,礼仪不需要问得太深,那最是劳神劳力又没有多大好处的,学生不是专业搞研究的,适可而止。
针对选修的探究性特点,作业的呈现方式最好多形式不能仅限于练习册,试卷,其他的形式还有剧本编排表演,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与“渑池会”可以让学生自导自演,再现历史事实,提高学习兴趣,发挥想象,培养创作能力,比如荆轲辞别太子丹的场景,可以让学生一边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边表演效果要比老师在那里喊着悲壮好很多,“垓下之围”等都可以,让学生大声地说出来,读出来,对培养语感也是大有好处。还可以有小型论文写作、资料搜集等。傅雷先生让傅聪在小时候读《史记》《左传》《战国策》就是希望他能够记住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强历史责任感,现在选修课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应认真对待,或许这样的教材还不能够说得上完美,这样的讲解还不是很成熟,但我相信我们会在摸索中进步,出自己一点绵薄之力。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两个人分配财产协议书
- 公司间利润分成协议书
- 检验医学生物安全
- 超市合同续签协议书
- 书法班入学须知协议书
- 闲置土地美化协议书
- 农村自留地转让协议书
- 非因工伤死亡协议书
- 集体核酸检测协议书
- 露台漏水调解协议书
- 电费优化与节约的管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报告
- 2025年临床药学科工作总结与新策略计划
- 焊工(初级)实操理论考试1000题及答案
- 校区无人机航测方案设计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工程造价咨询项目委托合同
- 小学生烘焙知识
- 《法律职业伦理》课件-第二讲 法官职业伦理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培训课件
- (一统)昆明市2025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 化学试卷(含官方答案)
- 社区中心及卫生院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