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之必修一文言文-人教课标版_第1页
2012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之必修一文言文-人教课标版_第2页
2012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之必修一文言文-人教课标版_第3页
2012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之必修一文言文-人教课标版_第4页
2012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之必修一文言文-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之必修一文言文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设计人:侯华峰三河三中【学习目标】.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理解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资源网【考点梳理】教学资源网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何厌之有().阙秦以利晋().失其所与,不知().秦王必说见臣秦伯说().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今日往而不反者().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燕王拜送于庭().图穷而匕首见().秦王还柱而走().卒起不意().成五采().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参考答案].“已”通“矣”,了.“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阙”同“缺”,损害.“知”同“智”,明智.“说”通“悦”,高兴.“陵”通“凌”,凌辱,欺侮.“反”通“返”,返回.“振”通“震”,恐惧.“庭”通“廷”,朝堂.“见”通“现”,出现.“还”通“环”,环绕.“卒”通“猝”,突然.“采”通“彩”,色彩.“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要”通“邀”,邀请.“倍”通“背”,背叛.“蚤”通“早”,早些.“郤”通“隙”,隔阂.“不”通“否”,否则古今异义、且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困乏,疲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今老矣,无能为也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十分,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身上的肉、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今义:货币、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矛盾双方中的一方、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击今义:垂手拿着、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今义:与“古人”相对,现在人、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到、往)、以敢以烦执事(介词,拿)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ū名词,指男人、老师)夫晋,何厌之有(ú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ú代词,那)、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故人具鸡黍老,旧、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胜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词类活用.名次作状语规律:名词动词,名词如果不作动词的主语,即作状语夜缒而出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进兵北略地函封之秦兵旦暮渡易水箕踞以骂曰头发上指持剑盾步走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动词规律:名词名词(代词),前一名词若非定语或前有副词,即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与郑人盟函梁君臣之首皆白衣冠以送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籍吏民,封府库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范增数目项王道芷阳间行.形容词作动词规律:形容词动词,动词(介)形容词因人之力而敝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其人居远未来刑人如恐不胜

(用尽酷刑)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名词越国以鄙远供其乏困此其志不在小沛公今事有急.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使动用法规律: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带了宾语,该词译作“使……做……”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阙秦以利晋拔剑撞而破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太子迟之群臣怪之.被动用法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五、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夫晋,何厌之有:.常痛于骨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欲呼张良与俱去:.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属今为之虏矣:[参考答案].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与(之)俱去”.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宾语前置句,“在安”.被动句,“为”译为“被六、重要语句翻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译文:.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译文:.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文:.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译文:.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参考答案].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七、名句名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鸿门宴司马迁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高考演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解析】选。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字形推求字义,并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原句,看是否合乎语境。“渝”,在文中的含义应是“改变”“违背”,才和后面的“信也”语意一致。.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解析】选。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答题时,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项,两个“则”均为连词,表假设。项,“于”,前者为介词,到;后者为介词,和,同。项,“而”,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承接。项,“之”,前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③省刑罚,薄赋敛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①③⑤.①④⑥.②③⑥.②④⑤【解析】选。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①强调国君要了解百姓疾苦,以仁德为百姓分忧;③说国君要减轻刑罚,减少赋税;⑤是把齐国百姓看做国家的根本:这三者都是民本思想的直接体现。②说的是当前严刑重赋下百姓生活悲惨的事实,不是民本思想的体现。④是齐桓公命令百官制定法令,不能体现民本思想。⑥是以忠信礼义教化使百姓归附的治民措施。.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选。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意,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反复比较,找出“不正确的一项”。由“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句可知,管仲对于齐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未明确反对。.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译文:()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第()题翻译时要注意,两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即“勿以罪惧,勿以力止”,“以”,介词,用。“惧”,恐惧,害怕,这里有使动意味。第()题翻译时要注意,“出令”,发出政令;“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务正,追求正轨(正道)。第()题翻译时要注意,“若”,如果;“霸王”,称霸天下,做天下的盟主;“举”,成就,发动,兴办;“本事”,根本事情。参考答案:()(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附【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要厚施德惠,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言说:舍掉性命而不肯违背,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会诸侯于天下,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治理公族,家治理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联,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怕劳顿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命令百官确立法令。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势,竟好像流水一样。.(·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将士闻之,或信或否。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上语诸将曰…谈论.委尸填满沟壑放置.识其父兄子弟咸在标志.噫!我固无恙祸患【解析】选。解答此类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把给出的词义放在句子里面,看是否准确通顺,当然这要先读懂文意和句意。然后常见的一些判断方法要掌握,比如,是否是通假字、是否是古今异义词、词性是否准确。项应为“对…说”,项应为“抛弃”,项应为“知晓,明白”。.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乃令昊玉守之宜为报仇.降家皆为上所杀.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几为所误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解析】选。要解答这类题目,就要掌握一些考查的频率相当高的虚词,比如“以”“之”“为”“其”“于”等;再则对于一些细节难点部分要自己领会理解,比如“以”都可以翻译成“因为”,但有时作介词,有时做连词;比如“与”翻译成“和”,有时作介词,有时做连词。如果能先从词性上判断出它们的不同,选项就会轻易选出。再比如“其”作疑问副词时有三种解释,表示猜测语气、表示反问语气、表示祈使语气。此题中第一个“为”是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介词,替、给。项均为代词,代居庸关。项均为助词,“为…所”表示被动。项均为介词,在。.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一组的是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①③⑥.②③⑤.②④⑤.③④⑤【解析】选。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弄清对象。紧扣“料事如神”中的“料”,为预料、预测之意,①②⑥均与“预料、预测”无关。.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解析】选。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把选项回扣到原文,依据原文逐一做出理解判断。原文“获贼间谍”,是皇上(朱棣)擒获敌人的间谍,而非选项中“宋忠…被敌方间谍获知”之意。.断句和翻译。()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参考答案】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每错个扣分。()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参考答案】①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以:把。译对“以”字给分,译对大意给分。②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噪:呐喊。译对“噪”字给分,译对大意给分。.(·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á,木笼]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君有加惠于其臣加:增加.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解析】选项中的加有“增加”的意思,但是考生可以根据语境加以推断,“增加”的含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而在语境中没有原来的标准,所以可以推测“加”的其他动词的含义,可以解释为:施加。今乃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其为君亦犹是也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彼知其将反于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赵尝五战于秦君何不杀而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解析】选项中“乃”的含义分别是“竟然”和“才”的意思,同样是作副词,但是可以透过语境推测出不同的含义;项中的“其”,第一个其用作句首,做主语,应为代词,他,指代管仲,第二句中的“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项中的“于”均做介词,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向,可解释为“到”,后一个可解释为“和”;项中的“而”均做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接着”“再”等义。.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④夷吾事君吾二心。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①③⑤.①④⑥.②③⑥.②④⑤【解析】选。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解析】选。项中的信息“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的力量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参考答案】()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会天疾风会:适逢.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过而击之也过:经过【解析】选。过:错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侍公而食信而见疑.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且为所虏【解析】选。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①②⑤.③④⑤.①③⑥.②④⑥【解析】选。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解析】选。“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四、(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分)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分)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分)【参考答案】()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考点模拟演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且为所虏(ǔ)逢孙(éɡ)夜缒而出(ì)若不阙秦(ē).瞋目(ē)忤视(ǔ)皆为戮没(ù)切齿拊心(ǔ).鲰生(ō)彘肩(ì)目眦尽裂(ì)按剑而跽(ì).箴言(ē)童叟(ǒ)慵懒(ōɡ)并行不悖(è)【解析】选。本题关系到生字词的读音积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工具书为本,准备好识记常见字的字音。项“逢”读áɡ;项“瞋”读ē;项“眦”读ì。.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朝济而夕设版焉【解析】选。项,要邀;项,倍背;项,卒猝。、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梅花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被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刚刚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从年至年的年问,中国的省市县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拔尖的人才。.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解析】选。项,搭配不当,应在“即一辈子爱读书”后加上“的人”.项,成分残缺,应在“刚刚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后加上“显示”之类的谓语。项,成分残缺,应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前加上“建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政府推出优惠政策,比如为购买新电视机的居民提供补贴,以刺激居民。据美国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斯坦利保守估计,到年,中国总消费支出将超过美国。()王芳的基础较差,情绪一直低落,听了身残志坚的李刚的报告后,受到很大的鼓舞,她决心学习,积极上进。()听王教授那富有哲理的讲话时,同学们往往先是一愣,接着猛然,不约而同地欢笑起来。.消费发奋醒悟.消费发愤醒悟.耗费发奋省悟.耗费发愤省悟【解析】选。()“消费”指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耗费”多指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发奋”指振作起来,奋发;“发愤”指决心努力。()“醒悟”多指对事物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省悟”多指对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唐山一中一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夏日的南湖,风光旖旎、游人如织,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阴,秀色可餐.重庆缙云山绍龙观道士李一利用已有的社会地位,办“养生班”使多人受害。北碚区民宗局、税务局、法院等已开始对他清查或审理,真可谓墙倒众人推.全区人民行动起来,一首高亢雄壮的“热爱丰南、建设丰南、美化丰南”的建设之歌响彻丰南大地,一座生态水城将在嘹亮的建设号角声中呼之欲出。.候机大厅里的乘客已经只有清洁工在角落里做保洁,大多数服务部门和会讲汉语的职员都下班了。【解析】选。秀色可餐:原形容女子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多用于针砭世态炎凉。李一行骗被查被审,既非“失势”,也非“倒霉”,更不是“备受欺负”。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伴侣。这里不合语境。、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以其无礼于晋(因为)秦军南(驻军).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沛公安在(在哪里).其与能几何(赞许)甚于防川(比)【解析】选。(购:重金悬赏。).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大王来何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宾语前置句,其它三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镇江市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广陵太守张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致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而袁绍见洪,又奇重之,与结好。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足下徼利于境外,臧洪授命于君亲。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洪自度必不免,呼吏士谓曰:“袁绍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洪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将吏士民皆垂泣曰:“明府与袁绍本无怨隙,今为本朝郡将之故,自致残困,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以为糜粥,洪叹曰:“独食此何为!”使作薄粥,众分饮之。城陷,绍生执洪。绍素亲洪,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洪终不服。选自《三国志》有删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贼臣未枭枭:消灭.致之于刘兖州公山致:送达,引荐.并勒所领兵勒:率领.责以恩义责:责任.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臧洪“讲义气”的一项是①唯恃臧洪,当来救吾②乃设坛场,方共盟誓③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④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⑤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⑥使作薄粥,众分饮之.①③④.③④⑥.②③⑥.②⑤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董卓杀了汉灵帝,危及社稷,臧洪游说张邈起兵反董,张超和其兄长张邈等人与臧洪盟誓。.众人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空自遭来祸患而远来赴难。.臧洪起初受到袁绍赏识,并任命担任青州刺史,任内整肃治安,叛贼莫不逃得远远的,袁绍叹服臧洪的才干,将他调职为东郡太守。.臧洪与士兵和城中居民死守城池,粮草已尽,又无援兵,臧洪与将吏士民同甘共苦,直至被捕。.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答案:.【解析】选责:责备.【解析】选.【解析】选臧洪游说的是张超。.【答案】()张邈随即接见臧洪,与他对话,(张邈)大大惊异于臧洪的才能。()臧洪是天下讲义气的人,始终不会背叛本心的,只是恐怕会被袁绍控制,可能来不及赶到这里。()如今你们白白承担这次灾祸,可以在城池没被攻破之前,带着妻子和孩子逃出。译文: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董卓杀了少帝,图谋危害社稷,臧洪劝广陵太守张超道:“明府(对长官的尊称)您祖先数代均在朝为官,而现在你们兄弟俩(指张邈和张超)均担任重要地方的郡守。今日乱臣贼子犯下滔天之罪而未被消灭,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的时候呀!眼下广陵郡未受侵犯,吏民富裕,若是大力号招,马上可得两万人马,凭著这个力量诛除国贼,给天下人做个榜样,这才是义之大者。”张超非常赞同他的话,于是和臧洪一起到陈留郡,拜见其兄陈留太守张邈共同讨论这件事。张邈也早有这个想法,等到酸枣大会时,张邈对张超道:“听说弟弟你担任广陵太守的时候,行政教化赏罚等的措施均不自己施行,而是每每交由臧洪来做。臧洪是怎样的一个人呀?”张超答道:“臧洪才略智数均优于我,我非常器重他,像臧洪这样的人真可谓海内奇士。”张邈随即接见臧洪,与他对话,(张邈)大大惊异于臧洪的才能。于是向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推荐臧洪,刘、孔二人因而相当亲近重视他。于是设置盟誓用的祭坛,正当一起盟誓时,诸位刺史、郡守互相辞让,没人敢担任执牛耳的任务,于是大家共同推举臧洪。臧洪因而登上祭坛持盘歃血而盟,臧洪语气慷慨激扬,说到激动处涕泗纵横,当时在场听到这篇誓言的,就算是卒伍仆隶等人,没有不因此热血沸腾的,人人想着誓死报效国家。张超派遣臧洪北拜访大司马刘虞,为刘虞出谋划策对付公孙瓒,臧洪到了河间,刚好碰到公孙瓒与袁绍两军交战,没办法继续北行。袁绍见了臧洪,也非常器重他,跟他交好。刚好那时青州刺史焦和死,袁绍派遣臧洪治理青州并安抚焦和留下来的部众。臧洪担任青州刺史的两年内整肃治安,叛贼莫不逃得远远的。袁绍叹服臧洪的才干,将他调职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曹操包围张超於雍丘,张超说道:“大概只有臧洪会来救我吧!”众人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空自遭来祸患而远来赴难。张超道:“臧洪是天下讲义气的人,始终不会背叛本心的,只是恐怕会被袁绍控制,可能来不及赶到这里。”臧洪听到张超被围,果然赤脚痛哭,并率领所带领的军队,又向袁绍请求援军,请求将救张超,但袁绍始终不许臧洪前往救援。于是张超全家都被曹操杀光。臧洪因此怨恨袁绍,不再听袁绍的命令。于是袁绍兴兵包围东武阳,打了一年还打不下来。袁绍命令洪邑县人陈琳写信给臧洪,晓以祸福,责以恩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