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八章 控制_第1页
管理学原理:第八章 控制_第2页
管理学原理:第八章 控制_第3页
管理学原理:第八章 控制_第4页
管理学原理:第八章 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控制第一节控制概述第二节控制的类型第三节控制的程序第四节控制的方法教学内容:控制的含义和作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第一节控制概述一、控制的相关概念(一)控制的含义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监督各项活动,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的偏差的过程。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1、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中的各项活动按计划进行。2.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3.控制是一个过程

控制活动不是瞬间活动,而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二、控制的必要性1、组织系统的动态性2、组织系统的开放性3、决策、计划及政策的不完备性4、决策、计划、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5、管理职能部门的不协调性6、管理授权三、管理控制的特点

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一方面,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另一方面,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方面。

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的控制

4.管理控制是提高员工能力的重要手段四、控制的内容

1.对人员-的控制

2.对财务的控制

3.对作业的控制

4.对信息的控制

5.对绩效的控制第二节控制的类型一、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的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工作中的偏差消除与行动之前。前馈控制条件

(1)必须对计划工作和控制系统进行透彻、仔细的分析,确定重要的输入变量。

(2)必须建立清晰的前馈控制系统模型。

(3)注意保持模型的动态性,经常检查模型以了解所确定的输入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是否仍然反映实际情况。

(4)必须经常收集系统输人变量的数据并输入控制系统。

(5)必须定期评估实际输入变量和计划输人变量之间的差异并评估其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6)必须采取行动,不但应指出问题,还应采取措施来解决它们。二、同期控制同期控制也称现场控制,就是在工作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进行的控制。同期控制主要有工作监督和技术指导两项职能。

同期控制也存在以下弊端:

(1)运用同期控制容易受到管理者的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制约。

(2)同期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

(3)同期控制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使控制者或被控制者受到伤害。三、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也称事后控制,就是在工作结束之后所进行的控制。它是一种最主要也是最传统的控制方式。反馈控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工作结果上,通过过工作结果进行测量、计算、比较和分析,提供信息,采取措施,对以后的活动进行纠正。四、有效控制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它是指控制应当与计划和工作特点以及主管人员的具体情况相适应。(2)及时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或弹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匹配性原则

具体控制的原则有:

1.战略控制要点原则

2.控制可靠性原则

3.随机抽样原则

4.控制选择原则

5.控制责任原则

6.准确性与适时性原则五、有效控制的条件

1.控制要有长远、全面的观点

2.控制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3.控制系统要反映出组织机构的所有目标

4.控制要及时指出各种偏差5.控制系统要报告偏差并直接向组织成员负责

6.控制要指出纠正行动

7.控制必须是灵活的

8.控制必须是经济的第三节控制的程序一、确定标准确定标准就是为衡量实际工作确定尺度。它包括确定或选择衡量工作成效的项目及项目要达到的标准。1、控制标准按其内容可分为技术工作标准、经济工作标准、管理业务标准与工作标准。

2.控制标准的内容

(1)控制标准的范围。

(2)选择项目。

(3)确定水准。

3.建立标准的方法建立标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经验估计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准确性差。

(2)统计分析法。

(3)技术测定法。4.有效标准的条件标准作为衡量实际工作的尺度,具有判断工作成果好坏和激发人们努力工作的作用,它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1)标准应当明确具体。如果标准含混不清,或者只是一些原则,就失去了标准应有的作用,不仅不利于上级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判断,也不能对下属人员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

(2)标准应当公平合理。所谓公平,就是各类标准的松紧程度应当是一致的,不能有的很高,有的很低。只有当标准能够公平地衡量各部门、各单位和每个职工的成绩时,它们才能够容易被接受。

(3)标准应当系统完整。在管理过程中,各种标准往往能起到杠杆的作用。管理者可以通过标准的设立来调节员工的行为,使他们注意重要的工作项目。同时,有效的标准,还应当是系统完整的,即要建立一个控制标准体系,使它能够覆盖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使各项标准之间相互协调衔接。(4)标准应当与执行者的工作密切相关。由于各部门的分工及其工作性质不同,因此控制和衡量的标准也应因部门、岗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这些工作活动是其可以控制或有较大能力控制的。

(5)标准应当由执行人员参与制定。执行标准的人员,一般都工作在第一线,他们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只有吸收他们参与制定标准,才能满足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并且得到他们的认可,使他们愿意执行和努力去达到。二、测度评价测度是为了获取信息,掌握实际情况,以便对工作做出客观评价;评价则是在比较实际情况和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对工作绩效做出评估,以便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1.测度方法

(1)个人观察法

(2)口头报告法

(3)书面报告法2.控制对信息的要求3.评价工作绩效

三、控制调节

控制过程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活动,就是为使实际工作符合标准、计划目标而采取的纠偏矫正的措施。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及导致偏差的原因,是采取纠偏矫正行动的依据。第四节控制的方法一、预算控制1.预算的种类预算的种类分为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预算三大类。

2.预算编制方法新的编制预算的方法,如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

二、同期控制是在工作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进行的控制。三、反馈控制是在工作结束之后所进行的控制。四、控制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标准、测度评价和控制调节三个步骤。五、管理控制要达到有效控制,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坚持相应的控制原则,运用科学的控制方法。

六、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特点具体地说,就是组织企业全体员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经济地研制和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活动。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主要特点:(1)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质量”的含义是全面的。(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即包括产品设计、制造、辅助生产、供应服务、销售直至使用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

(4)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1)数理统计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企业为了控制产品质量,从一批产品中抽出一定数量的样品,通过对这些样品的测试取得一批产品的质量数据,再进一步分析研究这些数据,并运用统计推断方法去预测总体的质量情况,揭示出总体质量的规律性。

(2)PDCA循环图法即按照制定的质量管理计划和目标、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四个阶段的顺序。(3)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法

即把企业基层班组职工的自觉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