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D/28/wKhkFmZW0DCAXSzUAALAqGdM0Ao104.jpg)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D/28/wKhkFmZW0DCAXSzUAALAqGdM0Ao1042.jpg)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D/28/wKhkFmZW0DCAXSzUAALAqGdM0Ao1043.jpg)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D/28/wKhkFmZW0DCAXSzUAALAqGdM0Ao1044.jpg)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3D/28/wKhkFmZW0DCAXSzUAALAqGdM0Ao1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年2月26日9:00-11:30】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考高三语文学科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需执着于用笔墨界定中国画杭春晓(1)在以往的讨论中,笔墨往往被认为是界定一幅画是不是中国画的底线,并因此形成机械概念化的判断标准。如果我们将这种判断称之为“笔墨中心主义”,那么它的产生源于对中国画概念界定的固有思维模式——执着于建立特定的中国画“主体身份”。(2)这种主体性构建首先表现在“中国画”名称的确立。诚如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卢辅圣所言,中国画概念的成立,是以国度和民族文化畛域为思维基点,当它作为“过去式”行使规约功能时,能够恰到好处地整合形而上与形而下、内涵与外延,以保持本民族绘画传统的独立自主性。由此可见,确立中国画的主体性,正是源于相对中国画的其他绘画种类的界定。因此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中国画寻找自身的存在定义,试图与其他画种区别保持独立;另一方面,中国画的发展却不得不受制于“与其他画种区别保持独立”的思维模式。(3)应该说,这种“身份界定”渗透到了关于中国画的各种表述中,无论是中国画的笔墨底线之争,还是中国画的材料之争,抑或中国画的实验之争。在中国画领域,还因此产生了诸多关于派生问题的讨论,比如中西融合、越民族越国际、“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新生活等。(4)这里先谈谈“笔墨当随时代”。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一种形式上的艺术观,即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在当代要有新的变化。当然也可以简单理解这一命题,只要是变化的笔墨就是跟随时代的。但这样理解带来的结果是,所有创作依靠的语言形式都是不同的。在数百年的纵向历史中,以至今天横向的空间中,所有画家的笔墨都有所差异,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每位画家其实都是跟随时代的?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有谈“笔墨当随时代”的必要吗?(5)相对“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新生活也应该谈谈。因为表达了当代生活的创作,更容易让人信服创作的当代性。但是,这一命题的出发点是题材决定论,而非艺术史本身。如果仅从表现题材本身入手确定作品所谓的当代性,那么一幅作品只要表达了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就是当代的。按照这个观点,我们会发现艺术史的内在线索消失了,一切再现型的艺术都是代表当代艺术的成果。其实,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是仿照西方古典再现型艺术而产生的艺术观,它既不符合西方现代反再现型艺术的发展,也不符合中国古典意象抒情的逻辑与脉络。(6)之所以把以上两个观点拿出来单独说,是因为它们简单处理“中国性”“当代性”之类的文化概念,在非此即彼的本质主义框架中衰减了文化发展的丰富性、交互性与流动性,使之成为僵化的教条。(7)再回到笔墨问题。笔墨是中国画史上较为重要的讨论对象之一,它往往与表达的最终效果——笔墨品质(亦可称之为“笔性”)结合在一起,方才有效。脱离笔性讨论的抽象化的笔墨概念是空洞而无效的。有关笔墨问题的讨论,逐渐发展成为对“笔墨中心主义”的表态。与之相应,无论“肯定笔墨”的初衷如何,它都会被放大,或成为主体界定之旗帜,或成为反对者简单否认的目标。更有甚者,它还会演化出一些错误的创作观念。诸如在工笔画创作中,为了证明自己的笔墨,转而追求轮廓线的书法用笔。殊不知,除了书写性用笔是笔墨,勾线渲染也是一种特殊的、具体化的笔墨,只要它能显现出毛、涩、枯、润的笔性,就不是一定要以书入画。(8)为什么会产生上述错误的观念?就是为了让笔墨能够成为直观而简化的界定标准,脱离中国画史中极度丰富而具体的笔墨经验,用“以书入画”这样直白的经验支撑已然被抽空了的笔墨概念。正如一些学者发问:如果笔墨具有意义,那么它就应该是唯一的、中心的,具有某种指导性意义;如果笔墨不是唯一的,那么对笔墨的评价、鉴定,在当代文化环境中,在实验水墨中有何意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逻辑,原因仍然在于对中国画本质化的主体界定——如果对这种概念化的界定没有指认意义,那么具体的笔墨评价、鉴定也就自然丧失了价值。(9)就中国画而言,水墨画、彩墨画之类的概念,新都市水墨、实验水墨之类的实践,都或多或少地隐含着突破中国画传统笔墨界定的发展诉求。中国画在当代如何发展,答案是要放下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放下对于中国画的笔墨底线和地域界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面对中国画本身,而非中国画在历史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或是价值。换一个方式来说,只有在“无中无西”“无古无今”的视域中,中国画才能真正轻松地面对绘画本身,成为视觉体验的践行者,而不是在“身份纠结”中左右羁绊。其中,“无中无西”可以概括为“画无中西”,它针对的是“东方——西方”的视角;而“无古无今”则可以理解为“画无古今”,它针对的是“现代——传统”的视角。深入反思之后,我们会发现,不执着于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比,不再强行设定中国画的概念边界,才能摆脱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画学难题”,以开放的视域面对绘画本身,实现中国画在当下语境中的蓬勃发展。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笔墨中心主义”是对界定中国画的机械概念化判断,它源自执着于建立特定的中国画“主体身份”这一固有思维模式。B.中国画的主体性的确立,可以区分中国画与其他绘画种类的不同,其消极影响是可能会刻意地寻找中国自身的存在定义。C.中国画的笔墨底线、材料、实验之争,中西融合、写生新生活等派生问题的讨论,都是中国画“身份界定”的直观表现。D.“表达了当代生活的创作,更容易让人信服创作的当代性”,这种观点是仿照西方古典再现型艺术而产生的艺术观。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新生活”,是简单处理“中国性”“当代性”之类的文化概念,使之成为僵化的教条。B.工笔画创作中的“以书入画”,是由“笔墨中心主义”演化出的一种脱离笔性讨论抽象化的笔墨概念的错误的创作观念。C.中国画的概念和实践,都不同程度地隐含着突破中国画传统笔墨界定的发展诉求,这也是要放下非此即彼思维的原因之一。D.要实现中国画在当下语境中的蓬勃发展,就要在“无中无西”“无古无今”的视域中,避免非此即彼的对比,去掉中国画的概念边界。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A.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针对高丽画和倭画,提出了中国绘画的概念,这是中国画概念最早在文献中出现。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脉要传承,中国画的概念就一定要清晰,就要厘清中国画的边界,知道什么是中国画。C.不能以直观、简化的标准来界定笔墨,应将绘画作为一种开放的视觉体验方式,从而实现中国画在当下语境中的自由生长。D.在一些美术展览的评选中,有部分西画要素过多的作品也在中国画入选行列,失掉了中国画概念的判断原则,这是不合适的。4.下列各项,对文章第四段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的桥谭谈①老汉今年八十岁。年岁一大,记忆力就越来越差了。眼面前发生的事,一转过身就忘了。而小时候的事,却愈来愈清晰。近日,故乡一座古桥复修竣工,友人发来请柬,要我回去看看。猛然间,这触动了我儿时有关桥的记忆……这座桥,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看到的桥。它是我去外婆家的必经之地。几岁的时候,常常跟着妈妈走在这条“外婆路”上。从有记忆时起,我第一次看到它,觉得它是一栋房屋。只见这座盖着黑黑瓦片的屋子,立在一条小河上。真奇怪,于是扭转头去问妈妈:“这栋屋子怎么起在河面上呀?”“蠢宝,这是一座桥,一座屋桥。落雨天,可给过路的人避雨。热天里,可给赶路的人歇脚,桥立在河面上,风大,凉快。就像建在河面上的亭子。”从此我朦朦胧胧地知道了,世间还有这样的桥,兼供路人过河与歇脚,有桥与亭的功能。大了,走南闯北,见识广了,知道这是风雨桥,也叫屋桥、花桥。叫它屋桥,顾名思义,它上面盖了瓦,像房屋。叫它花桥,是因为这种桥的廊柱、屋檐上一般都画有花(画)——我们那一带把画画叫做画花。这种桥,体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也是一种文化标志。我故乡建这座桥的地方,就叫做花桥。是不是因为建了这座花桥,因桥名地,把桥名变为地名了呢?不得而知。②但这里大一点的地名,叫做洞冲。两座山脉之间,形成一个长长的峡谷。洞冲就在这个峡谷里,所以有十里洞冲之说。又因为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数都姓谭,所以又叫洞冲谭家。尽管我老家的村子,早已属涟源市的另一个镇了,但到外面,我还是按老的讲法,对外人说,我是湖南涟源洞冲谭家的。十来岁的时候,我到过离家二十里地的桥头河。在我儿时的见识里,那是一个大地方,好多好多的房子挤在一条河边。后来我才晓得那里叫镇。那次在桥头河镇上,见到了一座石孔桥。桥垱头,有一个老头煮了一大锅南粉(红薯粉)在卖,两分钱一小碗。妈妈给我买了一碗,味道鲜美极了。这大概是肉汤或骨头汤煮的。这份记忆,几十年了,还暖暖地留在我的心头。想到这里,一首小时候常唱的儿歌,又涌了出来:“白米饭,肉汤淘,呷十二碗还肚漕(不饱)……”多么温馨的儿时记忆啊!到了十三岁,我去县城蓝田读初中。蓝田的涟水河上,也有一座石孔桥,叫蓝溪桥。桥垱头有一家面馆,特有名。做出的面,特别好吃。可是当时家里穷,兜里没有钱。记得当时的肉丝罩子面,每碗一毛八分钱。最便宜的光头面,也要一毛钱一碗。自己真想去尝尝,于是邀了一个同学,每人出五分钱,合买了一碗光头面,一人分一半。那味道,至今还留在心里……桥头河的桥、粉,蓝田的桥、面,那份美好的记忆,伴随我终生!这是故乡的味道啊!这一天,是2024年元旦,一个好日子。天气真好啊!暖阳高照,惠风和畅。已是隆冬,却暖意融融。前两天看天气预报,还说有小雨,降温近十摄氏度。心里真为乡亲们捏了一把汗。也许是天公作美,开恩送给修复当地风物、保护地方文化的这一方山民一个大太阳,送来一个好天气。修复的花桥,屹立在河面上,威武挺拔!披红挂绿,一桥喜气。河岸两边,一个个彩球,拖着一幅幅巨型喜庆标语,从空中落下。彩幅标语悬挂的两边山坡,立着一栋一栋的崭新的农舍。每一栋都亮丽、别致,造型也都有特色。如果在城里,那就是别墅了。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乡村新气象啊!而此时此刻,那些住在新屋里的人,都往桥边、河边走来了。③放眼看去,河乐了,山乐了,田园乐了,人乐了。整个山村,十里洞冲,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竣工庆典的会场,就设在刚刚复修竣工的新桥一侧的河岸。此时,桥边,河边,村街边,人潮涌动。十里洞冲沸腾起来了………这是十里洞冲的节日。相会在这里的人群,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是老人还是孩童,闪动在阳光下的,都是笑脸!不少人都拿着手机在拍照,在摄像。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十四亿多人口,大概除了幼小的孩子外,几乎都是摄影家。而每一个家庭,都是电视台。他们摄下的新闻,随时可以发布给公众。我看到,一个七旬老妪,也举起手机,在熟练地摄像,拍短视频。虽然脸上布满了皱纹,但她的每一条皱纹里,几乎都溢满了从内心沁出的甜蜜的笑容……主持人邀我上台讲几句。我面对着这座四百八十多年前修建、如今复修并威武地立在自己面前的花桥,面对一片欢乐的乡亲父老,动情地说:“这座桥,是四百八十多年前我们的祖宗建起的,是我们十里洞冲的文化标志、历史记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损坏消失了,那是一件上对不起祖宗、下不好向子孙交代的事情。如今,通过广大乡亲父老的努力,它又屹立在这里了。你们做了一件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的好事。④我特意从省城赶回来,为你们喝彩,为你们叫好,为你们鼓掌,为你们点赞!”故乡的桥,一头连着祖先,一头连着子孙。故乡的桥,骄傲的桥,幸福的桥!(《人民日报》2024年1月22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花桥的廊柱、屋檐上一般都画有花,是作者家乡人的独创,体现了他们祖先的生活智慧,成为当地的文化标志。B.作者的家乡,因为花桥而命名,洞冲也是也用类似方式命名,可见地名的命制有时和当地的建筑、地理等相关。C.作者对桥头河镇的石孔桥印象深刻,是因为妈妈让作者在那里品尝到家乡的美食,让自己的童年充满温馨的记忆。D.蓝溪桥垱头面的味道至今让作者记忆犹新,是因为那时家里贫穷吃一次面难能可贵,吃面见证着同学间的友谊。7.对文中画线部分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处写“老汉眼面前发生的事,一转过身就忘了,而小时候的事,却愈来愈清晰”衬托出其对故乡刻骨铭心。B.②处写洞冲名字的由来以及称自己的家乡为洞冲谭家,意在说明自己的故乡叫花桥是因桥名地的可能性较大。C.③处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乡村的新气象写得生动、具体,可知可感,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D.④处中“喝彩”“叫好”“鼓掌”“点赞”,从内容上看似重复,但十分贴切,符合当时的场景和作者的心理。8.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故乡的桥”是如何统摄全文的。9.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落实这一讲话精神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选自《商君书·农战》,有删节)材料二: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处二,田数不满百万,其薮泽、谿谷、名山、大川之材物货宝,又不尽为用,此人不称土地。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所欲用兵者,韩、魏也。彼土狭而民众,其宅参居而并处;其寡萌贾息民①,上无通名,下无田宅,而恃奸务末作以处;人之复阴阳泽水者过半。此其土之不足以生其民也,似有过秦民之不足以实其土也,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而晋之无有也信,秦之有余也必。如此而民不西者,秦士威而民苦也。臣窃以王吏之明为过见。此其所以弱不夺三晋民者,爱爵而重复也,其说曰:“三晋之所以弱者,其民务乐而复爵轻也。秦之所以强者,其民务苦而复爵重也。今多爵而久复,是释秦之所以强,而为三晋之所以弱也。此王吏重爵爱复之说也,而臣窃以为不然。夫所以为苦民而强兵者,将以攻敌而成所欲也。兵法曰敌弱而兵强此言不失吾所以攻而敌失其所守也。今三晋不胜秦,四世矣。自魏襄以来,野战不胜,守城必拔,小大之战,三晋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数也。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也。夫秦之所患者,兴兵而伐,则国家贫;安居而农,则敌得休息。此王所不能两成也,故三世战胜,而天下不服。今以故秦事敌,而使新民作本,兵虽百宿于外,竟内不失须臾之时,此富强两成之效也。臣之所谓兵者,非谓悉兴尽起也,论竟内所能给军卒车骑,令故秦兵,新民给刍食。天下有不服之国,则王以此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以大武摇其本,以广文安其嗣。王行此,十年之内,诸侯将无异民,而王何为爱爵而重复乎?(选自《商君书·徕民》,有删节)【注】①萌贾息民:客居和借贷的民众。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兵法曰A敌弱而兵强B此言不失C吾D所以攻E而敌失F其G所H守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文中指归向,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B.西,文中指向西,与《过秦论》“西举巴、蜀”的“西”意思和用法不相同。C.过,文中指错误,与《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的“过”意思不同D.伐,文中指征伐,与《屈原列传》“平伐其功”的“伐”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会逃避农耕和作战,是因为他们见到空谈游说人、商人、手工业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B.作者认为秦国的领地和人口不相称,韩、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秦国是地广人稀,而韩、魏是人多地少。C.自魏襄王以来,秦国从三晋得到若干土地,但三晋仍然没有屈服,这是因为秦国没有采取措施争得三晋的民心。D.秦国在战争和务农上难以两全,让新招来民众进行征伐,让秦国原有的民众从事农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2)诸侯将无异民,而王何为爱爵而重复乎?14.《过秦论》中有“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请结合材料概括商君提出了哪些使秦国强大的措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送入我门来·除夕胡浩然荼垒安扉,灵馗挂户,神傩烈竹轰雷。动念流光,四序式周回。须知今岁今宵尽,似顿觉明年明日催。向今夕,是处迎春送腊,罗绮筵开。今古遍同此夜,贤愚共添一岁,贵贱仍偕。互祝遐龄,山海固难摧。石崇富贵篯铿①寿,更潘岳仪容子建才。仗东风尽力,一齐吹送,入此门来。【注】①篯铿:即彭祖,以长寿著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通过正面描绘祭神、放鞭炮等春节的习俗,展现了大家共同庆祝除夕的场景。B.此词通过石崇、彭祖、潘岳、曹植等典故,含蓄隐晦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节日祝福。C.词中“东风”和李煜《虞美人》中“东风”均指“春风”,词人寄寓的情感却不同。D.词的最后三句,表达形象,寓意美好,被演化成一个词牌,此词的影响力可见一斑。16.这首词在描述除夕欢快情景中蕴含着某些哲理,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疑李渤敲击双石后发出声音得到的结论不甚合理,于是在游览石钟山时亲自验证,他这种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陆游常将写字入诗,如《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中“酒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在《临安春雨初霁》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红楼梦》中林黛玉居住之地为“潇湘馆”,探春为其取名为“潇湘妃子”。“潇湘”在此指“娥皇女英”,究其来源还是和地名有关,古诗文中也常出现这一地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羌村盛产杨梅。四月里开花,五月里结果。杨梅花,是那种黄色或橙色的小花,不事张扬,隐在叶丛中。果子却长得好看,圆圆的,肉肉的。颜色也喜庆,红红的。味道嘛,吃过就知道,酸酸的,甜甜的。苏轼当年在岭南没少吃荔枝,大约也没少吃杨梅——“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都在诗里。但杨梅就是杨梅。①,啥东西多了,就不稀罕了。别说杨梅,村里很多人家房前屋后都种有菠萝蜜树,硕大的菠萝蜜倚树而生,有的熟透了,隔空能闻到甜味儿,也没见谁上树摘了②,反倒树下有不少自然脱落的菠萝蜜,像我这样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觉得非常可惜。这东西在城里贵着呢。当然,杨梅也可以不只是杨梅。杨梅至杨梅酒,属于“第二产业”。杨梅至文旅节,属于“第三产业”。“五一”前后是杨梅季,僻静的乡村着实火了一把。农民不熟悉互联网,()。帮扶。我这个书生,看到这个词,想到另一个词——③。惯常,给钱,给物。给钱救急,给物解困,但钱花完了又急,物用完了又困,成了死循环。出点子,也是帮扶。④,跳出老路子,闯出新路子,富农强企。这样的帮扶,便有了侠肝义胆之风。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像”与文中加点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也像工地上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在工地生,在工地长。B.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C.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D.一个个黄澄澄的柿子,好像橘黄色的灯笼,沉甸甸的,压弯了树枝。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帮镇扶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主播团队一起开展“扬眉吐气”电商助农直播。B.帮镇扶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主播团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保安工作总结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交流造水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IO-Link信号塔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吸收式工业消声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低聚半乳糖粉末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双通道听力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冰淇淋服务用品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汽车水泵机械密封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CT 扫描计量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合同模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港口)范本
- (二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地理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隐名股东合作协议书及公司股权代持及回购协议
- IQC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目
- 高管绩效考核全案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题和答案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知识培训
- 长沙医学院《无机化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eras妇科肿瘤围手术期管理指南解读
- GB/T 750-2024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 初一到初三英语单词表2182个带音标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