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目录TOC\o"1-2"\h\z\u1项目背景 21.1任务背景 21.2工作过程 22LDAR技术概况 32.1LDAR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32.1.1国内政策文件对LDAR的要求 32.1.2国内LDAR相关标准和规范 52.1.3LDAR在国内的应用 82.2LDAR技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82.2.1美国LDAR发展现状 82.2.2欧盟LDAR发展现状 92.2.3加拿大LDAR发展现状 103规范编制的必要性 103.1国家对VOCs减排要求不断加严 103.2政策将LDAR作为VOCs无组织减排的重要手段 114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 134.1基本原则 134.2技术路线 135规范主要技术内容 145.1规范适用范围 145.2术语和定义 145.3设备泄漏排放控制要求 155.3.1源头控制 155.3.2泄漏检测与修复 155.4管理与监督 196与国内外相关规范的对比和分析 196.1和国内规范的对比 196.2与国外规范的对比 217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238规范实施建议 23《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背景设备泄漏排放是化工行业VOCs排放的重点环节,对于整体工业源VOCs排放的贡献巨大。而在长三角地区,化工行业是重要支柱产业。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化工园区30强名单中,长三角三省一市为14家,占据半壁江山。设备泄漏对地区VOCs排放贡献尤为重要。因此,从2013年开始,长三角三省一市纷纷针对此问题,出台相关的管理和技术文件,要求对设备泄漏环节的VOCs排放进行管控。这些文件发布以来,对于指导长三角地区相关企业开展LDAR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促进了设备泄漏环节的VOCs整体减排。然而,随着近年来以PM2.5和O3为主要污染物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形势的不断严峻,以及打赢蓝天保卫战目标不断明晰,长三角迫切需要对设备泄漏无组织VOCs管控采取更加统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同时在2018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已经发布,根据《计划》,未来长三角地区重点合作的内容包括环境整治联防联控等12个专题。并重点从强化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保护、推进江河湖海水环境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协调防治、强化区域环境协同监管、进一步完善区域环保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推进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进程。因此,在以上背景下,结合长三角三省一市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积累,研究制定长三角地区《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尤为必要和重要。1.2工作过程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成立了规范编制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VOCs污染控制研究,在VOCs污染防治、减排与治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实战经验和工作基础,为本规范的科学制定、及时推出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研究前期对国内外LDAR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深入的研究,并对各地LDAR规范实施后取得的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在广泛查阅、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长三角区域设备泄漏与修复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召开了多次行业及专家研讨会,对长三角地区《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实施技术规范》制定思路和方案进行研讨,进而形成目前的《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前期研究准备及调研——资料研究:收集了美国联邦及其加州、德州、科罗拉多州等已发布的LDAR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文件,以及我国目前已经发布的涉及LDAR管理的标准、技术规范,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掌握了欧盟发达国家LDAR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案例采集:收集了长三角地区不同行业LDAR实际案例,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及归一化处理。(2)规范框架设计及案例数据分析——框架设计:根据长三角三省一市LDAR目前的发展现状,结合LDAR管理的主要需求,借鉴美国相关标准的实施经验,构建了长三角地区LDAR规范技术框架。——数据分析:对采集的LDAR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介质、不同设备类型的泄漏排放特征,为相关指标的设定提供了数据支撑。(3)形成征求意见稿——形成规范文本和编制说明的初稿。——初步向长三角三省一市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了汇报。——准备进一步征求意见。2LDAR技术概况2.1LDAR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概况2.1.1国内政策文件对LDAR的要求我国对VOCs污染的控制起步相对较晚。2010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首次从国家层面将VOCs列为与SO2、NOx和颗粒物同等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成为我国VOCs污染防治的里程碑。此后,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围绕VOCs污染控制的政策文件也相继出台,其中明确提出需要实施LDAR工作的主要政策文件包括:(1)2012年10月,国家环保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要求石化企业应全面推行LDAR技术,加强石化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对泄漏率超过标准的要进行设备改造。该规划首次将推行LDAR技术写入国家文件。(2)2013年5月,环保部下发《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告2013年第31号),其中规定:对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发生泄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制定LDAR计划。(3)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明确要求“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到2015年,石化行业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修复技术”。(4)2014年12月,环保部发布《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进一步明确到2015年底,石化行业全面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使VOCs无组织排放得到基本控制。(5)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2017〕121号)要求在制药、农药、炼焦、涂料、油墨、胶粘剂、染料等行业逐步推广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6)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要求,实施VOCs专项整治方案,制定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VOCs排放重点行业和油品储运销综合整治方案,出台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标准,编制VOCs治理技术指南。(7)2019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3号)要求加强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控制,企业中载有气态、液态VOCs物料的设备与管线组件,密封点数量大于等于2000个的,应按要求开展LDAR工作。2.1.2国内LDAR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了规范LDAR工作,保证实施效果,我国也先后出台了众多标准和规范,对LDAR的具体实施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其中既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和规范,也包括企业内部制定的LDAR技术规章。规范编制组详细梳理了我国国内迄今出台的涉及LDAR的标准和规范,重点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标准和规范对LDAR泄漏定义以及检测频率要求的异同,具体结果见表1。表1中使用英文简写对其中的一些名称进行了替代,同时,直接用表1中标准和规范的序号代替对应标准和规范的名称。就泄漏定义而言,不同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有所不同。有的以泄漏组件中的流体介质类型为依据进行分类,给出不同分类的泄漏定义值,比如(1)、(2)、(3)、(4)、(5)、(6)、(9)、(10);有的直接以泄漏组件类型为依据进行分类并给出泄漏定义值,而不考虑流体介质类型,比如(8)、(10)、(11)、(12);有的不区分泄漏组件类型和流体介质类型,给出统一的泄漏定义值,比如(13)、(14)、(15)、(16)。为了方便比较不同标准和规范中泄漏定义值的大小,规范编制组将各标准和规范的泄漏定义值汇总为图1。由图1可以看出,国内目前的标准和规范对泄漏浓度值的定义总体上可以分为四类:(1)泄漏定义高值(指以气体、轻质液为介质的组件或者动密封类组件的泄漏定义值)为2000ppm,泄漏定义低值(指以重质液为介质的组件或者静密封类组件的泄漏定义值)为500ppm。采用该类定义值的标准和规范包括(1)、(2)、(3)、(4)、(5)、(6)、(11)、(12)。(2)泄漏定义高值为1000ppm,泄漏定义低值为500ppm。采用该类定义值的标准和规范包括(8)、(10)。(3)泄漏定义统一为500ppm。采用该类定义值的标准和规范包括(13)、(16)。(4)泄漏定义统一为200ppm。采用该类定义值的标准和规范包括(14)、(15)。同时,图1还将国内的泄漏定义值和我国台湾省以及美国的对应标准做了比较。可以看出,台湾省各类组件不同介质的泄漏定义值统一为1000ppm(气体释压装置为100ppm);而美国联邦标准中的泄漏定义高值为2000ppm,低值为500ppm,和目前我国的(4)、(5)、(6)、(7)、(11)、(12)文件中的泄漏定义值相同。总体来看,我们目前的LDAR泄漏定义值和美国相当,有的地方标准比美国还要严格许多。就检测频率而言,不同标准和规范的规定亦不相同。但总体来看,主要是按每季度、每半年或每年的频次对不同类型的密封点进行检测。各标准和规范中最常见的检测频率要求是动密封点每季度检测一次,静密封点每半年检测一次,具体的检测频次详见表1。图1国内外LDAR标准中关于泄漏定义的比较表1国内LDAR标准和规范对比序号标准/规范名称发布单位发布时间泄漏定义(ppm)常规检测频率*(1)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051)一般地区:①G/LL:5000;②HL:20002)重点地区:①G/LL:2000;②HL:500P、Y、A、V、O、R、S,每半年;F,C,Q,每年(2)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3—2019)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05按照GB37822执行按照GB37822执行(3)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4—2019)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05按照GB37822执行按照GB37822执行(4)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041)G/L密封:2000
2)除1)外:5001)P,Y,V,O,R,S:每季度2)F,C,OS:每半年(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04同(4)同(4)(6)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04同(4)同(4)(7)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环境保护部2015.11执行国家或地方标准、规范较严格的指标执行国家或地方标准、规范较严格的指标(8)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DB11/447-2015)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051)P,Y:1000a2)除1)外:500a1)P,Y,R:每季度2)除1)外:每半年(9)上海市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沪环保防〔2018〕369号)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8.101)涉OHAPs、HRVOCs物料:①G/LL:1000;②HL:200;2)其他:①G/LL:1500;②HL:300;P、Y、A、V、O、R、S,每季度;F,C,Q,每半年;不可达密封、低泄漏设备:每两年(10)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程(试行)(沪环保防〔2014〕327号)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4.081)P,A:1000c,2)除1)外:500c1)P,A(L/OH),Y,R(G/OH):每季度2)低泄漏P,A(L/OH),V(G/L/OH):每半年3)P,A(H),R(L/H),V(H),F,C(G/L/H/OH):每年(11)广东省泄漏检测与维修制度(LDAR)实施的技术要求(粤环函〔2013〕830号)广东省环境保护厅2013.071)P,A,Y:2000b2)除1)外:500b1)G/L动密封:每季度2)G/L阀门类静密封:每半年3)G/L法兰类静密封:每年(12)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2014.071)P,Y,A:2000d2)除1)外:500d1)G/L动密封:每季度2)G/L静密封:每年(13)浙江省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要求(试行)(浙环办函〔2015〕113号)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5.085001)G/L密封:每半年2)G/L(U):每年(14)嘉兴港区泄漏检测与修复体系(LDAR)建设管理办法嘉兴港区环境保护局2014.04200每半年(15)宁波市环保局关于在化工企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通知(甬环发〔2014〕112号)宁波市环境保护局2014.112001)P,Y,R,S,O,V:每季度2)F,C:每半年(16)石化装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检测规范(Q/SH0546-20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2.025001)动密封:每季度2)阀门类静密封:每半年3)法兰类静密封:每年说明:a:取第Ⅱ时段(自2017年1月1日起)的排放限值b:取2016年1月1日后执行的排放限值c:取新建源(即自2014年8月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获得批准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设立的设备)的排放限值d:取新建源(即自2014年8月1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排放限值*:本表未将个别标准和规范中规定的采用红外成像技术进行快速检测的频次要求列入统计范围密封点类型简写对照:泵-P;压缩机-Y;搅拌器-A;阀门-V;泄压设备-R;采样连接系统-S;开口管线-O;法兰-F;连接件-C;难以检测(不可达)设备-U物料类型简写对照:气体-G;轻质液-L;重质液-H;有机毒性物质-OH目前长三角地区除安徽省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均已发布与LDAR有关的标准。江苏省发布的文件有《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苏环办〔2013〕318号)、《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指南(试行)》(苏环办〔2018〕492号);浙江省发布的文件有《浙江省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要求(试行)》(浙环办函〔2015〕113号)指导工业企业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减少VOCs排放。2.1.3LDAR在国内的应用据统计,目前国内大部分重点省份的石化企业都已经开展多轮LDAR。化工、煤化工、制药、合成树脂、涂料油墨行业等也陆续开展了LDAR检测工作。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企业对LDAR的理解、项目标准化水平及完整性相差较大。央企石化大型企业LDAR开展的较早,而且做到了全覆盖。如中石化、中石油均有自己的VOCs管控数据平台,LDAR工作的检测结果及数据库均上传各自管控平台,三大油所属的78家石化企业均已完成首轮实施,部分企业已经开展多轮LDAR。LDAR工作已经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并建立了常态化的检测与修复机制。“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对VOCs污染控制力度的进一步加强,LDAR工作的开展必定会更加深入。我国LDAR技术的应用将会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呈现全面化、法制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LDAR技术也会越来越智能化和简便化。以LDAR工作中的建档方式为例,目前国内已有企业在建档过程中采用现场拍照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管道仪表流程图(PipingandInstrumentationDiagram,简称PID)标注方式。由于照片建档只反映生产现场组件的实际位置,不会外泄工艺流程设计,这样就解决了PID建档的保密性差的问题。同时由于照片记录的识别性强,更有利于现场操作人员迅速找到被检测点的位置,提高LDAR工作的效率。2.2LDAR技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国外LDAR的实施起步较早,已经有30~40年的经验积累。在长期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国外的LDAR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施体系,并已进入法制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轨道。2.2.1美国LDAR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初起,美国联邦法典对石化炼油行业的设备VOCs泄漏排放提出严格的作业要求,规定必须对石化企业实施LDAR作业。此后LDAR技术被美国许多州和地方政府所采纳,将其作为空气质量达标的主要措施之一;1990年,美国的《清洁空气法(TheCleanAirAct)》修正案正式将LDAR纳入其中,作为最大可行控制技术(MaximumAchievableControlTechnology,MACT),规定必须对石化和化工企业实施LDAR作业,以控制管线组件的无组织排放;1993年,美国EPA颁布《设备泄漏排放估算协议(ProtocolforEquipmentLeakEmissionEstimates)》,并于1995年对该协议进行修正,该协议给出了基于LDAR实测结果估算设备泄漏VOCs排放量的方法;为了提高LDAR工作效率,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API)于1997年提出Smart-LDAR技术,并由美国EPA于2008年发布了红外气体相机开展Smart-LDAR的AWP(AlternativeWorkPractice)规范。相对于传统的泄漏检测方法,Smart-LDAR可以通过远距离光学成像同时检查多个泄漏组件,从而更快地找出泄漏组件并实施修复。EPA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Smart-LDAR泄漏检出限在0.1~100g/h范围内,平均每分钟约可完成35个设备密封的检测,是传统LDAR效率的4.3倍。2.2.2欧盟LDAR发展现状 欧盟于1999年起建议其成员国的炼油厂实施LDAR。欧盟对VOCs的排放控制主要采用指令的形式,其发布的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Integrated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PPC)指令将工业生产活动划分为能源工业、金属工业、无机材料工业、化学工业、废物管理以及其它活动等6大类共33个行业进行管理;2010年欧盟将IPPC指令与现有的工业排放指令整合为2010/75/EU(TheIndustrialEmissionsDirective,IED)指令,并要求于2013年1月7日前逐步进入欧盟各国立法体系,于2014年1月7日起用IED指令代替IPPC指令和各工业指令。IED指令实质上是IPPC指令的延续和升级,仍然以IPCC为核心,但同时强化了BAT在环境管理和许可证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IED指令指出,无组织逸散是VOCs控制的重点,在储罐、设备、管线泄漏等无组织逸散VOCs的控制方法中,LDAR是最佳可行技术(BestAvailableTechnology,BAT),与工艺排放的控制同等重要。对于LDAR工作的开展,规定常规仪器检测(SniffingMethod)和光学仪器检测(OpticalGasImagingMethods)都是可选方法。目前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家均出台了LDAR实施的相关要求和规定。2.2.3加拿大LDAR发展现状 加拿大环境署制定的环境保护法案中明确提出了有害化工气体泄漏的防治要求,要求建立并实施完善的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1993年10月,加拿大环境部长理事会(CanadianCouncilofMinistersoftheEnvironment,CCME)发布的《设备泄漏无组织排放检测与控制实施法规》(EnvironmentalCodeofPracticefortheMeasurementandControlofFugitiveVOCEmissionsfromEquipmentLeaks)中明确提出了对相关企业管道及设备实施LDAR的具体要求,规定了包括压缩机、泄压阀等在内的不同密封设备的检测频次以及修复时间、泄漏率等。同时,加拿大清洁空气战略联盟(CleanAirStrategicAlliance,CASA)要求上游油气行业于2005年12月31日前制定一套针对逸散性排放的最佳管理方法,相关部门颁布并实施LDAR许可证制度,并于2007年由CASA对上游石化行业进行复查考核。 从国外LDAR推广实施的做法和经验可以看出,LDAR确实是一项对VOCs无组织泄漏控制有效且通用的技术,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好相应的配套和保障,包括:(1)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对LDAR的实施和操作提出强制性规定;(2)建立VOCs逸散排放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实现LDAR减排效果的定量化评估;(3)建立企业申报制度,要求企业定期向政府提供LDAR的执行情况及排放报告;(4)建立审查审计制度,对企业的LDAR项目进行定期或突击审查。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固化在政策与标准中,才能使LDAR技术更加广泛和专业地被应用,从而确保达到期望的VOCs控制效果。3规范编制的必要性3.1国家对VOCs减排要求不断加严我国对VOCs控制工作起步较晚,但对VOCs减排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VOCs减排的要求不断加严。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正式地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将VOCs和SO2、NOx、颗粒物一起列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防控重点污染物,把开展VOCs防治工作作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要部分。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中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扩展至涵盖NOx、O3、PM2.5、VOCs、有毒有害物质等污染因子,实现多污染同时控制。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2017〕121号)要求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污染减排,同时加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VOCs自动监测工作,强化VOCs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升VOCs环保监管能力。3.2政策将LDAR作为VOCs无组织减排的重要手段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2014年12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印发《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环发〔2014〕177号),要求2015年底前,全国石化行业全面开展LDAR工作;完成VOCs排放量和物质清单信息申报;初步具备VOCs监测监控能力;环境保护部建立统一的VOCs信息申报和管理平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石化行业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其他区域石化行业全面开展VOCs综合整治工作。2015年2月和2015年10月,环保部分别印发了《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HJ733)和《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对LDAR的检测方法和实施规程进行了规定,至此石化行业的LDAR项目实施有了依据和规定。除了国家推进LDAR项目实施的一些类规范性文件外,2015年,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包括《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5)等多项标准也对适用范围行业内企业提出了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污染控制要求,要求VOCs在流经泵、压缩机、阀门等组件时实施LDAR项目,按规范进行泄漏检测、认定、修复以及记录。2017年9月,原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2017〕121号),提出石化行业和现代煤化工行业全面实施LDAR,制药、农药、炼焦、涂料、油墨、胶粘剂、染料等行业逐步推广LDAR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搅拌器、泵、压缩机等动密封点,以及低点导淋、取样口、高点放空、液位计、仪表连接件等静密封点的泄漏管理。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明确提出实施VOCs专项整治方案,并要求出台泄漏检测与修复标准,编制VOCs治理技术指南。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3—2019)《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4—2019)等三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GB37822首次明确了LDAR实施的三种典型违法情景,包括“企业密封点数量超过2000个(含),但未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未按规定的频次、时间进行泄漏检测与修复”、“现场随机抽查,在检测不超过100个密封点的情况下,发现有2个以上(不含)不在修复期内的密封点出现可见泄漏现象或超过泄漏认定浓度”,认定以上情景均属于违法行为,可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2019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3号),明确要求石化行业深化LDAR工作,严格按照《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规定,建立台账,开展泄漏检测、修复、质量控制、记录管理等工作。加强备用泵、在用泵、调节阀、搅拌器、开口管线等检测工作,强化质量控制;要将VOCs治理设施和储罐的密封点纳入检测计划中。由上可见,从2012年起,在国家层面上对LDAR实施的要求逐步深入,相关配套政策和规范逐步完善。4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4.1基本原则 (1)长三角区域统一管理要求 本规范对长三角区域涉及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相关企业,提出统一的技术实施及管理要求。从技术上,主要对设备泄漏VOCs的源头管控、LDAR实施的档案建立、泄漏检测、修复与复测、记录与申报等提出统一要求;从管理上,主要从企业建立LDAR管理制度、采用LDAR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更新档案并实施LDAR等方面提出管控要求。 (2)与现行政策制度相衔接 规范制定力求与我国现行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协调衔接,与三省一市已发布的技术规范文件相衔接,体现排放标准在环境管理中的基础性和全面性作用;有利于形成完整、协调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3)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可达性 充分考虑现有企业达标过程,制定合理过渡期,新老污染源执行相同标准。保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有可操作性。4.2技术路线对涉VOCs泄漏排放的典型行业(炼油、石化、化工、制药、涂料油墨制造等)进行调研,分析评估典型企业的LDAR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抽测关键点位评估LDAR的实施效果,同时参考国外相关法规标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以及达标成本和环境效益分析,最终确定相关指标和相关技术管理规定,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图SEQ图\*ARABIC2规范制订技术路线5规范主要技术内容5.1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以及规范的实施与监督要求。本规范是长三角区域内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长三角区域内省、市可实施严于本规范的要求。本规范发布实施后,国家出台相应技术规范涉及本规范未做规定的要求和控制要求严于本规范时,执行国家规范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5.2术语和定义规范定义了挥发性有机物、有机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高反应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物料、气态VOCs物料、挥发性有机液体、重液体、设备、密封点、常规检测、非常规检测、连续监控、泄漏检测值等13个术语。其中,有机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高反应性挥发性有机物等定义为本规范新增,目前国内同类规范中关注该领域的较少,规范在具体定义时主要参考了国外的规范及文献。5.3设备泄漏排放控制要求5.3.1源头控制本规范首次在国内从技术规范中对设备泄漏管控提出源头控制要求。目前尽管国内对LDAR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但当前的排放标准及技术指南中,对LDAR实施多关注于检测技术和修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源头控制也是有效解决设备VOCs泄漏管控的重要路径,因此本规范率先提出了关于设备泄漏源头控制的要求,鼓励企业新建装置及设备更新时宜采用无/低泄漏设备。企业可优先采用以下设备类型,包括但不限于:a)屏蔽泵、磁力泵、隔膜泵、波纹管泵;b)屏蔽压缩机、磁力压缩机、隔膜压缩机;c)屏蔽搅拌机、磁力搅拌机;d)屏蔽阀、隔膜阀、波纹管阀。5.3.2泄漏检测与修复(1)建档建档是LDAR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企业作为实施LDAR的主体,应按《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环办〔2015〕104号)中“项目建立”章节的要求进行建档,同时组织编制独立的建档报告,报告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企业概况: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性质、企业地址、所属行业、占地面积、从业人数、投产时间、联系人信息等,并附企业地理位置图;列表说明企业主要产品类型、生产能力、作业班制等;列表说明企业厂区主体工程(生产车间、各车间内生产装置(线)、各生产装置包含的生产单元(工序)、生产特性(间歇、连续)等),以及经初步分析可能要纳入LDAR工作内容的公辅环保设施(储罐区、冷冻站、导热油系统、污水处理站、危废仓库、废气处理装置等)建设情况,并附厂区平面布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上突出标注拟进行LDAR工作的建设内容。②装置适合性分析:对主体工程和可能要纳入LDAR工作内容的公辅环保设施,分别给出工艺流程图、并结合工艺流程图进行由原辅料投入到产品和“三废”产出的工艺过程叙述,进行装置适合性分析,建立纳入LDAR实施范围的企业受控装置清单。③设备适合性分析:列表给出受控装置内主要设备,包括设备所属生产装置、所属生产单元(工序)、设备位号、规格型号、工艺条件、涉及物料、数量、楼层、其它备注说明,通过设备适合性分析,在设备表中标注纳入LDAR实施范围的设备、申请环保部门予以豁免的受控设备。④密封点检测台账建立说明:用唯一标识符(ID)标识每一个需检测设备(包含关联管线),说明本项目群组划分、群组编码、密封点标识与编码的方法,据此进行密封点检测台账的编辑,做到建立的检测密封点电子台账与实际设备清晰对应。⑤检测密封点情况汇总:包括密封点数量(含豁免检测点、不可达点数量)、类型统计。(2)泄漏检测①检测方法由于在泄漏检测方面国家的《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HJ733)详细规定了LDAR检测的具体操作和仪器设备要求,本规范明确在泄漏检测方面按照HJ733执行。②检测频次本规范中对于各类设备的泄漏检测频次规定见表3。表3设备密封点泄漏检测频次要求检测对象检测频次备注泵、搅拌器、压缩机、阀门、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等每季度进行一次常规检测检测数据实时传送至政府指定信息管理平台,且连续两年全厂密封点年平均泄漏率低于0.3%,检测频次可降低至以上规定的1/2法兰及其他连接件、其他密封设备等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测注:1)对于不可达点,应每季度进行一次非常规检测或每二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测,或安装连续监控设施进行在线泄漏检测;2)对于泄压设备泄压后、设备初次启用或检修后等其他特殊情景,对应密封点的检测频次按照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要求执行。为了鼓励企业更好的做好LDAR工作,保证实施质量和效果,本规范在检测频次上引入差别化管理要求,对LDAR实施效果持续优秀的企业,可放宽LDAR检测频次。具体为,若企业可将检测数据实时传送至政府指定信息管理平台,且连续两年全厂密封点年平均泄漏率低于0.3%,则检测频次可降低至以上规定的1/2,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实现优质高效的LDAR减排工作。③泄漏认定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环大气〔2020〕33号)中明确指出,VOCs作为形成O3的重要前体物,主要存在于企业原辅材料或产品中,大部分易燃易爆,部分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加强VOCs治理是现阶段控制O3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企业实现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安全隐患的有力手段。基于臭氧攻坚和保护健康的目标导向,本规范对79种有机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OHAPs)做出了更严格的LDAR实施泄漏浓度限值要求,同时在附录B-有机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OHAPs)名录中对每种物质均给出CAS号、英文名、化学品名称、沸点及蒸气压等信息。本规范还突出了12类高反应活性挥发性有机物(HRVOCs)即乙烯、丙烯、丁烯异构体、戊烯异构体、1,3-丁二烯、异戊二烯、三甲基苯异构体、二甲苯异构体、甲苯、乙基甲苯异构体、甲醛、乙醛的排放控制区别考量,使得VOCs减排工作更具针对性,对涉HRVOCs和OHAPs物料的LDAR实施浓度限值提出差别化要求。本规范规定密封点存在渗液、滴液等可见的泄漏现象即可认定为泄漏。本规范规定若泄漏检测值超过表4中的泄漏认定浓度,即判定为泄漏。泄漏设备应即时系挂泄漏标识牌:泄漏检测值小于10,000μmol/mol时系挂黄色标识牌,泄漏检测值大于或等于10,000μmol/mol时系挂红色标识牌。表4设备与管线组件密封点的VOCs泄漏认定浓度单位:μmol/mol适用对象泄漏认定浓度涉OHAPs、HRVOCs物料*其他气体、轻液10002000重液200500*指OHAPs或HRVOCs质量分数不低于5%的物料,OHAPs和HRVOCs物质清单参见附录A和附录B(3)修复与复测本规范规定设备泄漏应及时维修,首次维修应不迟于自发现泄漏之日起5日内(系挂红牌的泄漏点应在60小时之内首次维修),完成修复应不迟于自发现泄漏之日起15日。对于延迟修复的标识,包括以下5种情况:a)停产条件下才能修复;b)泄漏设备与涉VOCs物料隔断(即设备中不含涉VOCs物料);c)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泄漏阀门修复产生的VOCs排放量大于延迟修复的排放量;d)延迟修复的泄漏设备应按4.2.2.2条规定检测频率进行检测;e)延迟修复的泄漏设备应在下一个停工检修期间修复。同时,本规范规定修复作业后应于5日内进行复测工作,检测浓度低于泄漏认定浓度值后认定为修复。如检测后仍为泄漏,应再次采取修复措施进行实质性修复。设备完成修复后应立即摘除泄漏标识牌。(4)记录与申报本规范规定台账管理应满足HJ944《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要求,记录至少保存3年,同时现场检测的数据传输宜采用无线自动传输方式,且数据记录保存应采用电子化形式,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泄漏点排放量的计算统一按照《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环办〔2015〕104号)执行。。本规范规定泄漏检测与修复实施情况应按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备案,并在附录中对申报内容和格式均做出要求。5.4管理与监督本规范主要对企业提出相应的LDAR管理要求,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实施监督要求。对于企业而言,应建立本厂LDAR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分工与职责,加强LDAR运行与管理;应采用专门的信息管理平台对LDAR实施数据进行系统管理。管理平台宜具备建档管理、检测数据接收及管理、项目分析报表、VOCs排放量核算等基本功能;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装置变动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密封点数量信息和建档报告,密封点数量≥2000个应立即按本规范要求实施LDAR。对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而言,本规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且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LDAR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6与国内外相关规范的对比和分析6.1和国内规范的对比目前涉及LDAR排放控制及实施的已经发布的国家规范为5项,其中《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为行业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为综合排放标准,均对LDAR的泄漏浓度认定和检测频次要求做了明确规定;《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HJ733)为技术标准,明确了LDAR检测的技术规定和仪器设备要求。GB31570-2015、GB31571-2015、GB31572-2015三个行业国标对LDAR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一致,本规范与GB31571-2015进行了详细比较,两个规范的主要差异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本规范在所有条款上均比国标要严格,并且相比国标提出了多个创新性的约束指标。表5本规范与GB31571-2015的对比本规范条款GB31571-2015相关条款说明4.2.2.3泄漏认定1)涉OHAPs、HRVOCs物料:①气体、轻液:1000μmol/mol;②重液:200μmol/mol;2)其他:①气体、轻液:2000μmol/mol;②重液:500μmol/mol;5.3.4泄漏的认定a)有机气体和挥发性有机液体流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以甲烷或丙烷为校正气体),泄漏检测值大于等于2000μmol/mol。b)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流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以甲烷或丙烷为校正气体),泄漏检测值大于等于500μmol/mol。本规范相比国家规范对泄漏的认定值做了进一步的收严,且对涉OHAPs、HRVOCs物料单独给出泄漏认定浓度限值。4.2.2.2检测频次a)泵、搅拌器、压缩机、阀门、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等,每季度进行一次常规检测;b)法兰及其他连接件、其他密封设备等,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测;c)对于不可达点,应每季度进行一次非常规检测或每二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测,或安装连续监控设施进行在线泄漏检测;d)对于泄压设备泄压后、设备初次启用或检修后等其他特殊情景,对应密封点的检测频次按照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要求执行;注:检测数据实时传送至政府指定信息管理平台,且连续两年全厂密封点年平均泄漏率低于0.3%,检测频次可降低至以上规定的1/25.3.3泄漏检测周期a)泵、压缩机、阀门、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气体/蒸气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每3个月检测一次。b)法兰及其他连接件、其它密封设备每6个月检测一次。c)对于挥发性有机物流经的初次开工开始运转的设备和管线组件,应在开工后30日内对其进行第一次检测。d)挥发性有机液体流经的设备和管线组件每周应进行目视观察,检查其密封处是否出现滴液迹象。本规范相比国家规范,对于连续两年全厂密封点年平均泄漏率低于0.3%,且无涉VOCs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记录的企业降低检测频次要求。4.2.3修复与复测4.2.3.1泄漏修复设备泄漏应及时维修,首次维修应不迟于自发现泄漏之日起5日内(系挂红牌的泄漏点应在60小时之内首次维修),完成修复应不迟于自发现泄漏之日起15日。4.2.3.2延迟修复泄漏设备未能修复且符合下列条件时应标识为延迟修复:a)停产条件下才能修复;b)泄漏设备与涉VOCs物料隔断(即设备中不含涉VOCs物料);c)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泄漏阀门修复产生的VOCs排放量大于延迟修复的排放量;d)延迟修复的泄漏设备应按4.2.2.2条规定检测频率进行检测;e)延迟修复的泄漏设备应在下一个停工检修期间修复。5.3.5泄漏修复a)当检测到泄漏时,在可行条件下应尽快维修,一般不晚于发现泄漏后15日。b)首次(尝试)维修不应晚于检测到泄漏后5日。首次尝试维修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描述的相关措施:拧紧密封螺母或压盖、在设计压力及温度下密封冲洗。c)若检测到泄漏后,在不关闭工艺单元的条件下,在15日内进行维修技术上不可行,则可以延迟维修,但不应晚于最近一个停工期。本规范相比国家规范增加了延迟修复条款,细化了泄漏修复的相关要求。4.2.3.2复测修复作业后应于5日内进行复测,检测浓度低于泄漏认定浓度值后认定为修复。如检测后仍为泄漏,应再次采取修复措施进行实质性修复。设备完成修复后应立即摘除泄漏标识牌。无要求本规范相比国家规范增加了复测条款6.2与国外规范的对比美国是全球最早提出LDAR概念的国家,也是LDAR法律法规最健全,LDAR实施经验最丰富的国家。美国联邦LDAR法规主要包括新源标准(NSPS)及美国有害空气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NESHAP)。NSPS中炼油厂设备与管阀件泄漏控制标准见表6,其中SubpartGGG[40CFRPart60StandardsofPerformanceforNewStationarySources(NSPS)SubpartGGGStandardsofPerformanceforEquipmentLeaksofVOCinPetroleumRefineriesforwhich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orModificationCommencedafterJanuary4,1983,andonorBeforeNovember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单位招标投标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版古籍文献储藏室修复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腻子施工服务供应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导游人员旅游安全责任合同3篇
- 小区车子棚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度新能源项目财务监督出纳人员担保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车位购置及租赁合同样本12篇
- 2025年度欠条收藏:古董字画修复与交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项目研发团队聘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餐饮服务人员劳动合同样本12篇
- HG∕T 2058.1-2016 搪玻璃温度计套
- 九宫数独200题(附答案全)
- 泌尿科一科一品汇报课件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培训
- 白铜锡电镀工艺
-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 2024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全部教案
- 幼儿园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总结与展望
- 合同信息管理方案模板范文
- 2024年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