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2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A/3D/wKhkGWZWhuiAYtCmAAN0gWlcTnQ252.jpg)
![2024年高三2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A/3D/wKhkGWZWhuiAYtCmAAN0gWlcTnQ2522.jpg)
![2024年高三2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A/3D/wKhkGWZWhuiAYtCmAAN0gWlcTnQ2523.jpg)
![2024年高三2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A/3D/wKhkGWZWhuiAYtCmAAN0gWlcTnQ2524.jpg)
![2024年高三2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A/3D/wKhkGWZWhuiAYtCmAAN0gWlcTnQ2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2月开学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的发展已经战胜了地理的限制,今日中国已不再是封闭在“四海之内”。中
国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虽然还落后于西方,但来得迟比不来好。说东方被西方侵略,并
不确切,不如说是现代化侵入了中世纪世界。中国要在现代世界生存,就必须现代化。人们
会问一个问题:既然中国哲学产生于过去中国的经济环境之中,它的内容是否只对过去的中
国才有意义?
这个看法,也对,也不对。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的哲学里,总有一些内容只对处
于当时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有用。但是,除此之外,还会有一部分哲学思想具有持久的价值。
我不敢说那是绝对真理,任何人都不可能担当起判定绝对真理的任务。
让我们从希腊哲学中取一个实例:亚里士多德曾论证奴隶制度的合理性,这是古
代希腊人的经济生活对他的思想制约。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亚里士多德的全部社会哲学都
只具有一时的意义。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国思想。中国实现工业化后,旧的家族制度势必
衰颓,儒家对家族制度所作理性论证的话也将随之而去。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儒家的社
会哲学中就都是相对的东西了。
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和中国的社会虽然不同,却都是属于我们称之为“社会”的
这个大概念。有关希腊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理论,其中有一部分是只对希腊或中国有效的理论,
但同时,也都有一部分是有关人类社会的一般性理论。正是这后一部分,具有持久的而不是
一时的价值。
这个道理也同样可以应用于道家思想。道家认为人类的理想国在于回到原始,这
显然是错的。现代人相信历史是进步的,认为人类生活的理想国在于人类未来的创造,而不
是在已经过去的古代。但是,有些现代人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这与道家的思想
不无相似之处。
哲学还提供一种人生的理想。这种理想中有一部分是提出这种人生哲学的哲学家
所处的时代、地区和经济条件的产物,但也还有一部分是对于人生的一般见解,因此,不是
只有一时的意义,而还有持久的意义。儒家的人生哲学大概可以属于这一类。按照儒家的理
论,理想的人生虽然包含对宇宙的高度认识,但还是处在三纲五常的范围之内。这些人际关
系的内容性质虽然随环境而变化,但是理想本身不会改变。如果认为,五种伦常关系的某些
内容已经失去时效,因此儒家的人生理想应当全部抛弃,这显然是错的。反过来,如果因为
儒家的人生理想应当保持,从而认为五种社会关系也不应改变,这显然也是错的。
我们在学习哲学史时,应当对其中哪些是有永久价值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进行合乎逻辑
的分析。每一种哲学中都有水久性的东西,各种哲学也总有其共同性的东西。正因此,不同
的哲学才能互相比较,并进行翻译诠释。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将来是否会改变?也就是说,新的中国哲学是否会不再把哲学
思想局限于“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这是当然的,它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事实上,它已
经在变化。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材料二: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代表和彰显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把
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作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前提。它关注和追求的重点首先是从人自身内部
来探究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道”的统一,而并非是人对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认知和作
用。它重视人自身的内圣、反省和心性的澄明,为人们提供一种人与自然或人与“道”相统
一的内在路径和模式。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为拯救现代性危机提供一种重要的中国方案。近代
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实践课题就是现代化,表现在思想理论上,就是塑造和构建一种合理
的“现代性”理论。当代哲学家认为,人们普遍谈论的现代性存在着危机甚至是某种重大的
危机。这种现代性危机的根源何在?笔者以为,现代性危机是人未能成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
主体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手段空前提
高。同时,人类自身的需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追求变成了对商品价
值的追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的主要是商品的使用价
值,使用价值作为物质财富是具体的,有限的。因而,人们对使用价值、物质财富的追求也
是有限的和有止境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的已不再是直接的使用价值和物质财
富,而是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增殖和扩张是无限的,没有止境的,因而,人们对价值的
追求也是无限的和无止境的,这必然会使致富欲和贪欲成为绝对的欲望而占统治地位。据此,
我们有理由认定,现代性危机的实质,就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达的条件下,人的欲望的无节
制地膨胀,使人渐渐沦落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客体,而没有成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主体。人
能否成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主体?这首先是道德、伦理和价值观问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
或许可以说,现代性危机的最终解决或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可以归结为社会成员具有与社会经
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也正是如此,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彰显出它的
现代性和重大功用。
(摘编自侯才《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有哲学中,那些不能经受时代考验的内容只对处于当时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具有意义。
B.中国旧的家族制度会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而衰弱,儒家相关理性论证的意义也将随之改
变。
C.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和道家思想有相似之处,都认为人类的理想国在于回到原始社会。
D.人因自身的需要和欲望恶性膨胀,而沦落为自身需要和欲望的客体,是现代性危机的
根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哲学中“变”与“不变”的内容进行辨认并作合理的逻辑分析,是学习哲学史的重
要目标。
B.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哲学都有不变的和变化的东西,班以它们之间能够互相比较和
翻译。
C.新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虽在变化,但其哲学思想仍会被局限在“由直觉得到的概念”
之内。
D.马克思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要追求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变成了商品的价
值。
3.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哲学中的“常”的一项是(3分)()
A.《周易程氏传》:“但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唯随时变易,乃常道也。”
B.《论语》:“学而优则仕。”
C.《尚书》:“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D.《论语》:“上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4.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将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放在中国己经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进行分析。
B.文章在阐述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时,注重论述的思辨性,有助于读者深入把握中国
哲学。
C.文章对比了道家和现代人对“人类的理想国”的不同看法,证明道家哲学同样有“常”
有“变”。
D.文章在分析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本质和对待其两种错误态度后,指出学习中国哲学
的方法。
5.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于中国过去的经济环境中,但为什么对当代中国人仍具有重要的意
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粒米的旅程
迟子建
①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有一种花朵最具济世之心,一直开到人心头,那是粮
食结出的花朵。从春到夏,它们迎着煦风,啜饮雨露,沐浴阳光,采山间精气,合着江河的
节拍,潜心孕育。直至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它们才吐露芬芳、麦穗、稻穗、谷穗、苞米穗、
高粱穗,如花一样随风起舞时,一股特别的馨香在空气中弥漫,收割的喜悦挂在农人的脸上。
那金黄橙黄赭黄的粮食花儿,润肺腑、滋五脏、舒筋骨、强体魄,是我们生命的动力之源。
而我印象最深的三种粮食花儿,是小麦、玉米和大豆。
我童年在北极村时,家家住着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有自留地,主种蔬菜。而
远离居民区的黑龙江畔,每户还有一两片大地,种的多是麦子。麦子播种后几乎不用管它,
很快就出苗了,在春风中噌噌长了起来。我去江边刷鞋子时,只要几天不见,就发现麦苗又
出息了,它们长个子的速度比我快。麦子什么时候悄悄怀胎结粒的呢?②也许就在清晨鸟儿
婉转地鸣叫的时刻,在正午阳光照彻心扉的时刻,在黄昏被薄雾给披上轻纱的时刻,在夜露
温柔地滑过脸颊的时刻。总之麦子悄悄抽穗了,你经过麦田时,麦芒伸出带刺的舌头,调皮
地刮你的手了。家中的园田快罢因的时候,江畔的绿麦稳变成黄麦稳了,这时小孩子们喜欢
掀麦穗烧麦子吃。若是大人允许,可把麦穗带回家,在晚炊的余火中大大方方烘烤,待香味
飘出,捻出麦粒放入口中,又软糯又筋道,还有股清甜气,实在是好享受。若大人们心疼麦
子,觉得不收割就吃实在是糟蹋,只好在野地偷着笼火烧麦子,吃得胆战心惊的,但美味的
诱惑总会战胜恐惧,所以秋天的麦田尽头,哪家不遗留着一两摊烧麦子的灰烬呢,那是我们
留给童年的鬼脸。麦子收割后去壳脱柱,磨成面粉。这样的面粉不白,但营养丰富。吃着刚
出锅的喷香的新麦馒头,就着油煎的黑龙江鱼干,觉得好日子不过如此了。
玉米可种在家门口,也可种在大地。它是脾性好的作物,喜光,耐旱,对肥料依
赖度不高。它们疯长时,就像遮阴的树,是我们藏猫猫的好去处。夏日你躺在玉米地的垄沟
里,空中的老鹰找你都难。玉米结稳后至着脑袋生长,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③吐出的花丝
因品种不同,有雪白的,有橙黄的,还有金红的。那些牙口不好的人家,很早就掰嫩玉米吃
了;而喜欢老玉米的人家,会等到玉米皮被秋风吹得跟纸一样干脆了,再掰了吃。老玉米香,
就是费柴火。坪玉米的日子,只炖个菜就是了,所以从小我就知道,玉米是粮食。那些籽粒
饱满的玉米,总会选个一二十穗,一些留作来年作籽,另外一些等过年时,搓下玉米粒嚼爆
米花,那是节日的小点心。而啃过的蜂窝眼似的玉米棒,也能派上用场,晒干后可当痒痒挠。
我们那儿的大豆,准确地说是黄大豆,也多种在大地上。黄豆很皮实,出苗后
除了铲草,似乎不需特别打理。它们开的花儿素雅,紫色或是白色,花落后荚果就现身了。
黄豆的荚果附着细密的绒毛,像一把把小刀垂吊着,一派武林气息。晚夏时节,立芙长得肥
大了,很多人家就卤煮毛豆吃,这也是男人们下酒的好菜。待到深秋干脆的豆荚裂开了,就
得赶紧将它们收回来,不然豆子会喝出来,滚进垄沟,对农人来说,那相当于丢了金子。黄
豆打回来会摊在院子晒得更干一些,然后用木棒捶打,金黄的豆子疼得受不了,瞪着眼咕噜
噜地跳出来了。收获了的黄豆装入麻袋,放进仓棚,会一天天地矮下去。主妇们常舀了豆子,
去豆腐坊换豆腐吃,而小孩子们时不时地盛上一碗,炒豆子吃。到了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就
是豆子的天下了,家家好酱豆,④捣碎后码成长方块,用报纸包裹了,扎上纸绳,放在被架
子上,让它们在时光中长出云一样的菌丝,待到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取下酱块捣碎,放
进缸里,兑上盐和水,大酱便踏上了发酵的旅程。到了春末,菜园的蘸酱菜下来时,它们修
成正果,金黄透亮地登堂入室,成为餐桌的主角。
我童年记忆中粮食的种植,还都是传统的农耕方式。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
快,农具渐次退场了,在粮食种植的过程中,从翻地、打垄、播种、施肥、浇水、施药到收
割,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
在北国黑龙江,四月五月是候鸟归来、播种和播秧的时节,到了风和日丽的七
月八月,长势喜人的农田中,我童年记忆中的这些粮食花,就在日出月落间曼妙地开放了。
九月十月你准备采撷这沉甸甸的花朵吧,它会让家中仓縻殷实,一个冬天都不惧风雪。
一粒米从胚芽到成熟,要历经风雨雷电的洗礼,历经旱涝和霜冻的考验,所以
每粒米都是天赐之物,要格外珍惜。外祖母是饥荒年代的过来人,我小时候吃完饭,若是碗
里剩几粒米,她就会责备我,给我讲不同版本的濒危的人只要含着一粒米,可以起死回生的
故事,听得我再不敢浪费一粒米,因为一粒米就是一束生命的火焰。
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米又何尝不是一个世界呢。我们永不背弃
这个世界,人间烟火才会生生不息。(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感受到长在龙江大地上的麦子、稻子、谷子、苞米、高粱等粮食给北极村人带
来的滋养,对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感受最深。
B.快要收割麦子时,孩子们喜欢烤麦穗吃,或偷偷摸摸,或大大方方,贪图的是又软
糯又筋道的美味和清醒气,以及童年的快乐。
C.黄豆可以做成豆腐吃,也可以炒着吃,还可以把它绊成酱豆,让其发酵做成豆酱,
春末时用它来搭配蘸酱菜,能成为餐桌的主角。
D.本文和经达夫《故都的秋》都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浓墨重彩式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
的体验与感悟,表现作者对生命力的热情赞美。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点明龙江大地上的粮食之花对当地人的滋养,引出下文对
一粒米的旅程的叙写。
B.句子②写作者对麦子结粒时间的猜测,按照清晨、正午、黄昏和夜晚的顺序来写,富
有画面感和层次感。
C.句子③对玉米吐出的花丝的颜色的细腻描写,为下文写粮食的成熟过程历尽大自然的
洗礼和考验埋下伏笔。
D.句子④用一连串的动词详细描写黑龙江人做豆酱过程,是为了强调出大酱在他们的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8.文中详写小麦、玉米和大豆这三种粮食的旅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从内容和结构
两方面简要分析。(5分)答:一
9.本文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即通过生活中细小琐碎的常见现象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或抒发某种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
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剿人,则夷
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速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
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
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
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
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
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
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祸几及身、
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节选自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二世皇帝,势为天子,富有天下。人迹所至,舟样所通,莫不为郡县。然纵耳目之欲,
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兴万乘之驾,而作阿房之宫,发间左之戍,收太半之
赋,百姓之随逮肆刑,挽格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天下赦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
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惨。戍卒陈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为大楚,而天下响应。当此
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伐棘枣而为矜,周锥凿而为刃,物撕茶,奋彳詹假,以当
修戟强弩,攻城略地,莫不降下。天下为之糜沸蚁动,云彻席卷,方数千里。势位至贱,而
器械甚不利。然一人唱而天下应之者,积怨在于民也。
(节选自《淮南子•兵略训》)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胡亥今日因即位⑥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E诽谤F深计者⑤谓之田妖言①
其祝①杀人区若艾草口管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狱,案件,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狱”意思相同。
B.亡,通“无”,没有,与《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意思相同。
C.兵,武器,与成语“纸上谈兵”“调兵遣将”“兵贵神速”中的“兵”意思都不同。
D.席,像卷草席般,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席”意思不
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秦二世生性并不邪恶,只因赵高用不正确的道理来教育他,才使他成
为暴君。
B.材料一认为,商汤和周武王因靠德行治理天下,所以他们的统治才能够延续到子孙
几十代。
C.材料二认为,虽然秦二世的统治范围非常广大,但他的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徭役赋
税繁重。
D.材料二认为,陈胜勇于反抗暴政,很有号召力。他在大泽乡向秦朝发难,振臂一呼,
天下响应。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
译文:
(2)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辂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
译文:
14.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答: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骊山三绝句①
苏轼
其一
功成惟欲善持盈,可叹前王恃太平。
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
其二
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上皇②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
其三
海中方士觅三山,万古明知去不还。
咫尺秦陵是商鉴,朝元③何必苦跻攀。
【注】①本诗写于宋英宗治平元年,作者罢凤翔签判任,过长安,游骊山所作。骊山,
在陕西省临流县东南,与蓝田县蓝田山相连。②上皇:指唐玄宗。③朝元:朝元阁,唐玄宗
在骊山所建。
15.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前两句总领全诗,叹息前王依仗天下太平,在“功成”之后不能“善持盈”。
B.其一后两句写诗人怜惜骊山之土太辛苦,暗含对统治者尖锐的讽刺,用语精妙。
C.其二前两句写政权更迭、历史变迁及其原因,从中可见诗人对权力斗争的热衷。
D.组诗借古讽今,劝诫统治者吸取前车之鉴,和《阿房宫赋》表达了相同的主题。
16.诗中叙写了前朝帝王哪些昏庸亡国的做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扬州自古繁华,但姜夔感受到的却是凄凉,其在《扬州慢》中含蓄写出扬州昔盛
今衰景象的词句是“,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既描写了陶渊
明归隐后抬首远观之景,又表达了他无意仕途、热爱隐居生活的心境。
(3)洲、汀、渚,指水滨或水中之地,常有禽鸟飞翔、栖停于其上,古代诗文中对此
多有描写,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
里,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那群峰竞秀、断岸千
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①―的万叠青峦,则与水
墨画同其韵致。
整个三峡,也并不都是怡情悦性的国画诗笺,有时,它还是一部描绘奋斗人生,满布着
坎坷与风浪的惊险之作。我看过一幅题为《巴船下峡图》的古画:在狭窄湍急的滩口中,船
工们—②_、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同无情的礁石、激流作殊死决斗。际此“天下至险之地,
行路极危之时”,“摇橹者皆汗手死心,面无人色”。白帝城中一幢古碑上,也有“瞿塘峡
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的记载。
至今流传在两岸人民口头上的歌谣,更是数不胜数。今日舟行江上,耳畔还仿
佛鼓荡着古老的黄牛峡歌和涌预滩谣。在这种生死系于顷刻,—③_、提心在口的心情中,
赏玩江峡奇景根本无从谈起。正如《水经注》引袁山松所述:“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
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①②③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举酒欲饮无管弦,终岁不闻丝竹声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前两段描写三峡的文字富有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是如
何取得的。(4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痹病”中“项痹病”的范畴。项痹病属于肢
节痹病,系因肢体经络为外邪或内伤劳损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而致。青少年学
生每天高强度伏案学习,颈项部气血运行瘀滞,筋脉失养、—①一。
青少年要预防颈椎病,首先需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一“坐如钟”。看书、看电视时尽量不
要倚着沙发,或半躺半靠在床头。在学习的过程中,桌子与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同时要自然
端坐,胸部挺直,头微微前倾。学习一段时间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颈部按摩运动,这样,
—②而且对保护视力也有好处。
其次,—③仰卧位时,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使头部保持略后仰的状态。枕头的支点
与颈背部弧度相适应,使颈部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侧卧位时,仍应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
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同时切忌不要“高枕无比”。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
①②③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部描写高三生活的电视剧《鸣龙少年》受到很多同学的热捧。
小李同学:《鸣龙少年》让我感动的是雷鸣、桑夏等教师成立全新的“高三11班”,
帮助学生迎战高考所付出的努力。雷鸣专门挑选“年级后一百、单科成绩突出”的学生,因
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直面困境、改善家庭关系、建立乐观的心态、重拾梦想。
小赵同学: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能被人理解、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并得到相应的指导
才是他们最大的需求。剧中老师雷鸣、桑夏等人的出现,恰好填补的就是这个空缺。雷鸣提
供给这群不谙世事的少年大量“信息差”,比如全文全理在就业时的前景,实际上是在鼓励
当代高中生对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意识的觉醒。小张同学:《鸣龙少年》的特别之处在于让
孩子们学会开始面对一生漫长而复杂的“考试”。人生其实不只是高考那一场考试,而是一
直在考试,包括考研保研、出国留学、就业跳槽、婚姻育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国的某些现代人和无政府主义者意思不完全一致,无
政府主义者不仅有现代人,也有古代人。而根据原文“有些现代人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
理想国,这与道家的思想不无相似之处”可知,文中指的就是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人类的理想
国的某些现代人,而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且“无政府主义”与“原始社会”也不能等同。)
2.D(A项,“是学习哲学史的重要目标”错,根据原文“我们在学习哲学史时,应当对
其中哪些是有永久价值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可知,这么做是学习
哲学史的重要方法或基本要求或基础。B项,“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哲学都有不变的和变
化的东西”错,根据原文“每一种哲学中都有永久性的东西,各种哲学也总有其共同性的东
西。正因此,不同的哲学才能互相比较,并进行翻译诠释”可知,哲学中的不同的东西不是
各种哲学之间可以互相比较和翻译的原因。C项,“但其哲学思想仍会被局限在‘由直觉得
到的概念’之内”错,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新的中国哲学将不会任其哲学思想局限在
“由直觉得到的概念”之内。)
3.B(A项,强调世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变是生命的本质,是道家哲学中“常”的内容。
B项,强调学习好的,学有余力的,都要去做官。这种观点将学习和做官挂钩,体现单一的
价值观,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了,是儒家哲学中“变”的内容。c项,强调人不学习
就什么都看不见,人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学习,是儒家哲学中“常”的内容。D项,强调君子
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哲学中“常”的内容。)
4.D(“分析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本质”错,根据“按照儒家的理论…范围之内”可知,
文章没有分析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本质,而是分析了儒家哲学中理想人生的局限性。)
5.①中国传统哲学虽然产生于中国过去的经济环境中,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反映了人
类社会的一般性理论,具有持久的价值。
②中国当下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地给当下中国人带来现代性精神危机,中国传统哲学人
格论可为其提供一套拯救现代性危机的方案。③它指导当下中国人关注自身需求和欲望,寻
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相统一的路径和模式。(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D(“都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浓墨重彩式的描绘”错,本文没有对自然景物进行浓墨重彩
式的描写。“表现作者对生命力的热情赞美”错,《故都的秋》没有表达对生命力的热情赞
美。)
7.B(A项,“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错,句子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为
下文写粮食的成熟过程历尽大自然的洗礼和考验埋下伏笔”错,句子③对玉米吐出的花丝的
颜色的描写,只能说明玉米长势很好,品种也多,没有表现出玉米经过大自然的洗礼和考验
的过程。D项,“不可或缺的地位”错,好大酱虽然在黑龙江人的生活中很重要,但说“不
可或缺”表述过于绝对。)
8.①小麦、玉米和大豆是东北最常见的三种粮食,也是作者印象最深的三种粮食,详写
这三种粮食表现出粮食带给当地人的烟火气。②从结构上来看,文章详写这三种粮食,为后
文由个别到一般的升华蓄势,深化文章主题。(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5分,意对即可,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文章选取东北地区的小麦、玉米、大豆三种常见的粮食,并简要叙述它们从播种到
成熟的过程。②从烤小麦、坪玉米、做大酱等日常生活,体现出东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启
发读者思考粮食与美好生活的关系。③从长辈人对粮食的珍惜,启发读者思考粮食所代表的
生命意义。(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O.CFI(“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作“胡亥”的谓语,故在“射人”后面断开。“忠谏者
谓之诽谤”和“深计者谓之妖言”句式一致,可在二者之间断开。原句标点为:故胡亥今日
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ll.A(A项,二者意思不同:前者是刑罚的意思,后者是诉讼案件的意思。C项,“纸上
谈兵”中的“兵”指用兵的策略,“调兵遣将”中的“兵”是兵力的意思,"兵贵神速”中
的“兵”是用兵的意思。D项,“结发同枕席”中的“席”是席子的意思。)
12.A("秦二世生性并不邪恶”错,从“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
也”可见材料一认为秦二世本性是邪恶的。)
13.⑴他们的社会风气本来就不认为谦逊推让重要,他们所崇尚的是指责人的过失或揭
发人家阴私。(“贵”“上”“告讦”各1分,句意1分)
(2)百姓随从被捕遭到极刑,挽着车辂头朝大路死去的,一个早晨就有成千上万。(“肆
刑”“首路”“一旦”各1分,句意工分)
14.①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用残酷的刑罚来统治天下,导致百姓憎恨。②材
料二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秦二世生活奢侈糜烂,不顾百姓生死,而激起民怨。(答对一
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统治长久,是因为他们辅助太子有这些办法。到了秦朝就不是这样。
他们的社会风气本来就不认为谦逊推让
重要,他们所崇尚的是指责人的过失或揭发人家阴私;他们本来就不是讲究礼义,他们
崇尚的是刑罚。使赵高辅助秦二世,教他的是断案,所练习的不是杀人割鼻子,就是灭门三
族。所以秦二世今天登上皇帝位而明天就杀人,把忠心进谏的话说成是诽谤,深远的计谋当
成妖言,把杀人看作是割草一样。难道只是秦二世的性恶吗?还有一个是用来教育他的东西
不合理的缘故。
用德行教导他们的,德行被推广而民众和气快乐;用法令来威逼他们的,法令到了极点
而民众的风气哀怨。哀乐之感,便是祸福的应证。秦王想尊崇宗庙而安定子孙的想法,与商
汤、周武王相同,然而商汤、周武王扩大了他们的德行,六七百年而不失败,秦王治理天下,
十多年就大败了。这没有别的缘故,商汤、周武王确定取舍审慎而秦王确定取舍不审慎。天
下,是重要的工具。现在人们把器物放在安稳的地方就安稳,放在危险的地方就危险。天下
的情况与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在于天子怎么放置它。商汤、周武王把天下放于仁、义、礼、
乐的位置,而恩德广被四方,禽兽、草木茂盛,恩德加于蛮笳四夷,接连子孙几十代,这是
天下人都知道的。秦王把天下放在法令刑罚的位置,恩德一点没有,而埋怨仇恨遍布社会,
平民百姓憎恨他如仇敌,祸害差一点临身,后来子孙诛死断绝,这是天下人都看到的。这不
是很明显的效验吗!
材料二:
秦二世皇帝,据有天子的权势,占有天下的财富。凡是人迹到达的地方,舟船通航之处,
没有不建立郡县的。然而放纵耳目的奢欲,穷尽奢侈糜烂生活的变化,完全不顾百姓的饥寒
和财物的匮乏。发起万乘车辆,而修建阿房之宫,征发闾左的贫民,收取天下大半的赋税,
百姓随从被捕遭到极刑,挽着车辂头朝大路死去的,一个早晨就有成千上万。天下人民像焦
烤灼热一样饱受煎熬,悲痛就像服用苦药一样猛烈,上下不得安宁,官吏百姓相互失去依靠。
前往戍守渔阳的士卒陈胜,从大泽乡兴起,挽起胳膊露出右臂,号称大楚,而天下像回声一
样响应。在这个时候,没有坚固的铠甲尖利的兵器,坚硬的弓弩和强大的冲车,他们砍伐酸
枣树作为矛柄,纳入矛头作为锋刃,举起锐利的木棍,拿起扁担锄头,用来作为长戟强弩,
攻打城池占领土地,没有敌人不投降土地不被攻下的。天下因此像蚂蚁出洞一样混乱,风起
云涌席卷天下,方圆达数千里。义兵势力地位都是最低贱的,而兵器也是最为不利的。然而
一人倡导而天下响应,是因为在人民中积聚了怨恨。
15.C(“从中可见诗人对权力斗争的热衷”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亲子教育项目居间合同样本
- 电影院装修服务合同范本
- 农药购销合同样本
- 三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指南
- 生产管理实务操作流程详解
- 网络教育技术运用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与指导书
- 钢化玻璃采购合同书
- 购买豆腐的合同
- 2025年阳江b2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
- 小学三年级上册口算练习500题
- 2024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试题中医知识题库及答案(共330题) (二)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讲稿
- 电商部售后客服绩效考核表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谱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课件
- 复工复产工作方案范本【复产复工安全工作方案】
- HyperMesh100基础培训教程
- 化工装置实用操作技术指南讲解
- 春季高考英语《大纲短语》(218个核心词汇相关短语)
- 护理文书书写规范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