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训练-司马光作品(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训练-司马光作品(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训练-司马光作品(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训练-司马光作品(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训练-司马光作品(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司马光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若冬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目:“当陪奉赎

铜耳。”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M,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

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其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

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日:“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日:“今

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邪?”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隹之。

若水一旦诣州,屏人言目:“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

惊日:“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目:“汝今见汝

女,识之乎?"对目:“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日:“是也。”乃引富

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日:“推

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目:“知州自求得之,我现勺焉?”

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费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日:“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

冤死耳,论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耶?”知州叹服日:''如

此尤不可及矣。”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若水目:“狱情难知,偶有过误,何谢也?”于是

远近翕然称之。未几,太宗闻之,骤加中消自幕职半岁中为知制诰,二年中为枢密副使。

(选自司马光《谏水记闻•卷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钱若水为同州A推官B知州C性褊急D数以胸臆E决F事G不H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指到,往,与《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上”的“之”意思相同。

B.怪,指认为……奇怪,与《师说》中“耻学于师”的“耻”用法相同。

C.何与,指参与了什么,与“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的结构相同。

D.进擢,常表示官职调动,意为提拔,提升,与“拔擢”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州知州屡教不改,钱若水坚持争论并不能说服他,只能陪同他一起领罚。

B.钱若水自己派人查访到失踪女奴,洗清了富民父子的不白之冤,救下人命。

C.钱若水高风亮节,不轻易领取功劳,也不肯接受富民父子的谢意,闭门拒之。

D.钱若水认为案件的情形难以了解,偶然会有过错,知州也不必过于愧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

(2)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

5.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钱若水诀讼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㈤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狸知其不然介甫因大贤其失在于用

心太过宜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竺用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

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

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

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傻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便

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

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

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今君实所以用茬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

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

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

也。

人习于事耳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

故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延士

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

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注]王安石、字介甫。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O

光独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贤D其失在于用心E太过F自信G太厚而已。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治理国家,“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中“治”含义不同。

B,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与“暴殄天物"中“暴'’含义相同。

C.使,连词,假使,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中“使”含义相同。

D.见教,指教我,此处“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见”用法不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百害而无一利,只是为自己求取功

名罢了。

B.司马光虽然对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但他仍认为王安石是一位了

不起的贤士。

C.材料二首先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他的几个方面,为下文有的放矢、逐一反驳树

立了靶子。

D.材料二运用盘庚迁都的历史故事表明了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改变变法的决心,很

有说服力。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D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

(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0.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改变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道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阐释。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泥水之战

司马光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

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

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

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康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

子也。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目:“已别有旨。”既

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

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

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目:“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

佐吏叹目:“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

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

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邨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秧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

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

尽,潜遣使告石等日:“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

白秦王坚目:“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

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日:''若

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

破也。”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

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末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

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

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

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目:“此亦就敌,何谓

弱也!”恍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日:“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

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日:“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

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

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

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

后呼日:“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

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去j退却

B.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弓|:拉

C.其走者闻风声鹤唳走:逃跑

D.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草:在草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非利足也,而致「里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

C.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13.下列叙述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段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一泗水之战,文段中有很多成

语今天仍然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B.谢玄遣使对阳平公苻融的一段话,意在引发敌人的速胜心理。

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泗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将晋军消灭,无奈事

与愿违,导致的却是自己军队的溃败。

D.秦兵因后退而引发溃败,加上自相蹈藉,许多人受伤,在逃跑的路上,因为担心,

又因为饥冻,死了十七八个人。

14.把材料中的有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

衽矣!

(2)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参考答案:

1.BDG2.B3.D4.(1)不久,果然被朝廷及上级批驳,知州和推官都被处

以罚款。

(2)若水拖延此案的原因,是我在秘密派人寻找女奴,现在找到了。5.①力求公正;

②审慎判断;③不畏众议;④坚持调查。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钱若水担任同州推官,知州性情急躁气量狭小,多次凭臆测决断事情,且处事不当。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主谓宾齐全,“知州”为后句主语,其前B处断开;

“知州性褊急’'主谓句,其后D处断开;

“数以胸臆决事'’表意完整,是说他多次凭臆测决断事情,其后G处断开,

故在BDG三处断开。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停止耕作走到田境高地上。

B.错误。“怪”,不是意动用法,责怪;“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州里大小官员

都责怪钱若水。/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C.正确。都是宾语前置:“何与”应为“与何”;“今安在”应为“今在安”。句意:我又参与了什

么?/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D.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知州也不必过于愧疚”有误,原文“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若水曰「狱情难知,偶有过误,

何谢也’”,说的是“录事”,是说录事参军不必过于愧疚。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已而”,不久;“为……所”,表被动,被;“驳”,批驳。

(2)“所以",……的原因;“密”,秘密地。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从原文“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其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可见其

力求公正;

从原文钱若水说的话“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邪”可知,他断案审慎判断;

从原文”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

不得,上下皆怪之''这些可见其不畏众议,坚持调查。

参考译文:

钱若水担任同州推官,知州性情急躁气量狭小,多次凭臆测决断事情,且处事不当。钱

若水坚持争论但不能说服他,就说:“又该陪着你一起交纳赎罪的钱了。”(意思是这样错

下去。你受罚,我也要陪着你受罚)不久,果然被朝廷及上级批驳,知州和推官都被处以罚

款。知州向钱若水表示惭愧道歉,但不久又是老样子,前前后后像这样子已经好多次了。

有个富民家的小女奴逃跑了,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女奴的父母告到州里,知州命录事

参军(州里掌管文书的官)审问这件案子。录事曾向富民借过钱,没借到,于是就揭发富民父

子数人共同杀死了女奴,把尸体扔入水中,于是找不到尸体。(这父子几人)有的被视为主犯,

有的被视为帮凶,按罪名都应判死刑。富民受不了鞭杖拷打的酷刑,就自己屈招了。录事呈

报知州,知州等人复审后认为并无相反或异常的情形,都认为审出了此案的真实情况。只有

钱若水怀疑此事,留下这案子,好几天不判决。录事参军来到钱若水的办公处所,责骂他说:

“你是否接受了富家的贿赂,想开脱他们的死罪?”钱若水含笑表示歉意,说:“如今有好

几个人要判处死刑,怎么能不再仔细审核一下他们的供词呢?”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将近十

天,知州多次催促他,也没有结果,州里大小官员都责怪钱若水。

有一天,钱若水去见知州,让他人退避后对知州说:“若水拖延此案的原因,是我在秘

密派人寻找女奴,现在找到了。”知州惊讶地问道:“在哪里?”钱若水于是使人秘密地把

女奴送到了知州那里,知州就垂下竹帘,然后把女奴的父母找来,问道:“如果你们看到自

己的女儿,还能认识她吗?”女奴的父母回答道:“哪有不认识的道理。”知州于是把藏在

竹帘后面的女奴叫出来,女奴的父母一看就哭了,说:“她正是我们的女儿。”知州于是叫

人带来富民父子,全部卸下枷锁释放了他们。富民哭着不肯走,说:“如果没有您的恩赐,

我们一家就要全完了。”知州说:“这是推官的恩赐,不是我的功劳。”那人又赶往钱若水

的办公处,若水关上门不见他,说:“这是知州自己求得实情的,我又参与了什么?”富家

父子不能进入,就绕墙而哭,回家后把自己的财货捐赠给寺庙,为钱若水祈福。

知州因若水替几个被判死罪的人洗雪了冤情,想为他上奏请功,钱若水坚决拒绝,说:

“我只求审判公正,不冤枉处死人罢了。论功行赏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朝廷把此事归功于我,

那么将如何处理录事参军呢?”知州感叹佩服。录事参军到钱若水处叩头表示惭愧道歉,钱

若水说:“案件复杂,有点过失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你不必道歉。”于是远近都一致称赞

钱若水。没多久,太宗皇帝就听说了钱若水的事迹,破格提升了他。从推官一职只半年就官

至知制诰,两年就官至枢密副使。

6.CDF7.B8.A9.(1)他们用来养民的办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

(2)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是认为正确而看不到值得反悔的地方的缘故。10.原

因是王安石认为古代圣贤的治国养民之道都是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

曾做过的事情。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

太强罢了。

“光独知其不然“,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C处断开;

“介甫固大贤“,判断句,D处断开;

“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句式对称,句意相关,F处断开。

故在CDF处断开。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治理国家;安定太平。句意:古来圣贤用来治国的方法。/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

到今天秦国仍太平、强大。

B.“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错误。一下子、突然;损害。含义不同。句意:有的人往往

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C.正确。句意: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足

以抵抗秦国。

D.正确。教我;表示被动。句意:如今您来指教我的。/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百害而无一利”错。原文有“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可见不是没有一点利处。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的办法;“轻”,减轻;“薄”,减少。

(2)“度”,考虑;“动”,采取行动;“是”,认为正确。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分析可知,王安石认

为古代圣贤的治国养民之道都是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当今天下十分厌恶您的人,他们对您毁谤、污蔑,所有的坏话都用上了。我个人认为这

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为什么这

样说呢?古来圣贤用来治国的方法,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

其取得成功;他们用来养民的办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

经常谈论的,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

派三司经管而改由自己管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及通晓财利之人,

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就本来不应该讲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小人,则本

来要刮尽人民的财富来满足皇上需要,又怎么能从愿呢?这样就知道三司条例司这一官署,

是不当设置而设置了,又在官署中不按正常做法用人,有的人往往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于

是讲利的人都捋袖出臂,张目环顾。自夸自卖,争着进用,各自斗智斗巧,以改变祖宗旧有

的法度,大概这样做获得的利不能弥补造成的害,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只不过是另出一番新

意,用来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但它的危害已经够严重了。

材料二:

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

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

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

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

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

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

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

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

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

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

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

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

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

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11.B12.A13.D14.1)如今大敌就要到了,他还不停地外出游玩闲谈,派

几个没有经历过大事的孩子抵御敌军,兵力又少又弱,东晋的命运已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人

将臣服于前秦氐族人的统治了!”

(2)苻融骑马奔驰压阵,想以此阻挡退却的士兵,但马倒地,他被晋兵杀死,秦军于是溃

败。

【解析】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B项,“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意思是“只须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所

以“引”的意思是“带领,率领”。故选B。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而:连词,表转折/而:连词,表转折;B项,以:介词,用/以:

目的连词,来;C项,于:和“至''一起理解为“到”(此处也可理解为引出动作的结果)/于:

表被动;D项,之:助词,提宾标志/之:代词,代指秦兵。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

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

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

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

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死了

十七八个人”错误,原文为“死者什七、八”。故选D。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

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

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垂”译为“就要,将要”;

“暇”,空闲,闲暇,译为“停止”;“拒”译为“抵抗”;“天下事”,本指天下的事情,这里指东

晋的命运;“其”,表推测语气;“左衽”这里指臣服于前秦氐族人的统治。(2)句中:“驰骑

略陈”译为“骑着马来回奔驰,想要压住阵脚。“,“陈”通“阵”;“帅”意译为“阻挡”,“为晋兵

所杀”,被动句,译为“被晋兵杀死”;“溃”译为“溃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

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

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甲子日,苻坚从长安出兵,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旗鼓遥遥相望,前后长达千

里。九月,苻坚到达项城,凉州的军队才到达咸阳,蜀、汉的军队正顺流而下,幽州、冀州

的军队到达彭城,东西相连长达万里,水陆大军一齐进发,运输船只多达万艘。阳平公苻融

等率兵三十万,先到达颍口。

东晋下诏任命尚书仆射谢石(谢安之弟)担任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州、兖州

的刺史谢玄(谢安侄儿)担任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各部总共八万人

马抵御苻坚;派龙猥将军胡彬率领五千水军增援寿阳。谢琰,是谢安的儿子。

这时,前秦兵力已经很强盛,东晋朝廷上下震惊恐慌。谢玄进来,向谢安问计,谢安神

色平静,回答说:“朝廷已经另有打算。”然后就不说话了。谢玄不敢再说什么,就让张玄

再次去询问。谢安于是命令车驾山林别堂去游赏,亲朋全都来了,谢安与张玄下围棋用别墅

作赌注。谢安的棋艺通在张玄之下,这天,张玄(对前秦大兵犯境)有畏惧情绪,就使谢安

成了他的敌手而不能取胜。谢安(下完棋后)于是登高游览,直到夜里才回来。桓冲深为京

城安危而忧虑,派三千精锐士兵前来保卫京师;谢安坚决地拒绝了,说:“朝廷谋划已定,

兵力和装备都不缺,你镇守的荆州是京师建康西边的屏障,应该留下这些精锐部队作为防

备。”桓冲对辅佐的官吏感叹日:“谢安石有执掌朝政的才能和度量,(但他)不懂得用兵

的韬略。如今大敌就要到了,他还不停地外出游玩闲谈,派几个没有经历过大事的孩子抵御

敌军,兵力又少又弱,东晋的命运已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人将臣服于前秦氐族人的统治

了!”……

太元八年,冬,十月,前秦的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癸酉日这天,攻下寿阳,活捉了

东晋的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苻融让参军河南人郭褒担任淮南太守。慕容垂攻克了邨城。胡

彬听说寿阳被攻陷,退守跌石,苻融率军进攻。前秦的卫将军梁成等人率领五万人马在洛涧

驻扎,在淮水边设置栅栏来阻挡东晋的军队。谢石、谢玄等在距离洛涧二十五里的地方驻军,

因害怕梁成的军队而不敢前进。胡彬粮草用尽,暗中派使者报告谢石等人说:“如今敌人强

盛而我方没有粮草,恐怕再也见不到东晋的大军了!”前秦士兵抓住了这个使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