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1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2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3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4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各类煤炭的市场占有量(单位:吨)变化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华资煤470443(14.51%)514873(18,45%)936731(28.26%)129293040.68%1外资煤1361255(41.99%)1343090(48.129%)1226089(36.99%)1320137(41.53%)抚顺煤(日控)610230(18.82%)361572(12.96%)429870(12.97%)176600(5.56%)日本煤614953(18.97%)369173(13.23%)520458(15.70%)255054(8.02%)其他外煤185249(5.71%)202139(7.24%)201406(6.08%)133857(4.219%)总量3242130279084733145543178578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B.中国的煤炭工业水平逐渐超越日本C.时局变化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D.经济危机使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2.据记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共掠夺煤炭1.15亿吨,钢材1308万吨,生铁300万吨;在东北开采石油年均20万余吨;收缴粮食为3330.8万吨,其中1130万吨被运往日本。日本此举的目的是()A.满足日本拓展市场的需要 B.变中国为其经济附庸C.消灭中国抗日的物质基础 D.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3.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4.下图所示,1933年2〜5月,中国馆藏历史文物大迁徙:古文物馆2631箱、图书馆1415箱、文献馆3773箱、秘书处5608箱又64包,共计13427箱又64包。此次文物迁徙()A.是文物免受战祸破坏的重要举措 B.是改变中国文化格局的主动调整C.弘扬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D.满足了新生活建设运动文化需求5.20世纪30年代后期,知识分子对“大众”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与五四时期相比,“大众”的内涵被进一步细化和分化,随着时代的变换有了阶级的内在规定性,显示出“大众”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主体兴起初期的混沌状态。这一转变是由于()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C.革命的领导阶级发生变化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6.有学者认为,徐州会战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阻滞了日军向中国腹地的进攻。日军绝没有料到仅徐州会战就打了几个月的时间,这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和与德军会师的狂妄计划。这表明()A.徐州会战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徐州会战是中国战场的反攻之战 D.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促使日本停止进攻7.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7月,武汉地区先后创刊、复刊的报刊达140余种。主要分两种类型报刊外地迁入《战时教育》《中国农村》《申报》汉口版、《战斗周报》《大公报》汉口版等各党派、群众团体创办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救国会创办的《全民抗战》、中华民族解放委员会创办的《前进日报》等这一现象()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表明国民党放松战时舆论控制C.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有关 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发展需要8.秧歌是一种源于农事活动的民间舞蹈形式。1942年以后,陕甘宁边区创造出具有革命形式、朴实健康的新秧歌。解放战争时期,跳秧歌成为“胜利”“解放”的象征。由此可见,新秧歌()A.顺应了革命时期的艺术追求 B.完成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C.适应了不同阶层的文化需求 D.体现了工农大众的领导地位9.标志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管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10.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任意修改教科书,如删除书中“报国仇”等字句,删除“抗战受伤的追忆”等诗文,篡改地理教材里的国界线(把自近代以来被其侵占的他国领土都圈定在日本版图内)等。这些行径意在()A.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B.消除沦陷区人民的民族意识C.实现对沦陷区的长期占领 D.控制沦陷区的文化教育活动11.下图为1947年2月《再生周刊》刊载的江苏常熟两位年过六十农民的谈话。这一谈话()农民甲:“东洋鬼子经过几次,已经弄得一无所有,胜利后又遭劫两次,现在横也捐,竖要借……自己弄得穿的没有,食息不安,这日子怎么过呢?”农民乙:“我听得说:废了皇帝改了民国就能安享乐业了,不料民国世界比皇帝世界加了几万倍的难过。”A.揭示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B.道出了民国社会动荡的根源C.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反映了民众参与政治的意识12.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大纲的颁布施行()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B.促成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到来C.改变了解放区农村的社会面貌 D.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重庆谈判期间,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一行,并邀请了张治中等国民党官员参加。席间,于右任赞佩毛泽东《沁园春·雪》①一词的气势过人,毛泽东称赏于右任是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他不但熟诵于右任的《越调·天净沙》,还称引其中二句笑着答道:“何若‘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发人深思矣!”说罢,两人抚掌大笑,举座皆欢。——凌士欣《诗书结缘话遗憾——毛泽东与于右任一三事》注:①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到达山西省留村,写下了《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②1941年,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日本加紧诱降。时任行政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力主联共抗战。他到西北考察国防工业、了解政情。在参观成吉思汗墓时,写下《越调·天净沙》:“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材料二:《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分别是国民党、共产党的机关报。下面是《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概况:《中央日报》大约30篇。毛泽东抵渝前,抓住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进行大力报道,如《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毛泽东抵渝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新华日报》不下60篇。在毛泽东去渝之前,在舆论压力下积极回应,如《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这三方面。如《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漫画上方是由喜庆的灯笼组成的“双十”字样,灯笼上写着“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等字样。漫画下方的人物,一手拿着笔、尺和圆规,一手拿着镰刀、锤子和铲。(1)文章合为时而著,从这一角度出发,谈谈你对《沁园春·雪》(或《越调·天净沙》)的理解。(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赏析漫画《庆祝后该是努力建设的开始》。(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3月,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标志着中央党校的诞生。1937年2月,中央党校进驻延安。1948年7月,为了迎接新中国培养干部和理论人才,党中央决定建立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1955年8月,中央决定将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简称中央高级党校)。“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高级党校停办。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10月,中央高级党校复校,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央党校为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党校认真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校事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境界。2018年,中央党校与国家行政学院合并,发挥着公务员培训、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政府决策咨询等作用。材料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史、公共管理、国家安全学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以上材料整理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网(1)根据材料一,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发展简史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其历史作用。(2)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现实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1年后华资煤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急速增长,而外国煤炭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尤其是与日本相关的煤炭,其市场占有率急速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进而影响日本煤在华的销售,这反映出时局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C项正确:“根本改善”的说法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性,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排除A项;华资煤炭在上海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受关税自主化、爱国运动及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且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其工业水平始终领先于近代的中国,排除B项:经济大危机使列强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倾销商品,加紧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B解析:根据“日本在东北共掠夺煤炭1.15亿吨,钢材1308万吨,生铁300万吨;在东北开采石油年均20万余吨;收缴粮食为3330.8万吨,其中1130万吨被运往日本。”可得出日本从中国掠夺大量的原料、粮食等,把中国当成其经济附庸,为其战争提供物质基础,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从中国掠夺原料,而不是把商品卖到中国,不是市场,排除A项;掠夺并不是为了消灭中国的经济,而是成为日本的经济附庸,排除C项;材料中除了自然资源还有粮食,因此D项也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A解析:A.从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可以看出是弱化了阶级属性,强调代表人民的利益,这是由于日本侵略的加剧,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所以中共进行政策调整,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项符合材料的意思;B.结合材料的意思可知是要抗日,不是反抗国民党的意思;C.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夺取城市为中心目标;D.材料中的政权并不是民主联合政权。故选:A。4.答案:A解析:据图片可知为近代故宫文物迁徙的历史事件,结合时间1933年,可知当时日本对华北虎视眈眈,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文物迁移使大量文物避免了战乱的破坏,故选A项;这次文物迁徙是被迫的,并不是主动迁徙的,排除B项;文物迁徙的目的是保护文物,并不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排除C项;国民党新生活运动1934年才开始,排除D项。5.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后期,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知识分子对“大众”的认识更加深刻,知识分子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这主要是由于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激发了国民的爱国意识,故A项正确;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C.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已转变成无产阶级,故C项错误;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故D项错误。故选:A。6.答案:A解析:由“阻滞了日军向中国腹地的进攻”“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可得出,徐州会战对中国和世界战局都有影响,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A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排除B项;此时中国战场尚未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C项;“停止进攻”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7.答案:D解析:1937年11月到1938年7月是全面抗战时期,这一时期武汉地区围绕抗战救国出现了大量报刊,这一现象有助于动员民众,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国民党无关,排除B项;材料现象无法证实其与相持阶段到来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A解析:民族民主革命时期的艺术特点根据材料可知,传统秧歌源于农事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赋予它新的意义。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创造的新秧歌具有革命形式,解放战争时期的跳秧歌成为“胜利”“解放”的象征.新秧歌用艺术形式呈现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新秧歌给传统秧歌赋予了时代特征,符合革命形势的需要。所以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说法错误,故B项排除;材料中未体现秋歌的服务对象是不同阶层,故C项排除;秋歌是艺术形式的一种,领导地位问题材料中并未涉及,故D项排除。9.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的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并未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D项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任意篡改教科书,篡改地理教材中的国界线,说明日本侵略者实行愚民政策,以培养服从其殖民统治的顺民,进而巩固其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达到对沦陷区长期占领的目的,C项正确。A、B、D项都是服务于实现对沦陷区的长期占领这一罪恶意图,故A、B、D项均错误。11.答案:B解析:据材料1947年报刊刊载的两个老农的感慨“民国世界比皇帝世界加了几万倍的难过”,其中的“东洋鬼子”代表帝国主义势力,抗战胜利后的遭劫(苛捐杂税)代表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国内反动势力,可知这道出了民国社会动荡的根源,故选B;材料强调整个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的根源,而非仅仅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独裁,老农谈话的内容体现不出民众参与政治的意识,排除AD;材料未提及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排除C。12.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农村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从而改变了解放区农村的社会面貌.C项正确;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开始是在1947年6月底,排除B项:此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排除D项。13.答案:(1)示例一《沁园春·雪》理解华北事变,民族危机上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军毅然东征抗日。《沁园春·雪》借北方壮丽的雪景,对历代历史人物的评价,歌颂超出前人的革命英雄,体现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示例二《越调·天净沙》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民族危机严重;日本加紧政治诱降、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右任赴西北考察,坚持备战抗战。《越调·天净沙》借追忆成吉思汗的伟业,寄托其鼓舞士气、驱除外敌,收复山河的愿望,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共商国是。共产党《新华日报》的积极宣传报道、国民党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使民众看到“团结民主,和平建国”希望。漫画中“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反映了作者在抗战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重庆谈判成功充满了信心,“笔、尺、圆规、镰刀、锤子和铲”,说明作者对建设一个新中国充满热情。但从国民党《中央日报》对中共努力的消极报道、极力凸显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可以看出,蒋介石政府缺少诚意,坚持独裁。重庆谈判后不久,蒋介石便发动了内战,致使作者“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破灭。解析:(1)首先审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可知写作要关注时代所需。可从诗歌创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诗歌所反映的特点来分析。任选取一首诗。例如:选取《沁园春·雪》。据材料一“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到达山西省留村”及所学可知,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率军东征抗日。据材料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知,无产阶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据材料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知,体现了革命英雄气概,以及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例如:选取《越调·天净沙》。据材料一“1941年,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民族危机严重;据材料一“日本加紧诱降”可知,日本加紧政治诱降;结合所学可知,相持阶段,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一“时任行政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力主联共抗战。他到西北考察国防工业、了解政情”可知,于右任赴西北考察,坚持备战抗战;据材料一“在参观成吉思汗墓时,写下《越调·天净沙》: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可知,于右任借追忆成吉思汗的伟业,寄托其鼓舞士气、驱除外敌,收复山河的愿望,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据本题漫画“漫画上方是由喜庆的灯笼组成的“双十”字样,灯笼上写着“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等字样“可知,抗战胜利后,作者的喜悦和对重庆谈判成功充满信心;据漫画“笔、尺、圆规、镰刀、锤子和铲”可知,作者对建设新中国充满热情;据材料二“《中央日报》报道,毛泽东抵渝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可知,蒋介石政府缺少诚意,蓄意破坏和谈,坚持独裁的目的;结合所学可知,蒋介石发动内战,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破灭。据材料二“《新华日报》报道,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这三方面”可知,《新华日报》积极报道宣传,中共的态度受到了社会欢迎,民众看到团结民主、和平建国的希望,综上分析,从中共和漫画作者对抗战后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与国民党消极、发动内战的态度两方面来阐述。注意表述成文。14.答案:(1)答案示例:阶段一:近代时期的党校(20世纪30-40年代)。服务于近代革命的需要,在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期间进行了理论宣传,提升并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与群众基础。阶段二:筹建新中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校(20世纪40-50年代)。服务于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为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在两极格局背景下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巩固了人民政权。阶段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党校。停办。阶段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党校(1978年以来)。服务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拨乱反正、干部培养做出贡献。(2)答案要点:有利于宣传党的政治理论,构建“理论自信”;有利于促进干部培养专业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