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675-2024 圆齿野鸦椿苗木培育技术规程_第1页
DB36-T 675-2024 圆齿野鸦椿苗木培育技术规程_第2页
DB36-T 675-2024 圆齿野鸦椿苗木培育技术规程_第3页
DB36-T 675-2024 圆齿野鸦椿苗木培育技术规程_第4页
DB36-T 675-2024 圆齿野鸦椿苗木培育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B05江DB36代替DB36/T675-2012TechnicalregulationsforseedlingcultivationofEuscaphiskonishii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6/T675—2024 1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播种育苗 15嫁接育苗 36扦插育苗 47容器育苗 58绿化大苗培育 69苗木出圃与分级 610档案管理 7附录A(规范性)圆齿野鸦椿种子层积处理方法 8附录B(资料性)圆齿野鸦椿有害生物防治方法 9附录C(规范性)圆齿野鸦椿2年生苗木分级标准 10DB36/T675—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与DB36/T675-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内容如下:a)调整了范围条目,规定了圆齿野鸦椿嫁接育苗、容器育苗、苗木出圃与分级等技术和要求;b)调整了种子条目,并入播种育苗条目(见4.1、4.2、4.3,2012版的3.2、3.3、3.4);c)调整了播种育苗条目,将苗木出圃从播种育苗中分离出来,另列苗木出圃与分级条目,并对实生苗、扦插苗、嫁接苗、容器苗分级标准分别进行描述(见9.2.1、9.2.2、9.2.3、9.2.4,2012版4.1.11d)对扦插育苗技术做了适当调整与修改,删除了采穗圃的建立条目(2012版4.2.1对采穗母树的树龄及插穗制备做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见6.2.2,2012版4.2.5);e)增加了嫁接育苗内容(见5.1、5.2、5.3、5.4、5.5);f)增加了容器育苗内容(见7.1、7.2、7.3、7.4、7.5、7.6、7.7)。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赣州市森源科技种苗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涂淑萍、张露、姜雪茹、刘玮、覃嘉佳、朱恒、邵晓雪、张博伦、黄航、阳先波、韩璐、卢清华。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675-2012。1DB36/T675—2024圆齿野鸦椿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圆齿野鸦椿(Euscaphiskonishii)播种育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容器育苗、绿化大苗培育、苗木出圃与分级、苗木检疫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圆齿野鸦椿苗木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T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LY/T2290林木种苗标签LY/T2842林业常用药剂合理使用准则(一)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播种育苗4.1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结实多,果实鲜艳亮丽,多年结实的母树,当果皮裂开,露出黑色种子时即可采种,4.2种子处理果实采回后摊放在阴凉通风处,去除果皮,筛选净种。因该种子具有后熟现象和深休眠特性,需进行层积处理,方法见附录A。4.3种子品质检验按照GB/T2772的相关规定执行。4.4圃地选择苗圃地要求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层厚度30cm以上的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4.5整地翻耕深度25cm以上,清除草根、石块,细碎土块,使苗床地平土碎。2DB36/T675—20244.6土壤消毒整地时每公顷撒生石灰450kg~600kg,翻入土中,播种前用1%~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洒床面,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d~2d,揭膜3d后进行播种。4.7施基肥整地时每公顷施有机肥9000kg~10500kg翻入耕作层,在播种沟内施入过磷酸钙750kg,与土壤混匀。4.8做床、开沟苗床宽100cm~120cm,床高20cm,步道宽30cm,中沟深35cm,宽30cm,边沟深40cm,宽40cm,做到沟沟相通,雨后无积水。4.9搭荫棚棚高200cm,选用遮光率70%左右的遮阳网。10月上旬除去遮阳网。4.10播种时间采种后第三年的1月至3月上旬。4.11种子消毒经层积处理的种子水洗净种后,用0.5%~1%硫酸铜溶液浸泡3h~4h,清水冲洗、沥干,即可播种。4.12播种开沟条播。行距25cm,沟宽6cm~8cm、沟深2cm~3cm,播种后用细土覆盖,然后覆盖稻草或芒萁,厚度以不见床土为宜。播种量每公顷75kg~90kg。4.13苗期管理4.13.1揭草幼苗出土后,分2次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草,第一次揭去2/3,隔7d~10d再将剩余的草全部揭4.13.2中耕除草根据杂草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4.13.3间苗、补苗5月中下旬,苗高4cm~5cm时进行间苗,做到间小留大,间劣留优,选阴天或小雨天进行,结合间苗对缺株补植,间苗与补植后浇透水,苗木密度50株/m2~55株/m2。4.13.4灌溉、排涝灌溉时做到适时适量,保持土壤湿润、疏松。雨季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做到圃地无积水。4.13.5追肥幼苗前期(5月~6月)每隔15d~20d追施尿素1次,施用量1.5kg/hm2~2kg/hm2;幼苗速生期(7月~9月中旬每隔15d~20d追施复合肥1次,施用量60kg/hm2~90kg/hm2;9月下旬追施1次氯化钾,施用量90kg/hm2~120kg/hm2。4.13.6有害生物防治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白粉虱、神泽氏叶螨、黑翅土白蚁、小地老虎、蛴螬等,防治方法见附录B。3DB36/T675—20245嫁接育苗5.1砧木选择与准备5.1.1砧木选择5.1.1.11a~2a生幼树嫁接,宜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径1.5cm以上的野鸦椿(E.japonica)或圆齿野鸦椿实生苗。5.1.1.23a~5a生以上、树冠较大、分枝级次较多的砧木,可进行主枝高接。5.1.2砧木准备5.1.2.1嫁接前1d~2d给砧木浇透水。5.1.2.21a~2a生砧木宜去除基部距地面10cm以内的叶片和分枝。5.1.2.33a~5a生以上的砧木,选择直径小于5cm的中心干和几个主枝作为高接枝,其他大枝全部疏除。5.2接穗制备5.2.1采穗母树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高,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5.2.2穗条采集从树冠的中上部外围采健壮的生长枝,选向阳面光照充足、芽体饱满、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1年生枝5.2.3接穗处理穗条采集后,立即剪去叶片和细枝,保留叶柄,并保湿,宜随采随接。不能及时嫁接的需进行低温保湿贮藏。5.2.4接穗贮藏5.2.4.1时间接穗贮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d。5.2.4.2温度和湿度贮藏过程中的适宜温度为5℃左右,湿度为85%左右。5.2.4.3方法埋沙法和浸水法。埋沙法是在阴凉处挖浅沟,沟底先铺一层湿沙,接穗竖立在湿沙上,再用湿沙将接穗下端埋于沙中,接穗上部进行覆盖保湿或喷水保湿。浸水法是将接穗下端约10cm浸在水中,接穗上部覆盖或喷水保湿,置于阴凉处,每天换水2次~3次。5.3嫁接5.3.1时间以2月底至3月为宜。5.3.2嵌芽接法5.3.2.1取芽先在接穗的芽上方0.8cm~1.0cm处稍带木质部向下斜切一刀,长约2.5cm左右,再在芽下方0.5cm~0.8cm处,成30°角斜切到第一切口底部,取下带木质部芽片,芽片长约1.5cm~2cm。4DB36/T675—20245.3.2.2切砧幼龄砧木在距地面10cm~15cm,大砧木在枝粗小于5cm处取迎风面光滑处,从上向下稍带木质部削一与接芽片大小相等的切面。将此切开的稍带木质部的树皮上部切去,下部留有0.5cm左右。5.3.2.3接合与绑缚将芽片插入砧木切口使两者形成层对齐,用嫁接膜自下而上绑缚,仅将芽片上的叶柄露出即可,并及时挂牌。5.3.3接后管理5.3.3.1检查成活率对于生长季的芽接,接后7d~15d即可检查成活率,用手触接穗上的叶柄立即脱落者,表明嫁接成活;若触之叶柄不易脱落者,表明嫁接失败,应及时补接。5.3.3.2断砧与除萌接穗长出新梢时将接芽上方的砧木部分剪除,当新梢生长至30cm~40cm时立支柱,并解除绑缚物,及时抹除砧木萌芽。5.4嫁接苗管理5.4.1搭荫棚5月~9月需遮荫,荫棚搭建同4.9。5.4.2水肥管理应及时浇水保持湿润,并做好排水、防涝工作,保证圃地无积水。结合浇灌进行追肥,在5月至9月中旬,每隔15d~20d施1次肥,肥料以尿素或复合肥为主,施用浓度为0.5%。5.4.3中耕除草同4.13.2。5.4.4有害生物防治同4.13.6。6扦插育苗6.1扦插苗圃的建立6.1.1圃地选择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条件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6.1.2整地作床6.1.3铺基质苗床做好后,床面铺10cm厚的黄心土。6.1.4搭荫棚6.2扦插方法6.2.1时间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宜,亦可9月中下旬至10月进行。5DB36/T675—20246.2.2插穗制备选择树龄为5a生以下的幼龄植株作为采穗母树,剪取健壮、腋芽饱满的枝条做插穗,插穗长10cm~12cm左右,保留2个~3个节,插穗顶端保留2枚复叶,每枚复叶仅保留基部2枚小叶。插穗切口要求平滑,用150mg/LNAA+150mg/LIBA混合液浸泡插穗下切口2h。6.2.3扦插株距10cm,行距15cm,插穗2/3插入基质中,与基质紧密结合,插后浇足水,随即搭中央高50cm的小拱棚,农用塑料薄膜覆盖,薄膜四周压实。6.3苗期管理6.3.1遮荫以遮光率70%~80%为宜。6.3.2揭膜待生根并新梢长到3c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揭膜,打开两端通风,3d~5d后选择阴天或傍晚将膜全部揭除。6.3.3水肥管理通常无需浇水,如苗床表面稍白或塑料薄膜无水珠时,进行圃地步道沟漫灌蓄水。揭膜后施肥量参照播种苗的追肥条目进行。6.3.4有害生物防治同4.13.6。7容器育苗7.1容器种类与规格直径8.0cm~10.0cm,高度为10cm~12cm的黑色塑料营养钵或无纺布袋。7.2育苗基质选用园土、泥炭、珍珠岩(或蛭石)按体积比6:2:2配制而成,或使用圃地上层土,加适量生物有机肥。7.3基质消毒每立方米基质拌入25kg硫酸亚铁,混匀,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24h以上,或翻拌后装入容器,在圃地用塑料薄膜覆盖7d~10d即可。7.4搭荫棚7.5基质装填和容器摆放将各种配料充分混合均匀,装入育苗容器中,并摆放在苗床上,四周用土围实。7.6芽苗移栽4月底至5月初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芽苗,移植于容器中,浇定植水。移植深度掌握在根颈以上0.5cm7.7容器苗管理7.7.1浇水根据天气状况和容器基质干湿度,适时适量,不干不浇、浇则浇透。6DB36/T675—20247.7.2追肥移苗后每隔15d左右施1次浓度为0.5%~1.0%、N:P:K=2:1:2的水溶性肥料。7.7.3遮荫7.7.4扶苗移植后半月内,定期检查,扶正歪斜苗,压实苗木基部的基质。7.7.5除草及时人工拔除容器内及苗床容器间杂草。7.7.6有害生物防治同4.13.6。8绿化大苗培育8.1圃地选择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的圃地,土层厚60cm以上,稍带粘性的土壤,灌溉和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方。8.2整地、施基肥冬季全面深翻圃地30cm,再挖栽植穴,穴规格为50cm×50cm×40cm,每穴施有机肥3kg,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匀。8.3株行距2.0m×2.0m,栽植密度为2505株/hm2。8.4移栽时间秋末苗木停止生长进入休眠至第2年早春芽萌动前,选择阴天或雨前进行。8.5移栽技术选用达到出圃标准的健壮苗木,修剪部分枝叶,截除过长根系(主根留20cm用泥浆沾根,栽植时做到扶正,舒根、打紧。大苗移栽应带土球,栽植完毕,浇足定根水。8.6抚育管理每年除草松土4次~5次,结合松土扩穴施肥2次,4月~5月和7月~8月各施肥1次,每株开穴施复合肥0.1kg~0.15kg/次。旱地栽植,在高温干旱季节到来之前需进行铺草覆盖,并加强对红蜘蛛、白粉虱、黑蚂蚁等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8.7整形修剪定植1年后,在休眠期进行第一次整形修剪,在苗高150cm~200cm处截干;定植2年后,在休眠期进行第二次整形修剪,在第一次截干处上方30cm~50cm处剪去全部分枝,均匀保留3~5个健壮分枝;春秋季节疏剪过密枝、交叉枝、徒长枝、弯曲枝和病虫危害枝。9苗木出圃与分级7DB36/T675—20249.1苗木出圃地栽苗宜在11月中旬以后至翌年2月芽体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