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和要求(一)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与基本矛盾;(二)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把握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历程和经验,并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讲授要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1956底今民主革命时期
(过渡时期)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局部地区建立(各解放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后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五种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相应的阶级力量:与三种基本经济成分的相应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的矛盾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中国存在的两种基本矛盾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国际:新中国同帝国主义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一)实际步骤(1949-1952)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全国领土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P203没收官僚资本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展开。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这些企业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没收官僚资本的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看,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大资产阶级意义看,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部分。私营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的部分被削弱以至淘汰。私营经济在数量上是明显上升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下降了。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上事实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本身具有过渡性,它是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的。(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入
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再次作出深入的论证。他说:“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作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
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这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讨论:
我国为什么一定要搞工业化?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要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几代中国人的追求从世界历史上看,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两条,而且都走通了。从我国近代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因为无法保证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七届二中全会建国初期对过渡的初步设想:过渡时间:15-20年过渡条件:工业化和机械化过渡步骤:一步到位过渡方式:和平地、有代价地消灭私有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1952年底,开始酝酿;1953年,正式提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体)社会主义改造(两翼)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与私营工业相比,国营工业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不仅有轻工业,而且有重工业。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国营企业也优于私营企业。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3、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增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当时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互相关联不可分离
推动保证“一五”计划的编制1951年,着手进行;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计划提要;1954年9月,基本确定“一五”计划的编制;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1952年1957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6791068财政收入(亿元)183.7310.2粮食产量(亿吨)1.63921.9505钢产量(万吨)135535发电量(亿度)73193货运量(亿吨)3.5168.0365“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改造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直接的推动力量。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到1957年应达到的指标,在1956年底就提前达到了。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土地改革后,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了,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上的困难仍然比较大,而且由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农村中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针对这种情况,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采取积极领导的方针,教育、推动和帮助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这样,在土改后,互助组很快就在农村中相当普遍地发展起来。1951年12月中共中央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3年12月中共中央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几户或十几户土地、耕畜等属农民私有互帮互助临时性、季节性、常年性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农民在进行互帮互助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既保留了部分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又产生了部分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有了较多的公有财产,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图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分配粮食高级社废除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完全根据社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实行分配,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转变成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欢庆高级社成立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全面总结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经验,阐明了农业合作化的基本道路、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并对农业合作化同机械化、社会改革同技术改革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地论述。但也错误地指责了邓子恢及其主持的中央农村工作部,将正常的党内争论说成是两条路线的分歧。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第三,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1949年-1953年: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到1954
年底,互助组发展到近1000万个。1954年-1955年6月:大办初级社,发展高级社。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1955年7月-1956年底:大办高级社。
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达到87.8%。从1953年—1956年期间,全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
在发展稳定中,中国农村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但不能否认,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如何评价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1955年底,党和国家提出要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手工业合作化。实际上,由于改变了过去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的办法,而采取手工业全行业一起合作化的办法,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手工业的合作化也基本完成。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实施赎买政策什么是赎买怎样赎买为什么能赎买对人又是怎样改造的?什么是赎买?
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赎买不是购买:因为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工人无偿劳动的积累,所以赎买的代价不由生产资料的价值决定,而由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过程和实际需要决定。
既然是赎买,就是和平的而非暴力的。怎样赎买?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初级形式:由资本家经营,它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通过订立合同等办法,在企业外部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其具体形式表现为:
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高级形式:原来的资本主义企业同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已经不仅限于流通领域,而是深入到了企业内部,深入到了生产领域。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中已经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了。其具体形式表现为: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初级形式赎买办法四马分肥定
息高
薪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按照核定的资本家私股的股额,付给资本家一定息率(年息5%,略高于当时的银行利息)的股息。全国拥有定息的私方人员共114.2万人。定息从1956年1月1日起计算,直至1962年12月31日,7年不变。为什么能和平赎买?马恩的设想为和平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恩设想:假如无产阶级能用赎买办法把资本家的财产完全国有化,那么对于无产阶级是最便宜的事情。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两次提出要对资本家实行赎买,但在俄国未能实现。1918年,苏俄政府颁布大工业全部实行国有化法令,之后又对中小工业实行国有化。
我国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和平赎买的方案。1956年,荣毅仁、胡厥文、盛丕华并肩步入中苏友好大厦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1956年1月,荣毅仁答记者问:作为一个资本家,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答: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父亲因为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坚决不愿意离开祖国……我们企业的流动资金当时已经枯竭,解放以后……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就使我们的企业摆脱了解放初期的窘迫局面……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他们能够接受和平改造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性妥协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拥护宪法愿意改造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的统战关系决定了可以和平改造
我看统一战线有好处,又反帝反封建,又赞成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把人家赶走呢?是人多好些,还是把许多积极因素赶走好些呢?还是把积极因素团结起来好。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村的、城市的)、宗教家等等都团结起来。团结了更多的人,阻碍就少些,事情就容易办得通。
——1955年10月27日毛泽东《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P488现实条件也决定了可以和平赎买(1)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日益巩固。(2)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3)土改和农业合作化割断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农民的联系,堵塞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1949年《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版P1477图为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盛丕华、乐松生向毛泽东报喜图为天津市青年资本家组织的三千人报喜队
“坚决服从领导,服从分配,不抽逃资金,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虽然许多资本家参加了公私合营,但他们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有人说,当时的资本家是白天敲锣打鼓,晚上回家抱头痛哭。
两种情形都存在都是真实的
1955年1月16日,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上曾谈到荣毅仁先生,说:他是全国第一号的资本家,他在这个地方讲,他那个阶级应该消灭,可是,另外碰到的一个人又跟他说:你祖宗三代辛辛苦苦地搞了这点工厂,在你手里送出去实在可惜呀!他也眼泪直流,这是很自然的,自己甚至几代人苦心经营的企业一朝易主,在感情上是会产生痛苦的,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1956年1月,北京市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
到这年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的99%、私营商业户的82.2%,都走上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
1956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在资产阶级没有别的出路的条件下,这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案。”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不剥夺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给予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以很高的政治地位1957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荣毅仁在办公室办公辽宁省上层资产阶级人士安排情况(1949-1956)项目合计副省长副市长副厅(局)长副县长副区长市政协副主席19491119504419514419526619535519546151955918195616113524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果:(1)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953-195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较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日本18.0%11.6%3.6%3.8%10.1%7.9%15.0%(2)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6年32.2%53.4%7.3%0.1%7.1%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3)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逐渐消灭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的巨变: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社会阶级关系私有制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各革命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人民民主专政资本家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10、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一,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包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第二,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和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同时也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三,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各种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及其领导地位的日益强化,不仅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而且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但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原因有: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企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3)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这一历史过程得到了全国人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鱼池水产养殖租赁3篇
- 2024年生物技术数据保密与产学研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砂石供应商合同模板
- 2025年EPS线条新型保温材料采购协议3篇
- 2024版机票改签预订协议3篇
- 2024年版权保护音乐出版合同
- 2024年跨境电商物流服务
- 2024年船舶买卖标准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鱼塘承包养殖生产资料租赁合同3篇
- 2024轻钢别墅工程保险合同
- 强基计划模拟卷化学
-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商务沟通第二版第6章管理沟通
- 培训课件-核电质保要求
- 过敏原检测方法分析
- TSG_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任务单
- 外观GRR考核表
- 大型平板车安全管理规定.doc
-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