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概述《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长篇古体诗,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课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与内涵,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教学内容上,本课将重点围绕诗歌的意象、情感、风格等方面展开。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解析,让学生感受李白诗歌的韵味和节奏美;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揭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追求;结合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探讨其诗歌风格的形成和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本课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1.介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作者李白及其生平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雄奇瑰丽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受后人喜爱。为了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他的诗歌风格奔放、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李白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好学不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他游历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展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才华。在政治生涯方面,李白虽然曾有过短暂的为官经历,但他对权力的追求并不热衷,而是更倾向于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方式。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向往,这也正是他诗歌中独特的个性魅力所在。李白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诗人,他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和诗歌风格都为我们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通过深入了解李白,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这首诗的韵味和内涵,感受它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人生启示。2.简述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长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因权贵的排挤而离开长安,深感仕途的艰难与人生的无常。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他听闻天姥山的神奇传说,于是借梦游之际,将心中之情、之思、之悟融入诗篇,创作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诗歌的主题思想丰富而深刻,既表达了李白对自由、浪漫生活的向往,又体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精神。李白畅游天姥山,领略自然之美,体验神游之乐,展现了他对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通过描绘天姥山的奇幻景象,李白也表达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权贵的讽刺和对社会黑暗的揭露,体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诗中还透露出李白对友情的珍视。他在离别之际,表达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这种情感真挚而动人,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生哲理的杰作。它充分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3.强调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仅是一首描绘奇幻梦境与个人情感的诗篇,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性,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它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元素,既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又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无奈。这种风格的融合,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推动了诗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这首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它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被广泛地传播与传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从影响的角度来看,《梦游天姥吟留别》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它不仅启发了无数诗人的创作灵感,也影响了后人对文学、艺术、哲学的思考方式。这首诗所传达的对自由、理想、人生的追求与反思,成为了后人不断探讨与追求的精神财富。《梦游天姥吟留别》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诗歌内容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围绕一场梦游的经历,描绘出一幅幅离奇变幻的艺术画面,讴歌了天姥山的雄伟景色,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性格和艺术魅力。诗歌开篇即描绘了天姥山的神秘和壮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人借海客与越人之口,从侧面烘托天姥山的非凡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手法,描绘了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天姥山的高大雄伟,使人读之如临其境。诗人还描绘了一系列奇幻的景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诗人以梦幻般的笔触,描绘了飞渡镜湖、月下剡溪的奇妙场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梦境终究是要醒来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梦境中的变幻莫测和迷离恍惚,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和迷茫。整首诗歌内容丰富、想象奇特、语言优美,既展现了天姥山的雄伟壮丽,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光明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进一步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1.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分析意象与意境《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瑰丽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和豪放不羁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对自然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将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诗人以海客谈论瀛洲开篇,瀛洲作为传说中的仙岛,其烟波浩渺、神秘莫测,为全诗奠定了奇幻的基调。转而提及越人谈论的天姥山,云霞明灭间,天姥山的身影若隐若现,既体现了山势的高峻,又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进一步描绘天姥山的雄伟气势,它高耸入云,超越了五岳,甚至掩盖了赤城的色彩。以天台山的四万八千丈之高,来衬托天姥山的雄伟,使其显得更加高耸入云,令人心生敬畏。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梦中游历吴越的愿望,并想象自己一夜之间飞越镜湖,伴随着明亮的月光,开启了神奇的梦境之旅。在这首诗歌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构思,营造了一个奇幻而壮美的意境。诗人通过描绘瀛洲、天姥山等神秘而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奇幻世界。这些意象不仅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还蕴含着诗人对自由、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天姥山的雄伟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以天台山为参照,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高耸入云和气势非凡。这种夸张和想象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广阔。诗人通过梦境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融入其中。他想象自己飞越镜湖,与神仙为伴,这种梦境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构思,展现了一个奇幻而壮美的意境。这首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个性特点。2.探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色《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堪称诗歌艺术的瑰宝。我们将深入剖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所展现的艺术特色。李白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表达更加生动有力。最为显著的是夸张和比喻的运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通过夸张的手法,李白将天姥山的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那巍峨的山势。诗中的比喻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将登山的情景比作攀登青云梯,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想象力。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独特的意境创造上。李白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天姥山梦境。在这个梦境中,他时而飞翔于云霄之上,时而穿行于山间幽谷,展现了他对自由、对自然的无限向往。诗歌的语言简练明快,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那奇幻的梦境之中。李白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天姥山的美景与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他通过描绘天姥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他也借助梦境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在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方面均表现出色。李白通过巧妙的修辞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将天姥山的美丽景色与个人的情感思考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李白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的宝贵资料。3.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内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瑰丽的想象为人们所称道,更以其深邃的情感与思想内涵打动着读者的心灵。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从情感层面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李白的豪放与不羁。他在梦中畅游天姥山,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这种情感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李白不愿屈从于权贵,不愿为了名利而违背自己的本心,这种对自由与尊严的追求,正是他独特个性的体现。从思想内涵来看,这首诗反映了李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而不是物质的富饶和权力的显赫。他通过梦游天姥山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只有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首诗还体现了李白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天姥山的雄伟与壮丽,让李白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之美呈现得淋漓尽致。他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征服自然。《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想内涵的佳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和不屈精神,也让我们对人生、自然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深入理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与情感表达,体会诗人借助梦幻描绘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和奇特想象,抒发其豪迈奔放、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等手法,以及诗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如韵律和谐、对仗工整等。把握诗歌中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理解诗人在梦中追求自由、超脱现实,却在梦醒后感到孤独与失落的矛盾心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白诗歌中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念,如道家思想的影响、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等,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和人生阅历。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与思想,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与思想是教学的核心任务。这首诗以梦游天姥山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瑰丽奇幻的仙境画卷。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向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包括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充满艺术魅力。我们应指导学生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领悟诗歌的艺术价值。为了实现这些教学重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朗读和背诵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分析和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与思想,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与深层含义《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不仅以其瑰丽的想象和豪放的气势著称,更因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与深层含义而广受赞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关于诗歌的象征意义,李白在诗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和比喻,以表达其独特的情感与思想。天姥山作为诗中的核心意象,不仅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境,也象征着一种高远、神圣的精神追求。诗人还通过描写天姥山的神奇景象,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来象征人生中的种种奇遇与美好。这些象征意义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掘和体会,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同样是一个重要环节。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的深层含义。教师在讲解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李白的生平经历,去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还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心境和情感状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与深层含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还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深入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象征意义与深层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发掘象征意义、分析深层含义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从而更好地领略李白诗歌的魅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我将运用诵读法。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诵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他们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节奏之韵,以及情感之真。在诵读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把握,引导他们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变化。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奇幻想象,从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还会运用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还会结合写作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通过运用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我将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感受诗人李白的情感世界,并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1.采用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案中“采用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段落内容可以这样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将综合运用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感受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在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将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和语调,通过反复诵读,让他们逐渐体会到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我们还将鼓励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以更好地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讲解是传授知识、解释疑难的必要环节。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还将对诗歌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解释和阐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和内涵。讨论是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讨论环节,我们将鼓励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欣赏诗歌,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综合运用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案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段落内容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天姥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气息。这些图片可以包括天姥山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以及诗词中提及的特定景点。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利用音频资源播放诗歌的朗诵版本,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优秀的朗诵作品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和感情色彩。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朗诵诗歌,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播放与天姥山和诗歌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历史讲解、诗词赏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这些视频资料不仅可以展示天姥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还可以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涵,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地选择和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诗文,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基调。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诗中的奇幻景象和诗人的豪放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诗人在梦中游历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景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诗歌内容。针对诗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对于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进行解读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解,形成对诗歌的深入认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通过探究诗人在梦中的情感起伏和最后的留别之情,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意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梦游天姥山?他的留别之情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表达。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或读后感写作等方式,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深度。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可以注重对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的考查;在读后感写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可以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的梦境,探索那首充满奇幻色彩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正式学习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做过特别奇幻的梦?梦中你们去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奇妙的事物?梦境总是神秘而迷人的,它可以带我们飞越千山万水,体验平日里无法想象的奇遇。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梦中世界更是充满了瑰丽的色彩和惊人的想象力。请大家看这几幅图片。(展示天姥山的风景图片,包括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这些图片描绘的是天姥山的景色,它位于浙江,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李白曾在梦中游历此地,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在梦中究竟看到了怎样的天姥山?他又为何会对这次梦游如此念念不忘,甚至要以此为主题写下这首留别诗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李白的梦境,去感受那份属于诗人的独特情怀吧!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天姥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不仅能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更能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着重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会为学生示范朗读,注意把握好节奏、停顿和语调,以展现出诗歌的韵律感和情感色彩。在示范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关键词语的发音和重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点。我会要求学生跟随我的示范进行朗读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我会逐一纠正学生的发音、停顿和语调等问题,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我也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情感表达,通过朗读来传递出诗歌所蕴含的喜悦、兴奋、孤独、留恋等情感。为了增强朗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比赛。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诗歌的朗读任务。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增进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友谊。在朗读教学的结束阶段,我会对本次朗读练习进行总结和反馈。我会肯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进步和亮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通过这样的反馈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朗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通过本次朗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方法,还能够深入感受《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色彩。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3.讲解分析:对诗歌内容、意境、情感等进行详细讲解从内容上看,诗歌描绘了诗人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景。诗人以梦开始,描述自己飞渡镜湖,攀登天姥山的壮丽景象。他看到了海日、天鸡、千岩万转、奇花异石,听到了熊咆龙吟、天鸡长鸣,感受到了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奇幻氛围。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天姥山的雄伟与美丽,也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诗歌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氛围。诗人通过梦游的方式,摆脱了现实生活的束缚,进入了一个自由、神奇的境界。这里的山、水、云、雨都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性,与诗人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这种意境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坚守。诗歌充满了奔放、激昂的情感。诗人对天姥山的描绘充满了热爱与赞美,对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感到由衷的惊叹。他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通过梦游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由、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这种情感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达到了高潮,诗人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不愿屈服于权贵、不愿违背自己内心的坚定立场。《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和浪漫情怀的诗歌。它通过对天姥山的描绘和诗人的梦游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自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诗歌也体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领略李白诗歌的魅力和内涵。4.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互动交流经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初步解读与赏析,学生们对诗中描绘的奇幻景象、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互动交流,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我会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不解之处。有学生可能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一描绘天姥山雄伟气势的诗句产生疑问,我会引导他们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理解这句诗所传达的诗人对天姥山的敬畏与向往之情。我会组织学生们就诗歌中的主题、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我们可以探讨诗人如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表现出对自由、对理想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我还会引导学生们将这首诗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如与李白的其他诗作或与其他诗人的同类题材作品进行比较,以发现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和诗人在创作上的匠心独运。通过这一环节的讨论探究,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色,还能够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总结归纳:对诗歌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诗歌以其瑰丽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奔放的夸张手法,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天姥山世界,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个性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诗歌中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更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诗歌形式上,李白运用了古体诗的特点,不拘泥于格律,使得诗句更加流畅自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富有变化,既有高亢激昂的旋律,也有低沉婉转的音符,使得整首诗具有极高的音乐性。《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李白卓越的诗歌才华,更能够领略到诗歌艺术的无穷魅力。我们应该珍视这首诗歌,将其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发扬下去。六、作业布置与课后拓展(2)撰写一篇短文,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艺术特色,如诗中的夸张、想象、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搜集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比较其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在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1)阅读李白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与时代背景,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的诗歌创作。(2)探讨《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反映的唐代社会风貌与文人心态,分析诗歌如何体现当时的文化氛围。(3)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进行比较,如散文、小说等,分析不同文学体裁在表达主题、塑造形象等方面的差异。1.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诗歌、撰写读后感等在完成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我会布置一系列相关的作业。我会要求学生背诵这首诗歌。背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我会安排学生撰写读后感。读后感是对学生阅读体验的一种总结和反思,通过撰写读后感,学生可以梳理自己的阅读思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会要求学生在读后感中尝试对诗歌中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还会推荐一些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李白的其他诗歌、关于李白生平的传记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和人生经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价值。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及其作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的“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及其作品”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李白及其作品的理解,我们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献材料。推荐阅读李白的生平传记,如《李白传》这些传记详细介绍了李白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和艺术成就,有助于学生了解李白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情感基础。推荐阅读李白的经典诗歌集,如《李太白集》等。这些诗歌集收录了李白的众多佳作,通过阅读和赏析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领略到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独特韵味和深刻内涵。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研究李白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如《李白诗歌研究》等。这些著作和论文对李白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有助于学生提升对李白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研究水平。通过阅读这些相关材料,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和创作成就,进一步激发对李白及其作品的兴趣和热爱。这些阅读材料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讨的空间,促进学生对李白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段落设计既提供了具体的阅读材料建议,又强调了阅读的目的和意义,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和拓展学习。3.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文学素养与创造力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更应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以此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结构、韵律特点以及意象运用等,为学生创作诗歌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启示。可以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韵脚,如何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何构建诗歌的层次和节奏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诗歌中。可以设定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创作题目,如“我的梦游之旅”、“离别之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完善诗歌的表达和技巧。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分享活动,让他们通过朗诵和倾听他人的作品,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和韵味。通过鼓励学生创作诗歌,不仅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精髓和内涵,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七、教学反思与改进本次《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过程,我力求通过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手法、探讨主题思想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并欣赏这首诗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过于注重诗歌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而忽略了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诗歌与历史、文化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讨论、朗读等多种方式,但有时候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诗歌。在对学生评价方面,我过于注重结果评价,而忽略了过程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1.总结本次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在本次《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从经验方面来看,我深刻体会到古典诗歌教学的魅力与挑战。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他们不仅能够在语言层面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熏陶和启迪。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探究等方式,积极参与到诗歌的解读和鉴赏中来。我也意识到本次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过于注重诗歌本身的分析,而忽略了对诗人李白生平、创作背景等方面的介绍,这使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在教学方法上,我虽然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环节设计不够紧凑、师生互动不够充分等。针对这些不足,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我将更加注重对诗人及其创作背景的介绍,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可以设计更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也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本次《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过程既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2.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在教授《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经典诗文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呈现天姥山的壮丽景色,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从而引发他们对诗文内容的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理解诗文。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通过分享和交流,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通过朗诵、演绎等方式,体验诗人的情感,进一步感受诗文的魅力。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将诗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你们有机会梦游天姥山,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要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在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的更加热爱诗文学习。我们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如最佳朗诵奖、最佳理解奖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设计中,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首诗歌的深邃意境和丰富情感,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可以展示天姥山的美丽风光,播放朗诵诗歌的音频,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注重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还可以结合诗歌的特点,采用朗读、背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蕴,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参考资料:此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的词,内容曲折多变,如空中怪龙,把全部内容很自然地贯穿在一起,又较浅近,读起来有一种朴索之美。“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海客谈及的海中三神山之一的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君子之国、北方法和谷、多衣文采、君子不哭、走马如飞、生执鸟(同“卵”)蛇……食(食同“吸”)气”,早已不食五谷,可以交魂魄。山上禽兽虫蛇都是白色的,山下的草木以每年两次的时间开花。露水和土很湿润肥美,地上常有流水,长着各种树木花草。上下周遍几千里地方也是山。山中间有个大湖,水清澈深广,冬夏不枯竭。湖中积着露水不生尘埃,天旱也不干。在东海之中,水浅的地方有3000余里,过了就是水深5000余里的地方,神仙和长生不老之药都生长在这里面。岛上有个大老鹰常飞到海面上去攫取长生不老之药给神界传送。有两只青色的鸾鸟自西向东飞来向着太阳歌舞。忽然太阳落下去了,“五色鸟”“小白兔”又来捣药。这个岛屿的形状象是把桑木盆子放在大方盘子里摆着。岛的周围苍老古松千姿百态,群龙相互盘绕着……这样的岛屿一共36个。但海水很深暗又危险急遽汹涌,波浪奔腾喧响发出宏大的声音来。仙人告诉那个客人说:“即便是乘船渡过那样危险的海也不如游这样的梦。”“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客人说:“听说越人常谈起天姥山,在天姥峰顶与云霞相会时有时可以看到。”起首四句说:航海的人谈起瀛洲是烟涛渺茫实在难以找到;越人谈起天姥山来云霞忽明忽暗有时可以看到。这四句先引出一个“瀛洲”来。瀛洲烟涛渺茫是那样难以觅求;而越人所说的天姥山在云霞明灭之中有时却能看见。“或可睹”三字是游仙诗中关键所在。从“烟涛微茫”到“或可睹”这里面有一个飞跃过程。文中接着详细描写了天姥山的情况。“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东面遥望一座横卧在天外的高山依稀可见连绵不断几乎与整个天空连接起来了;山的形势不仅超越所有的山连最高最大的岳也可以盖过了。“四万八千丈”极言其高并非确指。接着诗人又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天台山与天姥山一比之下欲倒向东南倾去的样子。诗人极力夸赞天姥山其高度和气势欲与天台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向天横”三字将天姥山的横空出世形象地表现出来;“拔”“掩”两字写出了它的奇崛。这几句对天姥山的正面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总括了其非凡独立的形貌和气势;这几句写法极其夸张而又不是毫无根之之故乃融化了许多有关传说于一炉生发而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接着诗人乘上自己的想像翅膀腾云驾雾飞上高空又飞落下来;极目远眺心胸象被白云充满了一片迷蒙;再一凝神但见一只鸟正飞入一只飞出归鸟的一双眼睛象人的眼睛那样朝着日落方向斜望又渐渐隐没在晚霞之中。“荡胸”句是写因观景心胸荡漾生云。“决眦”句是因极目凝望使眼睛几乎要裂开这极夸张的两句紧承上联而来专为描写从天降落到地上那一刹那自己萌生激情所见况味其中“胸襟种子”(谢朓语)与“归鸟心眼”(王维语)这一虚一实的写法便将读者带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了。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脱俗的笔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似梦似幻的仙境世界,并借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去体会诗人那率真的心灵和美好的情怀。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下吴越之际。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诏还山后,曾一度到东鲁(今山东)漫游。天宝四年秋,诗人又与友人岑勋北渡吴越,探望已经隐居在浙江嵊县东园的友人元丹丘。此时李白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为自己能得到朝廷的赦免而庆幸,一方面又不由得感慨自己的遭遇,并想到像元丹丘这样的友人也和自己一样怀才不遇,内心充满了不平和忧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教师范读(要求:把诗的韵味读出来,语调、节奏、情感注意适度。)学生齐读。教师配乐朗诵(乐曲:《广陵散》)。学生听读(要求:边听边体会诗中感情基调)。学生齐读。教师点评。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读后半部分。教师配乐范读(乐曲:《广陵散》)。学生听读(要求:注意教师读的语调、情感、节奏)。教师点评。全班齐读。教师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动情。我也仿佛被带到了那美丽的仙境中去了,真是既羡慕又想学李白一游仙境呢!同学们说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有什么特点?(讨论)明确:这首诗押的是“姥”韵母为“ao”,韵调为短促低沉。全诗以七言为主,间以五言、九言句,容量较大,从头到尾一直使用一个节奏平缓的调子,语言有韵味,语音有余音,具有回环起伏的特点。全诗一开始就以“我欲因之梦吴越”给人造成一种势的落差;接着又以“一夜飞度镜湖月”过渡到高峰;最后又以“惟有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如听仙乐耳暂明”一语更是余音绕梁。这种回环起伏的节奏,恰当地表现了诗人随步换形所引起的层次错综的心里节奏和波澜起伏的感情波澜,有效地烘托出因政治黑暗引起愤懑出走的李白在梦游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可见诗人构思奇特,全诗忽起忽落,一气呵成而又层转跌宕,波澜起伏。全诗给人一种奇幻优美、缥缈迷离的美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诗人又是这个国度的骄子。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期,数不胜数。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李白。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课题)李白(701-762),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他的诗歌创作,往往飘逸奔放,带有一种飞动飘逸的艺术美。所谓“儿欲自强不欲半,生不自觉后自怨。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正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他实现理想的宏图,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他憧憬着一种美好的境界,追求着一种人格的完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请朋友们为他作此诗留念而创作的。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是开元后期李白被“赐金还山”政治上失意的情况下创作的;另一种看法是:创作于天宝五载(746)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这后一种看法为大家所接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被前人誉为“天外飞来之笔”的千古传诵之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思考两个问题: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要求:认真听读;注意体味语气、语调;思考两个问题;听后组织讨论。讨论后明确: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梦游天姥的经历及由此产生的感想。表现了作者鄙弃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把问题提出来:题目是“梦游”,内容也是写梦游吗?不是写梦游又是写的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要求:1)注意体味语气、语调;2)思考提出的问题;3)划分段落。讨论后明确:内容并非实写梦游而是写向往、追求的意思。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段落划分:(一)交代梦游的原因。(二)写向往天姥山的情形。(三)写赴天姥山的所见所闻所感。(四)写从天姥山醒来后的感受。(五)明确所写的中心。《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不受律束,体制解放,堪称绝世佳作。①天姥(mǔ)山:在今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因此得名。②瀛(yíng)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③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⑤云霞:彩云,彩霞。一作“云霓”。明灭:忽明忽暗。指天姥山在云彩中时隐时现。⑦“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超出。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山名,在今浙江天台西北。⑧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四:一作“一”。王琦注三十六卷本《李太白集注》:“当作一”⑨“对此”句:对着天姥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一作“绝”。⑬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⑮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⑱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⑲“迷花”句:迷恋着花,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暝(míng),天黑。⑳“熊咆”句:熊在怒吼,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殷(yǐn),这里用作动词,震响。㉔列缺:指闪电。通“裂”,分裂。指云的缝隙。电光从云中决裂而出,故称“列缺”。㉟“失向来”句: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原来。指前面所写的仙境。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其作年一说天宝四载(745),一说天宝五载(746)。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他漫游全国各地,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李白从离开长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闷愤怨郁结于怀。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去寻求解脱。这种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却不能一笔抹杀,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李白在精神上摆脱了尘俗的桎梏。而这才导致他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这种坚决不妥协的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正是这首诗的基调。此诗的艺术特点,显示了李白不只是以磅礴气势和豪言壮语来抒发情志,同时也注意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缔造。在神采飞扬和昂头天外的豪迈诗篇里,李白同样是注重修辞炼句和章法结构的。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便足以说明这方面的特点。这是一首乐府歌行体的杂言古诗。而古诗的传统特征,是以韵脚的转换来体现诗义的转折和诗境的转移的。这首诗就应根据其韵脚的变换来划分它的层次和章节。全诗分为三个段落。开头是引子,末段是结语,中间是梦游正文。结构很完整,纯系散文格局。第一段凡三换韵脚,实即有三层转折。诗中明言行将离开东鲁,从旅程看,游天姥山不过是个因由,但全诗重点,却放在“梦游”上。至于梦游之境是否真的天姥,那倒无关紧要。故以海上仙山起兴。二两句与四两句看似对举平起,而二句实为陪笔。盖人在现实社会中每遭际坎坷不平,于是乃追求神仙世界,李白亦不例外。这虽是理想,却只是幻想。神仙世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李白并非不了解;倒是名山大川风景胜地可供遁世隐居者游赏,这还是比较现实的。所以作者认为“海客”实际却未必能真莅其境;而越人所说的天姥山,尽管高入重霄,因云霞明灭而时隐时现,却是实有其地,只要到了那里,便能骑鹿遨游,也仿佛得成仙之趣了。进入第三层,便撇开瀛洲,专写天姥。评论者谓之“双提”而“单承”。但前四句作者所用技巧尚不止此。这四句是七言相间错的,平韵二句在前,仄韵二句在后,这自然是古诗作法。而这四句为已有了近体诗之后的古诗,它已吸取了近体诗的特点。倘将“越人”“海客”就是一副上五下七的对仗工整的长联。此可悟古近体诗相互为用之法。杜甫早期有《望岳》五言八句,中四句对仗工整,人皆以古诗目之,其实是一首仄韵五律。李白这一首的前四句亦属同工异曲,似有意似无意,仿佛也从近体变化而来。惟七言对称的两句平仄与近体格律不尽相合,故终是古诗而非近体。第三层“天姥连天”第一句不仅写其高,兼亦状其远阔雄峻。“向天横”三字真是奇崛之至。盖写山势之高易,状山形之伟难,作者乃以“向天横”三字形容之,仿佛连天姥山的恣睢狂肆的个性也写出来了,诚为神来之笔。但这还不够,为了使读者感受得更深切一些,于是又连写“五岳”、“赤城”和天台山。“五岳”是海内名山,然距天姥较远,故云“势拔”,意思说以五岳同天姥相比,天姥或将有超拔之势,此一层近虚;而赤城山本天台山门户,距天姥较近,故用“掩”有压倒之意,此一层稍实。但作者认为写得还不够气派,更加上“天台”两句与天姥山相映衬。天台山可谓高矣,但以之与天姥相比,仍将甘拜下风。此推崇揄扬天姥山可谓不遗余力矣,可是天姥山究竟有何特色,诗人并未加以具体描写。此盖仅从越人口中听到,自己并不曾亲身经历,故只从虚处落笔,着意烘托而已。然从中亦可悟写诗三昧。夫虚活则易造声势,滞实反失之琐碎。两汉大赋之所以不及诗词有吸引力,非其体物之不工,而正由于体物太质实,反嫌空灵不足,无一气呵成之妙。第二段是全诗主干,以全力大写梦境。昔金圣叹评诗文,每好用“笔酣墨饱”和“笔歌墨舞”八字。此诗写梦境实兼而有之。“酣饱”极言其足与畅,“歌舞”极言其活与变。从诗的韵脚看,第二段凡七换韵。换韵多即转折变化多,此不待言矣;但还须注意这七次换韵中,短则两句一韵,长则六句或八句一韵。韵脚换得频,一是为了文字剪裁洗炼,二是为了体现瞬息万变。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两句为一韵,写入梦只一笔带过,诗人从东鲁转眼即到了越中,不但文字简洁凝炼,而且给人以一跃而行千里之感。而“千岩万转”二句为一韵,则状其倏忽间变化万千,迅疾异常;稍费笔墨,便觉冗赘。而六句或八句始一换韵者,则诗人意在把楚骚、汉赋、骈四俪六融为一体,从较长的篇幅中来体现铺排之功力。这样错综组合,使读者耳目俱不暇给,而诗境亦因之迷离惝恍,一似无端倪可寻、踪迹可察。这正是李白戛戛独造之境,不惟盛唐独步,抑且千古绝唱,其所以被尊为“诗仙”正在此等处也。韵七换诗亦有七层转折。第一层写入梦即到剡中。第二层写夜行之景,宛然梦境。诗人循当年谢灵运的游踪所至而达于天姥山。这一层八句为一韵,目见湖中之月影,耳闻水畔之猿啼,沿前人登山之径,直至半壁与悬空之处,所见为海日之光,所闻为天鸡之鸣,似已见到光明而仍在梦中暧昧之境。这一节描写虽移步换形却并无转折,故一韵到底,长达八句之多。中间有两个七言句,使文势略有变化,不致平衍无丝毫起伏。这是梦境中最恬静安适的一段描写,再经过第三层的两句一韵以写其所见之变化迅疾,下面便转入千奇百怪的神仙境地了。第四层用楚骚句法,只第一句写听到熊咆龙吟,使岩谷殷若雷鸣,从而感到身居高危之地,不免惊栗。但这还是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而举目所见,依然一片宁静。紧接着第五层便写到震耳欲聋的霹雳声,山崩地裂声,然后仿佛《天方夜谭》中的石穴洞开一样,一幅奇异而璀璨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转为光芒万丈,一方面是深不见底,一方面却又珍奇毕现。古人说山中别有洞天,李白在诗中有意识地把它形象化了。第五层所写乃物象,毕竟是静态;故第六层写了两句仙人纷至沓来的动态,情景俱变。作者久久所憧憬的与神仙遨游的幻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