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作业41免疫系统及免疫调节课件浙科版_第1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作业41免疫系统及免疫调节课件浙科版_第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作业41免疫系统及免疫调节课件浙科版_第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作业41免疫系统及免疫调节课件浙科版_第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作业41免疫系统及免疫调节课件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41免疫系统及免疫调节12345678910111213A组基础达标1.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可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且有免疫记忆D.若某种病毒能破坏吞噬细胞,则其只影响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D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吞噬细胞既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若某种病毒能破坏吞噬细胞,则其会影响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2.下列有关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B.体内的抗体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D.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解析

免疫细胞也能分布在血液中,A项错误;体内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项正确;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鸟类的B细胞在腔上囊发育成熟,哺乳动物的B细胞可能在骨髓中成熟,C项错误;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3.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可以是外来的物质,也可以是自身的物质B.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病原体的蛋白质C.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形成的细胞集团会被吞噬细胞吞噬D.抗体既能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也能参与体液免疫过程D解析

抗原可以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也可以是自身的物质,如癌细胞等,A项正确;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球蛋白,可特异性地和抗原结合,B项正确;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会被吞噬细胞吞噬,从而彻底清除抗原,C项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不参与细胞免疫,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4.下列关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汗腺分泌油脂,从而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B.中性粒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吞噬能力增强C.某些血浆蛋白会产生反应,破坏病原微生物D.局部体温升高不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C解析

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油脂,从而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A项错误;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吞噬能力增强,B项错误;局部体温升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5.(2023浙江金华十校模拟)抗体会与入侵的病原体结合,其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可以发生在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内部B.一个病原体与多个抗体结合有利于病原体被吞噬清除C.机体发生图示过程说明B淋巴细胞正在被致敏D.抗体A、B、C可以由同一个细胞合成并分泌B12345678910111213解析

抗体是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不会进入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内部,A项错误;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一个病原体与多个抗体结合有利于病原体被吞噬清除,B项正确;机体发生图示过程,已经分化出了效应B细胞产生了抗体,B淋巴细胞已经完成致敏过程,C项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由特异性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A、B、C不同,不可能由同一个细胞合成并分泌,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6.(2023浙江杭州第二次联考)常用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及抗体检测,下表是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检测靶标①②③检测原理④⑤⑥假阳性率低低较高A.靶标①②均为新冠病毒的成分B.④⑤均为抗原-抗体反应C.三种检测均采用鼻咽拭子采样D.抗体检测阳性说明体内携带病毒A12345678910111213解析

靶标①②分别是对病毒的核酸和病毒上的抗原进行检测,故靶标①②均为新冠病毒的成分,A项正确;④为核酸分子杂交原理,⑤⑥均为抗原-抗体反应,B项错误;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核酸即核酸检测,也可以对抗原检测,而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抗体,即抗体检测,C项错误;抗体检测阳性说明体内存在该病毒的抗体,但体内不一定携带病毒,比如康复者体内可以存在该抗体,但体内可能不存在该病毒,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7.下图为巨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溶酶体与吞噬小泡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形成吞噬体,可以避免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C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范畴,C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8.(2023浙江6月选考)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C12345678910111213解析

由题意可知,“免疫逃逸”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的发生导致免疫能力低下,也可能是肿瘤细胞自身发生变化,导致免疫系统不能有效识别清除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依赖于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覆盖物”或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都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细胞无法识别清除肿瘤细胞,A、B两项正确。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若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则会导致免疫能力增强,不会出现“免疫逃逸”,C项错误。免疫抑制因子能够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造成“免疫逃逸”,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9.(2023浙江台州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被狗重度咬伤的受伤者要进行联合免疫,即多次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与人用狂犬病疫苗,以利于免疫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有利于为人体提供长期保护B.抗狂犬病血清与狂犬病疫苗可以在相同时间相同部位注射C.辅助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与狂犬病疫苗结合后被致敏D.没有接触狂犬病毒,人体内也存在可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淋巴细胞B组素能培优D12345678910111213解析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直接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A项错误;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直接注射抗体,而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抗狂犬病血清与狂犬病疫苗在相同时间相同部位注射,会发生抗原、抗体的结合,减弱治疗的效果,B项错误;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与狂犬病疫苗结合,一些狂犬病疫苗(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C项错误;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说明即使没有接触狂犬病毒,人体内也存在可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淋巴细胞,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0.(2024浙江北斗星盟联考改编)如图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吞噬细胞,并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识别、攻击肿瘤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吞噬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取肿瘤抗原,利用了膜的流动性特点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体现了特异性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并分泌毒素,从而导致肿瘤细胞裂解D.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MHC分子不同D12345678910111213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MHC分子相同,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1.(2023浙江嘉兴一模)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种病原体。其结构组成包括一条RNA单链、多种结构蛋白质和脂类膜(如图)。与基因组RNA互补的RNA才能作为mRNA。研究发现该病毒的一种非结构蛋白(NS1蛋白),在宿主细胞质合成后能进入宿主细胞核,改变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来破坏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但不参与子代病毒的构建。针对RSV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灭活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次注射该疫苗,人体可以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B.将该灭活疫苗注入人体,机体无法产生游离的抗NS1抗体C.巨噬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其表面将具有多种抗原-MHC复合体D.某个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含有多种抗原-MHC受体D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多次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抗体,A项正确;NS1蛋白在宿主细胞质合成后能进入宿主细胞核,改变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来破坏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但不参与子代病毒的构建,因此机体针对NS1蛋白不会产生体液免疫,所以将该灭活疫苗注入人体,机体无法产生游离的抗NS1抗体,B项正确;RSV具有多种包膜蛋白,所以巨噬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其表面将具有多种抗原-MHC复合体,C项正确;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所以某个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含有一种抗原-MHC受体,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2.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内液中C.效应B细胞不仅能产生抗体,而且能与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结合,使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裂解D.④过程可由任何一种抗原刺激记忆B细胞产生A12345678910111213解析

①过程是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项正确;⑤过程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B项错误;效应B细胞不能与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结合,也不能使其裂解,C项错误;④过程必须是由与第一次免疫相同的抗原引起的,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3.(2020浙江1月选考)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12345678910111213实验思路如下。(1)实验分组与处理。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2)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12345678910111213回答下列问题。(1)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的时间):移植后皮肤存活率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2)分析与讨论:①上述实验思路中,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

②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移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与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理由是

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是

,理由是

。③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