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找民俗里的衢州——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总表第一课时40分钟单元起始课.1.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记录民俗生活,用民俗记录生活2.了解什么是民俗,说一说身边的民俗3.找一找课文中的民俗5.探究课文为什么在众多民俗中选择“这一个”?第二课时40分钟探寻民俗文化1.借助学习单交流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的民俗特点2.我们学过的作品,阅读过的名著,本单元课文及你阅读过的课外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记录民俗生活的?记录了怎样的民俗生活?为什么要用民俗想记录生活?民俗文化的文学表达第三课时40分钟跟着课文学结构1.课文用什么结构叙写自己家乡的民俗?2.思维导图交流第四课时40分钟跟课文学主题表达1.民俗的文字表达是为谁服务?2.《社戏》为例,关注三次对比,两次聚焦。在对比中得出主题。3.《安塞腰鼓》《回延安》富有地域特色的表达。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点,明确作品主题。4.《灯笼》抓住灯笼特定载体表达主题。第五课时40分钟跟着课文学表达1.这样的表达很走心重点赏析语言我最喜欢的语言表达是:__________这些语言主要运用了_______表达方式,主要特点是________2.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第六课时40分钟跟课文学选材1.结合本单元、前面三册书、名著及其它名家名篇,探究民俗文化的加入对文章的文学表达有何意义?第七课时40分钟民俗里的衢州说一说我与衢州民俗的故事写一写民俗里的衢州民俗里的衢州作文评价第八课时40分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现民俗里的衢州讨论制作民俗里的衢州的评价量表(关注民俗价值和意义)学生自评他评展评成果制作与评估成果发布与反思单元起始课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导语,了解单元学习重点2.借助词条了解何为民俗,说一说身边的民俗3.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些民俗文化,探究在众多民俗中为何选这一个?教学过程:活动一:探寻民俗文化读单元导读语,了解单元重点核心:民俗文化的文学表达单元主题:记录民俗生活,用民俗记录生活江南水乡,看《社戏》忆淳朴乡风革命圣地,听民歌赞老区新貌西北高原,观腰鼓叹蓬勃生命齐鲁乡间,借灯笼颂寄情家园何为民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民俗。展示百度词条。同学交流发言。3.速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你挖掘出了哪些民俗文化?明确:地方社戏、陕北信天游、陕北安塞腰鼓、灯笼文化等明确:(1)社戏知识简介。“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2)信天游知识简介。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奔放热烈。(3)“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4)灯笼文化。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活动二:理解名家笔下的民俗特点探究:四篇课文涉及不同的地域,各地均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课文为什么在众多民俗中选择“这一个”?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民俗——乡土风情——民族特色——童年回忆——逝去的美好——乡愁——家国之思等等民俗的文学化表达教学目标:1.借助课内外文章,探究民俗的文化表达方式活动一:1.阅读课外写民俗的文章,探究民俗的价值和意义文章来源文章篇名发现涉及的民俗民俗在文中的出现方式作品表达的主题本单元课文前三册书名著名家作品为本单元的四种民俗写介绍词尝试化用课文为四种民俗写介绍词,在组内、班级内进行介绍第三课时跟着课文学结构教学目标:梳理本单元文章结构,总体上把握文章框架通过把握结构,再次理解民俗在其中的意义活动一:理清每篇文章的行文线索,完成下表。篇目线索《社戏》看社戏《回延安》延安情《安塞腰鼓》腰鼓《灯笼》灯笼活动二:理清全文脉络,画出各篇的思维导图通读《社戏》,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所写的几件事?(语文书思考探究一)《回延安》共有五个诗节,请根据提示,概括每个诗节的内容,体会诗人情感变化,填写鱼骨图。浏览《安塞腰鼓》,根据文章结构完成结构图。打鼓前(打鼓前(1-4)()的腰鼓5-13宏伟的(5-13宏伟的()14-17雄壮的()18-22击鼓的()23-27奇丽的()安塞腰鼓打鼓中(打鼓中(5-27)()的腰鼓打鼓后(打鼓后(28-30)()的腰鼓《灯笼》中,作者以灯笼为情节,回忆了哪些与灯笼相关的情节?灯迎祖父——上下灯学——村口红灯——元宵彩灯——族姊远嫁——纱灯描红——想象宫灯——挑灯看剑第四课时跟着课文学主题表达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民俗的文字表达为谁服务教学过程:活动一:《社戏》为例,关注三次对比,两次聚焦。在对比中得出主题。社戏的民俗体现:戏、人、景完成《社戏》教学感受淳朴民风1、记住一句话:可以说作者对这次经历的感悟都集中到了课文的结尾,文中的我对社戏如何评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在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2、说清一件事(1)、戏真的好看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找到相关的句子,前后桌讨论讨论,这戏是不是好看?“我”最想看到的戏是:结果是:“我”最不想看到的戏是:结果是:(2)“我”最想看的戏没有看到,“我”最不想看的戏却一直在“我”眼前,“我”当时该是怎样的心情?我最想看铁头老生连翻八十四个筋斗。(唉)结果是:铁头老生并没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唉)结果是:“但是等了许多时候都不见”。我最不想看“老旦、小旦咿咿呀呀的唱”。(唉)结果是:“老旦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一把交椅上坐下了......仍旧唱。”(3)“我”觉得戏不好看,同去的小伙伴们也这么认为吗?老师呢,把小伙伴看戏时的情态找了出来,请大家看大屏幕。读一读,说说他们看戏的心情。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哈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全船的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4)豆好吃吗?但我吃了那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那夜的戏不好看,豆也很普通,那文章结尾为什么连连说好呢?到底什么好呢?朋友好,有双喜,阿发这样的好朋友陪我,使我难忘景好,农村美好的景色,特别是夏夜行船一节,使我流连忘返人好,我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没骂我们,还送豆给我,表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心情好,偷吃罗汉豆的刺激与快乐的心情。3、认识一个朋友那夜的看戏中,文中写了许多小朋友,说出名字如双喜、阿发、桂生……你最想认识谁?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句子,说说你想认识的理由。这群孩子个个都是那么善良,那么可爱,那么善解人意。尤其是双喜,还那么懂事,聪明,能干。感谢那里淳朴的民风孕育了一群纯朴的好伙伴。如果打算以社戏来打造江南水乡民俗风情馆,你打算在里面呈现什么?请说明理由。水乡特色+江南民俗笑脸墙省亲图看社戏小伙伴偷豆活动二:探究单元几篇文章的主题(1)《社戏》中的看社戏是全文线索,叙写“我”儿时在赵庄看戏的感受和经历来表达对故乡的风景、人情美的怀念,对》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2)《回延安》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3)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4)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第五课时跟着课文学表达教学目标:通过比较,掌握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活动一:这样的表达很走心篇目文体表达方式《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我最喜欢的语言表达是:__________这些语言主要运用了_______表达方式,主要特点是_______1.《社戏》和《安塞腰鼓》《回延安》《灯笼》几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2..学生自主探究结果交流。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穿插使用的。活动二:对比阅读(一)安塞腰鼓表演是那么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品读文章之好,用“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______,你看_________”,(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例:“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修辞,你看:1、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排比。这几个词语层层递进,用来说明安塞腰鼓是生命宣泄、升华的表现。2、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抒发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比,反复。这句是全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表现安塞人民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4、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排比。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之情。5、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运用排比层层递进,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6.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一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反复,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7.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好在综合交错运用了排比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力与美推到极致。(二)社戏》和《安塞腰鼓》《回延安》《灯笼》几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学生自主探究结果交流。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穿插使用的。如《社戏》一文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非常有特色。景物描写: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一幅水乡月夜美景图。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急切、激动的心情。人物描写:①“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运用“点”“磕”“退后”“上前”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②“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通过对阿发的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善良淳朴、憨厚无私。(三)《安塞腰鼓》《回延安》富有地域特色的表达。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点,明确作品主题。跟着课文学选材教学目标:1.完成《灯笼》教学,读懂灯笼里的情缘2.以《灯笼》为例,探究民俗在文学表达中的选择教学过程:活动一:.作者将记忆比作网,与灯笼结下哪些“缘”呢?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蕴含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思念——感动和欢乐——淡淡的失落——怜悯——悲壮活动二:民俗的选择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物——灯笼(民俗特色)事——和民俗有关的那些人和事情——由民俗拓展出去的乡土童年家国天下1.灯笼凝聚了作者哪些情感?自己家国天下对灯笼的喜爱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国家深切的爱意以天下为己任,保家卫国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2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3.灯笼这一民俗载体在表达方式运用时的作用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