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浙江省百校高三语文1月调研联考试卷
2024年1月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
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
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
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北宋的题山水画诗,固然仍有不少是停留在单纯描述画面,赞扬画家画得逼真,然而融入个人情
感的作品比例却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与唐代不同,在这类融入个人情感的诗歌中,卧游不再是最重
要的表现内容,它只是一个途径,而归隐才是最终目的。在北宋涉及党争的诗人的题山水画诗中,提到
归隐的诗歌约占30%,远远高于唐代。而谈到归隐的作者更是远多于唐,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
晁补之、蔡襄、秦观等都有提及。
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不仅出现了李成、范宽这样杰出的山水画家,而且诞生了郭熙《林泉
高致》这样精到的山水画理论总结,而这一时期苏轼的画学理论更推进了文人画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之
下,山水画空前繁荣,山水不仅彻底摆脱了作为背景的尴尬局面,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且融入了文人
的情思,更易与诗人契合。故失意的文人更容易在山水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处。然而林泉之思大量产
生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北宋党争有关。政党之间的相互倾轧,使许多文人卷入了政治旋涡,宦海沉浮
的沧桑使文人们大多疲惫不堪,故而转向对山水的倾诉,以求通过山水获得精神压力的释放。这种情绪
深深地反映到了题山水画诗中,成为观山水画所得的一个最重要的感受。如晁补之《题段吉先小景》三
首(其二):
人生何事踏尘埃,闲处胸襟足自开。不作终南养高价,小山幽桂好归来。
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亦被作为旧党卷入党争之中,这使其诗歌洋溢着浓厚的归隐情绪。这
首诗否定了唐代以隐居为终南捷径的表达方式,而认同真正的归隐。
在北宋党争之后,题山水画诗建立起一种归隐的情调。不仅单纯地描述画面,强调画中景致的逼真,而
且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林泉之思。这种规范的建立,对北宋之后的题山水画诗书写更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
用。归隐情绪成为题山水画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模式,如元末明初张以宁《题山水图》:
山水坐来见,脩然无俗氛。碧岩虚夜月,江树静秋云。鸟影似犹见,猿声疑或闻。自怜归未许,遥忆武
夷君。
虽然自知不得归,却仍钦慕悠然无俗的山水。翻阅北宋以后的题山水画诗,常能见到这类蕴含归心的抒
情方式,北宋因党争而推进形成的林泉之思,成为后代题山水画诗重要的抒情模式。
(摘编自李旭婷《北宋党争对题画诗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北宋后期翰林图画院设立了“画学”,要求考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诗文为缘,培养了
许多优秀画家。他们的画作题材注重山水,故而山水画逐步占据正统。此时于山水画上题咏诗作,便成
了一种风尚,而且在题诗之时也可表现自己的文采和艺术观点。
元祐年间,以苏轼为首的一大批文人,组织酬唱题诗,产生了大量的山水题画、咏画之作。宋代文人与
画家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往来,便于诗作和画作所表达的思想融合统一。苏轼作为文人,思想理论比较开
阔,他积极倡导文人画,与许多画家有往来。苏轼自己也擅长画文人画,精通画理,苏画现存《枯木怪
石图》《竹石图》等多种,他能完整地体悟画作的精髓,所题之诗更具风韵。苏轼经常与宋代著名的画
1
师文同交往,他接受了文同的画竹需要“胸有成竹”的理论,文同每次作完画都要等着苏轼来题赞,所
以有“文画苏题”一说。苏轼与文同的交往,有利于苏轼体悟山水画所表达的状态,题山水画诗中所表
达的气韵更加准确。并且苏轼在书法上造诣深厚,他的题诗,使绘画与诗歌结合得更加完整。“文画苏
题”这一现象,表明苏轼在创作题山水画诗领域的崇高地位,展现了宋代诗人与画家在求画和求诗的相
互吸引下,山水题画诗的繁荣发展。
苏轼的诗画理论首先出现在《王维吴道子画》中,“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
仙翩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苏轼认为吴道子和王维的画作都很绝妙,但更
赞赏王维之画意味深长,有所寄托。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中写道:“论画以形
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他反对诗画片面追求形似,主张言画贵神,言诗贵韵。
苏轼擅长以哲理立意,反映了大部分宋代诗人主张义理的态度。但是苏轼也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
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为典型的
一个论断,它打破了诗歌与绘画之间的壁垒,强调一种意境的契合。其次,苏轼在诗画理论上讲求“随
物赋形”,在《文说》中提出:“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苏轼在这里强调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应该按照事物本身
来描绘刻画事物的形象。再有,崇尚理趣在苏轼的题山水画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苏轼题山水画诗反映
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充满了理趣,借“画”说“理”的同时,注重审美趣味的艺术阐释。如《惠崇
春江晓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利用“暖”和“知”二字点活了
整个画作,用触觉补充绘画的视觉感受,将物象融汇于心,准确表达物象之外的含义,赋予画作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充满哲理趣味的同时使画面充满活力。
(摘编自毛娜《苏轼山水题画诗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宋时期郭熙山水画理论总结《林泉高致》及苏轼山水画理论共同推进了文人画的形成。
B.北宋许多文人在经过政党倾轧和宦海沉浮之后,转向了对山水的倾诉,产生了归隐情绪。
C.北宋山水画占据正统地位之后,许多山水画家善于在作画时表现自己的文采和艺术观点。
D.苏轼在《王维吴道子画》中批评吴道子画作只重视画工技艺高超精妙,缺少深长的意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宋题山水画诗的表现方式有单纯描述画面和诗中融入个人情感两种。
B.北宋题山水画诗融入了个人情感的作品中所表达的归隐情绪与唐代不同。
C.宋代文人与画家经常交流往来,这有利于诗作和画作所表达的思想统一,“文画苏题”现象就是其中
的代表。
D.苏轼的“随物赋形”论强调按照事物本身来描绘刻画事物的形象,与唐代题山水画诗描述画面形象异
曲同工。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崇尚理趣在苏轼的题山水画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观点
的一项是(3分)
A.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一一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诗》
B.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迩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著色山。一一苏轼《王晋卿所藏著色
山二首》(其一)
C.君归岭北初逢雪,我亦江南五见春。寄语风流王武子,三人俱是识山人。一一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王
晋卿画著色山二首》(其二)
D.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一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
岛图〉》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题山水画诗”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王维《山中》一诗写道:“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请结合材料二中
2
苏轼的诗画理论,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瓦猫(节选)
葛亮
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
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
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株
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
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
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
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
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
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
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
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
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②。
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
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
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
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的。要是不打
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
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他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
地方,盖个研究所。
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橹
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
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囱儿,新烧的饵块③,给他们送些去。
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
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刨了一块木板,刨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陀
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
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
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椽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
闻先生说,愿闻其详。
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
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
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髅髅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凶。
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
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荼郁垒执鬼以饲虎
的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
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
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扑哧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识
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
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囱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
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来一只毛色绚亮
3
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
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
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
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梯上屋顶,恭恭
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
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望着他们,竟让
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晌。向主家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
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
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
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
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
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
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
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
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
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
(有删改)
【注】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一颗印:也称“一
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
③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行文节奏缓急有致,找房、装修、待客等情节较为舒缓,瓦猫“开光”则稍显紧凑,表现出了
作品丰富的意蕴。
B.小说气氛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了生活气息,
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
C.小说开头描写翠湖边的梨花,接着在“蓝花楹开得正盛”的季节展开故事,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意
境,使小说具有诗化美。
D.小说语言轻灵有张力,富于生命力,叙事温润平和又舒畅自然,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体现了作者
独特的抒情美学追求。
7.关于文中对“瓦猫”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宁怀远将瓦猫错看成古书里的镇宅虎,侧面表现了当地匠人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B.文中对端公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给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C.文中对瓦猫开光的描写,既展现了西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又寄予了美好期盼。
D.作者讲述瓦猫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风俗,意在揭示西南地区人们的迷信和无知。
8.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评价葛亮小说时说:“他笔下的人物,即使在艰难的时世,那种仁义的理
念没有泯灭。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重现。”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小说中的人物“重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部分。(6分)
9.《瓦猫》里有真实人物和事件,如闻一多先生租房设立“文科研究所”;有虚构人物,如青年学生宁
怀远、匠人祖孙。作品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
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文本一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碑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
4
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
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
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
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
少卿。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成B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
徐理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
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
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
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
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视诸选奥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理以议南迁,为
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景泰八年正月壬
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诬谦等与黄被构邪议,更立东宫。都御史萧惟祯定谶,处极刑。丙戌改
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文本二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而所上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
机,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道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
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节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于忠肃集•提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B.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C.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D.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中国古代执掌监察的官员。明设左、右都御史作为都察院长官。
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
D.东宫,太子居处,文中借指太子;在汉代也以太后所居东宫借指太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乐安时,于谦奉命数说朱高煦的罪行,朱高煦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
B.于谦因王振误会,被人弹劾,下狱三个月;后获释,贬官为大理寺少卿。
C.正统十四年,也先见中原无隙可乘而想求和,于谦劝说皇帝接回太上皇。
D.后人评价于谦的奏疏可见治国谋略,其诗歌大多遒劲,胜过一般的文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4分)
(2)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4分)
14.于谦《石灰吟》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结合传记材料,概括哪些事件可以
体现他在诗中所言的志向。(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5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匡山:即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是诗人少年时读书学剑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远近、动静等不同角度描写了匡山晓峰环簇,藤蔓摇曳,清幽秀丽的景致。
B.颔联描写诗人熟悉的山村,家犬伴随,村人晚归,充满了浓郁而平静的生活气息。
C.前三联借景抒情,突出了匡山的“清境”,末联直接表达诗人“书剑许明时”之情。
D.整首诗既清新质朴、优美自然,又瑰丽浪漫、大气磅礴,与《蜀道难》风格类似。
16.此诗写于李白离乡去蜀之际,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有评论者说:“此诗透露出诗人隐逸与
入世的矛盾。”请据此分析此诗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的《登高》中“,”两句,从时空角度写出了自己离家之远和客居之久,深沉地表达了暮年的
漂泊之苦。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两句,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
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3)“浮云”意象意蕴丰富,比如隐喻鄙视功名利禄的精神气度,比喻奸邪小人,比喻人的漂泊迁徙等。
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近几年,不少影视剧重视对传统文化价值内容的挖掘,例如《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京剧文化、《长安
十二时辰》中的唐宋叉手礼……《梦华录》①。作为一部以宋代市民生活为背景展开创作的剧作,《梦
华录》中对于宋代盛行的饮茶、斗茶都作了细致的还原。剧中,赵盼凡以清水在茶汤上作画,秀出一手
宋朝流行的茶百戏,引来众人围观。茶百戏始于唐朝,刘禹锡曾这样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
碗花徘徊。”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墨客的推崇,茶百戏被做到了极致。导演杨
阳介绍,在筹备剧集期间,曾邀请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为全剧组讲解茶道。剧中借赵盼
儿之手展示中国传统非遗“茶百戏”的韵味,碾茶、热盏、击拂、水痕等工序,②,让大家近距离接
触,仿佛置身其中。
不仅如此,《梦华录》在制作上也下足了功夫,剧集以清新自然的艺术手法和精心设计的镜头调度,别
样宋朝之美展现在观众面前,不是烟雨江南就是繁华东京,都氛围感十足。《梦华录》中赵盼儿在江南
所经营的茶坊临水而建,周围杨柳成排,茶坊中二三客人喝茶聊天,远处碧波荡漾,在③的画面中描
绘了富有烟火气息的古人生活图景。为了更好地打造江南的风景,主创们走遍杭州、苏州、无锡、绍兴、
嘉兴、南涪、拈花湾、西塘、同里古镇等地考察和采风,剧集开播后观众瞬间被烟雨水乡的美景迷倒。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
一顿饱餐之后,大脑会不同程度地犯困。这一众所周知的生活体验,①?一个常见的解释是:人吃完饭
后,肠胃功能活动显著加强,血流量随之增加;相应的,大脑中的血流量开始减少,继而供氧量下降,
所以会产生困倦的感觉。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可并没有得到科学研究证据的支持。甚至有研究表
6
明,饭后大脑的血流量②,反而还会增加。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餐后犯困呢?
餐后犯困和促食欲素的水平有关系。促食欲素也叫下丘脑泌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激素。进食能够引
起身体血糖的升高,进而抑制促食欲素的分泌。而促食欲素含量降低就会导致人体困倦,让人缺少“精
气神”。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③。一般认为,胰岛素对睡眠没有直接作用,但是可以通过影响血糖对睡眠产
生间接影响。饭后,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上升,胰岛素就会分泌出来帮助降低血糖;胰
岛素还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使人体中的色氨酸含量增多,进一步形成褪黑素,从而让大脑产生睡意。
21.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3分)
A.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肩负着时代重任。B.踏上新征程,跑出加速度。
C.打卡井冈山,重走红色路。D.移除绊脚石,奔向新时代。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出征太空。其中,“邓清明”
这个名字令无数网友由衷赞叹。为了飞天这一刻,经过25年的等待、坚守与奋斗,56岁的邓清明终圆
飞天梦想。在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邓清明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是唯一一位没有飞上太空,又仍在
现役的我国首批航天员。24年来,他4次入选备份乘组,却4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
臂,一次次重新出发,为祖国永远时刻准备着。正是无数个邓清明,用自己的心血铺就了祖国航天事业
的飞天之路。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800字。
绝密★启用前
2024年1月浙江省百校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A.从材料一第二段“诞生了郭熙《林泉高致》这样精到的山水画理论总结,而这一时期苏
轼的画学理论更推进了文人画的形成”可以看出,这里是“苏轼的画学理论”;C.材料二首段“此时于
山水画上题咏诗作,便成了一种风尚,而且在题诗之时也可表现自己的文采和艺术观点”说的是“题山
水画诗者”;D.材料二第三段中苏轼只是认为吴道子和王维的画作都很绝妙,更赞赏王维之画意味深长,
有所寄托。并未涉及批评。
2.D【解析】由材料一首段和材料二第三段可知,苏轼的“随物赋形”论强调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按
照事物本身来描绘刻画事物的形象,与唐代题山水画诗单纯描述画面形象有质的区别。
3.C【解析】A.苏轼不同意杜甫的书论,书法体格或雄伟、或劲峭、或挺拔、或凝重、或圆润,各有千
秋。书法要发展就应允许不同流派、各种风格相互并存、相互促进以共同发展;B.对当时画坛中片面盛
行的水墨山水一体提出质疑,认为青绿山水也应得到同步的发展和进步;C.苏轼与王定国、王晋卿均是
被贬谪之人,所以写道“三人俱是识山人”;苏轼通过画卷上的江南之春,调侃了自己与王定国、王晋
卿贬谪的经历。苏轼用轻松的语言题诗,使山水画充满哲理趣味;D.苏轼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在诗中
转“孤”为“姑”,转“澎浪”为“彭郎”,把小孤山和澎浪矶比喻成一对美好的夫妻。这种横生的妙
趣,是诗人对生活的体察、人生的理解与眼前客观物象偶合的结果。
4.题山水画诗是以山水画为写作对象(1分),以单纯描述画面和融入个人情感为表现形式(1分),以表达
诗人艺术观点、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1分)的一类诗歌(1分)。
5.①“诗中有画”:苏轼称赞王维把诗歌和绘画有机结合,并善于将画境融入到诗境之中。“蓝溪”“白
7
石”“红叶”“空翠”和谐而错落地展现在“天寒”的“山路”中,俨然一幅清秀幽雅的秋山溪石图,
色彩明丽,清新秀美,富于诗情画意。(2分)②“随物赋形”:苏轼在这里强调应该按照事物本身来描绘
刻画事物的形象。如首句写冬寒时的山溪就抓住了其主要特征: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
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2分)
6.B【解析】“轻松愉快”错。闻一多先生来租房时,荣昌德老汉说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
全城都在跑警报。
7.D【解析】“意在揭示西南地区人们的迷信和无知”错误。作者的用意在于展现西南地区独特的风土
人情。
8.①古道热肠,至真至纯。荣老爹陪同闻一多去找房子,屋主不在乎租金多少,将自己新建的房子租给
闻一多,荣瑞红送饵块等,这些行善举、做善事的行为,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互相尊重、互助友善。
②谨行勤奋,躬身革命。闻一多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装修房子,展现了以闻一多为代表的西南联大人为
追求真理不畏艰苦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的力量。③敬畏传统,传承传统。瓦猫
“开光”过程的庄严肃穆,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闻一多和龙泉镇人对“礼”
的敬畏与坚守。④邻里相亲,守望相助。从文末闻太太和冯太太煮饺子时聊天的内容,可以看出她们相
互关心,相互牵挂。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守望相助的情怀。(6分,任答3点)
9.①虚构宁怀远、匠人祖孙等人物,创造了一个关于瓦猫的动人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吸引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2分)②抗战时西南联大师生艰难复建研究所的情节,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增加了小说的
真实性,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的日常风度与性格魅力。(2分)③两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为小说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将西南联大师生的生存姿态、精神品格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乡土生活融为
一体。(2分)
10.A
11.C【解析】用来记录日序的单位有六十个。
12.C【解析】C.原文“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顾理当速奉迎耳”,根据后文推知,是“景
泰元年”八月,离太上皇(英宗)被俘北去快要一年了,说明也先求和、接回太上皇(英宗)是“正统十四年
秋”战争之后一年的事情;B.“王振误会”是指“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导致“通
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D.“后人”是指编写《四库全书》的人。
13.(1)(于谦)上疏奏报陕西诸处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皇帝)下诏派御史逮捕他们。(4分)
(2)于谦身处艰难的时局,因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来不及顾念家事,他的计策使国家安定,他的忠义节
烈本来就己经彪炳史册。(4分)
14.①于谦一身正气,列数朱高煦的罪状,言辞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1分)②于谦爱国卫国,厉斥
主张南迁的徐理,力主保卫国都。(1分)③于谦清正廉洁,被抄家时,家无余钱。(1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年,授官御史。他跟随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征伐
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皇帝命令于谦口头列数他的罪状。于谦言辞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朱高煦
伏在地上发抖,说罪该万死。皇帝十分高兴。(于谦)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数百人。上疏奏报
陕西诸处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皇帝下诏派御史逮捕他们。(于谦)越级升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
山西。于谦到达官所,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情况,了解所应
当创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疏言明其事。
起初,太监王振刚刚掌权,恰巧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于谦进入朝廷,举荐参政王
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
人代替自己。案件交给法司,(于谦)被判处死罪,被关在监狱里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自己的失误,(于
谦)得到释放,贬官为大理寺少卿。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举入侵,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征讨。等到
皇帝陷落在土木堡,京城大为震惊。邸王(朱祁铉)代理国政,命令群臣讨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侍讲徐理
8
说星象有变化,应当向南方迁移。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
迁移大势就去了,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的事吗!”邮王认为他说得对,防守的决议于是确定。这年(景泰
元年)八月,离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北去快要一年了。也先看见中原无隙可乘,更加想求和,请求
让太上皇回去。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遣使者接回太上皇,皇帝(明景帝朱祁钮)不高兴。于谦不慌不忙地
说:“天位已经确定,难道还会有其他,只是按照道理应当快速迎回罢了!”皇帝看着他改变脸色说:
“听你的。”终于迎接太上皇返回,这都是于谦的功劳。于谦自己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
蔽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皇帝很了解于谦,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前台接待服务供应协议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书范本:共同债务的承担与偿还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购销合同4篇
- 2025年度茶叶电商平台入驻合作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柴油储备与应急供应合同范本4篇
- 2024年05月内蒙古2024届中国民生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毕业生“未来银行家”暑期管培生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汽车内饰部件委托加工合同书4篇
- 个性化2024版个人劳动协议汇编版A版
- 2024金融借款协议样本版
- 2025年度农产品出口FAS贸易合同范本3篇
- 第二章 运营管理战略
- 《三本白皮书》全文内容及应知应会知识点
- 专题14 思想方法专题:线段与角计算中的思想方法压轴题四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 医院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4篇)
- 图像识别领域自适应技术-洞察分析
- 港口与港口工程概论
- 《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课件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考评试卷含答案(第49-56课)
-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山东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财经大学
- 【奥运会奖牌榜预测建模实证探析12000字(论文)】
- (完整版)译林版英语词汇表(四年级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