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任务一:2.研学旅行国内发展史1_第1页
模块一任务一:2.研学旅行国内发展史1_第2页
模块一任务一:2.研学旅行国内发展史1_第3页
模块一任务一:2.研学旅行国内发展史1_第4页
模块一任务一:2.研学旅行国内发展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据史料记载,距今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携众弟子踏歌而行,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长达14年之久。考察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宣传礼乐文化;用自己的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堪称是世界研学旅行的鼻祖。研学旅行的缘起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术争鸣,成立了多种学派。相互切磋,交流融合;为有知识有才能有抱负的学士提供了有利的途径;通过周游列国,游说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达到布衣取卿相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研学旅行的缘起和发展两汉时期司马迁曾说:“二十面南游江、淮,上会稽,视禹穴,窥九嶷,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都、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漫长而大范围的游历和实地考察,才能深刻、生动地写出旷世奇著《史记》。研学旅行的缘起和发展隋唐时期求学之游0

1求士之游02体验之游03各地志同道合的游者相互聚集在一起,以学会友,共同探讨人生的真理和智慧。为了将“学而优则仕”用于实践,开创了科举制的先河。不局限于知识层面的追求,更追求精神层面,到各个地方游山玩水,陶冶自己的情怀。游学类型研学旅行的缘起和发展玄奘西去印度,历经千辛万苦传播东西文化;鉴真东渡至扶桑,传道解惑;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随时待游;杜甫曾用《壮游》诗描述了“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的惆怅。郦道元遍历山川为《水经》做注:研学旅行的缘起和发展宋朝时期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主张学子不应拘于一隅,而应“出四方游学一遭”。名师硕儒所在的书院,常常成为一地教育、学术中心,吸引远近的学子趋而往之;士子们则利用科举和出仕机会频繁旅行,深入了解各地历史文化、名胜遗产、典制赋役、科技发明,观察社会,进而推动文化和社会的变革。研学旅行的缘起和发展明清时期“游圣”徐霞客是古代教育旅行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旅行生涯前后长达35年之久。被誉为“千古奇人”。研学旅行的缘起和发展游历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和江西等在内的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基本走遍了明朝的大部分统治区域。将陶冶性情、开阔视野、探险考察三者融合在一起,使旅行成为一项综合性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性和求知性,他以旅行经历为基础著写了传世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现被定为中国旅游日。明清时期魏源把经世致用思想与爱国主义情操紧密联系起来,写下了影响中国和日本的著作《海国图志》。游观即通过“游”领略山河之美;研学旅行的缘起和发展游观游仕游历游仕即通过“游”考察社会,体察民情,获得令自己鼓舞和振奋的精神力量,实现经世致用的抱负。游历旨在通过经历、体验,感悟世事人生。近代时期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逐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清王朝被迫做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