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1(山东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1(山东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1(山东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1(山东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1(山东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1(山东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8世纪,英国教师的职责、行为规范、教师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仍以男性为依据。19世纪以来,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大批女性进入教师行业。这一变化反映了()A.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分工变化 B.蒸汽时代教师生活境遇的改善 C.机器生产使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D.工业革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2.如图为近代中国英商、华商、日商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A.华商、日商、英商 B.日本、华商、英商 C.英商、华商、日商 D.华商、英商、日商3.如表是唐朝开元年间一起案件的相关情况。该案的处置体现了()案情朝廷处理张审素被监察御史杨汪冤杀,其子张理、张琇被流放至岭南。几年后,张理兄弟逃回长安,杀死已改名为杨万顷的杨汪。宰相张九龄主张因张理兄弟“孝烈”从轻发落,宰相裴辉卿、李林甫主张依律惩治,玄宗皇帝敕令将二子交付河南府杖杀。A.礼法之争 B.礼法合一 C.礼法调和 D.崇法抑礼4.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应对热带病的路线图,以解决疟疾、血吸虫病等给贫困地区造成的困境。世界银行等多个组织共同签署了《被忽视的热带病伦敦宣言》,并每年向世卫组织提供定向捐助资金。这些做法()A.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体现了全球治理机制的互动 C.缩小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 D.旨在促进国际间协调与合作5.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A.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D.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6.考古发现,在二里岗、殷墟、台西村等遗址中出现了水沟、水井、陶水管道等遗迹。《诗经•小雅》中有“拢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A.孕育着精耕细作生产方式 B.水利工程兴建渐成规模 C.农业进步促进了文学创作 D.传统农耕经济取得突破7.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首次以决议形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A.新兴国家崛起逐步瓦解国际旧秩序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的认同 C.联合国逐步引领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D.中国开始主导国际外交规则的制定8.1918年,列宁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之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的类型“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是一种独特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一主张()A.适应了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力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导致苏俄陷入内忧外患困境 D.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9.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燃料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A.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C.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D.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10.1200年,巴黎大学与巴黎市民发生流血冲突。国王菲利曾二世颁下特许状:严厉惩罚施暴者;一旦学者被拘捕,要把学者立刻移交给教会法庭,不受巴黎市长以及世俗法庭的审判;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国王意在()A.追求司法公正 B.促进学术繁荣 C.争取大学支持 D.推动城市自治11.1996年,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A.立法工作回应民生关切 B.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D.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12.如表是关于汉武帝治国思想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汉武帝()史料出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朵弘羊。班固《汉书》A.承袭秦制,有所损益 B.尊崇儒家,兼用百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不拘一格,任人唯贤13.总理衙门设立后,奕新奏请派员出访欧洲未果。直到1866年,清政府接受赫德提议,经过多方考量,派退休的四品官员斌椿率同文馆三名学生随赫德出访欧洲。清政府的这一安排()A.旨在顺应近代化的潮流 B.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C.标志着朝贡外交的转型 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14.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这个时代嘹亮的口号。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口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C.竞技体育的市场化 D.国民体育观念不断发展15.如表是二战后世界科技政策范式转变分析表(部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期1945—1975年1975—1990年1990年至今科技政策范式为国防而科学为工业而科学为民生而科学政策模式高度集中军事国防集中式工业经济社会创新和民生科技核心目标国防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A.社会生活的需求 B.新科技革命的开展 C.国际格局的演变 D.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二.材料题(共4小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米棉之战”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城市以后,面临着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的局面。10月,上海投机资本家趁政府收购粮棉之机,大量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联合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投机商,统一行动。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三日一小涨,五日一大涨,上海米、纱、煤油、火柴价格持续暴涨。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也对上海进行封锁,并断言共产党有本领打天下,但没有本领治天下,有本领指挥打仗,但没有本领管理经济。面对这一局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集中调运粮食、棉纱等主要物资,由中央财经委员会集中掌握。在涨价最猛的11月25日,上海、天津、北京、沈阳、武汉、西安、广州、南京8个主要城市统一敞开抛售,上海的国营花纱布公司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吞吐,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催征税收,进一步收紧银根,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纷纷破产。在掌握足够的周转粮之后,中财委又部署于1950年春节后的正月初五,在上海敞开销售大米2亿多斤,国营粮店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粮价连续数日下跌,使期待暴利的投机商不得不将囤积的大米全部蚀本吐出。经此“战役”,不法投机资本从此一蹶不振。——据许毅李正华《陈云领导的上海“米棉之战”》等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米棉之战,称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结合材料评述“米棉之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康熙赈灾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东部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给京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日,康熙谕大学士,“地震倾倒民居,朕心悯念,至于穷苦兵丁,出征在外,房屋毁坏,妻子露处,无力修葺,更堪悯恻。可敕该部、行令八旗都统、副都统、参领,亲行详察,毋致遗漏……两邻十家户,有互相存恤之义,可协助修理。如官绅富民愿捐资为贫民修理房屋者,该管官酌量奖励。其令督察院五城御史遵行”。当日,康熙召集臣僚曰,“兹者地震之变……盖由朕躬不德,敷治未均,用人行政,多未允符,内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恪尽职掌,或罔上行私,或贪纵无忌,或因循推诿,或恣肆虐民,是非颠倒,措置乖方,大臣不法,小臣不廉,上干天和,召兹灾告”。九月十三日,康熙谕礼部,“前以地震示警,朕恐惧修省,夙夜靡宁,已经遣官虔告郊坛,乃精诚未达。迄今时复震动未已,朕心益用悚惕。兹当虔诚齐戒,躬诣天坛,亲行祈祷,尔部即择期具仪来奏特御”。九月十八日,“上以地震,率诸王文武官,诣天坛祈祷”。十二月初六日,康熙“免直隶顺天等府属五十七州县卫本年分水旱等灾额赋有差。又发仓库银米,赈济饥民”。——摘编自田帅保《清康熙十八年三河—平谷地震及赈灾研究》(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康熙赈灾所体现的治理理念。(2)概括康熙赈灾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的全球史”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片段一:时间国家化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涎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燕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片段二:时间全球化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琼史》(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口号提出时间口号1949.10.03“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中夹人民政府”“拥护人民民主专政”1950.02.12“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人人要问,不论老少,人人要识字”1950.11.12“准备最好的粮食,献给国家,保卫祖国”1950.11.18“稳定物价,加紧生产,加强劳资团结,搞好公私关系”1950.12.17“缴完翻身粮,赶快闹翻身,好好把田分!”1952.07.04“男女一齐发动,男女平等,反对打骂,婚姻自由”1953.10.01“发动增产节约竞赛,继续提高管理水平,为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1954.03.03“搞好生产迎接普选”1954.03.23“边生产,边建社!搞好生产,争取入社!”1956.05.02“亚非各国的友谊万岁!”“拥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摘编自《人民日报》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年菁优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1(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8世纪,英国教师的职责、行为规范、教师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仍以男性为依据。19世纪以来,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大批女性进入教师行业。这一变化反映了()A.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分工变化 B.蒸汽时代教师生活境遇的改善 C.机器生产使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D.工业革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英国教师行业中出现了大批女性,改变着原有的教师结构,体现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新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分工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教师生活境遇的具体情况,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教育体系完善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如图为近代中国英商、华商、日商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A.华商、日商、英商 B.日本、华商、英商 C.英商、华商、日商 D.华商、英商、日商【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依据材料1890年到1936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故华商发展迅速,故甲是华商;1931年之后日本开始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范围,日商纱厂迅速增多,所以乙是日商;英商因为本国本身棉纺织业发达,所以在中国纱厂一直较少,尤其是一战及之后,日本势力加紧侵略,所以丙是英商,A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表是唐朝开元年间一起案件的相关情况。该案的处置体现了()案情朝廷处理张审素被监察御史杨汪冤杀,其子张理、张琇被流放至岭南。几年后,张理兄弟逃回长安,杀死已改名为杨万顷的杨汪。宰相张九龄主张因张理兄弟“孝烈”从轻发落,宰相裴辉卿、李林甫主张依律惩治,玄宗皇帝敕令将二子交付河南府杖杀。A.礼法之争 B.礼法合一 C.礼法调和 D.崇法抑礼【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张申素被监察御史杨汪冤杀,以及其子张琇和张理的后续处理,宰相张九龄主张从轻发落,宰相裴耀卿、李林甫主张依律惩治,玄宗皇帝敕令将二子交付河南府杖杀。可知在案件的处理中体现了唐朝时期礼法之间的冲突和调和,故A项正确;礼法合一主要是将儒家伦理道德全部融进法律中,使法律渗透礼教色彩,排除B项;材料是礼法之争,不是礼法调和,排除C项;材料既有法又有礼,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应对热带病的路线图,以解决疟疾、血吸虫病等给贫困地区造成的困境。世界银行等多个组织共同签署了《被忽视的热带病伦敦宣言》,并每年向世卫组织提供定向捐助资金。这些做法()A.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体现了全球治理机制的互动 C.缩小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 D.旨在促进国际间协调与合作【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世界银行等多个组织共同签署了《被翘视的热带病伦敦宣言》,并每年向世卫组织提供定向捐助资金”可知,世界银行等多个组织共同签署了《被翘视的热带病伦敦宣言》,并每年向世卫组织提供定向捐助资金,体现了全球治理机制的互动,故B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全球治理机制的互动,未强调国际间切调与合作,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A.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D.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题干所述欧洲各地知识分子开始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和学术交流,这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与普及,这些变化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项正确;人文主义的内涵主要涉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理性等,语言的变迁是其影响下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完善人文主义本身,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现象核心在于语言的民族化趋势,不足以概括封建精神支柱瓦解的过程,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语言使用的转变,而非直接复兴古典文化的行动,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考古发现,在二里岗、殷墟、台西村等遗址中出现了水沟、水井、陶水管道等遗迹。《诗经•小雅》中有“拢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A.孕育着精耕细作生产方式 B.水利工程兴建渐成规模 C.农业进步促进了文学创作 D.传统农耕经济取得突破【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水沟、水井、陶水管道”“拢池北流,浸彼稻田”体现了灌溉农田的特点,孕育着精耕细作生产方式,A正确;根据材料不能看出水利工程兴建渐成规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文学的发展,排除C;材料没有对比,不能看出突破,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首次以决议形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A.新兴国家崛起逐步瓦解国际旧秩序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的认同 C.联合国逐步引领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D.中国开始主导国际外交规则的制定【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题干“195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首次以决议形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采纳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的认同,B项正确;题干信息主要强调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认可,而非整个国际秩序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并未涉及联合国引领全球治理机制的整体改革,排除C项;中国是参与并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但“主导”一词夸大了实际作用,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1918年,列宁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之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的类型“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是一种独特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一主张()A.适应了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力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导致苏俄陷入内忧外患困境 D.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分析】本题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强调在无产阶级掌权的国家利用市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D正确;战时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排除A;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B;1921年苏俄发生经济和政治危机,导致苏俄陷入内忧外患困境,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燃料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A.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C.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D.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题干“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制定了《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战时贸易委员会……等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此时正在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机构的成立正是为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动员,以支持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题干中的信息主要是关于战时宣传和管理的措施,并未涉及经济领域,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战争期间的措施,而非战后的国际秩序构建,排除B项;虽然美国在后来的历史中确实成为了世界霸主,但题干中的信息并未直接反映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的行为或意图,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1200年,巴黎大学与巴黎市民发生流血冲突。国王菲利曾二世颁下特许状:严厉惩罚施暴者;一旦学者被拘捕,要把学者立刻移交给教会法庭,不受巴黎市长以及世俗法庭的审判;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国王意在()A.追求司法公正 B.促进学术繁荣 C.争取大学支持 D.推动城市自治【分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题干“国王菲利普二世颁下特许状:严厉惩罚施暴者;一旦学者被拘捕,要把学者立刻移交给教会法庭,不受巴黎市长以及世俗法庭的审判;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菲利普二世通过这些措施来保障大学师生的权益,这样做可以赢得大学师生的支持和忠诚,C项正确;题干表明是将司法权转移给了教会,而非追求一个普遍适用的司法公正,排除A项;国王的特许状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冲突,而不是为了长远的学术繁荣,排除B项;国王的举措实际上是限制了城市世俗当局对大学的干预,而不是推动城市自治,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1996年,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A.立法工作回应民生关切 B.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D.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材料“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说明我国对种子的重视,而种子是关系民生的问题,A正确;仅凭对种子的重视,不能看出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和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排除BD;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排除C。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2.如表是关于汉武帝治国思想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汉武帝()史料出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朵弘羊。班固《汉书》A.承袭秦制,有所损益 B.尊崇儒家,兼用百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分析】本题考查了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题干“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这表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同时,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以及班固《汉书》中列举的各类人才,包括儒生、文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等,显示汉武帝在尊崇儒术的同时,并未完全排斥其他学派和才能之人,而是兼容并蓄,广纳贤才,B项正确;“承袭秦制,有所损益”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排除A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能全面反映汉武帝用人政策的包容性,排除C项;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儒学的独尊地位,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总理衙门设立后,奕新奏请派员出访欧洲未果。直到1866年,清政府接受赫德提议,经过多方考量,派退休的四品官员斌椿率同文馆三名学生随赫德出访欧洲。清政府的这一安排()A.旨在顺应近代化的潮流 B.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C.标志着朝贡外交的转型 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总理衙门设立后,清政府不愿派官员出访欧洲,直到1866年,清政府才派退休的四品官员斌椿率同文馆三名学生随赫德出访欧洲,体现了清政府对欧洲的轻视和不重视,由此可见,清政府的这一安排仍然受制于传统观念即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B正确;清政府的做法不利于顺应近代化潮流,排除A;清政府做法依然受到传统朝贡外交影响,排除C;“中体西用”思想指的是坚持中国封建制度、文化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这个时代嘹亮的口号。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口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C.竞技体育的市场化 D.国民体育观念不断发展【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解题关键信息是“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解答】A.材料是指群众的体育观念,未涉及国家工作重心问题,排除;B.材料反映群众的体育观念,不属于社会主流价值观,排除;C.材料是群众的体育观念,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D.据材料可知,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了国民体育观念受到当时一定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5.如表是二战后世界科技政策范式转变分析表(部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期1945—1975年1975—1990年1990年至今科技政策范式为国防而科学为工业而科学为民生而科学政策模式高度集中军事国防集中式工业经济社会创新和民生科技核心目标国防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A.社会生活的需求 B.新科技革命的开展 C.国际格局的演变 D.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1975年、1975—1990年、1990年至今三个阶段的科技政策范式、政策模式和核心目标各有不同,主要和当时美苏冷战、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等国际格局演变有着密切关系,C项正确;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格局的演变,“社会生活的需求”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开展起来,但不属于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美苏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加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材料题(共4小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米棉之战”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城市以后,面临着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的局面。10月,上海投机资本家趁政府收购粮棉之机,大量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联合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投机商,统一行动。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三日一小涨,五日一大涨,上海米、纱、煤油、火柴价格持续暴涨。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也对上海进行封锁,并断言共产党有本领打天下,但没有本领治天下,有本领指挥打仗,但没有本领管理经济。面对这一局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集中调运粮食、棉纱等主要物资,由中央财经委员会集中掌握。在涨价最猛的11月25日,上海、天津、北京、沈阳、武汉、西安、广州、南京8个主要城市统一敞开抛售,上海的国营花纱布公司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吞吐,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催征税收,进一步收紧银根,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纷纷破产。在掌握足够的周转粮之后,中财委又部署于1950年春节后的正月初五,在上海敞开销售大米2亿多斤,国营粮店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粮价连续数日下跌,使期待暴利的投机商不得不将囤积的大米全部蚀本吐出。经此“战役”,不法投机资本从此一蹶不振。——据许毅李正华《陈云领导的上海“米棉之战”》等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米棉之战,称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结合材料评述“米棉之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解答】本题是评述类试题,根据“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也对上海进行封锁,并断言共产党有本领打天下,但没有本领治天下,有本领指挥打仗,但没有本领管理经济”“经此‘战役’,不法投机资本从此一蹶不振”可知,“米棉之战”实质上是党领导人民对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综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党和人民面临着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任务。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相勾结,利用建国初期的困难,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破坏社会稳定,推翻新政权。党中央通过调集全国物资、统一行动,打击投机商等措施,稳定了物价,取得了市场主动权。“米棉之战”的胜利,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巩固人民政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面对这一局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集中调运粮食、棉纱等主要物资,由中央财经委员会集中掌握”可知,在“米棉之战”中,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国营经济也发挥了市场主导作用,保障了斗争的胜利。这充分展现了党的领导力和制度的优越性,说明新政权的强大生命力。故答案为:“米棉之战”实质上是党领导人民对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党和人民面临着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任务。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相勾结,利用建国初期的困难,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破坏社会稳定,推翻新政权。党中央通过调集全国物资、统一行动,打击投机商等措施,稳定了物价,取得了市场主动权。“米棉之战”的胜利,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巩固人民政权具有重要意义。在“米棉之战”中,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国营经济也发挥了市场主导作用,保障了斗争的胜利。这充分展现了党的领导力和制度的优越性,说明新政权的强大生命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康熙赈灾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东部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给京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日,康熙谕大学士,“地震倾倒民居,朕心悯念,至于穷苦兵丁,出征在外,房屋毁坏,妻子露处,无力修葺,更堪悯恻。可敕该部、行令八旗都统、副都统、参领,亲行详察,毋致遗漏……两邻十家户,有互相存恤之义,可协助修理。如官绅富民愿捐资为贫民修理房屋者,该管官酌量奖励。其令督察院五城御史遵行”。当日,康熙召集臣僚曰,“兹者地震之变……盖由朕躬不德,敷治未均,用人行政,多未允符,内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恪尽职掌,或罔上行私,或贪纵无忌,或因循推诿,或恣肆虐民,是非颠倒,措置乖方,大臣不法,小臣不廉,上干天和,召兹灾告”。九月十三日,康熙谕礼部,“前以地震示警,朕恐惧修省,夙夜靡宁,已经遣官虔告郊坛,乃精诚未达。迄今时复震动未已,朕心益用悚惕。兹当虔诚齐戒,躬诣天坛,亲行祈祷,尔部即择期具仪来奏特御”。九月十八日,“上以地震,率诸王文武官,诣天坛祈祷”。十二月初六日,康熙“免直隶顺天等府属五十七州县卫本年分水旱等灾额赋有差。又发仓库银米,赈济饥民”。——摘编自田帅保《清康熙十八年三河—平谷地震及赈灾研究》(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康熙赈灾所体现的治理理念。(2)概括康熙赈灾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康熙赈灾。第一问要结合康熙赈灾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康熙赈灾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康熙十八年(中国)。根据材料“地震倾倒民居,朕心悯念,至于穷苦兵丁,出征在外,房屋毁坏,妻子露处,无力修茸,更堪悯恻。可敕该部、行令八旗都统、副都统、参领,亲行详察”可得,调查灾情;根据材料“发仓库银米,赈济饥民”可得,政府主导,稳固统治;根据材料“两邻十家户,有互相存恤之义,可协助修理”可得,相互救助。(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康熙十八年(中国)。根据材料“可敕该部、行令八旗都统、副都统、参领,亲行详察”可得,详加调查地震损伤情况;根据材料“内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并结合所学可得,严格要求相关官员的认真、负责态度;根据材料“上以地震,率诸王文武官,诣天坛祈祷”可得,致祭天坛,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根据材料“发仓库银米,赈济饥民”可得,人性化的灾后处理。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通过救灾稳定了社会秩序,杜绝了民众暴乱的可能,加强统治。故答案为:(1)调查灾情,相互救助,政府主导,稳固统治。(2)特点:详加调查地震损伤情况;严格要求相关官员的认真、负责态度;致祭天坛,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人性化的灾后处理。意义:稳定了社会秩序,杜绝了民众暴乱的可能,加强统治。【点评】本题考查康熙赈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的全球史”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片段一:时间国家化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涎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燕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片段二:时间全球化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琼史》(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第一问要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来解答。第三问要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特征来解答。【解答】(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19世纪中叶(英国)。据材料“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得出英国政府政策的支持;据材料“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得出科学家的努力;据材料“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得出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据材料“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得出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英法两国是竞争对手,拥有制定时间标准的权利,法国打击英国霸权;英国拥有较多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推行“时间全球化”会遭到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反抗。(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结合所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知对时间的掌握象征着权力,制定时间体系和发布时间规则,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时间标准的制定过程也就是国家实力较量的过程,把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本初子午线,以格林威治时间作为世界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