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风电勘察报告_第1页
木垒风电勘察报告_第2页
木垒风电勘察报告_第3页
木垒风电勘察报告_第4页
木垒风电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垒风电勘察报告PAGEPAGE0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工作任务、内容、依据及完成的工作量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1地形、地貌 32.2场地岩土构成 32.3不良地质作用 32.4地下水条件 5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54、场地岩土工程评价 54.1地基稳定性评价 54.2场地土腐蚀性评价 54.3岩土工程条件评价 84.4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 94.5地基与基础方案分析 95、结论及建议 9附图:1、风机位、升压站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张)2、升压站工程地质剖面图(8张)3、勘探点柱状图(49张)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2张)2、地层统计表(1张)附件:1、土壤电阻率测试成果(1份)2、易溶盐检测报告(1份)3、勘察任务委托书(1份)1、前言1.1工程概况乾新昌吉木垒老君庙风电场一期(49.5MW)项目工程为新建工程,本次为施工图勘测阶段,本次勘测任务由勘测室承担。本次拟选场址区位于新疆木垒县东北方向约100km,交通较为便利。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因此综合判定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一期工程共设计安装33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9.5MW。1.2、勘察工作任务、内容、依据及完成的工作量1.2.1勘察工作任务(1)对拟建场址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2)对33台风力发电机组及升压站进行现场地质勘察及分析,提供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文件资料。为选定的风电场场址及风电机组等建、构筑物布置方案的基础设计提供有关工程地质资料。(3)对33台风力发电机组及升压站所在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做出评价。(4)参加施工阶段对33台风力发电机组及升压站基础开挖后的基坑验槽及相关地基处理论证工作。1.2.2勘察工作主要内容1.2.2.1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场址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1.2.2.2查明场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⑴场址区的地形地貌、成因类型和特征。⑵场址区岩土层及膨胀岩土、盐渍岩土、冻土等特殊性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分层厚度、结构、天然密实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⑶查明场址区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升压站北侧缓坡位置图图2.32.4地下水条件本次勘察期间,在勘察深度7.0~9.0m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出露,设计及施工时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及附近工程资料,拟建风电场等效剪切波速Vse为250~500m/s。综合判定该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及可知,站址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场地内无可液化土层,因此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4、场地岩土工程评价4.1地基稳定性评价依据现场勘察结果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构造图》,在风电场及升压站场地范围内无活动断裂通过,场地地形略有起伏,地势开阔,地层结构稳定,不具备产生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震液化等地震地质灾害的条件;风电场及升压站处于相对稳定地段,适宜建场。4.2场地土腐蚀性评价根据现场探井中取得的14组14件土样。其中风电塔基10组10件土样,升压站4组4件土样,经室内试验及计算后,综合分析,场地土中硫酸钠含量小于1%,因此,不考虑场地土的盐胀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附录G划分场地环境类别为Ⅲ类。1)风电场:风电场范围内分布的盐渍土主要为中亚硫酸盐渍土、中硫酸盐渍土。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中等腐蚀性,场地土PH值在7.7~8.4之间,结合本次勘测现场电阻率测试结果,可知场地土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风电场场址易溶盐分析成果表表4.2.1土样编号取样深度(m)总盐量(%)c(CL-)/2c(SO42-)《岩土工程勘范》(GB50021-2001)分类Cl-含盐量(mg/kg)SO42-含盐量(mg/kg)土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等级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等级F5-10.3-0.40.49690.34中亚硫酸岩渍土974.91921.2中弱F13-10.3-0.40.29210.44/620.4960.6弱弱F14-10.3-0.40.35720.81中亚硫酸岩渍土1152.1960.6中弱F18-10.3-0.40.42550.13中硫酸岩渍土443.12401.5弱弱F19-10.3-0.40.38800.32中亚硫酸岩渍土797.61681.1中弱F20-10.3-0.40.41470.22中硫酸岩渍土709.02161.4弱弱F21-10.3-0.40.33070.25中硫酸岩渍土531.81440.9弱弱F24-11.3-1.40.35140.14中硫酸岩渍土354.51681.1微弱F26-10.3-0.40.19500.19/265.9960.6微弱F28-10.4-0.50.37580.08中硫酸岩渍土265.92161.4微弱2)升压站升压站范围内分布的盐渍土主要为中硫酸盐渍土。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场地土PH值在7.7~8.1之间,结合本次勘测现场电阻率测试结果,可知场地土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判定结果详见下表:升压站场址易溶盐分析成果表表4.2.2土样编号取样深度(m)总盐量(%)c(CL-)/2c(SO42-)《岩土工程勘范》(GB50021-2001)分类Cl-含盐量(mg/kg)SO42-含盐量(mg/kg)土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等级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等级S4-11.0-1.10.33950.07中硫酸岩渍土177.31681.1微弱S1-11.0-1.10.25540.20/354.51200.8微弱S11-11.0-1.10.22460.25/265.9720.5微微S13-11.0-1.10.22940.13/177.3960.6微弱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4.3岩土工程条件评价根据本次勘测成果,各地基岩土的工程条件分析如下:①角砾:该层在场区内以基岩覆盖层的形式出现,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不大,层厚0.2m~1.4m,物理力学性质良好,由于埋深较浅建议挖除。②强风化砂岩:该层在场区内较为均匀,厚度不大,层厚0.8m~1.6m,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可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③中风化砂岩:中等风化,层状构造,粒状结构,裂隙不发育。该层在场区内分布较为均匀,揭露厚度5.1m~5.9m,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可作为重要建(构)筑物及桩端的持力层。④强风化凝灰岩:该层在场区内分布较为均匀,厚度变化不大,层厚3.0m~3.9m,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可作为重要建(构)筑物及桩端的持力层。⑤中风凝灰岩:该层在场区内分布较为均匀,厚度变化不大,揭露厚度4.0m~4.7m,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可作为重要建(构)筑物及桩端的持力层。4.4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根据场地土性质,结合本次勘测的物探成果报告(详见附件)、相关规范及已有工程经验,建议物理力学指标采用如下值:①角砾:fak=250kPa、φk=35o、γ=19kN/m3、Es=20MPa、Ed=45MPa②强风化砂岩:fak=400kPa、φk=40o、γ=22kN/m3、Es=40MPa、Ed=400MPa③中风化砂岩:fak=800kPa、φk=45o、γ=22kN/m3、Es=45MPa、Ed=800Mpa④强风化凝灰岩:fak=350kPa、φk=35o、γ=21kN/m3、Es=35MPa、Ed=350MPa⑤中风化凝灰岩:fak=600kPa、φk=40o、γ=22kN/m3、Es=40MPa、Ed=650MPa4.5地基与基础方案分析从整个场地来看,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为①角砾工程性质一般,当满足变形及承载力要求时,可做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下部为②强风化砂岩、③中风化砂岩、④强风化凝灰岩、⑤中风化凝灰岩等基岩,物理力学性质良好,为良好的天然地基土,因此风机及其它建(构)筑物均可以基岩为基础持力层,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因②强风化砂岩、③中风化砂岩、④强风化凝灰岩、⑤中风化凝灰岩等基岩人工开挖十分困难,建议考虑采用免爆、机械开挖或小剂量爆破方式施工,保证基岩爆破后岩石边坡的稳定性。建议严禁施工时破坏基础围岩;基坑回填应保证夯实质量,并利用地形做好地表防排水措施。5、结论及建议5.1风电场及升压站均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边缘,总的地貌特征较单一,多为风蚀残丘。场地地形略有起伏,地势较开阔。有简易道路到达,交通运输条件相对便利。场地呈戈壁景观,有少量耐旱植被生长。海拔高程在971.30m~1018.70m之间,相对高差在47m左右。5.2拟建场地地形略有起伏,在勘察范围内无滑坡、崩塌、采空区、地下天然洞穴等不良地质作用;升压站场区北侧约150.0m处存在坡度约30○的缓坡(如图2.3),建议做好相关滑坡、防洪防护措施。5.3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及附近工程资料,拟建风电场等效剪切波速Vse为250~500m/s。综合判定该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5.4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及可知,站址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5.5风电场场地内发育中亚硫酸盐渍土、中硫酸盐渍土,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中等腐蚀性。场地土中硫酸钠含量小于1%,因此,不考虑场地土的盐胀性。升压站场地内发育中亚硫酸盐渍土。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土中硫酸钠含量均<1%,不具盐胀性。5.6根据场地土性质,结合本次勘测的物探成果报告(详见附件)、相关规范及已有工程经验,建议物理力学指标采用如下值:①角砾:fak=250kPa、φk=35o、γ=19kN/m3、Es=20MPa、Ed=45MPa②强风化砂岩:fak=400kPa、φk=40o、γ=22kN/m3、Es=40MPa、Ed=400MPa③中风化砂岩:fak=800kPa、φk=45o、γ=22kN/m3、Es=45MPa、Ed=800Mpa④强风化凝灰岩:fak=350kPa、φk=35o、γ=21kN/m3、Es=35MPa、Ed=350MPa⑤中风化凝灰岩:fak=600kPa、φk=40o、γ=22kN/m3、Es=40MPa、Ed=650MPa5.7场地上部为①角砾工程性质一般,当满足变形及承载力要求时,可做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下部为②强风化砂岩、③中风化砂岩、④强风化凝灰岩、⑤中风化凝灰岩等基岩,物理力学性质良好,为良好的天然地基土,因此风机及其它建(构)筑物均可以基岩为基础持力层,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因②强风化砂岩、③中风化砂岩、④强风化凝灰岩、⑤中风化凝灰岩等基岩人工开挖十分困难,建议考虑采用免爆、机械开挖或小剂量爆破方式施工,保证基岩爆破后岩石边坡的稳定性。建议严禁施工时破坏基础围岩;基坑回填应保证夯实质量,并利用地形做好地表防排水措施。5.8土壤电阻率值见附件:土壤电阻率测试成果。物探测试成果见附件:物探成果报告。5.9标准冻土深度为177cm。5.10根据本次勘察结果,7.0~9.0m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