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知识点梳理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知识点梳理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知识点梳理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知识点梳理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知识点梳理

一、了解散文

写了什么:人、事、景、物

为什么写:中心(关键词)一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怎么样写:艺术手法

二、散文中常见艺术手法

(一)修辞

修名称解艺术效果修名称解释艺术效果

辞释辞

①生动形象,突显特征;

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①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

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把物当人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事物以

比将A比拟

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写,将物人感情,使语言形象化,显得生动

喻作B人

意见于言外”;③引发格化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想象,

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加强感染力

有意言过其

用相关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

实,对客观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

借事物代增强形象性;②委婉含夸

事实作夸大想;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

代替所表蓄,幽默俏皮;③有时张

或缩小描述共鸣;③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达事物具有回避掩饰作用

以突显特征

由两个

由三个或三

字数相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

个以上内容①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②强

当、结抑扬顿挫,音乐感强;

相关、结构化抒情,增强感染力;③增加气

对构相同②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排

相似、语气势,增强表现力;④层层递进,

偶的语句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比

一致的句子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

构成的朗上口,悦耳动听,便

构成的语言容之效

语言艺于吟诵与记忆

艺术形式

术形式

设为引人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反用疑问形式①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词严,引

第1页共12页

问注意而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问从反面表达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②

无疑而②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正面的意思变化句式,掀起波澜

问,明深思,发人深省;③能

知故问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

理清思路、提纲挈领作

有意让①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

某些词容;②一唱三叹,能加又叫“说反

句重复强节点和抒情效果;③话”,用与①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

反反

出现,间隔反复还具有串接文本意相反的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

复语

有连句文段、连接内容、分词句来表达能增强批判性;②具有幽默感

续、间清层次之用,不断强化本意

隔之分内容

又叫

“一语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采用不同感

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

双关”,意委婉;②含蓄隽永,觉间相互沟

双通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

分谐音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通与挪移的

关感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

双关和效果;③生动、活泼、方式描摹对

语义双幽默、风趣象

关两类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考查角度分类作用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

第一人称

真实、生动之感

便于抒情,有呼告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

记叙角度第二人称

亲切感,用于物,往往能达到拟人化效果

多用于写入叙事散文中,不受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生

第三人称

记叙详略详写往往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

第2页共12页

略写从侧面烘托中心

顺叙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记叙方法

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起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

补叙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

“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2.描写

(1)写景、状物散文

考查角度分类作用

视觉、听觉、嗅觉、味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

感觉角度

觉等(形、声、色角度)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

描写角度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

写景角度

内外结合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工笔:能突出景物主要特征,浓墨重

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

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

工笔与白描题。白描:简练,生动传神。二者结

称粗笔勾勒

合,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

物的特征

描写方法

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

动静描写

衬静、以静衬动力

或激发了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

又可分为虚实结合、以

虚实描写了景物的特点,或拓展了表现空间,

实写虚、以虚写实

或拓宽了意境,或深化了主题

⑵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可以是次栗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等。

3.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⑴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而是直接地表达或倾吐自己的

第3页共12页

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

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表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

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

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臆:“惨象,已使我...”。

⑵间接抒情:

方式内涵举例

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

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

《故都的秋》中借槐树来表现自己的感

借景抒情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也就是王国维说

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感叹述怀的

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作者写“绿”

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再描写景“急流”“飞舟”,都是为抒情做铺垫;

触景生情

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

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

却“字字关情”

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

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背影》中,写父亲给儿子买橘子送别

融情于事

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使读者的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品味起来更觉得真诚可亲

张抗抗的《窗前的树》,作者紧紧抓住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洋槐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精心刻画,

托物言志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洋槐沉稳、朴实和坚

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强的品质。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

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三)表现手法

手法内涵艺术效果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应的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

对比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美与丑的对立,给人以极鲜明的印

法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象征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象征

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第4页共12页

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

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

物,或由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

联想和想象物。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

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新的内容来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

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

衬托

月”的手法叫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

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侧

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以达到使人信服、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

抑扬结合突出栗点的目的。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

后扬、扬中有抑、抑中有扬、明扬实抑等的审美效果

几种

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能鲜明地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

虚实结合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

事物的本质特征

物特点,能集中地揭示主旨

高考常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1.对比: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以极鲜明的印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2.象征: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化抽象为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

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3.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4.衬托: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5.抑扬结合: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

6.虚实结合: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特点,

能集中地揭示主旨

(四)结构技巧(谋篇布局)核心知识储备食

第5页共12页

名称内涵艺术效果

开篇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拖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

开门见山

泥带水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结尾点明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思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

卒章显志

想感情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

照应题目文章正文与题目照应

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首尾呼应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

前后照应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后应

缜密,结构圆合严密

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

伏笔

的出现预设的埋伏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

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

①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

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

铺垫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

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营造气

②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①使文章叙述的事情更简洁明了,更容易突出

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主题,使中心明确;②使读者有更清晰的观感;

线索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③使文章有更清晰的逻辑,容易做到紧扣中心

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组织材料,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

三、常见题型

(一)概括题

1.把握文章内容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人或什么景;

(2)进一步分析文章,写入叙事的散文要归纳写了与人物有关的什么事情或哪几件事;写景

抒情的散文要分析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

第6页共12页

漏掉答题点。

例:2020•新课标III《记忆里的光》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

品具体分析。(全文内容概括)

2.概括文章主旨

考题形式: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体会某一段落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思想。

(二)作用题

1.语段作用(结构和内容)

(1)开头句段

①标题:点题

②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抑扬开

篇,强化读者印象。

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③中间: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④结尾:首尾呼应

(2)中间句段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

③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

等);

④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出下文内容。

(3)结尾句段

①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②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

省;③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

(4)引用性材料

传说故事:①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②丰富文章内容;③引起读者兴趣;④含蓄

地引出、表明观点。

第7页共12页

某一事件:①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在内容上具

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①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②丰富文章内容;③引起读者兴趣;④含

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名言:①论证了……观点,阐明了……事理,增强文章说服力;②丰富文章内容。

(5)插入材料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递进烘托、总分印证的关系;

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6)反复出现的句子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③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2.线索

(1)常见散文线索六类型

①以物象为线索: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

常常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②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

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系起来。这种线索多见于抒情散文,在一些怀人叙事散文中也常常碰到。

③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文中就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有些文章虽

按时间来安排结构,但没有时间性的标志词语,那就要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通过

这些词句分析出作者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还是倒过来叙述的。这种线索常为

叙事散文所用。

④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写景类散文多属此类。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游记多是这样的,以

游程中空间顺序为线索来写。

⑤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

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

这个人物还可以是作者本人——“我”。这种线索多为写人记事散文所用。

⑥以事理为线索:偏重于内在逻辑性,多见于即事明理的议论散文。常是作者从事物感受中提

炼出来的一种观点,其他材料据此展开。

(2)线索作用(结构+作用)

第8页共12页

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串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另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

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3)人物形象作用、物象作用(参照小说)

(4)标题的作用(内容、线索、悬念、修辞、中心)

(5)语言特点

1.豪放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抒情激越昂扬;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

2.柔婉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

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3.直露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4.含蓄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5.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手法,少用描绘性语言。

6.华丽(典雅)讲究节奏韵律,多用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

法。

7.庄重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8.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有趣味。

9.轻松以闲谈式的生活语言入文,生活化、口语化。

10.简洁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11.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12.口语自由灵活,亲切自然。

13.方言地方特色鲜明,表达效果独特。

语言特色鉴赏“四角度”

鉴赏角度特点或作用

动词、形容

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

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

用词之叠字、叠词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

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

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或古语

句式之长句短句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第9页共12页

美结合

整句散句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结合

风格之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

美素、活泼、诙谐等。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

修辞之美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

手法之

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

描写之美

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

(三)含义题

1.词语含义:

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

文章中;

③特殊指代意义(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2.句子含义

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

键词,只票弄清这些词语的

一看句中的关键词

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

含意。

二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

内看(审视句子内是否使用了某种技巧(尤其了技巧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

解题技巧

部语境)是修辞手法)用技巧的意思明确的句子。

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

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

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

制及补充成分的意思;如果

复句

是复句,则要先明确句间关

系,逐层分析,后体会整个

第10页共12页

复句的意思。

①总领句,从其下面的内容

入手;②过渡句,前瞻上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