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家都知道,艺术与美有密切的关系。但也有很多人觉得,科学跟美没有什么关系。物理学的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验经验:第二个阶段从实验结果提炼出来一些理论——唯象理论:唯象理论成熟后,将其精华抽取出来,就成了理论架构——这是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理论架构要数学化。四个阶段里都有美,美的性质不完全相同。以虹和霓为例说明一下。大家小时候都看见过虹和霓,觉得美极了。为什么会觉得美呢?因为它们都呈圆弧状而且有很特别的规律:虹是42度的圆弧,红色在外边,紫色在里边;霓是50度的弧,其色彩排列顺序与虹相反。虹和霓具备规律,所以即使小孩子也会觉得它们非常漂亮。这是一种在实验经验里的美。实验阶段结束后,就到了唯象理论阶段。虹和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虹和霓是太阳光经水珠折射而产生的光学现象。在虹的小水珠里是一次内反射,在霓里是两次内反射。计算的结果验证了这样的事实:一次或者两次反射以后,就会出来42度或者50度的弧。一个人了解到这点以后,他对于这个美的现象的理解又加深了。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式彻底地解决折射现象的问题。在前面的唯象理论阶段,人们是不了解折射现象的,而麦克斯韦方程式可以告诉你为什么有折射现象。这就更上一层楼了。再上一层是数学。麦克斯韦方程式是在19世纪中叶推导出来的,一个世纪以后,到了20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才了解原来这个麦克斯韦方程式的结构有极美的纯数学的根源——纤维丛。纤维丛是一个数学观念,这个数学观念在发展的时候,与物理学没有关系,与实际现象没有关系。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人们忽然发现原来麦克斯韦方程式的结构就是纤维丛。这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使得我们知道原来世界上非常复杂、非常美丽的现象的背后是一组方程式,就是麦克斯韦方程式。事实上,如果今天你问问物理学家对于宇宙结构的了解,他们会告诉你,最后的最后就是一组方程式,包括牛顿的运动方程式、麦克斯韦方程式、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方程式、狄拉克方程式和海森伯方程式。这七八个方程式就“住在”我们所看见的一切里,它们非常复杂,有的很美妙,有的则不是那么美妙,还有的很不容易被人理解。但宇宙结构都受这些方程式的主宰。这些方程式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等到你懂了它的威力之后,会心生敬畏。因为无论是星云那么大的空间还是基本粒子内部那么小的空间,无论漫长的时间还是短短的一瞬,都受着这几个方程式控制。这是一种大美。我们也可以说这些方程式是造物者的诗篇。为什么?因为诗就是语言的精华。造物者用最浓缩的语言,掌握了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结构、人的情感,世界上的一切都浓缩在“诗人”——造物者写下来的东西里!这也是物理学家最后想达到的理想境界。(节选自杨振宁《美在科学与艺术中有何异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物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蕴含着不同类型的美。B.虹和霓的美丽源于它们的圆弧形状和特别的色彩排列规律。C.唯象理论阶段人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折射现象和虹霓的成因。D.麦克斯韦方程式的结构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与纤维丛相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有人认为科学跟美没什么关系”开头,体现了作者说理的针对性。B.文章比较了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并以“霓虹”为例进行了具体阐释。C.文章将物理学中四阶段的美逐次展开,逻辑严谨,使作者观点得以详细阐述。D.作者将方程式浓缩之美类比为“造物者的诗歌”,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追求客观事实、尊重逻辑和实证,而美是主观感受,二者并无直接联系。B.科学中的规律和方程式,如麦克斯韦方程式,可以展现出科学的独特的美。C.科学之美是随着近代科学发展逐渐呈现出来的,古代人无法感受到科学之美。D.科学和美都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但我们要警惕科学发展对自然之美的破坏。【答案】1.C2.B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唯象理论阶段人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折射现象和虹霓的成因”错,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式彻底地解决折射现象的问题。在前面的唯象理论阶段,人们是不了解折射现象的”可知,唯象理论阶段并未完全理解折射现象,是麦克斯韦方程式解决了这一问题。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文章比较了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错,文章题目虽为《美在科学与艺术中有何异同》,但本文为节选,节选部分并未提及“美在艺术”中的问题,“比较异同”特别是“差异”也就无从谈起。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美是主观感受,二者并无直接联系”错,原文强调科学与美有密切关系,美存在于科学发展的各个阶段。C.“古代人无法感受到科学之美”错,古人可能无法清晰地感受第三、第四阶段的科学美感,但并不等于他们无法感受第一、第二阶段的科学之美。D.“警惕科学发展对自然之美的破坏”错,本文的主旨是:科学与美有密切关系,美存在于科学发展的各个阶段。选项背离了原文主旨。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自然界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看不到绿色皮毛的哺乳动物。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红绿色盲。除灵长类动物外的哺乳动物都没有绿色视锥细胞,绿色对它们来说和灰色没什么区别,而哺乳动物的天敌一般来说也是哺乳动物,所以绿色的皮毛并不能起到比其他颜色更好的保护作用。绿毛既然谁都看不出来,那么至少是一个无害的特点,为什么不能保留下来?一个物种的基因序列非常庞大,每次复制时都会有极低的比例出现复制错误,而这些错误完全是随机产生的,复制产生基因变异的量比环境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量大得多。哺乳动物的毛发只有黑色素、褐色素,再算上白化基因,只有三种原色。想有绿毛要靠基因突变偶然排出了一段产生绿毛的基因编码,但这种突变也可能带来另外的有害表现,如软骨病、耳聋眼瞎,所以即使绿毛的动物被生出来,也都被淘汰了。就算有幸存活了那么几只健康的绿毛动物,但是绿毛对生存没有什么优势,没有变绿动物照样活得很好。日积月累,我们看到绿毛哺乳动物的概率极低。灵长类之所以有三种视锥细胞,也不是凭空产生。人类的三种视锥细胞对光波的敏感峰值分别是560纳米、530纳米和420纳米,而人类可见光范围是400~730纳米。560纳米,530纳米,两种视锥细胞的敏感峰值离得那么近,那是因为最早它们是同一条基因倍增后变异出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还得从我们生活在树上的老祖先说起。最早的灵长类是100%素食的。很多水果在大部分生长时间里糖分含量都很低,只有在成熟的最末期糖分才会突然增加。糖分的多少可以反映在果实颜色上。如果哪个原始祖先在基因变异中偶然得到一个小的改进,可以看出果实成熟度的差异,那他就能获得更多能量,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大增,其后代活下来的概率也大增。渐渐地,凡是活下来的都是可以分辨那浅绿色和深绿色、浅红色和深红色的个体了。那么我们今后还会演化吗?当然。科学家们发现绝大多数男性视锥细胞有2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但是也测到了1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以及3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的情况,而且发现绿色素和红色素基因比例不同的男性对红色和绿色的感受强度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对有3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的人来说,是不是可能将演化途中多出来的那条绿色素的基因变成黄色素的基因呢?那样的话,这部分男性看到的也将是四原色的世界。听觉也如此。正常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听觉的感受器中内耳的毛细胞是重要的一环,可是它们从出生后数目就不再增多,只有5万多个,这些毛细胞会因为疾病、巨大的噪声,或者抗生素的原因受损。这种损失是永久性的,不能再生,所以人的听力从出生后就开始逐渐下降。一般到了60岁,大部分人都听不到6000Hz以上的声音了。所以在一场小提琴演奏中,高频谐振的部分他们是听不到的,而各倍频振的叠加才形成了整体的音色。视觉、听觉、味觉、嗅觉都是如此,这使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有所不同。但这些差别在我们感知到的信息总量中占比很小。也就是我们的认知是由大多数共识和少部分差异构成。当我们沉下心去品味差异,试图感受别人的世界时,艺术与合作就产生了;当我们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感受时,矛盾和战争由此开始。(摘编自《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绿色皮毛》)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是“我们在自然界中看不到绿色皮毛哺乳动物”原因的一项是()A.自然界正常状态下的哺乳动物毛发只有三种颜色:黑、褐、白,出现绿色皮毛动物需要低概率的基因突变。B.绿色皮毛基因突变常伴随软骨病、耳聋眼瞎等缺陷,使得绿色皮毛的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淘汰。C.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多样化生存策略,包括适应不同环境、发展其他生存技能等,而绿色皮毛并非其必要的进化方向。D.哺乳动物的天敌一般是不能分辨绿色的哺乳动物,绿色皮毛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具备特殊的伪装保护作用。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绿色皮毛对哺乳动物无保护作用,因此被自然选择淘汰。B.哺乳动物体内并无绿色素基因,所以无法长出绿色皮毛。C.人类的早期祖先可能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无法区分红绿两种颜色。D.每个人的基因都不相同,这决定了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存在很大差异。6.假如一小部分人能看到“四原色的世界”,这种特点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答案】4.C5.C6.优势:对色彩的感知更加敏锐,可以在绘画、服装设计等领域有更好表现;缺点:因为他们能看到别人无法分辨的颜色,他们可能会与普通人在颜色问题上产生分歧,进而导致一些生活困难。【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多样化的生存策略”错,“多样化的生存策略”不是本文的讨论内容。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绿色皮毛对哺乳动物无保护作用,因此被自然选择淘汰”错,根据“但这种突变也可能带来另外的有害表现,如软骨病、耳聋眼瞎,所以即使绿毛的动物被生出来,也都被淘汰了”可知,自然选择淘汰的是有软骨病等生存缺陷的绿色皮毛个体,它们被淘汰是因为生理缺陷,而不是因为绿色皮毛。B.“无绿色素基因,所以无法长出绿色皮毛”错,根据“想有绿毛要靠基因突变偶然排出了一段产生绿毛的基因编码”可知,绿色皮毛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产生。D.“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存在很大差异”错,根据“但这些差别在我们感知到的信息总量中占比很小。也就是我们的认知是由大多数共识和少部分差异构成”可知,个体间的差异小、共性大。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优势:根据“如果哪个原始祖先在基因变异中偶然得到一个小的改进,可以看出果实成熟度的差异,那他就能获得更多能量,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大增,其后代活下来的概率也大增”可知,某个原始祖先在基因变异中偶然获得对颜色更精确的分辨能力就会给他带来非常大的好处,而使他在生存繁衍上获得优势;那么有人能看到“四原色的世界”,同样也会给自己带来与色彩相关领域的好处,故可以得出“对色彩的感知更加敏锐,可以在绘画、服装设计等领域有更好表现”的结论。缺点:根据“一般到了60岁,大部分人都听不到6000Hz以上的声音了。所以在一场小提琴演奏中,高频谐振的部分他们是听不到的,而各倍频振的叠加才形成了整体的音色”可知,人老了之后听觉就会退化,会听不到一些年轻人能听到的声音,从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同理,有些人的视觉强化了能看到“四原色的世界”,那么他们与不能看到“四原色的世界”的普通人可能会在了解一些与色彩有关的事物时产生分歧,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故可以得出“因为他们能看到别人无法分辨的颜色,他们可能会与普通人在颜色问题上产生分歧,进而导致一些生活困难”的结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纤维刘慈欣“喂,你走错纤维了!”这是我到达这个世界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当时我正驾驶着F-18在大西洋上空巡逻飞行,突然就闯进了这里,尽管我把加力开到最大,我的飞机悬在这巨大的透明穹顶下一动不动,好像被什么看不见的力场固定住了,还有外面那颗巨大的黄色星球,围绕着星球的那纸一样薄的巨环在它的表面投下阴影。“请到意外闯入者登记处!”那声音又在我的耳机中说。我打开舱盖,双腿使劲想站起来,却跳了起来,整个人像乘了弹射座椅似地飞出了座舱,轻轻地飘落在地。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登记处,那里除了那个登记员外已经有了两男一女。“姓名?”登记员问。“戴维·斯科特。这是哪儿?”我指着外面那个有环的黄色星球:“那,那是哪儿?”登记员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发现他面带倦容,无精打采,显然每天都在处理这类事,见这类人,已厌烦了,“当然是地球了。”他说。“那怎么会是地球?!外面这个星球绝不是地球,地球怎么会是黄色的?!”“说的对!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你拿我们当白痴吗?”披棕色大衣人喊道。我点点头:“外面那个星球绝不是地球!”他们三个都频频点头。“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拿我们当白痴?!连白痴都知道,地球从太空中看是深紫色的!”披棕色大衣的人重复道。在我发呆的当儿,穿古典外套的人说:“您可能是色盲吧?地球的色彩是由其大气的散射特性和海洋的反射特性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色彩应该是……”我不停地点头,穿古典外套的人说着也对我点头。“……是深灰色。”“天啊?”那个姑娘第一次说话了,她身材窈窕面容姣好,如果我这时不是心烦意乱,会被她吸引住的。“谁都知道地球是粉红色的!它的天空是粉红色的,海洋也是,你们没听过这首歌吗?我是一个迷人的女孩儿、蓝色的云彩像我的双眸、粉红的眼睛像我的脸蛋儿……”,我感觉来到了疯人院,便转向登记员:“你刚才问我的职业,好吧,我是美国空军飞行员。”“哇!”姑娘大叫起来:“您是美国人?”我点点头。“那您一定是角斗士吧!我早看到您不一般,我叫哇哇妮,印度人,我们会成为朋友的。”“角斗士?那和美国有什么关系?您说的是古罗马的事吧?”我一头雾水。“古罗马?那个绵软的时代,那个没有男人的时代,那时最重的刑罚就是让罪犯看看杀鸡,他百分之百会晕过去。”她温情地向我靠过来,“你就是角斗士。”我不知该说什么了,甚至不知该有什么表情,于是又转向了登记员:“您还想问什么?”登记员冲我点点头:“这就对了,我们10个人应该互相配合,事情就能快点完。”我、哇哇妮,披棕色大衣的人和穿古典外套的人都四下看看:“我们只有5个人啊?”“‘5’是什么?”登记员一脸茫然,“你们4个加上我不就是10个吗?”“你真是白痴吗?”披棕色大衣的人说,“不识数我就教你,达达加1才是10!”这次轮到我不识数了,“什么是达达?”“你的手指和脚指加起来是多少?如果砍去一个,随便手指或脚指,就剩达达了。”我想想明白了,点点头:“达达是19,那你们是20进制,他们,”我指指登记员,“是5进制。”穿古典外套的人轻蔑地看了一眼登记员:“多么愚蠢的数制,你们有两只手和两只脚,计数时却只利用了四分之一。”登记员大声反驳:“你们才愚蠢呢!如果你用一只手上的指头就能计数,干嘛还要把你的另一个爪子和两个蹄子都伸出来?!”我问大家:“那你们的计算机的数制呢?你们都有电脑吧?”我们再次达成了一致,都是二进制。披棕色大衣的人说:“这是很自然的,要不计算机就很难发明出来。因为只有两种状态豆子,掉进竹片的洞中或没掉进去。”我又迷惑了:“……竹片?豆子?”“看来你真的没上过学,不过周武灵王发明计算机的事应该属于常识。”“周武灵王?那个东方的国王或巫师?”“你说话要有分寸,怎么能这样形容控制论的创始人?”“那计算机……您是指的中国的算盘吧?”“什么算盘,那是计算机!占地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用竹片和松木制造,以黄豆做为运算介质,要一百多头牛才能启动呢!可它的CPU做得很精致,只有一座小楼那么大,其中竹制的累加器是工艺上的绝活。”“怎么编程序呢?”“在竹片上打眼呀?那个出土的青铜钻头现在还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里呢!它的中文名字叫‘辞头’,现在人们用这个名称称呼磁盘上读写的那个部件。周武灵王开发的易经3.2,有上百万行代码,钻出的竹条有上千公里长呢……”我看着外面那黄色的有环的地球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好像明白一些了。量子系统是多种状态并存的,当对它进行观察时,它才能确定到一种状态。”穿古典外套的人点点头说:“这时宇宙就分裂了。一个量子系统每做出一个选择,宇宙就分裂为两个或几个,包含了这个选择的所有可能,由此产生了众多的平行宇宙。”登记员说:“我们把这些平行宇宙叫纤维,整个宇宙就是这样一个纤维丛,你们都来自临近的纤维,所以你们的世界比较相似。”“你们打通了纤维?”我问登记员。他点点头:“只是超光速航行的附带效应,那些蛀洞很小,会很快消失的。但当你们的纤维都进入超光速宇航时代时,蛀洞就更多了,那时会有更多的人走错门的。你们不能驻留在我们的纤维,登记后我们会把你们送回原纤维。”哇哇妮对登记员说:“我想让角斗士和我一起回到我的纤维。”“他愿意当然行,只要不留在这个纤维就行,”他指了一下黄地球。(有删节)7.下面对小说《纤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主人公戴维·斯科特意外闯入另一个纤维世界的经历,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平行宇宙概念,这种设定展现了小说家的想象力。B.不同角色对地球颜色的描述各不相同,这种分歧不仅揭示了不同纤维世界间可能存在的文化和观念差异,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复杂性。C.小说中对于数制的讨论,暗示了不同纤维世界可能拥有各自独特的数学体系和思维方式,这种差异进一步强调了平行宇宙间的多样性。D.小说结尾揭示了登记员是一个来自更先进维度的科学家,他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纤维之间的秩序和稳定,这种设定增加了故事的思考深度。8.这篇科幻小说中的“黄豆计算机”是如何体现“科”“幻”的?9.作家在极短的篇幅中塑造出了几个特点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请选择其中三个人物,概括其最突出的个性,并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答案】7.D8.(1)“幻”体现了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巨大的体量,以黄豆作为运算介质、用一百头牛驱动,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2)“科”是想象的合理性。黄豆计算机虽然充满荒诞和夸张,但二进制数制、编程概念、CPU等都是现实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元素。尽管它们的实现方式和现实中的电子计算机截然不同,但功能上的对应体现了科学的内核。(3)科与幻有机融合给小说带来了独特魅力。如将古代背景与现代概念结合,体现了科技和人文的结合,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乐趣。又如用牛来驱动、用竹片打眼编程,这种荒诞但不失合理的设定,引导读者思考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可能性,体现出科幻文学的思辨与探索的魅力。9.戴维斯科特(我):冷静、理性。面对突如其来的奇异情况,努力保持冷静,试图通过逻辑分析和与他人的交流来找出真相。登记员:倦怠(或冷漠)。他每天都要对闯入者进行登记,对这些人的惊讶和困惑已经麻木。披棕色大衣的人:急躁、好为人师。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但总是显得非常急躁。穿古典外套的人:自信和傲慢。对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充满自豪,对其他人的观点表现出轻蔑的态度。哇哇妮:活泼、热情、天真。她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愿意与他人交朋友,但有时也显得过于冲动和天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登记员是一个来自更先进维度的科学家”错,登记员不是一位科学家,只是这个纤维中的普通人,这从他出场时“面带倦容,无精打采,显然每天都在处理这类事”可以推知他只是一个底层职员。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幻”作为科幻文学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是作家内心深处非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作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台体量庞大的计算机,其运算介质竟然是黄豆。这样的设定无疑让人瞠目结舌,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科技世界。而驱动这台计算机的力量则来自于惊人的一百头牛。这样的设定不仅凸显了作者对于未来科技的独特见解和大胆设想,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科技世界。在本文中,科技与奇幻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科”,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幻想赋予了坚实的合理性和令人信服的可信度。在本文奇幻的构想中,黄豆计算机的设定虽然初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深入探究其内涵,却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二进制数制、编程概念以及CPU等核心元素,无一不是现实计算机科学中的智慧结晶。黄豆计算机,似乎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黄豆与计算机——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可能的融合,却成为了科学与幻想完美交融的典范。在小说中,黄豆计算机的构造和运作方式或许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子计算机大相径庭,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功能上与现实中的计算机产生深刻的对应。这种对应性,不仅体现了科学幻想的魅力,更揭示了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突破思维的边界,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幻想变为现实。黄豆计算机的构想,正是科学精神内核的生动体现。在这部小说中,科与幻的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作者以其卓越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文笔,将古代背景与现代科技概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古代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科技、创新相互交织,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乐趣。在这部小说中,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更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和程序,而是与人类的情感、思想紧密相连。通过科技与人文的相互辉映,作者为我们揭示了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小说中的一些荒诞设定更是引人入胜。用牛来驱动计算机、用竹片打眼编程等看似不合逻辑的想法,却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合情合理,引导读者思考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可能性。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充分展现了科幻文学在思辨与探索方面的独特魅力,它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戴维斯科特(我):由“‘戴维·斯科特。这是哪儿?’我指着外面那个有环的黄色星球:‘那,那是哪儿?’”“那怎么会是地球?!外面这个星球绝不是地球,地球怎么会是黄色的?!”可以看出,戴维斯科特(我)是一位冷静和理性的人。在遭遇那突如其来的奇异情况时,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惊慌失措,而是努力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他不断通过逻辑分析来梳理事件的脉络,试图找出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同时,他也积极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中获取更多的线索和信息。登记员:由“我发现他面带倦容,无精打采,显然每天都在处理这类事,见这类人,已厌烦了”可以看出,那位登记员,显得有些倦怠和冷漠。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让他对这些闯入者的惊讶和困惑已经麻木。他机械地记录着每个人的信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对这一切都漠不关心。披棕色大衣的人:由“‘说的对!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你拿我们当白痴吗?’披棕色大衣人喊道”“‘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拿我们当白痴?!连白痴都知道,地球从太空中看是深紫色的!’披棕色大衣的人重复道”“披棕色大衣的人说:‘这是很自然的,要不计算机就很难发明出来。因为只有两种状态豆子掉进竹片的洞中或没掉进去。’”可以看出,披棕色大衣的人则是一个急躁且好为人师的角色。他总是迫不及待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但往往因为过于急躁而显得语无伦次。他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但又常常因为过于自信而忽略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穿古典外套的人:由“我不停地点头,穿古典外套的人说着也对我点头”“穿古典外套的人轻蔑地看了一眼登记员:‘多么愚蠢的数制,你们有两只手和两只脚,计数时却只利用了四分之一。’”可以看出,穿古典外套的人则显得自信和傲慢。他对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充满了自豪,对其他人的观点则常常表现出轻蔑的态度。他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与人交流,仿佛只有他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哇哇妮:由“‘哇!’姑娘大叫起来:‘您是美国人?’”“那您一定是角斗士吧!我早看到您不一般,我叫哇哇妮,印度人,我们会成为朋友的”“哇哇妮对登记员说:‘我想让角斗士和我一起回到我的纤维。’”可以看出,哇哇妮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有趣。作为一个开朗乐观的人,哇哇妮总是希望与他人交上朋友。她待人真诚,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但说出来却显得过于冲动和天真。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奇中丞生父名惠色,与塞勒交好。塞老矣,时以无子为戚。惠公慰之,曰:“君无忧。我有二儿,今妇又有身,若雄也,即以相畀。”已而中丞生,甫免乳,即抱交塞公,属曰:“嗣后两家仆媵俱禁声,慎毋泄露使儿知。”塞公夫妇教养中丞,爱怜倍于所生。至十六岁,懵然不知为惠氏子也。亡何,将应试,塞公曰:“吾宁绝嗣,不可改祖宗以欺君父。”诱中丞与游,闯入惠公家,指惠公曰:“此汝父也,吾非汝父也,今送汝还父。”惠公惊失色,中丞瞠也。塞公即告所以还儿之故,且曰:“儿貌英秀,天资超绝,我福薄,不足以当。”言毕,乘马驰去。中丞无如何,仍归宗应试。旋中进士,作刑部郎中,外迁至臬使、布政使,而塞公夫妇相继殂殁。中丞感养育恩常于元旦默祷于天有可以面奏之日必谋所报。乾隆五十七年,授江苏巡抚。入觐谢恩毕,奏曰:“臣乞主上天恩。”即连叩头,泪奔涌,几不能声。上愕然,曰:“汝求何事而急迫若此?”曰:“臣有二父。”上大笑曰:“父是何物,而可以有二耶?”中丞备述原委,请封义父,兼请以第三子广麟继义父为孙。上曰:“汝具折来。但异姓请封继嗣,部议必驳。待议上,朕自有处分。”中丞折到,吏部引例驳,奉旨着加恩,照所请行。赞曰:惠公之仁,塞公之义,中丞之孝,三者皆所希有也。论者称塞公为最难。何也?譬如邻有嘉树,代为辛苦壅植者久矣;正将累累结实,而一旦还其主人,于心遽能恬然乎?至于日后中丞之封继绝,皆非塞公初心所能希冀而逆料者也。塞公真古贤哉!三贤所为,于世道人心皆有关系,故备书之。(节选自袁枚《三贤合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中丞感养A育恩B常于元旦C默祷于天D有可以面E奏之日F必G谋所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戚”意为悲伤,与《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中的“戚”字意思不同。B.“瞠”意为“瞪大眼睛”,成语“瞠目结舌”中“瞠”字与这里的意义相同。C.“殂”意为死亡,与《出师表》中“而中道崩殂”中的“殂”字意义相同。D.“希”“冀”都是希望之意,与《陈情表》“有所希冀”中的“希冀”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色与塞勒交好,塞勒因没有孩子而忧愁;惠色安慰他并承诺将自己的二儿子或新出生的儿子送给塞勒作为继承人。B.塞勒夫妇抚养奇中丞,对他疼爱有加,甚至超过了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中丞直到十六岁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C.中丞准备应试时,塞勒带他回到惠色家,揭示了中丞的真实身份,并立即离开,中丞无奈,只能回到惠色家应试。D.中丞成为江苏巡抚后,向乾隆皇帝奏请封赏义父塞勒,并请求让第三子广麟作为塞勒的孙子,得到了皇帝的恩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中丞生,甫免乳,即抱交塞公,属日:(2)亡何,将应试,塞公曰:“吾宁绝嗣,不可改祖宗以欺君父。”【答案】10.BDF11.A12.A13.(1)不久,奇中丞出生,刚断奶,惠色就抱着他交给塞勒,嘱咐他说:(2)没过多久,奇中丞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塞勒说:“我宁可断子绝孙,也不能改变祖宗血脉欺骗君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奇中丞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常常在新年时向天默祷,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当面奏报皇帝,以报答养父母的恩情。“中丞感养育恩”中“中丞”是主语,“感”是谓语,“养育恩”是宾语,故从B处断开;“常于元旦”是“默祷”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于天”是“默祷”的后置状语,也不能断开,故从D处断开;“面奏”是“日”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必谋所报”是“面奏”的内容,故从其前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两个“戚”字意思相同,都是悲伤、忧愁的意思。句意:因为没有儿子而常感忧愁。/于是,更觉悲愁、戚苦。B.正确。句意:奇中丞也目瞪口呆。/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C.正确。句意:而塞勒夫妇相继去世。/却中途去世了。D.正确。句意:都不是塞勒当初所能希望和预料的。/有非分的希望企求。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没有孩子”理解有误。“无子”专指没有儿子继承家族血脉。后文“吾宁绝嗣”,也强调了这一点。另外,“承诺将自己的二儿子送给塞勒作为继承人”曲解文意,原文“有二儿,今妇又有身,若雄也,即以相畀”意思是我有两个儿子,现在妻子又怀有身孕,如果生的是男孩,我就把他送给您。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已而”,不久;“甫”,刚刚;“免乳”,断奶;“属”,通“嘱”,嘱咐。(2)“亡何”,没过多久;“将应试”,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省略了主语“奇中丞”;“绝嗣”,断子绝孙。参考译文:奇中丞的生父名叫惠色,与塞勒交情深厚。塞勒年老,因为没有儿子而常感忧愁。惠色安慰他说:“您不要担忧。我有两个儿子,现在妻子又怀有身孕,如果生的是男孩,我就把他送给您。”不久,奇中丞出生,刚断奶,惠色就抱着他交给塞勒,嘱咐说:“从此以后,我们两家的仆人和婢女都要守口如瓶,千万别让这孩子知道真相。”塞勒夫妇抚养奇中丞,疼爱他胜过亲生儿子。直到奇中丞十六岁,他仍浑然不知自己是惠色的儿子。没过多久,奇中丞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塞勒说:“我宁可断子绝孙,也不能改变祖宗血脉欺骗君王。”他诱使奇中丞与他出游,闯入惠色家中,指着惠色说:“这才是你父亲,我不是你父亲,现在送你回去认父。”惠色大惊失色,奇中丞也目瞪口呆。塞勒随即告诉奇中丞归还他的原因,说:“你相貌英俊,天资超群,我福薄,不足以作你的父亲。”说完,他骑马疾驰而去。奇中丞无可奈何,只好回到惠家应试。很快,他考中进士,担任刑部郎中,后外调担任臬使按察使、布政使,而塞勒夫妇相继去世。奇中丞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常常在新年时向天默祷,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当面奏报皇帝,以报答养父母的恩情。乾隆五十七年,奇中丞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他入朝谢恩完毕,奏报说:“臣请求皇上恩准(我的要求)。”说完,他连连叩头,泪流满面,几乎说不出话来。皇帝惊讶地问:“你求什么事如此急切?”奇中丞说:“臣有两个父亲。”皇帝大笑说:“父亲是什么人,怎么会有两个呢?”奇中丞详细叙述了事情的经过,请求封赏义父塞勒,并请把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广麟过继给塞勒作孙子。皇帝说:“你写奏折上来。但异姓请封和继嗣,按惯例各部会驳回。等奏折送上来,朕自有决断。”奇中丞的奏折上报后,吏部引用先例驳回,但皇帝下旨恩准,照他的请求办理。赞曰:惠色的仁爱,塞勒的义气,奇中丞的孝心,这三者都很罕见啊。评论者称塞勒最难能可贵。为什么呢?比如邻居家有棵好树,你代为辛苦培育了很久;正当它要结满果实时,你却突然把它还给主人,你的心里能立刻坦然吗?至于日后奇中丞的封赏和继承绝嗣,都不是塞勒当初所能希望和预料的。塞勒真堪比古代的贤人啊!这三位贤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道德和人心有影响,所以我详细记录下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夜坐与伯氏苇航对床阅江湖诗偶成胡仲参对床因话弟兄情,话到山林世念轻。几上江湖诗一卷,窗前灯火夜三更。茶经①未展神先爽,香片才烧味较清。吟罢忽闻谯角动,石桥霜晓有人行。①茶经,这里指成条状的茶叶;②谯,城门上的望楼。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可以看成一篇“小序”,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便于读者理解B.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与伯兄对床夜话,话题轻松,体现了兄弟情深。C.诗人读诗时佐以清茶、香片,清幽的香气渲染了宁静清雅的氛围,引人遐想。D.尾联写诗人吟完诗后想象着听到城门的号角声、有人行走过石桥,画面静谧。15.诗人如何展现自己与友人读诗时沉醉其中的美好感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4.D15.(1)“话到山林世念轻”表达了诗人和友人读诗时将世俗杂念抛诸脑后,进入了宁静专注的状态;(2)“窗前灯火夜三更”说明两人读诗直到深夜,灯火依旧明亮,展现了他们沉醉于诗词中,忘却时间流逝的情景;(3)“茶经未展神先爽,香片才烧味较清”,茶香尚未飘出,已觉神清气爽,诗的美好胜过熏香的味道,侧面写出诗人的沉醉和愉悦;(4)“吟罢忽闻谯角动,石桥霜晓有人行”说明他们从夜晚吟咏到拂晓,展现了忘我沉醉的状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想象”分析错误,这一联是写彻夜读诗后见闻,“闻”是听觉,“有人行”是视觉,所以两句都是实写,并非“想象”。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首联中“话到山林世念轻”一句意思是:诗人与伯兄对床夜话,谈论诗词,把世俗的世事看得很轻,话题轻松。表达了诗人和友人读诗时将世俗杂念抛诸脑后,进入了宁静专注的状态,沉醉其中的美好感受。(2)颔联中“窗前灯火夜三更”一句意思是:两人傍晚夜读,读诗直到半夜三更,灯火依旧明亮。展现了他们沉醉于诗词中,忘却时间流逝的情景,已经不知疲惫和困倦。(3)颈联中“茶经未展神先爽,香片才烧味较清”两句意思是:茶香尚未飘出,两人已觉神清气爽,诗的美好胜过刚刚燃起的熏香的味道。诗人读诗时佐以清茶、香片,清幽的香气渲染了宁静清雅的氛围,侧面写出诗人的沉醉和内心的愉悦之情。(4)尾联“吟罢忽闻谯角动,石桥霜晓有人行”两句意思是:诗人吟完诗后听到城门的号角声、看到有人行走过石桥。画面静谧美好,说明他们是从夜晚吟咏到拂晓,时间之长,可见二人忘我沉醉的状态,这正是读诗带来的美好感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控诉了秦始皇盘剥无度、奢侈浪费。(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分别从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角度展现了周瑜担任三军统帅时的年轻有为、意气风发,与自己的老境颓唐形成鲜明对比。(3)“铁衣”即铁甲,也代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小乔初嫁了④.雄姿英发⑤.朔气传金柝⑥.寒光照铁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锱铢”“朔”“柝”“戍”。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这是西晋文学家束皙所写《饼赋》中的一段。试想,(甲),烈风阵阵,人们起床以后,又饿又冷,浑身颤抖,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一碗滚烫的汤饼下肚更舒服呢?汤饼是什么?①,就是饼撕碎了泡在汤里,类似今天羊肉泡馍或牛肉罩饼。实则不然。古时所有的面制食品,包括蒸的、煮的、烤的,都称为饼。《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炊饼”原本叫做“蒸饼”,其制作方法与馒头有不少类似,因避讳宋仁宗赵祯的名讳而被改称“炊饼”。汤饼则是在开水里煮熟的面食,即面条或面片。北魏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九“饼法”里对汤饼制作有详细介绍:把面团揉搓成大拇指粗细,按扁,再以二寸为度,用手一段段掐断,投沸水中,用急火煮熟。②,不过改用刀削而已。有趣的是,在很久以前,(乙)的汤饼却是人们盛暑的时令食品,《荆楚岁时记》所谓“六月伏日进汤饼”是也。伏日进食汤饼的习俗应与古代的伏祭活动有关。古时每年六月和十二月举祭祀仪式,祈福禳灾,分别叫伏祭和腊祭。《荆楚岁时记》所谓“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就是这个意思。由汤饼辟恶,后世还进一步发展出了祈福的食俗。如孩子生日吃长命面,老人寿诞吃长寿面。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赠进士张盟》诗云:“忆尔悬弧弓,余为座上宾。举箸食汤饼,祝辞添麒麟。”可见,③。当然,(丙)的盛夏吃热面条显然不太舒服。聪明的古人想出了一种宜于夏季食用的“饼”——冷淘。17.下列语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加点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C.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D.“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18.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不超过20个字。19.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1.文中提到的“蒸饼”“汤饼”从构词角度看都使用了“制作方法+饼”的结构,比如“烧饼”。生活中还有哪些“饼”的命名也使用了这种构词法?请列举4个。【答案】17.C18.①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②现在的刀削面做法与之类似。③唐代就出现了这种风俗。19.甲:天寒地冻乙:热气腾腾丙:骄阳似火20.错误1:“其制作方法与馒头有不少类似”,改为“其制作方法与馒头类似”或“其制作方法与馒头有很多相似之处”;错误2:避讳与后面的“名讳”语义重复,去掉“避讳”中的“讳”字。21.示例:炒饼、烙饼、烩饼、灌饼、煎饼、飞饼、焖饼。【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加点处破折号用法是对前文进行概括或总结。A.解释说明。B.话题突然转变。C.对前文进行概括或总结。D.声音延长。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就是饼撕碎了泡在汤里,类似今天羊肉泡馍或牛肉罩饼。实则不然”可知,有些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认为汤饼是将饼撕碎泡在汤里,故此处可填: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②根据“不过改用刀削而已”可知,汤饼的制作方法与刀削面相似只是用的工具不同,故此处可填:现在的刀削面做法与之类似。③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赠进士张盟》诗云:‘忆尔悬弧弓,余为座上宾。举箸食汤饼,祝辞添麒麟。’可见”可知,举刘禹锡的《赠进士张盟》诗为例证明在唐朝就有食汤饼的风俗,故此处可填:唐代就出现了这种风俗。【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甲:语境指在冬天的早晨起床后天气非常寒冷,可填“天寒地冻”。天寒地冻:意思是形容天气极为寒冷。乙:语境指人们在极热的暑时还吃非常烫的汤饼,可填“热气腾腾”。热气腾腾:指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丙:语境指在非常炎热的时候吃热汤饼,可填“骄阳似火”。骄阳似火:强烈的阳光好像烈火一样;形容天气非常炎热。【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其制作方法与馒头有不少类似”,句式杂糅导致成分残缺,改为“其制作方法与馒头类似”或“其制作方法与馒头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二处:重复赘余,“避讳”与后面的“名讳”语义重复,去掉“避讳”中的“讳”字。【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词语结构的能力。“蒸饼”“汤饼”从构词角度看都使用了“制作方法+饼”的结构,所以从生活中选择词语时,应注意“饼”前的字应是“制作方法”,这个字应含有动词的词性。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8月29日,华为mate60系列手机毫无预兆地宣布开售,取色自青藏高原的雅川青、来自新疆帕米尔高原的白沙银、源于云南紫芽茶树的南糯紫、象征青海黑独山雅丹地貌的雅丹黑,瞬间一机难求,题为“致敬奔腾不息的力量”宣传片也迅速火遍全网。雅鲁藏布江从青藏高原出发,蜿蜒的青色脉络融合无数支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室护理配合小讲课
- 2024年食品杀菌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劳动合同纠纷处理委托书3篇
- 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农业保险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供需双方购销合同2篇
- 2024专业石方爆破工程承包合同一
- 2024年房屋置换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上海市区房屋转租合同3篇
- 2024年度智能安防监控系统采购合同
- 铝扣板施工材料2024年度质量保证合同2篇
- 2024年5月时事政治考试题及答案(112题)
- Module 7 Unit 1 Have you got a headache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30年中国软外骨骼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Keeping Healthy Topic 1 You should brush your teeth twice a day P3教案 (新版)仁爱版
- 中医个体诊所年度工作总结
- 2024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常见法律文书梳理及写作要点
- 储罐浮盘安装施工方案
- 饮料生产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Unit 7 Section B(2a-2b)课件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
- 生产工艺风险评价分析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