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苏武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10《苏武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10《苏武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10《苏武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10《苏武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回历史现场感悟传统文化学习目标10《苏武传》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基本文体知识。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基本文体知识。2.细读、精读文本,明确文本内容,体会苏武的精神品质。3.通过重点比较分析,进一步领略苏武的人格魅力。4.学会主动思考,养成辩证分析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本课课时安排1课时单元课时安排第3课时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漫天大雪,孑然一身,于北海之滨牧羊十几载。这是一位英雄的传奇,也是后世敬仰的典范。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班固的文字,领略大汉使臣的风采。【设计意图:通过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任务活动任务活动任务活动一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任务活动二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任务活动三细读文本,掌握文言知识任务活动四精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任务活动五再读文本,分析写作特色任务活动一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同时他也是一名赋作家其代表作是《两都赋》。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3.汉书的基本知识相关链接——体例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我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司马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任务活动二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情境设计】文言文阅读理解难度较大,需要梳理文本基本字音和基本结构,为进一步掌握文本文言知识,精读文本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1.基本字音厩(jiù)监且(jū)鞮(dī)栘(yí)单(chán)于(yú)缑(gōu)王遗(wèi)昆(hún)邪(yé)王浞(zhuó)阏(yān)弋(yì)缴(zhuó)檠(qíng)棫(yù)辇(niǎn)劾(hé)斧钺(yuè)汤镬(huò)衿(jīn)贳(shì)隤(tuí)羝(dī)2.通读文本,明确文章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1):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2~8):重点记叙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9~10):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内容梳理:缘由:奉命出使,以通和好(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遭遇: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任务活动三细读文本,掌握文言知识【情境设计】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涉及文言知识的学习。在本单元研习任务四中,编者就提出了特殊句式梳理和积累的要求。本任务活动将在梳理文本的基础上,整理本课中的文言知识。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中句式: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非汉所望也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的判断方法:翻译为“是”或“不是”的字句判断句的判断标志:“……者……也”“……者,……”“……,……也”(2)被动句文中句式:见犯乃死,重负国皆为陛下所成就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的判断方法: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被动句的判断标志:“被”“为”“见”“于”“为……所……”(3)宾语前置句文中句式:何以汝为见子卿尚复谁为乎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的判断方法:可通过句意、语法结构、标志性词语等综合分析。宾语前置句的判断标志:“以”“为”(4)介词结构后置句文中句式:为降虏于蛮夷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介词结构后置句的判断方法:重点分析中心语和修辞语之间的关系。介词结构后置句的判断标志:“于”2.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用法,使……归宜皆降之使动用法,使……投降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相斗杖汉节牧羊名词用作动词拄任务活动四精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情境设计】《苏武传》中苏武形象鲜明,通过他的行为展示他的忠诚,还通过两个不同人物对苏武的劝降,来表现苏武的精神品质。接下来,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及表格。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双方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也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这是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表明了苏武出使匈奴时严酷的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为下文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埋下伏笔。2.苏武想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负国”的原因:张胜私自参与叛乱阴谋,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汉、匈通好的宗旨,使汉朝处于理亏的地位,自己作为正使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这是失职,此为一“负国”;如果再被匈奴拘捕审讯,受到侮辱之后才死,使汉朝的尊严受到损害,那就更加给汉朝丢脸,此为二“负国”;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很有可能汉、匈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此为三“负国”。3.苏武的自杀,引起了什么反响?苏武的自杀行为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在自杀后,卫律惊,常惠等人哭,单于壮其节。他自杀的行为让敌人感到震撼,进而感佩,令他的同行者放声大哭,连敌方的单于都被他的气节打动。这一行为突出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表现了他的忠贞爱国、舍生取义和以死明志,表现了他对汉朝的忠贞不渝。4.请同学们分析课文内容,分析完成下列表格。任务活动五再读文本,分析写作特色【情境设计】《苏武传》写作特色鲜明,人物形象饱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请同学们再读文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认真分析课文的内容,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写作特色写作特色一: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班固在《苏武传》中通过描写苏武所处的典型环境,如匈奴的草原和雪地、北海的荒凉和无人烟等,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质;而两次自杀、操持汉节、掘野鼠食草实等细节,也表现了苏武在困境中的坚强和忠诚。写作特色二: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张胜、卫律、李陵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课堂小结本篇课文详略得当,叙事脉络清晰,重点着墨于苏武身陷匈奴之后的遭遇。在叙述苏武遭遇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不同人物的对比,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苏武忠诚、坚韧的精神品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题【情境设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拓展延伸题的设计就是对提示的具体实践。1.什么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于国家、人民,而非忠于君主。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示例:首先,我认为晏子对于忠诚的理解是正确的,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于国家、人民,而非忠于君主。这是一种基于道义和公共利益的忠诚,是对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忠诚,而不是对个人的忠诚。至于苏武的忠诚是否是愚忠,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苏武的情境下,他作为使者被派往匈奴,为了维护汉朝的尊严和利益,他选择了坚守节操,不屈不挠。他的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对汉朝的忠诚,但是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他的忠诚可能被视为对个人的忠诚,而非对国家、人民的忠诚。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苏武的忠诚为愚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忠诚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而苏武的行为也是符合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此外,苏武的忠诚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总之,忠诚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无论是晏子还是苏武,他们的忠诚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我们需要根据时代背景和价值观念进行评价。2.在现代社会,苏武对国家的忠诚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如果让你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你会怎样写呢?请尝试构思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示例:大雪压不垮他的脊梁,岁月改不了他的初心,在广袤的草原上,即使手中的旄节已经凋零,即使头上的华发也早斑白,可那又怎样?心中熊熊的烈火从未被这漫天的大雪扑灭,苏武用他顽强的生命力,用他坚定的意志力,在中原大地上,树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永远不死的爱国心。*课后作业【情境设计】文言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涉及到课内课外文言阅读、名句默写、材料作文等诸多内容。因此,课后作业依据教考衔接的高考新趋势,既注重高考习题的练习巩固,也关注课文本身内容情感以及人物精神品质的学习。1.完成本课链接高考习题,加深对本文知识的巩固与理解。2.学习模仿《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以班固的角度,写一则关于苏武的人物短评。苏武传苏武对比(精神品质)卫律李陵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评估表特色亮点不足之处课堂教学建议推荐学习资料1.文本资料:《汉书·苏武传》原文及注释。这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料,通过阅读原文,可以深入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同时,注释可以帮助理解文中的难点和重点。2.背景资料:关于汉代历史和匈奴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