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导入新课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让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踏着雄浑的男声独唱,来体会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走进三国,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播放歌曲)

古人评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同凡响。《三国演义》片头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有助于我们感受、理解此词豪放的风格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guān

qiánglǔ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lèi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课文朗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欣赏古典诗词更应如此,要在吟咏之间体会其意境,了解诗歌的内涵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揣摩语速、语调,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内容大意。

说一说初读的感受——豪放雄壮奔腾有气势

2.播放录音,同学们在音乐中初步地感受一下词的意境。

3.集体朗读。读出气势,读出豪迈的感觉,要读得铿锵有力。

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思

1.面对长江,苏轼他作何感概?“江水”有何特点?由此作者想到了什么?

明确:大江-江水。其中的我们看江只见其一段,而词人却是着眼于整个长江。证明其视角的广阔,这是从空间上观察,体现了空间的广阔(大江:空间——广阔)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诗人眼中的阔大正是心胸阔大的一种外露。想想,要是胸怀不宽广,他怎能感受到大江的广阔与辽远?

2.把“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千古”从古到今,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把时间概念扩大了。“浪”字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大江可以理解为历史长河,而浪则可以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沧桑云烟,正是这沧桑云烟洗尽了千古的英雄豪杰。尽管他们的躯体已被大浪淘尽,但是,他们创立的辉煌业绩却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这时,诗人的视点转到了时间上面,千古表现了时间的深远,(千古:时间----深远)时间与空间的交织就显出了意境的宏阔、大气磅礴,进而表现出诗人心胸的宏阔,这正是苏轼豪放词风的体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品味诗词“江水”有何特点?由此作者想到了什么?大江:空间——广阔千古:时间——深远宏阔

品味诗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品味诗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我们可以抓住哪些词语进行赏析?

“穿”二字形容石壁陡峭,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气势,写出了一种动态。“惊”写出波浪汹涌。“拍”字描绘巨浪搏击江岸的力度。“卷”字把滚滚惊涛汹涌而来,掀起层层白色浪花的壮美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这几句描写,有动态,有气势,有音响,有色彩,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使人感到赤壁峰崖就在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耳边。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根据描述想象“赤壁奇景图”。

“大江两岸,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陡峭的山峰昂然屹立,直插云天。江水滔滔,汹涌澎湃,拍打着两岸。被岩石击碎的巨浪,四处飞溅。江面卷起重重浪花,裹夹着团团水雾,喷吐着层层泡沫,像朵朵怒放的白莲,若堆堆无瑕的白雪。咆哮的涛声,如雷霆轰鸣,似万马奔腾……”“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成语来形容这种景象呢?(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气象万千)4、作者面对这种景象,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豪情壮志“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一句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诗人为什么把如画的江山同豪杰联系起来呢?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壮丽美好的江山必然孕育出杰出的人才,因而置身于如画江山中,不能不想到一时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由此及人,触景生情,由对赤壁江山的赞美,自然地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英雄豪杰们。

思考:

(1)下阕哪些诗句是直接写周瑜的?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雄姿英发、英俊潇洒从容儒雅、风度翩翩指挥若定、雄才大略

——正面描写品味诗词“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根据作者的描述周瑜应该是头戴纶巾,手摇鹅毛羽扇,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我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和历史书籍中读到的周瑜都是披坚执锐,戎装上阵的,何况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季,周瑜也不会手摇羽毛扇;他身为都督,也不会戴青丝巾。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周瑜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明确:透露了诗人的审美倾向。儒雅之美体现在风度、情调中,这是带有幻想光芒的文人式浪漫。这样写,更能体现周瑜从容闲雅、举重若轻,胸中自有百万兵的英雄形象。曹军溃败大火烧起来了,曹军官兵四散逃窜,溃不成军。哭声、怒号声、车马声不绝于耳。千里兵船顿时灰飞烟灭。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江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固一世之雄”的曹操率领80万大军驻扎在赤壁,被周瑜一把火烧得“樯橹灰飞烟灭”,全军覆灭。“樯橹灰飞烟灭”仅6个字,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浩大的战争场面浓缩在“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里,可见作者语言的功力。而且寥寥数字,尤其突出了英雄人物周瑜雄才大略、卓然超群的将才形象,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敬畏。

思考:(2)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借周瑜娶小乔之事实,说明他指挥战争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少年遇英主,春风得意。品味诗词——侧面描写教师补充:周瑜是在汉献帝建安三十年和小乔结婚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他们已结婚十年之久,博学的作者不会不知。所以不要把“初嫁”看死,只是顺便借用一下。作者重点不是写美人,而是衬托周瑜。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风流人物”,不仅要有侠骨,而且要有柔肠,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少年遇英主,春风得意,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苏轼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弃我去者”,周瑜小乔不可追;“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诗)。长江滚滚东入海,这一对英雄美人也被“浪淘尽”了啊。但这江上的月,今日照着我,过去也曾照着他们。这也是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1.词人站在江边,面对滚滚滔滔的江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明确:豪放,但作者并不只是豪放,他的心情有时还显得很低沉,很感伤。2.作者是想到什么之后才产生了感伤低沉的情绪呢?把表现这种心情的句子读一读。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旧体诗词由于受格律的限制,往往出现“词序倒置”和“词语省略”的情况。这句话应怎么说?

明确:“故国神游”就是“神游故国”的倒装句,“多情应笑我”就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句,谁笑他?省略了主语“人们”。品味诗词

思考:作者有那么多的英雄可以怀念,却为何只怀念周瑜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呢?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写作背景品味诗词对比周瑜苏轼年龄2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三十丧妻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失意诗人叹教师补充:作者怀古之后,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转到自抒情怀。他面赤壁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壮景,不由想到了周瑜,周瑜24岁就被孙权拜为大都督,34岁就在赤壁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反观自己,47岁了,被贬黄州,妻子已故,相比之下,苏轼感到自己年岁渐老,早生华发,功业未就,壮志未酬;而周瑜年轻有为,战功显赫,名垂千古。这怎能不让他感慨呢?齐读词最后二句。品味诗词

探讨: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词人消极颓废胡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识的?

明确:作者在短暂的感伤之后,想到,人生如梦,何必让种种闲愁萦烦我呢?还是洒酒酬月,把感情寄托在大自然之中吧,“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之后的自我解脱,也是一种旷达。在这首词中,豪放、感伤、旷达这三种思想感情是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苏轼深受儒、道、佛三种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渴望建功立业,但当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时候,他便陷入了低沉感伤之中。这时,佛道思想又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使他能够在困境中自解自慰,随缘自适,旷达超脱而又不至于颓丧沉沦。

苏轼一生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许多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他却能把如此深厚的人生意味和历史意味投注给黄州。可以说,苏轼被贬之后是带着累累伤痕向黄州走来的,他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能向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寂寞小镇走来。在黄州,他曾这样写道: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是在黄州孤独的,愤懑的,凄凉的。他在痛苦中思考,并在思考中成熟,他的心中正激荡着感情的波澜,酝酿着冲天的豪气,只待找到一个突破口,便会不可遏制地喷涌而出!终于有一天,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遥想古代的英雄豪杰,苏轼心潮澎湃,壮情激烈,他大笔挥洒,写下了这首千古杰作。所以,余秋雨先生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