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嵊州市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页xXXX有限公司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二零一七年六月嵊州市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21.3编制依据 21.4编制原则 31.5研究范围 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1.7综合评价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62.1项目提出背景 6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2.3.1顺应我国交通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促进浙江省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的需要 92.3.3满足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市场需求的需要 92.3.4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02.3.5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2.4.1政策可行性 102.4.2市场可行性 112.4.3技术可行性 122.4.4管理可行性 122.5分析结论 1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43.1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143.2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分析 163.3可再生环保型沥青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183.4市场分析结论 19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04.1项目选址方案 204.2区域投资环境 204.2.1区域地理位置 20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204.2.3区域气候条件 214.2.4区域交通区位条件 21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1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35.1总图布置原则 235.2土建方案 235.2.1总体规划方案 235.2.2土建工程方案 245.3主要建设内容 25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255.4.1给排水 255.4.2供电 275.5道路设计 295.6总图运输方案 30第六章产品及技术方案 316.1主要产品及生产规模 316.2产品标准 31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31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16.5产品工艺流程 32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337.1主要原材料供应 337.2主要设备选型 33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35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35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58.2.1能源消耗种类 35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35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36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3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378.5.1工业节能 378.5.2节水措施 388.5.3建筑节能 388.5.4企业节能管理 398.6结论 40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419.1设计依据及原则 41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419.1.2设计原则 419.2建设地环境条件 42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29.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429.3.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439.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439.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439.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449.4.3环境管理 459.4.4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459.5绿化方案 469.6消防措施 469.6.1设计依据 469.6.2防范措施 469.6.3消防管理 48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48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4910.1编制依据 4910.2概况 4910.3劳动安全 4910.3.1工程消防 4910.3.2防火防爆设计 5010.3.3电力 50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5010.4劳动卫生 5110.4.1通风 5110.4.2卫生设施 5110.4.3照明 5110.4.4噪声 5110.4.5个人防护 5110.4.6安全教育及防护 52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311.1组织机构 5311.2劳动定员 5311.3人力资源管理 5411.4福利待遇 54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55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5512.2建设工期 5512.3实施进度安排 55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613.1投资估算依据 5613.2建设投资估算 5613.3流动资金估算 5713.4资金筹措 5713.5项目投资总额 57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60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61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61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6114.1.2产品成本 6214.1.3平均产品利润 6314.2财务评价 63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63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6414.2.3不确定性分析 6414.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65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6615.1项目风险因素 66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6615.1.2技术风险 6615.1.3市场风险 6615.1.4资金管理风险 6715.2风险规避对策 67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67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67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67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68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6916.1招标管理 6916.2招标依据 6916.3招标范围 6916.4招标方式 7016.5招标程序 7016.6评标程序 71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71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7116.9合同备案 71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7217.1结论 7217.2建议 72附表 73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 73附表2总成本表 74附表3外购原材料表 75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77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 79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80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81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82附表9流动资金估算表 83附表10资产负债表 84附表11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85附表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86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88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90嵊州市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5页年产100万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页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嵊州市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xxxxxxx1.1.5项目负责人xxxxx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5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708.13万元(土建工程费用为866.3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1660.00万元,土地费用为21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59.79万元,预备费22.04万元),建设期利息为91.8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6000.00万元,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为5079.07万元,年均利润总额562.98万元,年均净利润422.23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25.66万元,年增值税为256.61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1.26%,投资利税率16.90%,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6.86%,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11.84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50亩,主要建设拌和设备基础、设备和备品备件库、试验检测用房、办公生活用房、辅助配套设施以及购置沥青拌和设备、装载机、压路机、运输设备及试验检测设备等内容;项目达产年设计产能:年产再生环保沥青混凝土系列产品15万吨。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5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25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50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建设工期共计9个月。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现代财务会计》;《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技术资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和国内最先进的设备,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达产年设计产能万吨/年15.002总用地面积亩50.003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5000.003.1建筑工程费用万元866.303.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1660.003.3土地费用万元2100.003.4其他费用万元59.793.5预备费用万元22.043.6建设期利息万元91.883.7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0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600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5079.07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562.984年均净利润万元422.23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25.666年均增值税万元256.617年均所得税万元140.748项目定员人509建设期个月9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11.26%2项目投资利税率%16.90%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6.86%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9.16%5税后财务静现值(ic=6%)万元366.786税前财务静现值(ic=6%)万元1,371.19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11.84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8.889盈亏平衡点%60.71%1.7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xXXX有限公司“嵊州市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项目的实施符合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使项目企业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还可为嵊州市道路交通市场提供附加值更高、产品优势更为明显的可再生环保沥青混凝土等产品。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嵊州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及交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所以,本项目建设十分可行。嵊州市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90页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切实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好先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这是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今后将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将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强高效环保、气候友好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促进智能交通发展。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沥青、钢材等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和使用效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发展早期投入使用的道路,近年已相继进入维修养护期,养护维修量成直线上升趋势。为响应交通部提出的“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建养观念,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山东高速路桥集团合力进行了高速公路路面现场热再生维修工程,并于2008年首次在G6京藏高速呼和浩特到包头段使用了热再生技术。通过对原路面的适用性调查与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到施工工艺控制、质量管理及路面跟踪检测后评估等工作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再生应用体系,再生应用技术已经成熟。针对沥青路面材料无论是从材料性状角度视其为不可调和的多相平衡体系的胶结结构,还是具有溶解、沉淀等热力学可逆过程的高分子聚合物,沥青老化并未改变其结构特征本质,因此,旧沥青材料是一种可以进行再生设计与利用的材料资源,完全可以再生利用。基本做法是对原路面进行可行性调查分析,进行目标、生产配比设计,确定添加混合料级配和再生剂、沥青添加量等,然后对路面进行分层加热、分层铣刨、再生摊铺。路面热再生应用技术节能效果明显,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我国道路建设虽然取的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高速公路总量、面积、密度和通信能力都相对偏低。国、省干线公路的改造,农村公路的建设,各级公路的养护、维修和改造等任务仍然很艰巨。城市道路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安全和环保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解决。“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经济社会实现了稳步持续快速发展,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形成了干支相连、桥涵配套、城乡一体、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在公路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道路交通建设用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材料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环保降噪、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回收再生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目前大部分道路建设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可回收再生沥青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城市道路建设规模与档次的提升,而现有供应商提供的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操作工艺和设备效率较低、污染严重已成为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建设的“瓶颈”,对建设大型环保型可再生沥青搅拌站已经开始形成现实的需求。“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对高性能环保型沥青混凝土技术的研发,对沥青混凝土回收技术的日臻完善,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必将成为发展主流,其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项目方即是在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背景、可再生环保型沥青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本次“嵊州市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项目企业充分利用建设地资源优势,开发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高品质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系列产品,将对于项目地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道路交通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将对于嵊州市乃至浙江省道路交通建设及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3.1顺应我国交通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装备进一步改善,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明显提升。本次嵊州市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的建设正是顺应了我国交通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高品质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产品,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2.3.2促进浙江省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的需要“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2万亿元,重点实施200个重大工程,其中,铁路及轨道交通项目50个、公路80项目个、水路30项目个、机场10项目个、枢纽30项目个。建成包括环杭州、宁波等地的城际快速铁路在内的共计2100公里铁路、800公里高速公路和2000公里普通国省道。此外,2016年,全省交通建设计划投资850亿元,确保建成杭新景高速衢州段等3项148公里,完成杭金衢高速拓宽杭州至金华段,建成普通国省道25项355公里,建成外钓岛光汇大型码头等5个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建成富春江船闸等10个内河500吨级泊位,建成富阳传化物流等6个物流园区、台州市客运南站等6个客运站,杭州机场专用候机楼、专用机坪及滑行道工程等项目。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衢江航道、台州市黄岩综合客运枢纽站、宁波机场三期扩建等在建项目将加快建设。争取开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6-1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京杭运河四改三段等项目的建设。推进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至衢州段拓宽,湖嘉申线嘉兴段二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做好项目储备。浙江省交通运输网络的进一步增强必将加大对于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的市场需求,项目实施可为浙江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产品,促进交通事业发展进程。2.3.3满足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市场需求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各区域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其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交通行业发展也日新月异。国内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建设已经突飞猛进,随着环保、和谐主题的日益深入,并考虑到公路建设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和能源消耗,如何提高工程技术、开发新技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技术对于我国实现构建节约资源、生态环保和和谐交通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推广工程新技术,采用绿色材料,推广可再生、少污染、低能耗的路面技术必然会成为将来的技术趋势。本项目建成后年可产高质量、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产品15万吨,可有效满足当前嵊州市及周边地区道路交通建设需求。2.3.4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嵊州市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嵊州市的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5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5079.07万元,年均利润总额562.98万元,年均净利润422.23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25.66万元,年增值税为256.61万元;年可上缴所得税140.74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1.26%,投资利税率16.90%。因此,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423.01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嵊州市经济发展进程。2.4项目可行性分析2.4.1政策可行性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绿色发展”被多次强调,在有关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表述中,“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成为主基调,绿色城镇化将进入真正落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成焦点,环保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当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体现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加快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合理布局铁路、公路、水路和机场基础设施,科学确定建设规模,系统提升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新建机场、车站、码头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使用节能环保产品。鼓励再生利用道路沥青以及利用粉煤灰筑路、建桥等。该项目原材料、产成品和重要生产工艺的设备未列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版》中的禁止和限制类之列,因此,该项目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发展规划。项目选择本着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企业产品加工工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宗旨进行。这将大幅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企业占有市场的能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也为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4.2市场可行性“十三五”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四个交通”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期道路交通建设工作将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交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推进交通发展难以为继,必须坚决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之路。要大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废料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扩大废弃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研发推广能源替代、材料再生等新技术,由此可见,加强研究推广路面再生应用技术,是我国今后公路建设事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建设的发展,新型可再生环保沥青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环保降噪、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回收再生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目前大部分道路建设都采用新型可再生环保沥青路面,对新型可再生环保沥青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4.3技术可行性xXXX有限公司拥有一支作业技术纯熟、诚实敬业、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队伍,从而为公司的稳健高效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公司产品技术质量均达到规范标准,产品适合市场需求。同时,公司将着重对生产技术的研发,不断完善产品性能。因此,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xXXX有限公司已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较强。xXXX有限公司将根据项目发展需要,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脚步,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2.4.4管理可行性xXXX有限公司为实现跨越发展,公司坚持“科技领先,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企业科技开发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5分析结论本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新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并形成集约化生产方式,逐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利用项目地优势条件,全力整合多方资源,做到投资省、见效快,早日发挥效益。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3.1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中国路网全球保有量第一,高等级公路养护需求严峻。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57.7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34万公里。实现了由“初步连通”向“覆盖成网”的重大跨越。其中,公路密度47.6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18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46.5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6%。2011-201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404.6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55万公里。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88.4%,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57.49万公里,增加2.92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6%,提高0.3个百分点。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2.3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6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7.96万公里,增加0.65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54.84万公里,增加5.28万公里。2011-2015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及增长率
根据“十三五”规划草案,我国将从四个方面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一:构建内通外联的运输通道网络: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进出疆、出入藏通道建设,构建西北、西南、东北对外交通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廊。打造高品质的快速网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成网,完善国家高速公里网络,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增强枢纽机场和干支线机场功能。完善广覆盖的基础网络,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推进普通国省道提质改造和瓶颈路段建设,提升沿海和内河水运设施专业化水平,加强农村公路、通用机场建设,推进油气管道区域互联。提升邮政网络服务水平,加强快递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建设现代高效的城际城市交通。在城镇化地区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鼓励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促进网络预约等定制交通发展。强化中心城区与对外干线公路快速联系,畅通城市内外交通。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加强邮政、快递网络终端建设;第三:打造一体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枢纽空间布局,建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水平,加强中西部重要枢纽建设,推进沿边重要口岸枢纽建设,提升枢纽内外辐射能力。完善枢纽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强化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协调高效,发挥综合优势,提升交通物流整体效率;第四:推动运输服务低碳智能安全发展。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标准化、现代化运输装备和节能环保运输工具推广应用。加快智能交通发展,推广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装备应用,加强联程联运系统、智能管理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强化交通运输、邮政安全管理,提升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铁路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3.2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分析“十二五”时期,浙江省综合交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总体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浙江省交通建设投资更多、发展速度更快、服务质量更佳、老百姓得实惠更多的5年。从国家总体战略要求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新常态。从浙江经济社会使命担当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目标。要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浙江省交通转型发展,支撑浙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从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全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交通运输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高水平打造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高水平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高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深入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大港口建设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推动沿海港口资源优化整合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实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跻身世界强港行列。大路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管道网络,构建高铁1小时交通圈,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率先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营运好)全国样板。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结构合理、能力充分的公路网。实施高速公路“双十双千”工程,即建成10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10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里程约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完成投资约1700亿元,重点建设沿海、杭绍甬、龙丽温、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路舟山本岛—岱山段等高速公路项目,规划调增杭金衢至杭绍台高速公路联络线、义东永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上三高速公路东延,开展龙丽温高速公路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联络线与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东延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实施普通国省道“三个两千”工程,完成投资2000亿元,建成2000公里,开工建设2000公里以上。加强普通国省道与城镇、高速公路、港口、枢纽、重要经济节点连接,提高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实现国道县县通、省道覆盖省级中心镇。实施农村公路“四个一万”工程(改造提升10000公里以上,维修10000公里以上,实施安保设施建设10000公里以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以上),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全面消除等外公路,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样板。新增公路里程50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到2020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8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92%,普通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75%。3.3可再生环保型沥青市场需求前景分析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环保降噪、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回收再生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目前大部分道路建设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对沥青混凝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城市道路建设规模与档次的提升,而现有供应商提供的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操作工艺和设备效率较低、污染严重已成为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建设的“瓶颈”,对建设大型环保型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已经开始形成现实的需求。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作为继预拌混凝土之后的又一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由于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实现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已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它的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也是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技术逐步成熟,产品种类烦多,满足了工程各项功能性需求。中国自上世纪末于国内推广沥青混凝土应用后,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对高性能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技术的研发,对沥青混凝土回收技术的日臻完善,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必将成为发展主流,其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3.4市场分析结论可以预见,在行业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拉动下,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于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项目正是顺应了我国产业的发展政策,既增加了项目公司的经济效益,也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道路交通建设及经济快速发展。综上,项目产品市场前途十分光明,市场应用将日益广泛,庞大的市场需求将拉动产能的快速提升。项目实施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方案本项目建设地址选定在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马仁村。项目区域位置示意图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地理位置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北纬29°35′,东经120°49′。东邻宁波市奉化区、宁波市余姚市,南毗新昌县、东阳市,西连诸暨市,北接上虞区、柯桥区。嵊州市境域东西长64.1千米,南北宽55.4千米,总面积1784.43平方公里。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嵊州市境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剡溪横贯其中,地貌构成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嵊州市四面环山,西北地势较高,中部到东南地势较低,丘陵山地面积占嵊州市的77%,剡溪以东有四明山脉,主峰海拔1096米,以西为会稽山脉,主峰山脉西白山,海拔1017米。嵊州市位于曹娥江流域上游,境内有澄潭江、长乐江、新昌江三大水系在城关以南汇合于剡溪,还有黄泽江在城关以下六公里处汇入剡溪,四大水系呈向心状分布,剡溪至三界以下汇入曹娥江。4.2.3区域气候条件嵊州市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水量1446.8毫米,日照1988小时,无霜期235天。4.2.4区域交通区位条件嵊州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处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四城市的交通对角线上,是浙东陆上交通枢纽和浙江实施“四小时经济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三高速、甬金高速、104国道和37省道嵊义线贯穿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亿元,年均增长7.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700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48.8亿元和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9%和13.8%;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8.4亿元,年均增长14.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666.1亿元,实现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062元和24521元,年均分别增长9.2%和10.1%。五年累计完成有效投资985.9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555.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13.3%。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市、省示范文明城市、省森林城市、省体育强市,获得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通过省园林城市、中国厨具之都复评。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5.1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5.2土建方案5.2.1总体规划方案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5.2.2土建工程方案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结构设计方案2、结构设计①地基及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②结构选型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③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④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5.3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50亩,主要构筑物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分项名称单位数量1场地开挖与平整m3450002场内道路m230003拌和设备基础套14集料库m250005设备和备品备件库m210006试验检测用房m22007办公用房m25008生活用房m25009供电用房m25010门卫用房m23011配电及场内供电项112配水及场内供水项113场内排水项114场内绿化项115围墙及大门m87016设备存放场地等硬化m2600017其他工程项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4.1给排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一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50014一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05年版]》GB50084-2001二、给水设计A、水源本项目工程水源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B、室内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给水管道采用PP一R给水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C、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给水管网系统布置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三、排水设计室内排水室内排水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洗涤废水合流管道,排水管采用PVC芯层发泡管道。室外排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进入市政雨水回排放系统。四、消防固定灭火系统采用干粉灭火器,充装量为6L,灭火级别为5A。5.4.2供电电气工程(l)供电电源本工程电源由国家电网提供电能,承办单位设计自备供电线路系统,安装配电功能齐全的配电装置,即可满足项目供电需求,各种生产设备总装机功率为400KW。无功功率补偿变电室低压配电间内安装低压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低压电容器集中补偿自动切换。继电保护变压器高压侧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2)低压配电方式及线路敷设根据建筑及负荷分布情况,采用干线式与放射式相结合方式。室外电力电缆采用埋地敷设。(3)照明车间配电及照明a、车间配电采用卜线式配电及放射式配电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分支线路敷设采用塑料绝缘线穿管沿墙或埋地敷设;b、厂房照明采用照明配电箱配电。车间照度:车间工作区照度为250一3001x;c、事故照明采用应急灯,保证供电30分钟;d、车间照明灯具采用金卤灯。电能管理与节电措施车间低压配电室的低压进线柜装设电流表、电压表和有功、无功电度表。各电器产品选用最新型、节能型。车间供电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电能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电气安全为防止绝缘破坏时的危险电压,在正常情况下,凡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电缆外皮、母线外壳.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等均采取接地保护。厂房屋面设有避雷带,防雷和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办公区域照明灯具主要以荧光灯为主,结合场所功能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功能效应灯。办公区各出口部位、变配电室、重要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及诱导灯。楼梯间照明采用声光感应控制,走廊等照明采用分层集中控制。室外道路照明采用白动与手动控制结合开启关闭。(4)避雷及接地本项目建筑物屋顶避雷采用避雷网防雷系统。严格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防雷建筑防雷措施进行。避雷接地、电气保护接地,共用接地极组,该接地极利用钢筋硷基础中结构钢筋。所有管道均做等电位联结。(5)通讯及互连网络建筑物内预埋设通讯及互连网络线路。通讯及互连网络的户外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6)排风设置车间排风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厂房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会散发热量导致夏季室内温度较高,也有损职工的身体健康,为此本项目应考虑在厂房内的相关位置设置局部排风系统,在厂房的墙上或屋顶位置设排风机,另外,在厂房内设置部分吊扇,以便夏季降低室内温度。5.5道路设计1、设计原则厂区道路布置原则应满足企业运输、消防、管线布置、绿化等方面要求,满足交通便捷通畅的要求。2、布置形式和宽度厂区内根据平面布置,设置环形道路,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主道6米。该干路主要为运输原料、成品出厂。道路设计既要满足业务结构流程,同时也满足消防要求。5.6总图运输方案场外运输采用汽车运输,由自备车辆及社会车辆解决。厂内运输采用装载机、自卸汽车、叉车及手推车完成。第六章产品及技术方案6.1主要产品及生产规模本项目主要生产产品为:可再生环保沥青混凝土系列产品,达产年生产能力为15万吨。6.2产品标准项目产品执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项目产品的定价根据目前同类产品市场定价原则。初入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选择较低价位入市,以更高的性价比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高市场占有率为提高盈利率提供可靠保证。当然,在此之前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有利可图的销售目标。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本项目产品的生产规模主要从国家及地方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如生产规模太小,则存在能源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弊端,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生产规模过大,势必增加成本和增加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度,市场推广度、综合服务满意度也难以到位,同时还存在投资风险过高等问题。考虑到公司目前资金力量,根据目前产品市场状况以及该产品在国内的生产工艺技术进展情况,并考虑到市场容量、市场开拓、原料供应等因素,项目公司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定为:年产可再生环保沥青混凝土系列产品15万吨为宜。6.5产品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7.1主要原材料供应1、主要原材料本项目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沥青、碎石、矿粉、石屑等。2、原材料消耗序号名称单位原料比例年用量/吨1碎石吨75%1125002石屑吨25%375003矿粉吨5%75004沥青吨5%75002、原辅料来源项目所需原料来源为项目建设当地及国内市场采购,各类原辅料货源充足,可满足企业生产及发展需求。此外项目企业将与供货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保证项目的长足发展需求。7.2主要设备选型本项目设备选择主要考虑降低物耗、能耗,提高装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根据项目工艺技术的要求,本着科学、先进、可靠、运行维护方便、节能、环保等原则,经过比较,购置以下设备: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分项名称规格数量单价(万元)合价(万元)1沥青拌和站240吨/小时1台8508502装载机5吨2台35703沥青撒布车3吨,智能型1辆60604沥青摊铺机9米,带找平仪1台2602605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3吨2台651306双钢轮压路机1.5吨1台25257橡胶轮压路机30吨1台45458洒水车7立方米1台20209滑移装载机带铣刨、清扫1台454510平板车25吨1辆404011小货车0.5吨2辆102012中型客车17人1辆202013越野车2.5排量1辆252514试验检测设备常规标准1套202515汽车衡80吨1套101016其他15合计1660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08《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8.2.1能源消耗种类1)、动力生活、生产主要动力为电力、天然气、柴油。2)、其他能源项目使用其他能源为生活用水。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1)、用电量:根据生产动力及照明需求测算年用量为193.54万度。项目用电设备采用新式省电设备,约可节省能源成本30%。项目选择无铁损及铜损较小与效率较高的变压器。企业在停止运转期间以及休假停工时,停用的变压器宜切断高压侧电源,以减少铁损。另外,生产时间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段,选在低电价时间内生产可节约部分开支。2)、用水量:年用量0.66万吨。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项目地址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马仁村,本区域内主要能源供应情况分析如下:1、电:生活、生产用电从当地电力公司电网中引入厂区,经变压后使用。2、水:由地自来水管网统一供水,可满足项目生产、生活、消防等用水需要。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1、以全年的能源耗用量进行分析序号名称数量单位折算系数吨标准煤1电193.54万度1.229237.862水0.66万M30.8570.5683天然气135.53万M312.1431645.7414柴油375吨1.4571546.413合计2430.582、项目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确定本项目工业总产值为60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生产法)]=2022.78万元。3、项目能耗指标的计算本项目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标煤)为:0.4051吨/万元,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标煤)为:1.2016吨/万元。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8.5.1工业节能1)、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原材料加工的余料,积极组织回收用,对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按有关规定销售结合法经营的物资回收再生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规范及生产工艺,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尽量不使用不可再生的原料。2)、供配电设计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省电能为原则,生产设备、仪器设备及供电设备均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节能换代产品,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降低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节约能源消耗。光源选用科学、高效、节能的声光控制方式,严格实施绿色照明。3)、供暖、供水管网系统均采用合理的输送工艺,尽可能降低途中消耗。供热系统管道均采用保温设计,保温材料为聚氨酯保温层,最大程度的降低管道冷热损失。4)、项目建成后,根据各建筑物的功能、用电负荷、用水及取暖的性质,供水、供电及供热系统在入口处均安装计量和节流装置。8.5.2节水措施节约用水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国策,是当前倡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重要举措。为有效节约用水,本项目拟采用如下节水方案:1、供、用水系统管路及设备,如阀门、水泵、冷却设备、储水设备、水处理设施及计量仪表等,均应选择节能型产品或按国家有关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设计、制造、安装。2、企业内各用水部门,由本企业安装计量分水表,车间用水计量率应达到100%,设备用水计量率不低于90%。并保证计量水表的完好率、检定率。3、在给水系统中应采用良好的阀门,减少水资源的跑冒滴漏。4、根据中国供水情况,应用内壁光滑的供水管材,减少管道沿程水头损失;降低供水能耗。5、生产净循环水循环使用,减少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同时根据季节变化、机组生产情况及时调节机组冷却用水量大小,降低消耗量。6、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减少供水量,同时也就减少了供水能耗。8.5.3建筑节能1)、建筑能耗指标生产车间热指标为110W/平方米;办公楼和宿舍热指标为70W/平方米。照明:照明照度标准为250LX。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水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屋顶0.6;外墙0.55;地板0.5;门窗密封性指标:不低于国标Ⅸ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III级水平,相当于窗户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L≤2.5m³/(m.h)2)、建筑围护结构:生产车间为保温隔热彩钢结构,外墙砌体结构为增加外墙保温层;供热管网在与室外空气接触、非采暖房间处采用50mm厚岩棉管壳,降低管道冷热损失。3)、采暖供热、空调制冷系统按设计负荷设置,并有调节控制装置及能量计量仪表。4)、门窗采用中空门窗,照明要确定科学的照明控制方式,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光源,在室内照明控制中,主要采用声控、光控、红外等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减少照明用电和延长照明产品寿命。5)、建筑材料使用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8.5.4企业节能管理企业节能管理包括:制定节能规划,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能耗定额、统计等基础工作,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标准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开展能源平衡测试和能源审计。要把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具体责任人,实施节奖超罚措施。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采取分类指导、监督检查、统计公报、信息交流等措施,加强节能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8.6结论本项目生产选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最终产品的单位综合能耗指标和主要工序能耗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经过分析比较,企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利用能源及节能技术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各类能源的消耗指标。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9.1设计依据及原则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环境保护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对污染进行联合防治,以达到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和规定。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节能灯(HJ/T230-200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9.1.2设计原则设计中尽可能选用无污染或污染少的先进工艺及设备。严格遵照“三同时”原则,凡本项目中所涉及的可能产生污染物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均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使其达标。9.2建设地环境条件项目拟建地点周围大气及土壤的环境现状良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9.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空气的影响扬尘是施工期间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各种无组织排放源。材料堆存、建筑机构施工、设备安装等工序产尘量较小或不扬尘,由于污染源多为间歇性源并且扬尘点低,因此只会在近距离内形成局部污染。2.项目实施过程中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的冲洗废水、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等。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料等建材的洗涤,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COD等。冲洗废水的排放特点是间歇式排放,废水量不稳定。对周围水环境及景观造成影响较小。3.项目实施过程施工噪声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施工噪声,主要在夜间有影响。4.项目施工渣土处理处置施工挖掘产生的土方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必须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垃圾准进、处置手续,由施工单位或承建单位和市容局渣土办联系外运。9.3.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沥青加热、使用过程中少量排放的沥青油烟和二氧化硫;沥青拌和厂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粉尘;沥青搅拌设备各工序的机械设备噪声;生产人员和办公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9.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9.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1.控制生态影响的初步方案为减少建筑物施工时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拟定施工方案时工程建设单位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应按规定地点处理弃土,并不定期的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同时,应考虑基础开挖、道路施工及场地平整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对临时性松散表土作适当压实处理,在坡面>25°时要做护坡处理,永久性坡面种植草皮。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天和刮风的情况下,应在弃土表面上洒一些水,防止扬尘。工程施工者应该按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并在装运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不得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轮子上的泥土应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洒落应及时清扫。2.控制噪声影响的初步方案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在居民点200米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上午六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必须在夜间施工又可能影响居民环境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用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声学环境质量。由于项目施工区为工业区,几乎没有居民居住,所以不会造成很大影响。3.控制生活垃圾污染的初步方案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的食宿将安排在工作区域内。这些临时住宿地的排水和生活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集中收集送至城市垃圾处理站一并处理。4.控制水污染的初步方案对于施工中的冲洗废水,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废水经沉淀后,仍可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轻了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9.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运营期主要污染源为废气、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采取环保措施如下:1)废气:沥青加热、使用过程中将产生少量的废气,本项目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为:①搅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已采用脱硫等工艺措施。②干燥系统主燃器选择柴油为燃料,可使燃烧充分,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③沥青加热采用导热油盘管加热交换器,导热油加热器为全自动点火,监控,采用电脑可编程控制,自动报警;④拌和楼体为全封闭型,可保证废气、粉尘不外泄;⑤项目选择的进口设备,是按照欧洲环保标准设计,有废气回收装置,利用回收废气压力高的特点,将废气导入燃烧器中,将有害气体消除。搅拌楼采用初级重力沉降式加二级布袋式除尘系统的形式。其中:初级除尘能控制分离粉尘粒径≥75μm;二级除尘控制粉尘污染控制≤50mg/Nm3(原始骨料筛分水洗后可达到15mg/Nm3),最大处理风量103,500m3/h(115℃)。采用重力式除尘,具有安装在二级除尘入口处,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粉尘回送到热料提升机进料口的特点。2)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沥青搅拌设备的机械噪声和车辆进出噪声。这些噪声主要通过加强设备保养,合理布置、规划厂区建设,采取必要的劳保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噪声的影响。3)生活污水主要是卫生间污水,办公人员工作时将产生部分生活污水。所排生活污水经大楼设置的化粪池处理后,达到三级排放要求。4)生活垃圾及时、定期处理,设置合理数量的垃圾收集器,并由专门的人员收集和清运。9.4.3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实行一级机构、二级管理。公司设专职环保安全机构,负责管理全厂的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车间设兼职环保安全员,负责本车间环保安全的日常工作。9.4.4环境影响评价小结本项目设计中对各种污染源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及治理措施,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项目实施过程中,环保设施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综上,项目建成投产后,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经妥善处理后,实现了无害化和资源化,因此,项目生产污染对该区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以及声环境的影响极小。9.5绿化方案厂区绿化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管理、减少污染、形成生态防护的原则,线状布置道路行道树,并沿厂区界周边布置生态防护带,同时对建(构)筑物周围场地进行植被保护,防止土壤直接裸露。厂区绿化型式主要以植草皮及种植矮篱为主,努力建设成绿树成林,绿草如萌的花园式工厂。厂区拟设安全环保科,负责全厂安全生产、环境管理及定期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检测,检测各排放口污染物达标情况,保证检测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作出动态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9.6消防措施9.6.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电器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9.6.2防范措施本设计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及国家和本行业的有关消防规定,在总图布置、建筑结构、消防供水以及火灾报警等消防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以期消除隐患,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危害。1、总图布置本工程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以及本工程各建、构筑物与厂区内现有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均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车间主厂房周围调用有环行道路,并与厂区道路网连接,车间周围道路宽度为12m可确保消防车辆通行。本工程各建、构筑物的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各主要建筑物、高低压配电室等部位的门均向外开2、消防供水本工程车间周围设消防管网及消火栓,消防用水取自厂区生产消防给水管网。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m,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计算,消防给水共35L/s,其中室外消防给水量20L/s,室内消防水量15L/s。3、消防供电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电电源按二级负荷考虑。电缆敷设完毕后,对所有电缆穿越孔洞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以防火灾蔓延;对于电缆桥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段阻燃桥架,同时在此段电缆上涂刷阻燃涂料;高温区域使用耐高温电缆且外涂防火涂料或缠绕防火包带;室内大型变压器下设有事故油池。在上述场所及易发生火灾的场所配置适量的手提式或推车式可移动灭火器。4、消防通讯在主控制室设置行政电话分机,兼做消防电话。5、照明各电气室及操作室等重要作业场所为防止火灾发生,设有应急照明。9.6.3消防管理1、项目设计时应统一全厂消防设施、设备及网点的布置;2、对消防设备、设施的配置,施工时应请消防部门现场指导、监督;3、在项目人员编制上,安排一个专门消防部门协调全厂消防工作;安排10人的兼职消防专业人员从事消防工作,由消防部门统一培训上岗;4、项目实施建成后,请消防部门定期到厂作消防知识讲座、消防法规教育,提高强化全厂的消防意识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本设计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危险考虑了一系列防范和控制措施,在严格执行操作堆积和各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火灾发生时,可以保证及时扑救,从而保障生产安全。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10.1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法》2.《职业病防治法》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10.2概况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定,以保证生产安全和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本项目凡涉及劳动安全、卫生的各个环节,如防火防爆、电气安全、防静电防雷措施、防机械伤害以及防暑降温等方面将根据生产特性的具体情况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公司还将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卫生生产的意识。制定本企业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依法搞好安全工作。10.3劳动安全10.3.1工程消防项目的建设过程消防工作将本着“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审查设计,把好消防系统、设备、设计关,建立经常性的消防检查制度,会同消防管理部门对工程消防的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并定期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10.3.2防火防爆设计本厂区设置两个直通厂区外的消防及运输出入口,厂区内设置消防车通道,整个厂区的布局,严格按照消防规定与规范的要求进行。本工程的建筑物耐火筹备组均不低于二级,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达到一级。厂房内按照国家颁布的消防规范的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并配备足够的移动灭火器材。10.3.3电力本项目生产过程中,需要接入电力,支持设备的工作。所有插座回路均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所有带电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设可靠接地;不含变电所的建筑物在其电源进线外令线应进行重复接地;户外路灯灯杆就近打一根接地极;在建筑物内应将PE干线、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公用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可导电体在进入建筑处做总等电位连接。设备运转部分均加防护罩。厂房电源中心线进户重复接地,并采取防雷措施。消防电源独立于其它供电线路并设两路供电。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建筑物均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避雷带采用明敷,引下线及接地极分别利用柱内及基础内钢筋,与电源中心线重复接地构成联合接地,接地电阻≦1Ω。特殊设备按规范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及防静电装置。车间内电气设计采用TN—C—S接地系统,电源中心线进户处重复接地,在低压线路引入点作等电位联接。10.4劳动卫生10.4.1通风工人休息室、办公室等到均设电扇或空调。生产车间内应加强通风,物品堆放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严禁超高、超宽,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服装。10.4.2卫生设施厂区设有浴池,生产区还设有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建立浴室,分设男、女职工更衣室,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或专用洗浴室。厂区设有足够的卫生间和休息室。10.4.3照明厂房内的照明情况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保护员工的视力。10.4.4噪声生产车间的噪声在65db以下,符合国家规定。企业规定操作人员戴耳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销售人员入职后业绩激励合同3篇
- 2024年限量版房产专属销售代表合同版B版
- 玻璃制备的课程设计
- 2024年版行业协会专家聘用正式协议版B版
- 2025年度高端鸡苗出口贸易合同范本3篇
- 摇臂轴座课程设计195
- 水彩动漫铅画课程设计
- 2025年度智能化家电产品代理售后服务全面合作协议2篇
- 2025版加气站站内设备定期维护与保养合同3篇
- 显微目镜结构课程设计
- (T8联考)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12月第一次联考评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人教版2024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往年真题
- 新版高中物理必做实验目录及器材-(电子版)
- 跟着音乐游中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消化道出血的PBL教学查房
- GB/T 17689-2008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
- 演播室的艺术:现场导播切换技巧
- 盾构带压开仓施工方案
- 高压开关柜试验报告(完)
- 尾矿库在线监测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