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阅读
标题的作用与含义
.................................................................................................................................................................2
【课标要求】..........................................................................2
【考点解读】..........................................................................2
【提问形式】..........................................................................2
【命题趋势】..........................................................................2
.................................................................................................................................................................3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4
考法一标题的理解....................................................................4
考法二标题的作用.....................................................................6
考法三拟写文章标题..................................................................8
考法四标题能否改换.................................................................10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2
知识点一标题的理解(含义).........................................................12
知识点二标题的作用.................................................................12
知识点三标题的拟写.................................................................13
知识点四标题能否改换...............................................................1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4
【课标要求】
2022版课标中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几点。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
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
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
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5.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
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6.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
力。
【考点解读】
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
报先看题。读懂标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的。
【提问形式】
1.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2.本文以“xx”为题的意图是什么?
3.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4.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
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
《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
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
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
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试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
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
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标
题表层含义即标题的本义、字面义、(语境义)文中义
的
L即文章的主旨,从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考虑。
含一深层含义___
J注:考虑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
义
①(内容上)表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由,点明故事的
标背景。
题—②(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写景状物类散文多是如此)
标
的题_③(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起到双关和
一象征的作用。
理的
作—④(情感上)表达作者情感;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解用
⑤(主旨上)文章的文眼,暗示(点明、凸显)文章主旨,含蓄地或形象地揭示了文章中心(要
及—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突出主题,点明主旨;暗示文章中心;对主题的体现起画龙点睛的作
作用。
用—⑥(形式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拟
写_①寻找文章线索;②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③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④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
文一或句子;⑤抓住核心人物;⑥M住核心事物;砌住核心事件;⑧把握作者情感。
J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
标
题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考法一标题的理解
(2023•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
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
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竺妻,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善。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
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
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
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
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
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
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
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
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
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
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卜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
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
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
!”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
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⑪“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⑫“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
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⑬“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
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⑭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⑮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⑯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⑰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
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
来...”
⑱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3期,有删节)
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新旧地图的变化折射出祖
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地图"承载着地图测绘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中国地图"蕴
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结合第①段"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
图默默地看"可知,标题"中国地图"指的是文中爷爷绘制出来的中国地图实物;结合第⑤段“这天,小兵拿
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
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第⑦段"'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
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匕第⑩
段"'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可知,爷爷将最新的《中国地图》与装在自己
心中的中国地图相对照,敏锐发现了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中国地图”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
结合第⑤段"'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⑥段"‘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
港和澳门的。’",⑦段"'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
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⑧段"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⑩段"'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⑭段"小兵开车带着爷
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
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可知,通过新旧的中国地图的对照,写出了新的中国地图的变化,这一
变化折射出了祖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结合第②段“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
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
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
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
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
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可知,爷爷当地图绘制工程师的时候需要带上各种测量仪器,实地走访,测量,标
记,还写到了他在测量途中遇到的危险以及保护仪器的事迹,表现了爷爷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中
国地图”承载着像爷爷一样的地图测绘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结合第⑰段"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
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
来.…'",第⑱段"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
够呢。’"可知,小兵和爷爷对现如今祖国的变化发展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爷爷不禁发出了"想再活五百
年","中国地图"蕴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考法二标题的作用
(2023•辽宁阜新)[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
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写字时笔尖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
十多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
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
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是
不懂事,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
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④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
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
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
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
点僻蟀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
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可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
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
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
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分不出
是老头儿还是小伙儿。
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
⑨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
一点儿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木箱子里装的不知是何物,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
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钱不是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不是容
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便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
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这车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
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
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声音,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
⑩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
脚离开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
⑪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
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
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
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呼住了。
⑫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待地说:“孩子,你要用
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
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
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
选文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
【答案】充当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地揭示主旨,第一支钢笔对"我"意义重大,承载了母亲对"我"的
爱;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围绕"第一支钢笔"的线索展开,叙写了"我"与母亲之间的事情。由结尾"在我的学生时
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
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
弃它"可知,第一支钢笔是"母亲"克服各种困难为"我"买的,承载着浓浓的母爱,因此,标题"第一支钢笔"
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另外,标题"第一支钢笔”设置悬念:为什么是第一支钢笔,从何而来,有什么故事?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法三拟写文章标题
(2023・湖南)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强郁文
①起垄、播种、覆土……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红光村,62岁的村民陈廷海正忙着移栽鱼腥草种苗,
"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我先种:5亩试试看。”不一会儿,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今年行情好,
我得争取多赚点儿。”
②红光村位于江汉平原,这里的农民冬种油菜、夏种水稻。20世纪90年代末,陈廷海做起了粮食经
纪人,从附近农户手上收购粮食,再卖往粮油厂。他言语不多、为人实诚,收粮食时,若市价涨了,就高
不就低;若市价跌了,则按约定的保值价收粮。"诚信"两个字,是陈廷海的招牌,周边几个村子的人都乐
意把自家的农副产品交给他代销。
③2006年6月,像过去一样,陈廷海从村民们手里收了上百万斤油菜籽,送到一家与他有长期生意往
来的油脂厂。没想到,油脂厂经营者却因资金链断裂,在一天夜里突然不见了踪影。陈廷海的7万元菜籽
款,210户村民共98万元的菜籽款都没了着落。
④闷热潮湿的夏天,陈廷海一家如坠冰窟。不久,油脂厂经营者被抓获,但亏了的钱却要不回来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廷海一家人主动认下了所有的债务。"我们一辈子没亏欠过别人。这是一笔'良心债',
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会把钱还上。“为了帮家里还债,在外读书的儿子陈超决定放弃考研,立即参加工作。
⑤他们把家里能换钱的物件、牲畜、粮食悉数变卖,东拼西凑拿出几万元钱,挨家挨户上门说明情况。
⑥让陈廷海感动的是,村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不催不讨,还反过来安慰他们一家,“就当那一季油菜
没有种过”“人还在,比什么都强”。
⑦陈廷海早年跑运输,收入颇丰。在村里,他是第一个买自行车、第一个用上手机的人。村民杨志琼
回忆,陈廷海当初宽裕的时候,一直不忘帮衬乡亲,谁家遇到难处,他总是帮着想办法。“以前我们家穷,
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一到开学,我们就找他借钱,他从不催着还。他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们绝不能忘恩。”
杨志琼说。
⑧为还清欠款,陈廷海夫妇流转了几亩地,每日勤恳耕作,农闲时便外出打工。2007年,在乡亲们的
支持下,陈廷海购入一辆农用车,又做起代销农副产品的老本行。为了还债,他常常凌晨3点起床,在农
户与厂家间东奔西跑,夜深才回家。
⑨一点一点地攒,一分一角地还。“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还钱的时候。”陈廷海说,这些年,他一刻
都不敢停歇。如今,欠款只剩下13万多元。
⑩尽管旧债未清,许多村民仍毫不犹豫地借钱给陈廷海周转,家家户户都把菜籽和稻谷留给他来收。
村民们赞他"欠债近百万,却没一句骂名”。
⑪去年,陈廷海荣登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⑫临近中午,成片的鱼腥草种苗已经栽好。扶着腰缓缓起身,陈廷海说:“这5亩地预计能增收10万
元,这么多年的债,就快要还清了……”
(2023年5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有改动)
请给选文拟个恰当的标题。
【答案】示例:"信义老农"陈廷海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文章讲述了陈廷海因代销油菜籽而意外背上巨额债务,之后通过不懈努力逐渐偿还的过程,赞颂诚信与责
任感的价值,并通过陈廷海的故事强调了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据此可拟题为:"诚
信老农”陈廷海
考法四标题能否改换
(2023•湖北黄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龙豁口
刘洪文
①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老赵头就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了。这次他们的任务特殊,不是送
货,也不是运皮张,而是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
②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
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这个时候,要把粮食送进去,谈何容易?可是,游击队已经断粮几天了,老赵头
心急如焚,最终还是决定冒险。
③“爬犁帮”最怕遇见松花江上的三九天。那时西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忍不住打战,
貉皮帽子羊皮大鳖都抵挡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拉爬犁的牲口,鼻孔往外喷着白汽,
眼睫毛上全都挂满了霜花,汗水顺着毛往下淌,在肚皮下凝结成冰,哗啦哗啦地响。赶爬犁的小伙子们跟
着爬犁跑,跑得全身透汗。
④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瞅着就要进入游击区了,可老赵头却一点也不松懈。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不停扫
视着苍茫的江面。
⑤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老赵
头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心想,这可咋办?自己安危事小,粮食进不了山事大。老赵头赶紧吆喝大家加快
速度。双方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近了,爬犁再快也快不过鬼子的汽车和摩托车。老赵头心里明白,咬牙,说:
“干脆,走‘龙豁口‘。”
⑥一听“龙豁口”三个字,大家头皮就发麻,精神更加紧张了。
⑦所谓“龙豁口”,就是爬犁正在这冰面上行进时,脚下三尺多厚的冰面骤然裂开,裹挟着呼啸声一
直向岸边延伸。人只能瞪眼看着冰面不断裂开,从一尺、两尺、三尺再到无法丈量。幽暗的湖水翻涌着从
裂口冒出,像是有一条恶龙会随时从湖底蹿出来。传说是湖中的独角龙耐不住严寒,一怒之下用独角豁开
冰面,所以称之为“龙豁口”。
⑧“龙豁口”不是常有,但只要遇到一次,就足以让人终生难忘。“爬犁帮”的人谈“龙”色变,因
为不管什么车辆或者爬犁,若是掉进了“龙豁口”,那是九死一生的事。
⑨可是今天情况特殊,如果被小鬼子撞到了,同样没有好下场,老赵头只好铤而走险。于是,老赵头
赶着爬犁向右侧疾驰,偏离了原来的路线,朝湖心奔去。小伙子们知道,湖心区冰薄,且有一处活水,最
易形成“龙豁口”。平时大家总是尽量避开,即使路近一些也从不敢贸然前往。
⑩老赵头今天是要豁出去了。抗联的战士们牵动着大家的心,为了把粮食运到战士们的手里,他们顾
不了那么多了。
⑪鬼子越来越近,老赵头拼命地打马飞驰。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
江雾和雪色之间。小鬼子叫喊着让老赵头停下来,可老赵头全当听不见。小鬼子开枪了,子弹贴着头皮呼
啸而过。忽听咔嚓一阵雷鸣炸响,江面的冰排豁然裂开,并且迅速向两边漾开。
⑫老赵头把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大声喊道:“'龙豁口’现身,大家小心了,跟住我!”
⑬伴随着喊声,老赵头的爬犁左躲右闪,飞一般窜向侧面的斜坡。其他人也不敢怠慢,一个跟着一个
从“龙豁口”边缘掠过。后面的小鬼子一个个躲闪不及,绝望地喊叫着,无从应对,眼睁睁地看着汽车和
摩托车如同乌龟一般慢慢地沉向江底...
⑭终于把粮食送到战士们手里,大家这才像散了架似的,瘫坐在雪地里。
⑮第二天往回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只见黑幽幽的江面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
的尸体已经冻在了“龙豁口”的冰凌上。
⑯老赵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3期,有删改)
有人建议将小说的标题“龙豁口"改为"老赵头",你认为可以吗?请做出选择并结合文本阐明理由。
【答案】示例:可以。本文记叙了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
到鬼子的巡逻队,冒险走“龙豁口",最终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赞美了老赵头等人热爱子弟兵、不怕牺牲、
机智勇敢的宝贵品质。以"老赵头”突出了主要人物,简洁醒目。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选用。主观类试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示例:不可以。本文记叙了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到鬼子
的巡逻队,冒险走“龙豁口",最终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赞美了老赵头等人热爱子弟兵、不怕牺牲、机智勇
敢的宝贵品质。"龙豁口”是突出人物形象的主要情景;另外,"龙豁口”这个标题新颖生动,更能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知识点一标题的理解(含义)
【方法提炼】
【设问形式】
①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②分析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③谈谈你对XX标题的理解。
【解题思路】
分析标题的含义
①表层含义:围绕标题,概括写了……内容。
②深层含义:表现了……主题。
答题格式:表层含义(内容)+深层含义(中心)
理解标题
解题思路一
①逐一分析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即写了什么内容。
②整体分析题目表现的主题思想。
解题思路二
①表层含义:围绕标题,概括写了……内容。
②深层含义:表现了……主题。
知识点二标题的作用
【考向分析】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往往揭示全文的重点内容,暗示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还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把握好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就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方法提炼】
①(内容上)表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由,点明故事的背景。
②(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写景状物类散文多是如此)
③(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起到双关和象征的作
用。
④(情感上)表达作者情感;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⑤(主旨上)文章的文眼,暗示(点明、凸显)文章主旨,含蓄地或形象地揭示了文章中心(要具体写
出中心是什么),突出主题,点明主旨;暗示文章中心;对主题的体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形式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以上,推荐记住一个口诀:即,"心悬一线,情感双关”。
知识点三标题的拟写
【方法提炼】
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寻找文章线索;
②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
③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
④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⑤抓住核心人物;
⑥抓住核心事物;
⑦抓住核心事件;
⑧把握作者情感。
【注】: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
知识点四标题能否改换
【方法提炼】
标题能否改换
【答题模板】
①表态。(一般情况)不能换。
②分析原标题的作用(内容上写了……,结构上……,运用了……情感或揭示了……主旨)。
③改换后,新标题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能换。
【试题】
有人认为本文以“特别的礼物”为标题更好,你觉得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
示例一:“一张代金卡”更好。①一张代金卡是串起故事的线索。②它凝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点滴善
意,超出了它的金钱价值③与“特别的礼物”相比,直接明了,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特别的礼物”更好。①本文的故事是由电台节目“你所收过的特别的礼物”引出的。②它代
表着点滴善意,对故事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有特别的意义。④与“一张代金卡”相比,表意委婉含蓄,可
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k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2024•河南驻马店•一模)|【最新模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雁快飞
①白露才过几天,一场寒潮突袭了草原。家住草原边缘的李进,一大早就被他爹吼起来,让他跟着去
捡牛粪。
②一出门,18岁的李进就冻得直哆嗦。他背上背篓,拿起粪叉,咬牙跟爹往草原方向走。他今年高考
失利,爹不让他复读了,说:“现在上了大学也是自己找工作,还不如早点在家干活呢!”
③翻过山岗,就到了草原。风更猛烈了,人哈出的气立即变成了白雾,又在唇边结成了冰粒。今年的
天气,也太反常了!
④天渐渐亮了,路两侧已经枯黄的草地上,开始出现了一堆堆、一溜溜黑乎乎的牛粪。爷俩各自走到
路的一侧,开始捡拾那些湿的和半湿不干的牛粪,捡满一篓,就找个高岗倒出、摊开,接着再捡。这活儿
李进老早就干过,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烧牛粪,牛粪成为人们争抢的东西。这几年包产到户了,庄稼的秸
秆都烧不完,已经没人捡牛粪了。但是爹却仍然要捡,他是要留着秸秆喂家里的牛羊呢。
⑤捡了几筐牛粪,身上已经开始发热了。李进忽然发现,在一处低洼的地方,卧着一片灰白色的东西,
好像是一群羊。A.走近了才看清,哪里是羊,分明是一群大雁,一只只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B.咦,
这群大雁,见人来怎么不飞呢?李进走过去.喊叫了几声,又用粪叉去碰,雁群依然不动。李进忽然明白
过来,这些大雁是被突如其来的寒潮冻死了。
⑥李进立即放下背篓,跑上高岗,挥手喊他爹。他爹快步走过来,看到一地死雁,立即高兴地叫起来:
"啊呀,发财了!"他过去挨个踢着大雁,然后扔下背篓,对李进说:"你在这里看着,别让别人抢去。我回
去赶车,咱拉回去,能卖好多钱哩!”
⑦看着爹连跑带颠地走了,李进的目光又落在那些大雁身上。大雁有的是两只靠在一起,有的是单独
趴着;有的脑袋插在翅膀里,有的奔拉在地上。他弯下腰,用手摸着它们,小声嘀咕:"你们怎么就冻死
了呢,真是太可惜了。”
⑧李进从小就喜欢大雁。听说这鸟生活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每到秋天来临,就可以看见它们一群群从
头顶上空飞过。奇妙的是,它们有时会排成"一"字,有时又排成一个"人"字。有时候,它们也会在草原上
歇歇脚,以前有猎人会乘机猎杀它们,但这些年提倡保护动物,已经没人敢捕杀它们了。
⑨李进开始把大雁一只只地抱到土坎下,一共35只大雁,挤挤挨挨地形成一大堆。望着这堆大雁,
李进想,它们很快就会变成爹手里的钞票,成为人类的口中食、腹中餐,竟然有点心疼。不过他又想,反
正它们已经死了,这也许是个机会,可以趁着爹高兴,和他商量一下自己去复读的事情。
⑩望着这群大雁,李进心中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同学,想到大家在操场上走步、唱歌的场面。一场高考
下来,他们有的展翅高飞了,有的也遭遇了严寒,比如自己……李进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酸楚。
⑪忽然,他发现一只大雁似乎动了一下。他急忙扑过去,伸手去摸它,透过羽毛,他感觉到它的身体
还有温度;再摸别的,好像也在回暖。哦,大雁并没有死,它们只是被冻僵了!现在它们被集中到背风的
坎下,就又缓了过来。李进心中一喜,但是马上又心一沉:如果大雁跑了的话...
⑫这时候,李进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上前去扭大雁的脖子,只要抓住用力一扭——家里杀
鹅、杀鸭都是这么干的。他提起一只大雁,比划了一下,却下不了手。这么美丽的鸟儿……先不说国家提
倡保护动物,就是没提倡,也不能随便杀害呀。想到这里,李进把心一横,脱下身上的羽绒服,盖在了雁
群上面,他瑟缩着身子;跺脚大喊:"大雁大雁,快快醒来,快快醒来!”
⑬大雁真的开始一只只动起来。先醒来的大雁看见李进,显得惊慌失措,开始四散奔逃,但是它们行
动笨拙,一时无法起飞。这时不知从哪里跑来两只野狗,扑过去追咬大雁。李进急忙拿起粪叉,喊叫着过
去打狗,又扔石头把它们撵得远远的。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大雁已经全部苏醒了。它们聚在一起鸣叫着,
好像在商量事情,看见他来,忽然一起扇动着翅膀奔跑起来,接着一只只腾空而起,越飞越高。但是它们
并没有马上飞走,而是在李进头顶上绕了两圈,嘎嘎地叫着,似乎在向他表示感谢。
⑭李进从地上捡起羽绒服,一边儿在草地上奔跑起来,一边儿挥舞着衣服,大声地喊着:“大雁大雁,
快点飞吧,高高地飞吧,飞到南方去吧!”
⑮跑着跑着,李进突然停住了。他看见他爹赶着一辆毛驴车,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他立刻惹了,什
么也没说,穿上衣服继续去捡牛粪。他知道,今天的一场打骂是避免不了啦,复读的事情也别提了。他霎
时感觉心里凉透了。
⑯奇怪的是,这天爹什么也没说。晚上娘告诉他:"你爹同意你去复读了。”看着惊讶的李进,娘又说:
"你爹说,你早上放飞大雁,在草地上又跑又叫的样子挺稀罕人的。他觉得你很有爱心,也应该让你像大
雁一样高高地飞。”
⑰啊,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结局。李进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小说•探文本真意】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寒潮突袭了草原,李进冻得哆嗦,与下文大雁冻僵相呼应。
B.已经没人捡牛粪了,爹却仍然要捡牛粪,看到死雁就连跑带颠地赶车,从这些情节可见李进家中并
不宽裕,因此爹很贪财。
C.第⑫段中李进战胜了扭断雁脖的邪念,启示我们善恶常在一念间,要保持善良,就要时刻警醒。
D.第⑯段中"奇怪的是,这天爹什么也没说"为后文“意想不到的结局"埋下伏笔。
2.【小说,品语言之味】下面是第⑤段划线处的原句和改句,语义基本相同,但表达效果却不一样。请分
别比较A、B两句的变化并鉴赏原句的表达效果。
原句:“A.走近了才看清,哪里是羊,分明是一群大雁,一只只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B.咦,这群大
雁,见人来怎么不飞呢?”
改句:“A.走近了才看清,哪里是羊,分明是一只只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的大雁。B.这群大雁,见人来
也不飞。”
3.【小说・析构思之妙】原文第⑩段似乎多余,分析原文没有删去的原因。
4.【小说•明标题之意】标题"大雁快飞”有哪些意蕴?
【答案】1.B2.①原句"一只只趴在地上"与“一动也不动”单独提出后置,突出强调了大雁假死的情
状,使得后文父子误判"大雁是被突如其来的寒潮冻死"这一情节更合理/突出这一景象带给李进的震撼
②改句为陈述句,原句为问句/改句侧重客观概述事实,原句则是生动的心理描写;更能生动展现李进看
到大雁见人不飞时内心的疑惑。
3.补充交代了读书经历和高考结果;照应上文想复读的情节/将大雁命运与自身考试失利联系起来,为
下文不愿伤害大雁做铺垫;突出了李进善良有爱心、尊重生命/不甘放弃梦想的形象特征;叙述中宕开一笔
写个人经历,使情节有起伏/巧妙将大雁和李进的命运联系起来,使文章内蕴更丰富4.标题是李进意外
发现35只冻死的大雁,发现大雁还有生机时,鼓励大雁飞走,摆脱危险的呼喊。李进遭遇了高考的失利,
虽然十分痛苦,但是内心深处却十分渴望通过复读来实现自己展翅高飞的愿望,题目既是李进对自己突破
困境,奋力翱翔的自我期许,也表达了作者对和李进一样的追梦人走出人生低谷,展翅高飞的呼唤;文末
写娘说"也应该让你像大雁一样高高地飞"表明这也是父母对李进的期许,题目中也蕴含了对于父母对孩子
无私的爱的赞颂。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根据第②段"他今年高考失利,爹不让他复读了,说:‘现在上了大学也是自己找工作,还不如早
点在家干活呢!,”和第⑥段中“你在这里看着,别让别人抢去。我回去赶车,咱拉回去,能卖好多钱哩!"
等句子可知,爹看到死雁很高兴,只是因为他认为死雁能卖好多钱,能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并不能因此
断定爹很贪财。
故选Bo
2.本题考查语言理解和赏析。解答时,首先,对比原句和改句,找出明显的差别。A句的主要差别在于原
句将"一只只趴在地上"与"一动也不动”单独提出来放在句尾,突出了大雁的静态,使情境更加鲜明;B句
的主要差别则在于原句是疑问句,改句是陈述句,原句更能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然后,理解
这种表达方式的效果。原句通过特定的句型和词序,强调了大雁的状态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得情境更为
生动、逼真。这也为后文父子误判"大雁是被突如其来的寒潮冻死”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背景,增强了情节的
连贯性和合理性。最后,结合文章整体和人物特点进行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符合文章的整体风格和李进的
性格特征,更能展现他在特定环境下的反应和思考过程,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和立体。根据以上分析作答
即可。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
内容上,第⑩段中李进"心中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同学,想到大家在操场上走步、唱歌的场面。一场高考下
来,他们有的展翅高飞了,有的也遭遇了严寒,比如自己......李进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酸楚。”这些内容展现
了他对昔日同窗的不同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己高考失利、前途未卜的感伤和无奈。这种情感与随后他对
大雁的同情和救助行为形成了呼应,进一步凸显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这一段也加深了
读者对李进这一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理解,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结构上,第⑩段在故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它上承李进发现大雁并未死亡的情节,下启他决定
救助大雁的行为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李进内心的善良和勇气,也为后文他父亲态度的转变埋下了伏
笔。同时,这一段中的情感铺垫也为故事结局的出人意料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撑,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感人至
深。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
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意义:"大雁快飞"直接关联到故事中的情节,即李进在意外发现35只被冻僵的大雁后,当它们逐渐恢
复生机时,他鼓励大雁飞走,以摆脱可能的危险。这里的“大雁快飞”是李进对大雁的呼喊,体现了他对生
命的尊重和爱护。
深层意义:"大雁快飞"象征着李进对自己突破困境、奋力翱翔的自我期许。高考失利后的李进虽然痛苦,
但内心深处却渴望通过复读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希望像大雁一样,能够摆脱眼前的困境,飞向更广阔的
天空。因此,“大雁快飞”也表达了作者对像李进一样的追梦人走出人生低谷、展翅高飞的呼唤。此外,文
末娘的话“也应该让你像大雁一样高高地飞”揭示了另一层深意。这不仅表明父母对李进的期许,希望他能
够像大雁一样飞得更高更远,还蕴含了对父母无私爱的赞颂。在这里,"大雁快飞"成为了父母对孩子美好
未来的祝愿和期盼的象征。
(2023•宁夏银川•一模)
父亲的军毯
马宇龙
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说着:“冷,好冷啊。”孙瑞斌已经为他压上了
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啊,冷啊。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孙瑞斌觉得父亲一定还有话说。他把耳朵
贴在父亲的嘴边,只能听到几句含混不清的话。
②在一旁的妹妹扳着孙瑞斌的肩膀,一连串地问:“说什么了,爸说什么了?”孙瑞斌说:"听不大清楚,
好像是'黄河,冷啊,黄河,冷啊'。"妹妹说:"什么‘黄河',你一定听错了。”
③那天,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
④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
条老旧的毯子。往外拿的时候,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看
到这条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
孙瑞斌说:“他是感觉身上冷,要盖上这条老毯子。”说着就要把毯子往父亲身上扯。忽然,父亲僵硬了一
年的胳膊猛地抬了起来,挡住了孙瑞斌手中的毯子。
⑤孙瑞斌和妹妹都吃了一惊。
⑥八十八岁的父亲在卧床一年之后,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
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接着,父亲说起话来,言语比之前清晰许多,让孙瑞斌大为惊讶。他
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
⑦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忽然
天降大雨,6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冷啊,真冷啊,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站在木筏子上,嘴唇发
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橹桨越来越不听使唤。河水起起伏伏,他感觉头晕目眩,脚下一软,终于一头栽倒……
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他被放平,躺在了木筏子上。接着,一条毯子盖住了他。刺骨的冷渐渐被
温暖代替,他就像是躺在火盆前,暖烘烘地睡去了。
⑧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条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
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口饭,让他好好睡一
觉。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首长还说,他们忘不了乡亲们为他们所做的一
切。
⑨这些往事,其实父亲很早就告诉过孙瑞斌。只是这些年,父亲长期卧床,混混沌沌,孙瑞斌忙于照
顾,竟然忘了有这么一档子事。后来,父亲安详地走了。走时,那条毯子还盖在他的身上。父亲给孙瑞斌
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
⑩转眼,几年过去了,孙瑞斌始终无法找到那名解放军。
⑪那天,孙瑞斌听说了一件事:当地有个农民,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了一大批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服、
红军刀、红军水壶、望远镜、军号、药箱、马鞍等老物件,把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上下两层的红色博
物馆。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沉淀着父亲气息和体温的军毯送进了这家红色博物馆,还像一
个亲历者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
⑫军毯被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它的故事:“这条毯子的来历,要从一
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
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8月1日,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2.请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
3.第⑥段"他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中"黄河"一词重复出现,请揣摩其用意。
4.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的画线句。
5.⑦⑧两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望海潮课件教学课件
- 《工伤及工伤保险》课件
- 篮球运球课件
- 材料员述职报告范文
- 病故报告范文
- 个人与公司借款协议书范本
- 中职班会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2024年度文化艺术创作保密合同
- 《涂料工程施工》课件
- 2024年度钢筋市场销售合同3篇
- 喷涂设备订购合同范例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DB52T 1177-2017 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规程
- 2024年电梯安全总监安全员考试题参考
- 【新教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课件5
- MOOC 营销管理-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有限空间管理档案台账模板
- 服装英语:服装专业单词汇总3
- 电(光)缆敷设施工检查记录
- 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申报材料表(含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