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涪城区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绵阳涪城区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绵阳涪城区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绵阳涪城区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绵阳涪城区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涪城区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B.《三体》的英文译者刘宇昆被誉为“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的引路人”,这确立了中国科幻小说在国际上的地位。C.不但我们能够降低空气PM2.5的浓度,而且能打造“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的环境。D.在广州市中小学生系列阅读活动过程中,不少学生养成了探究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篮图,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碰撞,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càn)的中国文化。B.翰墨飘香,丹青溢彩,以“墨”为代表的书画艺术,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胎记,承载(zǎi)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哲学。C.围棋文化源远流长,其魅力跨越几千年而历久弥新,高手们对弈论道时的心骛八极(wù)、神游万仞让人遐思无限,巅峰对决时的紧张刺激更令人目炫神迷。D.坐上乌篷船,听听船夫哼唱的江南小调,看看河畔的蒿草,还有着蓝布衫子的少女,划着小船,激起的阵阵涟漪(yī)。这情形,不由让人想起乐天说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B.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正能量。C.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D.《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腾云驾雾,还有火眼金睛,在孩子们心目中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大英雄。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5.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历史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智慧,不辍(chuò)劳作、实干兴邦。B.一个人的韧性表现在,愈是深陷泥沼、走投无路,内心就愈是翻腾着一股燥动,迸(bènɡ)射出野蛮生长的力量。C.英雄精神既体现在刹(shà)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比如那些默默钻研技术几十载的航天人。D.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纬(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一曲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带来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现场上千名观众在音乐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昨晚,一年一度的佛山新年音乐会如约而来,并同时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直播。音乐会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分为《昨天·激情岁月》《今天·美丽家园》《明天·奔向未来》三个篇章。除了国外经典曲目,观众还重温了《春天的故事》《红旗颂》等反映时代变迁的曲目。而最让佛山观众感到亲切的是,“星腔”艺术家梁玉嵘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唱《彩云追月》《娄山关》。此外,佛山本地民歌《织出彩虹万里长》改编成交响乐也在音乐会上呈现。而音乐会最震撼的场面,是场内场外40位钢琴家共同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佛山电视台主办的佛山新年音乐会始于1990年,此后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会邀请国内顶尖的乐团和歌唱家演出。今年的音乐会由上海爱乐乐团担纲。音乐会还邀请了国内著名歌唱家祖海、“最具发展潜力”的钢琴家宋思衡为佛山观众献演。(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字。(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6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经典重温《彩云追月》春天《奔向未来》畅想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所谓伊人,__________。(《诗经蒹葭》)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山坡羊潼关怀古》)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李白《闻王吕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论语》)《陋室铭》中表明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8.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无论是唐僧师徒四人,还是各路神佛妖魔,人物个性鲜明,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你觉得小说中哪两个人物的性情最具反差性?请结合作品相关情节,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字数在200字左右。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请展开想象,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②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③,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④不定。——王士禛《渔洋山人文略》(节选)①米家父子: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fú)、米友仁父子。②太虚:指天空。③梵声:诵经声。松杪(miǎo):松树梢。④演漾:荡漾。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沙鸥翔集集:______郁郁青青郁郁:______把酒临风把:______无复微云点缀无复:______悉成明霞悉: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3.(甲)(乙)两文均描写了______之景,均表达出作者______之情(用原文词语填空)。4.两选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之处?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2017年3月30日,即农历三月初三,2017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位华人华侨参加了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今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题持续保持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年轻的时候忙于打拼,现在退休了,可以来寻根拜祖,思考自己从哪里来。”站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广场前,年过七旬的美国南加州世界广东同乡会会长陈灿培如是说。“参加这样的洁动,可以让很多人特别是海外华侨常回家看看。”美国河南联合总商会会长王力军这样理解。民间有流传千年的“三月三、拜轩辕”的习俗,到2006年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2006年至今的10年间,有近30位国家领导人参加大典;更有近10万人现现场参加大典典礼,共襄盛举。(材料二)地处中华腹地的河南省郑州市,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郑州市充分挖掘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把传统大典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相结合,历时11年,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世界华人心目中的“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材料三)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城:广扬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材料一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3)郑州市围绕黄帝故里挖掘出了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各举一例。12.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孤独的守望方爱华①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②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③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儿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的女儿?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地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④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⑤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⑥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最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⑦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土,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却受到冷落。⑧一方石碾(注),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运去的歌谣吧。我看见空地上面的水井里面盛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⑨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地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⑩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⑪在山村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⑫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⑬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⑭她在孤独地守望着什么呢?(选自《散文》2018年第2期,有删改。)(注)石碾: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等制作的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1.阅读①~⑤段,用直白的语言简要概括“我飞离城市,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的原因。2.作者在第⑧段中描绘了曾上演过的那些最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有何用意?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回答。3.阅读⑦~⑨段,请你简要回答作者是如何看待山村受到冷落这种现象的。4.请你简要概括文中的老人在孤独地守望着什么。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烹饪之器的演化史①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播出,一口章丘铁锅迅速成为了“网红”。作为烹饪之器的锅,它的进化和演变,浓缩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史,同时也孕生了中华民族的烹饪文明。②石上烤肉是我国饮食文明的“觉醒”阶段。最初,古人只是把猎取的动物和采摘的食物直接放到火上烤熟。在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利用器具烹制食物的方法﹣﹣“石烹”,利用的是烧至炽热的石块。久负盛名的怒江石板粑粑就是古老的石烹方法的遗存,石板选用当地特有的一种青黑色页岩,选好的石材还要经过多道工序的修整、加工、打磨、抛光和烘烤。③我国最早制造的烹饪之器是陶器,早期多是陶罐和陶釜。用作炊器的陶罐一般都是高筒且腹部较大,而陶釜的形状与现在的烧锅差不多,可以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锅。④用陶罐和陶釜烹饪食物时需要用石头块支起来,后来出现了自带三条腿的炊具﹣﹣鼎和鬲(lì)。鼎是一种三足支锅,而且三条腿都是实心的。鬲在形状上与鼎十分类似,不过腿部是中空的。陶甑(zèng)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大发明,并因此首创了蒸食这种独特的烹饪方式。陶甑是一种平底并有好些小孔的容器,把食物放在陶甑里,然后再将其套在陶鬲或陶鼎上方,则可以利用陶鬲或陶鼎烧出的蒸汽来蒸熟食物。⑤陶器在烹饪领域的应用,使得一些重要的烹饪方法应运而生,如煮、焖、炖、熬、蒸等,为我国古代饮食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撑。⑥青铜器的诞生更是促进了烹饪文明的发展。青铜炊器相较陶制炊器来说,不仅具有可塑性,不易破碎和变形,而且硬度更高,传热性能更好。⑦说起青铜炊器,不能不说青铜鼎。青铜鼎最初用来烹煮肉食或盛放肉类,大多为圆腹、两耳、三足。春秋晚期之后,青铜鼎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礼器,逐渐被视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青铜炊器的形状也沿袭了陶制炊器,有青铜鬲、青铜甑等。青铜鬲和青铜甑可以分铸,分别使用,也可以合铸一体,称为青铜甗(yǎn),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三联甗,是目前所见到的唯一的这种复合炊具,既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也能增加食物品类和总量。⑧青铜炊器的蓬勃发展,加上西周时期农业、牧业、渔业有了新的发展,从而诞生了炒、煎、炸等一些新的烹饪方法。⑨铁制炊器的应用使我国的烹饪文明逐步进入成熟期。由于铁器的普及,铁釜、铁锅逐渐走入平民生活,使得烹饪技艺获得了蓬勃发展。铁制炊器具有传热快、耐高温的特点,并且较青铜炊器更轻便一些,因此基于高温油熟基础上的新型烹饪方法应运而生,如各种煎炸、翻炒、爆炒、湿炒、干炒、煸炒、生炒、熟炒等。当然,铁器时代的烹饪大繁荣,还得益于烹饪原料的丰裕和多种燃料的应用和普及。⑩现在,铁锅已成为国人最常用的烹饪之器,传统的铁锅坚固耐用、受热均匀,在导热方面效果很好。铁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引起化学反应。炒菜时溶出的少量铁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⑪中国烹饪器具体现出了中国人独特的工具智慧和审美意识,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中国烹饪器具的演化过程。2.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用作炊器的陶罐一般都是高筒且腹部较大,而陶釜的形状与现在的烧锅差不多,可以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锅。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三联甗,是目前所见到的唯一的这种复合炊具,既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也能增加食物品类和总量。三、语言表述1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_____删去。第③处搭配不当,应_____________把改为_____________。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四、写作15.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内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的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请以“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

A搭配不当,应在“信息”后加上“的能力”。B用词不当,将“确立”改为“推动”。C句子顺序颠倒,将“不但……”“而且……”的内容互换。2、D【解析】

A:篮图-----蓝图;B:承载(zǎi)——zài;C:目炫神迷——眩。故选D。3、D【解析】

D选项中“无所不为”是指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是干尽了坏事。贬义词,不符合语境。4、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关联词搭配不当;B正确;C缺少主语;D词语搭配不当,把“宣传”改为“展示”。据此,答案为B。5、A【解析】

B.“燥动”应为“躁动”。C.刹“shà”应为“chà”。D.“弛骋”应为“驰骋”。6、(1)佛山举行新年音乐会(2)示例:重温经典《彩云追月》,畅想春天《奔向未来》【解析】

(1)对材料内容的概括,首先必须做到全文阅读,圈画出材料的主要事件,概括时应根据主要内容来进行解答,注意格式。即:什么人(哪里)+做什么事(干什么)——结果。材料对象是:佛山。事件是:新年音乐会如约而来。(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重温”“畅想”都是动词,“经典”“春天”都是名词,《彩云追月》、《奔向未来》两部作品,再根据语句对仗、词性相对的对联知识,拟写为“重温经典《彩云追月》,畅想春天《奔向未来》”。7、(1)在水一方(2)山岛竦峙(3)枯藤老树昏鸦(4)千树万树梨花开(5)铜雀春深锁二乔(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8)随君直到夜郎西(9)匹夫不可夺志也(1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需要注意“竦峙”、“藤”、“郎”的书写。理解型默写(10)抓关键词“环境清幽宁静”。8、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两个人物性情反差最大,一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跋涉僧侣、一个是震撼乾坤的三界大神。当唐僧揭下五指山上镇住孙悟空的那道符咒,深藏在孙悟空骨子里的人性部分便被激发出来。具有了人性的孙悟空自然领悟了“仁义”的要旨。他心甘情愿的拜唐僧为师、共赴西土取经。唐僧的善良感化了悟空更成就了自己,这也渲染了佛法以善化恶的最高境界。【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西游记》,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此题中“性情最具反差性”,是指人的相反性状对比之下显出的差异。如一个人物形象在两个情节所表现的性格上的差异。但这个题目是要求答出“两个人物的性情最具反差性”。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对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找出两个性情反差最大的人物,结合故事情节说明两个人物性情的不同即可。二、阅读9、(1)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⑵思念家乡的惆怅、飘泊不定的伤感、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的忧伤。【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据此理解作答。(2)《浣溪沙·春日即事》是宋代词人刘辰翁的词作。此词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把从午睡后到傍晚的一段百无聊赖的情思和盘托出。本篇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据此理解作答。译文: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春天到了,几行翠绿的新柳上几只乌鸦在啼叫,想想当初春天离开家,便是天涯相隔。午睡初醒时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10、1.(1)停息(2)草木茂盛(3)持,执(4)再也没有(1)全,都2.(1)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3.明丽壮阔快(乐)4.【甲】文先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再由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集”:鸟停留在树上。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郁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草木茂盛”(如郁郁葱葱)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天光”:天色湖光。“一碧”:一片青绿。“红晕”:红色的光芒。“倏然”:忽然。3.一问,概括描写的景色。可提取“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等句分析,即可归纳出明丽壮阔的特点。二问,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两文均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可提取“来焦山有四快事”的“快”字作为答案。4.分析两选文写作意图的不同之处。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甲文可从描写明丽壮阔之景引出登楼之情进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的角度作答。乙文可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的角度作答。【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二)译文: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11、【小题1】2017年3月30日,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小题2】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为世界华人心目中的“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小题3】①从流传千年的民间“三月三、拜轩辕”,到2006年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②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世界华人心目中的“拜祖圣地”;③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解析】试题分析:(1)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要做到读懂原文,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语言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可提取导语“2017年3月30日,即农历三月初三,2017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一句压缩整理出答案。(2)考查两个材料在内容上的联系。材料一的内容是“2017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从2006年至今的10年间,有近30位国家领导人参加大典;更有近10万人现场参加大典典礼,共襄盛举”。这些话都说明了材料二结尾的一句观点,即: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为世界华人心目中的“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3)要求从以上三则材料中各举一例来说明郑州市围绕黄帝故里挖掘出了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的观点。如材料一的:从流传千年的民间“三月三、拜轩辕”,到2006年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材料二的: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世界华人心目中的“拜祖圣地”。材料三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找到答案区域并提取是作答的关键。12、1.“我”身处喧嚣城市(或“现代物质生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等)中忽感孤独;“我”要去小山村找寻心灵的栖息地(或“到优美的自然风光中舒展身心”“人追寻田园生活”“让疲惫孤独的心获得家的温暖”等)。2.作者将往昔那温暖的和最原始山村生活图景与现实中没落的和死寂的山村境况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缅怀,对触目惊心的现实的遗憾、惋惜、痛心和无奈。3.①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是必然的规律(或“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村衰颓、没落是必然的”“作者肯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物质文明落后的山村必将被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所取代”等;②所有的土地都被弃置而荒芜着,令人堪忧(或“所有的土地都被弃置而荒芜着,而忧心忡忡”“对曾经美好的田园生活不复存在而无限怅惘”等);③不应一味追求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丢弃精神的家园。4.①老人独自一人守望养育自己的热土(或“伴随自己一生的不可割舍的家园”“自己的家园”等);②老人独自一人守望美好的田园生活(或“未被城市文明所侵蚀的原始的山村生活”);③老人独自一人守望美丽的精神家园(或“心灵栖息地”)。【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此题在题干指定的段落中,找出表现作者感受的语句来分点概括即可。文章第①段中指出原因是“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第④段以“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表现作者内心的愿望;第⑤段又以“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道出了“我”追寻的原因。据此,“我飞离城市,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的原因可概括为:身处喧嚣城市“我”想要去小山村找寻心灵的慰藉,让疲惫孤独的心获得家的温暖。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前后文内容分析。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第⑧段中描绘了曾上演过的那些最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接着第⑨段就描绘了这些曾经美丽的生活场景现在的模样,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意在以对比来突出现在山村的没落与沉寂,从而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引起读者的关注,突出文章的主旨。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⑦~⑨段,第⑦段中的“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一句,表现了作者认为山村受冷落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是必然;第⑧段移情于物,借石碾的想法道出了山村没落的无奈;第⑨段则重点表现作者对土地荒芜的忧思,暗示了作者认为时代的进步不能丢失我们曾经的“根”,即精神家园。根据三段内容要点来分点概括即可。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作者在文中通过对曾经美丽的乡村现状的追寻,表现了现在山村的没落景象,作者以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时代进步下,人们对乡村建设的忽视,人们将曾经养育我们的土地忘却。所以文末作者写了乡村老人孤独的守望,这种守望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对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的守望,它应是文章主旨的表现,所以“守望”还包含着对家园的守望,对养育我们的精神家园的守望。据此概括作答。13、1.石烹﹣陶器﹣青铜器﹣铁制炊器。2.迄今为止是对时间的限制,说明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锅,不排除以后会发现更早的锅,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3.举例子,具体有力的介绍了青铜甗的设计巧妙。【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第二段,第三段,第六段和第九段的首句可知:我国炊器的演变是石烹﹣陶器﹣青铜器﹣铁制炊器。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迄今为止”是对时间的限制,不排除以后会发现还要更早的锅。这个短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七段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所以说明方法是举例子,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这处举例具体的介绍了青铜甗的设计巧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