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文化创新基础整合考点突破易错点拨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梳理·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2)源泉:

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

,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3)动力:

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

,提出

,需要文化创新;另一方面,

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文化创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实践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1)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

的重要保证。(2)作用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文化创新的主体

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活力根本目的根本标准传统文化人民群众二、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

,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

的努力之中。(2)面向世界,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为我所用。社会实践推陈出新时代精神博采众长以我为主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

”,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

”的错误倾向。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构建考点突破精讲考点·典题例练近五年考点展示高频考点1个主体:人民群众。2个作用: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2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3个途径: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题型预测选择题:★★★☆☆非选择题:★★★☆☆考点一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考点透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1)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性(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文化创新的主体(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特别提示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3)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典例】(2018·四川广安等四市联考)“棒棒”是山城重庆一群靠一根棒子为雇主挑货物谋生的人。一个转业军官,“卧底”棒棒行业一年,与“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拍出了全国第一部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该片播出后好评如潮,激励了无数正在奋斗的人。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进行文艺创作的根本立足点②基层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真正创造者③只有如实反映现实的文艺作品才有价值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转业军官“卧底”棒棒行业一年,拍出了全国第一部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表明社会实践是进行文艺创作的根本立足点,①符合题意;该片播出后激励了无数正在奋斗的人,说明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②中的“基层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有价值的文艺作品可以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也可以艺术化再现生活,③说法错误。【教师备用】

(2018·新疆乌鲁木齐三诊)“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分别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青年和晚年时期的代表作,生动映射了她人生境遇的重大转变。从两首词的变化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环境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文学艺术可以反映人的精神世界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④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由于李清照青年和晚年的生活环境和人生境遇不同,导致这两首词风格的不同,这说明文学艺术可以反映人的精神世界,也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②③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①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推陈出新,④排除。命题角度2文化创新的作用【典例】

(2018•四川广安一诊)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时下的热点话题,有人将其拍摄成微视频并传到手机、电脑、电子屏、通讯软件上。熟悉的语言、别出心裁的创意,引起了群众的追捧。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②创新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③创新性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有人将十九大精神拍摄成微视频并传到手机、电脑、电子屏、通讯软件上,这种别出心裁的创意引起了群众的追捧,这说明创新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②正确;同时也体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正确;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③排除。【教师备用】

(2018·皖北协作区4月联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以汉字“冬”为灵感,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

)①汉字“冬”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④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命题角度3文化创新的主体【典例】

(2016·海南卷,1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需要深入社会实践,但并非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②说法错误。【教师备用】

(2018·北京石景山统测)2018年春节,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动情演绎。“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用纯净的歌声唱出了自己对青春、理想和生命价值的感悟。这首只有20个字、却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珍贵的生命的小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这启示我们进行文艺创作要(

)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②深入社会生活,参与志愿服务,让一切文艺创作源泉充分涌流③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和诗以歌,将古人之思与今人知晓,融为一体,增强文化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以歌曲的形式演绎,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启示我们进行文艺创作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①③符合题意,②与材料主旨不符;文艺创作体现在多个方面,不必都要和诗以歌,排除④。考点二文化创新的途径考点透析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创新方向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创新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必由之路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特别提示文化创新的途径之间的关系(1)进行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都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2)两条基本途径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过程中,离不开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从纵向讲的,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从横向讲的,要求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方法技巧文化创新的途径与应克服的错误倾向命题探究命题角度4文化创新的途径【典例】

(2018·全国Ⅲ卷,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还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正确;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④错误。【教师备用】

(2018·海南卷,16)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既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也反映出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③正确;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①错误,④说法错误,排除。易错点拨点拨矫正·走出误区易错点1错误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典例1】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创作者的灵感。(

)点拨: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典例2】中外优秀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点拨: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易错点2错误理解文化创新的目的【典例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

)点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典例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点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易错点3错误理解文化创新中继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典例1】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点拨: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典例2】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点拨:流行文化并不代表时代精神。在文化创新中,对待传统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易错点4错误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

【典例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点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典例2】坚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点拨: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而非途径。×易错点5错误理解文化创新的主体【典例1】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点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典例2】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的实际需求。(

)点拨:文化创作应关注人民群众包括年轻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但不能“迎合”年轻观众的实际需求。×热点聚焦关注时政·拓展视野加强文化创意创新激活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