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2练案3故都的秋(1)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练案3故都的秋(1)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_第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练案3故都的秋(1)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_第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练案3故都的秋(1)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_第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练案3故都的秋(1)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案3故都的秋(1)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eq\x(导学号30994012)(B)A.平仄(zè)花蕊(xīn)凋零(diāo)耗子(hào)B.一椽(chuán)驯服(xùn)混沌(dùn)落寞(mò)C.橄榄(ɡǎn)夹板(jiá)陪衬(péi)嘶叫(sī)D.着衣(zhuó)椭圆(tuǒ)譬如(pì)颓废(tuī)【解析】A项,“蕊”应读ruǐ;C项,“夹”应读jiā;D项,“颓”应读tuí。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eq\x(导学号30994013)(D)A.愧树悠闲领略普陀山B.箫索折去喇叭潜意识C.疏落芦花歧韵潭拓寺D.茅房幽远严厉廿四桥【解析】A项,愧—槐;B项,箫—萧;C项,拓—柘。3.下列句子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eq\x(导学号30994014)(C)①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________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________,严厉,________的感触来的。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________起秋来的点缀。A.情致幽怨萧瑟遐想B.情致幽怨萧索联想C.情趣幽远萧索联想D.情趣幽远萧瑟遐想【解析】情趣:指性情志趣或情调趣味;情致:情趣,兴致。幽怨:隐藏在内心的怨恨;幽远:幽深。萧瑟:形容冷落,凄凉;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eq\x(导学号30994015)(B)A.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B.2017年4月,F1上海大奖赛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各大报纸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D.“舞台”“勒索”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解析】流风遗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按图索骥:按线索寻找,也喻办事机械死板。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谨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应为“浑然一体”。雨后春笋:比喻大量涌现,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褒义词,这里不能用来修饰网络病毒。5.下列语段的语序已被打乱,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eq\x(导学号30994016)(C)①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②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③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④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解析】先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在北方特别多,再解释原因,并将蝉在南方的情况与北方相比较。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eq\x(导学号30994017)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给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请拟写一条标语,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要求:主题鲜明,有感召力,不超过20字。答:(示例1)零碳零排放,骑车也很棒。(示例2)步行生活,我们一小步,生态保护一大步。(示例3)脂肪在堆积,大气在哭泣;走下私家车,拥抱自行车。【解析】本题的写作重心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议改变出行方式。写作时可以使用对偶、引用、化用、呼告、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注意字数要求。7.下面一段文字,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请细细品味,以“春”为对象仿写一段文字。(5分)eq\x(导学号30994018)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答:(示例)早晨醒来,披一件薄衫,到湖边一走,你也能看到柔枝轻垂的翠色的杨柳,听得见湖面上鱼跃时的水声。在绿草地上,伸手轻触一缕迎面吹来的微风,或在旧墙角下,默默注视着像静女似的无名花儿的细茎,自然而然地也感觉到几分春意。【解析】这道题考查仿写能力。所给这段写景状物的材料,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多角度进行描绘。仿写时,针对“春”也要注意以上要求。二、提高阅读能力(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eq\x(导学号30994019)碧云寺的秋色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绝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六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他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批评。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草木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D.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解析】B项,“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批评”错误。C项,“具体描述了夏日草木之美”错误。文章中的确写到了有关夏日草木的景色,但只是一笔带过,作者并没有展开描写,所以说“具体描述”是错误的。D项,“是为了证明……不足取的”错误,原文无据。9.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1)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在内容上,突出了秋迅猛到来的特点以及它带给“我”的惊喜;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作者使用“惊醒”一词,好在哪里?(3分)答: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解析】(1)作者一开始写秋的缓慢,树叶很少变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情景突变,突然看到黄的红的赤的树叶,于是作者用了“惊醒”一词写出了秋迅猛到来的特点以及它带给“我”的惊喜,同时,引出下文对秋色的描写。结构上是承上启下。(2)“惊醒”一词非常形象,把作者由失望、倦怠,直至发现秋在不知不觉间突然出现的惊喜感表达了出来。10.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1)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2)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解析】文章从发现秋色绚丽的喜悦之情后展开联想,想到了古代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描写。从时空上看,“现在”与“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对于秋的感受却不是割裂的。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来感受秋的。从古人写秋的诗句来看,很多感受也是相通的。“我”对秋色的感受也与“我”的情感体验有关。所以,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创作的审美体验上都是有共性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eq\x(导学号30994020)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B)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句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B.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湖而逝去。E.下片的结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解析】A.本词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