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_第1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_第2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_第3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_第4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一、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直观的行动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并与抽象逻辑思维互相促进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他们对完全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的间接经验难以理解,而对直接看到的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数学教学内容,就觉得容易接受。正是基于这一特点,数学教材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加强动手操作,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识上的支柱。情感特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对数学学习的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等。心理学习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材要选取生动活泼、学生喜爱的内容,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学习经验的特点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断与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有服务于现实世界。数学的经验性就集中的表现在数学是对现实经验的描述,离开生活经验就不可能有现实。数学学习的经验要求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描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浅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特点1.记忆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他们的认识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完全形成对记忆材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加工、归纳能力,在心理机制上没有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与意义识记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为了应付考试而被迫采用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识记概念,记忆方法是处于机械识忆为主向意义识忆过渡时期。

2.思维特点

小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他们对抽象的新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依赖于感性直观材料,判断常带有具体性和片面性,但整体来看,思维是处于具体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3.注意特点

在生动有趣的课上,在争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时,学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有意后注意,即在思维活动开始后不再需要意志的努力,不受外界干扰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了,这就发展到有意注意为主的时期。当然,小学生好动,思维持久性差,也就是小学生的听讲是断续进行的,学生注意的间歇易受情感的影响,易以个人的兴趣转移,这说明学生有意注意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语言特点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语言较丰富,但他们的数学语言是很不丰富的,特别是他们思维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会造成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不科学,而影响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2、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中,解决有关问题。记忆练习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总之数学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充满着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反思、交流、解决问题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除此之外,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还需要学习动机的激发。三、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儿童思考与创造的源泉。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动物园售票处规定:1人券的票价是2元,团体券的票价是15元(可供10人参观)。三年级(1)班共有38人去动物园参观,买门票最少需要多少钱?方案1:38A——238=76方案2:4B——154=60方案3:3B+8A——153+28=61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收集整理、描述、画图、推理、反思、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多样化的学习形式:1、探究性学习2、“handson”的活动3、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数学4、“小课题”与“长作业”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明家前不久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子的平面图如下:完成如下三个问题:1、小明家各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2、在装修时,小明家想将原来的客厅隔成一个正方形的会客室和一个小餐厅,怎样隔才能使会客室面积最大?3、如果在这个会客室和餐厅顶面的四周走石膏线,各需石膏线多少米?2、实验或调查上网查询气象中心提供的气象信息,跟踪一个月的气象数据,在一张中国地图上标出主要城市的位置,寻找一个方式记录各城市每一天的平均温度和其他数据。提交一份报告,其中包括对气温变化的快慢与区域性的关系的推断和预测。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还可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为解释、推断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三、合作学习的组织1、分组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考虑如下因素:(1)学生的成绩(2)学生的能力(3)学生的性别(4)学生的家庭背景2、座位的排列方式3、组建小组的活动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1、分组的原则(1)学生的成绩:约翰逊兄弟(1991)认为混合分组对成绩好的学生益处: 能够比自学时,学到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可以增加他们的认知、推理水平 增加了对小组的归属感、接纳感和责任感 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做准备,比如,在医生、经理和律师等职业。1、分组的原则研究表明:混合编排对学习困难的儿童有如下益处: 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向他们提供帮助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同组的好学生 有机会观察好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学到更好、更多的学习策略 与其他同学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可以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会有更强烈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因为同组的其他成员都希望他们成功1、分组的原则(2)学生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1993)的“智能多元论”,将人类的智能分为七种类型: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2、小组的人数及其座位排列方式由传统的秧田式的排列转变成为多元的排列方式3、组建小组的活动(1)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熟悉活动:兴趣;背景;未来职业;(2)合作的规范(3)合作的技能:表达、交流、倾听。4、小组成绩的评定(1)小组成员的参与合作的情况。(2)以小组的整体成绩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简单方法1、假如我是教师--三步提问法2、激发思维的火花--脑风暴法1、假如我是教师--三步提问法由4人组成的小组平分成两组,比如A和B,C和D。第一步:A提问B,C提问D,提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给予太多的解释。第二步:调换角色,B提问A,D提问C。第三步:综合两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四人达成共识。2、激发思维的火花--脑风暴法步骤:第一步,教师宣布问题第二步,畅所欲言。应遵循如下规则:按顺序自由发言,鼓励发言时正面引用或赞赏他人的发言,每人每次不得超过3分钟;倾听者认真倾听、记录,不允许批评或打断别人的发言;第三步,思维碰撞。主要是集思广益,澄清自己的认识。第四步,交流提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儿童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是指对学生来说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性的学生活动。问题解决的核心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与练习的区别(1)练习着重寻找答案,而解决问题着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练习往往针对某个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解决问题与练习的区别(2)练习可以对某一类习题反复演练,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具有新颖性。练习着重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下的应用题教学改革:应用题在设计上要留出让学生选择、补充信息得余地应用题不设问,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设问应用题的设计应考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探求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并通过讨论评估得出理想方案。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物的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1、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解题工具或手段2、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解题途径或方法3、允许答案不唯一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我见作者:匿名提供人:董清阅读:759评论:0时间:2009-3-1110:59:36

【大中小】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