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训练(第四版)课件 第9章 文体分类_第1页
大学写作训练(第四版)课件 第9章 文体分类_第2页
大学写作训练(第四版)课件 第9章 文体分类_第3页
大学写作训练(第四版)课件 第9章 文体分类_第4页
大学写作训练(第四版)课件 第9章 文体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文体分类学习与理解的要点1.了解文体的历史演变2.掌握文体分类的依据和原则第一节

文体分类的历史发展一、文体概说1、“文体”这一概念,在写作中被广泛地使用。简单地说,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和样式。具体地说,文体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上由某种特征类聚而成的体式与类型。为了说明不同文章的体式,便有了“文体”这一概念。2、文体分类是文章繁复多样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对文章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有些文体,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独立体式的;有些文体,则是经过人们有意识的划分而形成独立体式的。3、文体的标志通过文章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文体属于形式因素,即文章的语言结构、篇章结构所形成的外部形态。它规定、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文体的这种形式因素,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二、文体的演变过程1、我国古代的文体分类,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产生于先秦,属于文体分类的萌动期;第二阶段产生于汉魏六朝,属于文体分类的成熟期;第三阶段产生于明清,属于文体分类的发展期。2、《易》是早期的哲学,侧重于宏观的哲理性问题的表达;《书》是记言、记事的文集,其中有不少告示;《礼》着重记述当时的规章礼制;《诗》用于言志遣兴,属于文学作品;《春秋》记载历史事件,属于史书。五经开了文体分类的先河。3、标志古代文体分类走向完善、成熟的著作有两部,分别是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和梁太子萧统的《文选》。4、现今,文体分类上有一些流行的分法,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关于文学的分类,比较公认的是“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采用“三分法”: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第二节

划分文体的依据和原则一、划分文体的主要依据对文章分类,要有依据。不同的分法有着不同的依据。文章表现形态的多样性,社会传播方式和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分类依据和标准的多样性。(一)功能用途文章总是为发挥特定的功能、用途而制作、传播和接收的。因此,功能用途是文体分类的主要依据。(二)语言声律我国古人把文章从语言声律角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韵文,一类是散文。韵文指句式整齐、讲究押韵的文体,如诗歌、词曲、谚谣、箴铭等;散文指句式参差、不讲究对偶押韵的文体,它是文章的主体,经籍、诸子、史传、诏诰等都包括在散文之中。(三)表达方式以表达方式为依据进行文体划分,在古代早已有之,赋、比、兴既是一种创作手法,又是一种表达上的区分。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使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三分法”,便于教师讲述,也方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掌握文章体式。二、文体分类的基本原则(一)可用性原则分类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文章的内在联系和功能用途,便于人们学习、区分和使用。因此,重要的是从实际操作、运行的意义上来考虑文体分类。(二)统一性原则按照分类的逻辑原则,同一级、同一次的分类依据(或标准)必须统一。所谓同一级,指的是多级分类时的级别;所谓同一次,指的是同时并列分出的类别。(三)灵活性原则由于文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不得不承认文体分类的灵活性、相对性和流变性。因此,文体分类要使原则符合现实文章的状况,而不是让文章的现实屈从于某一既定规则。例文1分类不当现象举例有一体而两出者,如“祝文”后既附“致语”,后复有“致语”一卷是也。有一体而强分为二者:如既有“上书”,复有“上言”,仅收贾山《至言》一篇;既有“墓表”,复有“阡表”,仅收欧阳修《泷冈阡表》一篇;“记”与“纪事”之外,复有“纪”;“杂文”之外,复有“杂著”是也。有一文而重见两体者,如王褒《僮约》,一见“约”,再见“杂文”;沈约《修竹弹甘蕉文》,一见“弹事”,再见“杂文”;孔璋《请代李邕表》,一见“表”,再见“上书”;孙樵《书何易于》,一见“表”,再见“纪事”是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八九)【简评】上面一段话,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针对贺复征《文章辨体汇编》而言。它指出了《文章辨体汇编》中存在的一些混乱、粗疏现象,如同一文体的名称出现在两种文类中,同一体式被强分为两种体式,甚至把同一篇文章划入不同的体式之中,等等。这种批评指正,对于完善文体分类自然大有助益。例文2语言要适体凌焕新文体感也包含着什么样的文体用什么样的语言作为物质媒介写成文章。尽管各种文体对语言都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但各种文体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语言个性,这种个性特点语言界称为“语体”。写记叙文体,要多用生动形象有色彩的词汇和活泼跳跃的短句。作者要“习惯于将文字的意、形、声三者联合应用”,“把语言的潜力都挖出来”,使之“既有意思,又有响声,还有光彩”(老舍《出口成章》)。一般说来,记叙文体的语言根据文体的性质、功能的要求,抑制抽象性的一面,充分发挥具体性的作用,再现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和发展过程,充分突出这种语体的形象性、直观性特点。论说文的写作就要求运用合体的语言,这类语体从思维类型看,主要回答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前者的目的向对方解释清楚,让人“明白”;后者的目的向对方讲清道理,证明某观点的正确与否,让人“信服”。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说过,前一种是“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后一种则“以‘说服他人’为成功”。如果说,记叙语体为了再现客观而呈现出描述性、形象性特点的话,那么,论说语体为了阐明客观而显示出逻辑性、抽象性特点,讲究概念的准确、判断的严密和推理的周密与精确,这两者是不能相混淆的。文体感强烈的作者就善于运用适合文体要求的“语体”式语言来绘制锦绣文章,创建不朽的文字纪念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简评】文体感贯穿于写作的整个过程中。文体和结构不是一回事。作者在写文章的初始,心中早已考虑体式、格局问题了。不同的体式、格局,有不同的选材、用语和构架要求。上文集中讨论了文体感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作者提出的“命题审题要辨体”“题材要合体”“表达方式要明体”“语言要适体”几条,准确而全面地概括了写作中对文体的要求,对我们学习、训练写作有切实可行的意义。训练题1.怎样区分“文体”与“体裁”、“文体”与“文本”?2.简述我国古代文体分类经历的几个阶段。3.划分文体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什么?4.现代社会,有不少交叉文体,说说你所知道的交叉文体。5.根据自己的写作体会,谈谈下面几句古文的含义及意义。(1)定体则无,大体须有。(2)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3)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6.同一部《三国演义》,人们可以说它是长篇小说,可以说是章回小说,还可以说是历史小说,为什么?7.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一定意义上的实用性功能及实用文章一定意义上的审美功能。8.文体和风格有什么联系?9.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文莫先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