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疾病辨治篇
第一节内科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均属于中医学外感疾病范畴。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主要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鼻塞、流涕、
喷嚏、咽喉痒痛、咳嗽、恶风寒等为主要症状,全身症状较轻。感冒十分常见,有一定传染
性,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临床证型以风寒、风热为多见。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是起病急、
病程短、病情重,全身症状如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明显,鼻咽部症状轻,具有高度传
染性,每易引起暴发及大流行,证侯多相类似,故又称为“时行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流行,但以冬、春季为多。临床证型以风热为多。
【病因病机】
1.外感邪气
普通感冒多由于感受六淫之邪所致。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在不同季节,常与当令
之气相合而伤人,而且多发生于气候突变、寒暖失常之时,如冬季多见风寒,春季多见风热,
夏季多夹暑湿,秋冬多夹燥邪,其中尤以风寒、风热为多见。
流行性感冒多由于感受时行邪气,不仅容易发病,而且病情较重,往往相互传染而流行。
2.卫外不固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与感邪轻重和人体的正气强弱有关。体质偏弱,卫外不固,则邪气
易侵犯人体而致病。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受凉淋雨,过度劳累,容易感受外邪为病。素体
阳气虚者易受风寒,阴血虚者易受风热,痰湿内盛者易受外湿,常内外相因而发病。正气不
足,卫外不固,则外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侵,首犯肺卫,卫阳被遏,营卫失调,肺气失宣,从
而出现肺系及表卫症状。
【辨证论治】
1.外感风寒
证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白清稀,
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苜、枳壳、茯苓、桔
梗、甘草)。
中成药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2.外感风热
证侯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喉肿痛,咳嗽,痰黄粘稠,口干微渴,
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肃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豆破、牛菊子、薄荷、荆芥穗、桔梗、甘草、竹叶、鲜
芦根)。
中成药银翘片、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冲剂、感冒退热冲剂。
3.外感暑湿
证侯发热恶寒,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头昏胀痛,鼻塞流涕,胸闷泛恶,小便短
赤,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霜饮(香霜、鲜扁豆花、厚朴、金银花、连翘)。
中成药蕾香正气片(水、丸、软胶囊)。
感冒多为实证,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区别,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至于
体虚感冒,有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之分,当在解表药中酌加益气或养阴之品以助祛邪。
【饮食宜忌】
饮食宜清淡,忌油腻难消化食物。即使是体虚感冒,也不宜过用滋补食品,待感冒解
除后再补也不迟。要多饮开水,以温热为宜,不宜喝冷饮。食物以稀粥、面汤等半流质为宜,
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而有利于消化吸收。风热感冒要忌辛辣食物,宜选用清淡凉润之食品。
风寒感冒忌食寒凉食物,宜选用温热之食品。酸味食品主收敛,感冒病人忌食用。
【预防与•护理】
预防感冒要注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适当锻炼身体,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适
度,寒温得当。感冒流行季节,要劝阻患者到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控制流行。室
内可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其方法是将门窗紧闭,每立方米的空间用食醋5-10毫升,
加1-2倍水,放容器内,置炉上加热,利用蒸汽在室内熏一至二小时,即可起到消毒预防作
用。治疗期间要认真护理,加强观察,注意煎药与服药要求,煎药时间不可过久,服药方法
要趁热顿服,风寒感冒病人,服药之后可食热粥、盖被,使其微微出汗。要注意适当休息。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或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
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
以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多见。也可由急性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如迁
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外感咳嗽”、“痰饮”等范畴。
【病因病机】
1.外邪袭肺
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袭人体,使肺失宣肃。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
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
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2.肺失宣肃
肺为“娇嫩之脏”,不耐寒热,易受邪气侵袭而发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
咳嗽。咳嗽也是肺脏为了祛邪外出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辨证论治】
1.风寒咳嗽
证候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
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麻黄、杏仁、生甘草)、止嗽散(荆芥、桔梗、紫苑、百部、白前、陈
皮、甘草)。
中成药正柴胡饮。
2.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咯痰不畅,痰黄而稠,口渴咽痛,常伴鼻流黄涕,头
痛,发热,微恶寒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肃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
中成药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液。
3.温燥咳嗽
证候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
血丝,咳甚则胸痛,或有鼻塞,头痛,恶风发热等表证,舌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方药桑杏汤(桑叶、豆豉、沙参、梨皮、杏仁、象贝母、山桅)。
中成药蛇胆川贝枇杷膏、强力枇杷露。
4.痰热咳嗽
证候咳嗽气息粗促,痰多稠黄,咯痰不爽,或有热腥味,胸胁胀痛,咳时引痛,面
赤,烦热口干,欲饮水,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黄苓、山桅、桔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萎仁、桔红、
茯苓、甘草)
中成药清气化痰丸。
【饮食宜忌】
饮食宜清淡,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牛奶、蛋汤、米粥等流质、半流汁
饮食,要多饮水。进食要有规律,有节制,宜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生冷食品。避免食用辛辣
刺激性食物,有过敏史者忌食海腥发物及致敏食物。
【预防与护理】
首先要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卫生,积极消除烟尘和有害废气的危害,加
强劳动保护。注意气候变化,积极预防感冒,感冒是引起气管炎发生、复发和加重的重要因
素之」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适当进行呼吸操、太极拳活动。吸烟对
呼吸道是一种刺激,应当戒绝。
(三)肺炎
肺炎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肺组织的急性炎症,其病因以细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肺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程短的特点。临床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咳嗽、咯痰、胸痛
等,本病四季皆可发病,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肺炎属于中医学“风温”、“肺痈”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在人体正气不足、卫外功能不强的情况下,复感风热之邪或风寒入
里化热而发病,即温病学所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初起邪犯肺卫,卫气被郁,皮毛开合失司,肺失宣降,则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证。
当外邪传里,热邪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阻于肺,肺气不利,则见咳嗽、气促、痰黄、甚
则鼻煽;痰络内阻,肺络失和而致胸痛;肺络受热熏灼,则咳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一般经
过正邪激烈交争,如能正气胜邪,痰热消退,则本病常可表现出气阴受伤的证候;若邪气过
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并内传营血,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
【辨证论治】
1.邪犯肺卫
证候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或微黄,口渴,舌边尖红,
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竹叶、荆芥、薄荷、桔梗、牛等子、淡豆豉、生甘草)。
中成药银翘解毒片。
2.痰热壅肺
证候高热,口渴,咳嗽胸痛,气喘,痰多黄稠,或铁锈色痰,或带血丝,大便干燥,
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药麻黄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麻黄、生石膏、苇茎、杏仁、桃仁、生段仁、冬瓜
仁、甘草)。
中成药蛇胆川贝液。
3.热闭心包
证候壮热,烦躁不安,神昏澹语,气促、痰鸣肢厥,舌质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泄热,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水牛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银花、连翘、黄连、丹参、麦冬)。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
4.气阴两虚
证候身热已退或仅有低热,干咳痰少而粘,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口干,舌质
红少苔,脉细数或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O
中成药参贝北瓜膏。
5.阳气虚脱
证候体温骤降,汗出淋漓,面色苍白,呼吸气短,四肢厥冷,舌淡紫,脉微细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人参、熟附片、麦冬、五味子)。
中成药参脉注射液。
【饮食宜忌】
饮食宜清淡,食物以稀饭、面汤等半流汁为宜,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而有利于消化吸
收。多饮水和果汁,多吃新鲜水果,禁食辛辣等有刺激的食品。
【预防与护理】
预防着重增强体质,防止受凉和饮酒过度,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对于体质经常感冒
者,可适度体育锻炼,并口服玉屏风散口服液以益气固表。注射肺炎球菌疫苗。注意生活起
居方面的卫生,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避免疲劳。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是进行
性发展。临床上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为特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肺胀”、“咳嗽”、“喘证”范畴。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导致肺失宣降,上逆为咳,升降失常为喘。若肺气
虚弱,卫外不固,经常遭受外邪侵袭,以致咳嗽、咯痰反复发作。
2.久病肺虚
长期咳嗽、喘促等迁延失治,痰浊潴留,肺失宣降,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
也因年老体弱、脾肺气虚,以致痰饮内聚,停蓄于肺,引起长期咳喘。在本病过程中,往往
外邪引动痰饮,导致咳喘加剧,而脾肺气虚、痰饮停肺,又是容易招致外邪停蓄的内在原因。
肺虚及肾,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可致气喘日益加剧,吸入困难,呼吸短促难续,动则更甚。
3.痰挟血瘀
病久肺气肺体损伤,内有郁结之痰,复感外邪,肺气郁闭,血行无力,积而为瘀,致使
痰瘀相结于肺,滞留于心,出现血脉瘀阻。
【辨证论治】
1.外寒内饮
证候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痰多清稀,或带泡沫,胸膈满闷,恶寒发热,周
身酸楚,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炙甘草)。
中成药小青龙口服液。
2.痰热壅肺
证候咳逆喘促气粗,胸满烦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
舌边红,舌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桑白皮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白皮、黄苓、黄连、山
桅、贝母、半夏、苏子)。
中成药黄连上清丸。
3.痰湿阻肺
证候咳嗽痰多,痰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闷口粘,纳呆,舌淡
红,舌苔白滑底,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
方药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党参、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莱服
子、苏子、甘草)。
中成药二陈汤。
4.肺肾气虚
证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咳声低微,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得平卧,
吐痰清稀,形寒自汗,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沉细。
治法益气补肺,补肾纳气。
方药补肺汤合金匮肾气丸(人参、黄黄、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桂枝、附
子、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百令胶囊。
【饮食宜忌】
饮食宜清淡,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进食要有规律,有节制,宜少食多餐,
忌暴饮暴食。避免进食生冷、寒凉,油腻及辛辣燥热之品。
【预防与护理】
(1)积极防治感冒和肺部感染。因肺部反复的急性感染,常导致阻塞性肺疾病进一步
加重,甚至诱发呼吸衰竭。
(2)绝对戒烟。戒烟是预防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措施,也是最简单易行的措施。不吸
烟者要防止被动吸烟。
(3)避免接触有害及刺激性的气体、烟雾、粉尘、尘螭及其它过敏物质,可减轻气道
和肺的异常炎症反应。
(4)注意防寒保暖。每逢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之时,须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减
少呼吸道感染机会和肺气肿的发生。
(5)加强锻炼,改善体质。入秋后可以采取冷水洗脸,擦洗颈部等措施进行耐寒锻炼。
(6)加强呼吸锻炼。腹式呼吸主要锻炼膈肌的呼吸运动,锻炼时用鼻吸气,口呼气。
吸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呼气时,口唇缩小,呈吹笛状,让气从齿缝和嘴唇间慢慢呼出,
随即腹壁也渐渐下陷。吸气短,呼气长,吸与呼的时间比为1:2或1:3。即吸一呼一呼,
或吸一呼一呼一呼。每天练2'3次,每次10~20分钟。
(五)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和细胞
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而出现广泛多变的
可逆性气流受阻,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
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属于中医学“哮证”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
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呼吸不利,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壅塞气
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1.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或吸
入风媒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发,以致津液凝聚,痰浊内蕴。
2.饮食不当
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因进食海鲜鱼蟹虾等发物,而
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3.体质虚弱
体质不强,或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以致肺气
亏虚,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火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若素体阳虚,
复感风寒外束,则发为冷哮;若外邪袭表,痰从热化,则发为热哮。
【辨证论治】
发作期治疗
1.冷哮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不甚,咳痰稀白,且有泡沫,面色晦
滞,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麻黄、射干、生姜、细辛、紫苑、款冬、五味子、半夏、大枣)。
中成药小青龙口服液,痰咳净片。
2.热哮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粘稠,咯出
困难,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麻黄、白果、桑白皮、款冬、半夏、苏子、杏仁、黄苓、甘草)。
中成药黄连上清丸。
3.虚哮
证候反复发作,甚者持续喘哮,咯痰无力,声低气短,动则尤甚,口唇爪甲紫维。
舌紫暗,脉弱。
治法温肾补虚,降气化痰。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苏子降气汤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桂枝、附子、半
夏、陈皮、苏子、当归、厚朴、前胡、甘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缓解期治疗
1.肺气亏虚
证候气短,语声低微,咯痰清稀色白,平素自汗畏风,易患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
诱发。发作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濡。
治法益气固表,补肺平喘。
方药玉屏风散(黄甚、白术、防风)。
中成药玉屏风散口服液。
2.脾气亏虚
证候平素痰多,倦怠无力,食少便滤,或食油腻易腹泻,面色萎黄,每因饮食失当
而引发,苔薄腻,脉细软。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苏子、白芥
子、莱版子)。
中成药健脾丸,四君子合剂。
3.肾气亏虚
证候平素气息短促、动则更甚,腰酸腿软,脑转耳鸣,劳累后哮喘易发,下肢欠温,
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桂枝、附子、丹皮、泽泻);冬虫夏
草(另炖)。
中成药蛤蛇定喘丸、河车大造丸。
【饮食宜忌】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少食鸡蛋、肥肉等容易生痰的食物。对
以往曾产生过敏而发病的食品,如鱼、虾、蟹等应绝对禁忌。哮喘缓解期药膳疗法通常以补
益为主。
【预防与护理】
(1)预防感冒,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清除能引起哮喘的隐性病灶如过敏性鼻炎。
(2)锻炼身体,改善体质,防止受凉及过度疲劳。
(3)有过敏性病史的人,应积极查明过敏反应原,避免再次吸入、接触或食入。
(4)注意保暖,在哮喘发作之时,由于咳喘呼吸困难,患者往往全身汗出湿衣,此时
应及时更换内衣,以免受凉。
(5)冬病夏治,在夏天(三伏天)进行药物敷贴,是预防哮喘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
的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使弱心室扩张或(和)肥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
类心脏病。临床上以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动则心悸、呼吸困难,甚则水肿、紫绢等为主
要特征。
慢性肺心病一般属于中医学“喘证”、“痰饮”、“肺胀”等范畴。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外邪侵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则发咳喘。肺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形成宿疾,
正气必虚,进而累及脾、肾、心等脏。
2.久病伤脏
脾主运化,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液,则水湿内停,酿湿生痰,甚则上逆犯肺而咳嗽
多痰。肾主水,肾气不足则气化功能减弱,可出现尿少、尿闭、水肿。肺为气之主,肾为气
之根,肺主呼吸,肾主摄纳,肺肾俱虚,摄纳无权,则发生咳逆气促,不能平卧,动则喘甚
等症。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而助心行血,肺病日久,气虚不能推动血行,以致心血瘀阻,出
现心悸、胸闷、紫组舌暗等症;心血瘀阻又使水道进一步壅滞而发生水肿;水气凌心则心悸、
气短加重。病久正气渐衰,更易为外邪所侵袭,外邪引动伏痰,反复发病,使疾病缠绵不愈。
【辨证论治】
1.寒痰壅盛
证候咳嗽多痰,痰白而稀,短气喘息,恶风易汗,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温肺化痰,降气平喘。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桂枝、茯苓、白术、苏子、半夏、陈皮、厚朴、
当归、前胡、甘草)。
中成药小青龙口服液。
2.痰热壅肺
证候咳喘烦躁,气急胸闷,不能平卧,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干,口苦,身热汗
出,大便干燥,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黄岑、桑白皮、慧位仁、
冬瓜仁、全瓜篓、莱服子、鱼腥草)。
中成药祛痰灵口服液、清肺消炎丸。
3.肺肾气虚,痰浊壅盛
证候畏寒乏力,气短自汗,咳喘动则尤甚,痰多清稀,腰酸腿软,苔白滑,舌胖质
淡或暗紫,脉沉细或弦滑。
治法温肾纳气,肃肺化痰。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三子养亲汤(熟地、茯苓、山药、泽泻、丹皮、山萸肉、肉桂、
附子、苏子、莱腋子、白芥子、款冬)。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4.脾肾阳虚,水湿浸渍
证候面色灰暗,四肢冷,下肢水肿,小便短少,心悸气喘,不得平卧,舌质淡胖,
苔滑腻,脉沉细滑。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痰。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附子、干姜、茯苓、白术、白芍、桂枝、泽泻、猪苓、车前
子、半夏、陈皮)。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合五苓散(片)。
【饮食宜忌】
饮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禁食辛辣、肥甘厚味,以免耗伤气阴,助湿生痰,面
浮足肿应少食盐,防止水毒留滞。
【预防与护理】
积极防治阻塞性肺气肿的发展和呼吸道感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当休息,
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以减轻右心室的负担,防止心力衰弱的发生。绝对戒烟,避免烟毒留
滞,再伤正气。勿过劳,节房事,以保精、气、神。做膈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以改善肺脏通气。
(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和
血行转移,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咯血、喘鸣、胸闷气短、
消瘦、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中医古籍中见于“肺积”、“肺痈”、“痛嗽”等疾病。
【病因病机】
1.正气内虚
正气内虚,脏腑阴阳失调,是患肺癌的主要基础。年老体衰,慢性肺部疾患,肺气耗
损而不足;或七情所伤,气逆气滞,升降失调:或劳累过度,肺气、肺阴亏损,外邪乘虚而
入,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肺部血行瘀滞,结而成块。
2.烟毒内蕴
长期吸烟,热灼津液,阴液内耗,致肺阴不足,气随阴亏,加之烟毒之气内蕴,羁留
肺窍,阻塞气道,而致痰湿瘀血凝结,形成瘤块。
3.邪毒侵肺
肺为娇脏,易受邪毒侵袭,如工业废气、石棉、粉尘和放射性物质等,致使肺气肃降
失司,肺气郁滞不宣,进而血瘀不行,毒瘀互结,久而形成肿块。
4.痰湿聚肺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调,水谷精微不能生成输布,从而聚湿生痰,痰贮于肺;或饮
食不节,水湿痰浊内聚,痰贮肺络,肺气宣降失常,痰凝气滞,进而导致气血瘀阻,毒聚邪
留,郁结胸中,肿块逐渐形成。
【辨证论治】
1.气血瘀滞
证候咳痰不爽,胸闷不舒,痰中带血,胸痛气急,痛有定处,苔薄腻或黄腻,舌质
紫暗,或舌有瘀斑瘀点,脉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软坚。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柴胡、海藻、夏枯
草、炙山甲、天花粉、瓜萎仁)。
中成药平消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
2.痰湿毒蕴
证候咳嗽较重,痰多而粘或吐脓痰,胸闷胸痛,纳呆便海,神疲乏力,身热尿黄,
舌苔黄白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利湿解毒。
方药导痰汤加减(胆南星、半夏、茯苓、陈皮、鱼腥草、桑白皮、前胡、意葭仁、
马兜铃、厚朴、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黛蛤散)。
中成药平消胶囊、六君子汤、二陈丸。
3.阴虚毒热
证候咳嗽痰少,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咳血,胸痛,潮热盗汗,心烦口干,大便
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甘草、生扁豆、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草、半枝莲)。
中成药平消胶囊、百合固金丸。
4.气阴两虚
证候干咳少痰,咳声低微,或痰少带血,气短喘促,倦怠乏力,颜面萎黄,形瘦恶
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清化痰热。
方药生脉散加味(党参、麦冬、沙参、五味子、山药、百合、贝母、全瓜篓、山慈
菇、夏枯草、仙鹤草)。
中成药百令胶囊合生脉饮。
【饮食宜忌】
防止饮食不节和偏嗜,饮食要多样化,五谷杂粮合理调配,宜少食粘腻、辛辣刺激之
物,多吃香菇、海带等食物。果蔬之类,注意摄取,素食、荤食,适度调整。
【预防与护理】
平素让患者尽量心情开朗,起居有时,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肺部感染。积极宣传吸烟的
害处,提倡戒烟。加强劳动保护,改善环境卫生。定期开展肺癌的预防性普查,以期达到早
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二、循环系统疾病
(八)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几乎不可避免的最终归
宿。临床上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多见有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乏力、咳嗽、咳痰、咯血,痰常呈白色浆液性泡沫痰,有时带血可呈粉红色泡沫痰等:右心
衰竭有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劳力性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喘
证”、“惊悸”、“怔忡”、“水肿”、“痰饮”等范畴。
【病因病机】
心衰的病因为久患心病,或他脏久病,累及于心,致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及功能失调,如
复感外邪,或劳倦过度,或病后失调,或忧思内伤等诸多因素,则更伤正气,耗竭心力,即
引发或加重本病。
病理变化为心肺气虚,痰阻血瘀:或气阴两亏,心血内瘀,神失潜藏;心肾阳虚,水饮
泛滥,上则凌心射肺,下则膀胱气化不利;病延日久,正气大亏,阴阳俱虚,心阳欲脱,则
病渐沉痼。
【辨证论治】
1.心肺气虚,血瘀痰阻
证候心悸胸闷,乏力气短,活动后加重,咳喘,咳吐白痰,或咯血痰。舌黯红或边有
齿痕,苔薄,脉细结代。
治法补益心肺,活血化痰。
方药养心汤(黄黄、党参、茯苓、茯神、当归、川号、炙甘草、半夏曲、柏子仁、酸
枣仁、远志、五味子、肉桂)。
中成药天王补心丹、二陈丸。
2.气阴两虚,心血内瘀
证候心悸怔忡,稍活动即加剧,乏力头晕,口干盗汗,心烦失眠。额红,舌质偏红,
脉结代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心,敛阴活血。
方药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合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生地黄、桂枝、阿
胶、麦门冬、麻仁、生姜、大红枣)。
中成药生脉口服液(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3.心肾阳虚,血瘀饮停
证候心悸胸闷,咳嗽喘急,咳白色泡沫痰,畏寒肢冷,腰酸尿少,全身水肿。面色苍
白或青紫,舌黯,苔白,脉沉细结代。
治法温补阳气,化瘀逐饮。
方药真武汤(附片、干姜、白术、芍药、茯苓)合四物汤(当归、地黄、芍药、川苟)。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4.阴阳俱虚,心阳欲脱
证候心悸憋喘,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大汗淋漓,尿少肢肿,烦躁不安,四肢厥冷。
面色青灰,舌质淡黯,苔白或苔少,脉沉细欲绝。
治法补气回阳,益阴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红参、附片、龙骨、牡蛎)。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
【饮食宜忌】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有纤维素、多种维生素;限制食盐量;少吃多餐,忌过
饱;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
服用各种人参(野山参、西洋参、白参、红参),可蒸、炖汤喝。
【预防与护理】
(1)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严重发展的结果,故应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瓣膜病等。
(2)心衰合并感染时,应中西药结合,及时控制感染,纠正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
及酸碱代谢失衡,以防止心衰加重。
(3)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慎起居,注意防寒保暖;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避免各种
诱发心衰的因素,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
(九)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以心悸、
心前区不适、心跳停歇感、胸闷、乏力、眩晕、甚则昏厥为主要临床特征。心脏听诊可闻及
心率或心律异常,脉搏常呈结、代、促、疾、迟、数、沉、涩等。心律失常的临床常见类型
有: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
人,但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心功能衰竭,以
及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包括心肌本身的变化、电解质紊乱、缺
氧、情绪激动、吸烟、喝浓茶等。心律失常的预后因病因不同而差别较大,功能性心律失常
预后良好,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致猝死。心律失常属中医的“惊悸”、“怔忡"、“昏厥"、“虚劳”
等范畴。
【病因病机】
心律失常的病因为心虚胆怯之人,突受惊恐,或素蕴痰热,复加郁怒伤肝,或心脉瘀阻,
或大病久病,累及心脾肾,损及气血阴阳,均致心失安养,心神扰动而发本病。
病理变化为心虚胆怯;或素蕴痰热,复加郁怒,胃失和降,痰火互结,上扰心神;或久
病大病,损伤心脾肾,伤及气血阴阳。心脾两虚,气血两亏,心失所养,心神被扰;或肾阴
不足,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扰动心神;或心肾阳虚,心失温养,且水饮内停,上凌于心:
亦可因气滞或气虚,致心血瘀阻,心失所养。
【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证候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淡,舌苔薄白,脉数,或虚弦结代。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合甘麦大枣汤(淮小麦、
炙甘草、大枣)。
中成药珍合灵片、宁心宝。
2.痰热扰心
证候心悸而烦,胸闷痰多,食少泛恶。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方药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茯苓、陈皮、枳实、竹茹、大枣、甘草)。
中成药牛黄清心丸。
3.心脾两虚
证候心悸头晕,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或细缓,或结代。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丸(党参、黄黄、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
志、大枣、生姜)。
中成药归脾丸。
4.阴虚火旺
证候心悸不宁,少寐心烦,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腰酸耳鸣。舌质红,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或细促,或结代。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生地、
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辰砂)。
中成药天王补心丹。
5.心肾阳虚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形寒肢冷,或眩晕泛恶,胸脱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
少,下肢浮肿。面色苍白,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肾,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合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药、
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片)。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6.心血瘀阻
证候心悸胸闷,或伴气短乏力,心痛时作,或见情志抑郁,胸胁刺痛,唇甲青紫。舌
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或弦结。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脉。
方药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丹参、川莒、赤芍、生地、当归、延胡索、香附、青
皮。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
【饮食宜忌】
少食多餐,忌食过饱,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食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
限制食盐量。忌烟、酒、浓茶、咖啡、肥甘油腻厚味。
【预防与护理】
(1)心律失常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应中
西药结合治疗。
(2)避免劳累。保持心情愉快,调节情绪,勿激动、紧张。
(十)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
指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长期高血压可并发心脏、
脑、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高血压是指血
压超过正常标准(收缩压2140mmHg,舒张压290mmHg)。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颈项板
紧、疲劳、心悸等,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1/5
患者无症状,严重的可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年龄、职业、环
境、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及剧烈活动常诱
发血压突然升高。高血压属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病因病机】
高血压的病因主要为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致肝郁化火化风;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
致痰浊内生;劳欲过度或年老体衰,致肝肾亏损。总之,上述病因使肝肾阴阳失调,邪干清
窍发为本病。
病理变化为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肝阳上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窍:或饮食不节,脾胃
损伤,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胸阳不展;劳欲伤肾或年老肾亏,肾精
亏耗,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阳上扰;病程迁延,久病入络,瘀血内停,阻滞脉络,血脉
瘀滞:阴损及阳,肝肾阴阳俱虚,阴不滋养,阳失温化;若肝阳暴张,风随阳动,血随气逆,
横窜经络,扰动心神,蒙蔽清窍,则见中风昏厥重证。
【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
证候头痛且胀,头晕目眩,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夜寐欠安,或兼胁痛,尿黄便结。
面红目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苓、桅子、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
茯神、益母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全天麻胶囊。
2.肝阳化风
证候头目晕眩,头痛耳鸣,肢体麻木,筋剔肉喝。苔薄黄,脉弦滑或弦细。
治法潜阳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淮牛膝、龙骨、白芍、天冬、麦芽、代赭石、牡蛎、玄参、川楝子、
茵陈蒿、甘草、龟板)。
中成药全天麻胶囊。
3.痰湿内阻
证候头痛而重,头晕胸闷,恶心食少,呕吐痰涎,倦怠多寐。形体肥胖,舌胖,苔腻,
脉濡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白术、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中成药眩晕宁冲剂。
4.肝肾阴虚
证候头痛隐隐,头晕阵作,目眩耳鸣,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腰腿酸软,盗汗颊红。
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枸杞子、菊花)。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5.瘀血内停
证候头痛如针刺,或胸闷刺痛。唇舌青紫或舌有瘀点瘀斑,脉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茸、桃仁、红花、葱白、生姜、麝香、大枣、酒)。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
6.阴阳两虚
证候眩晕健忘,口干消瘦,五心烦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夜尿频多,腰腿酸软,
或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法调补阴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片)。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饮食宜忌】
节制饮食,减少食盐,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宜多食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和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浓茶、咖啡、辛辣煎炸之品和肥甘油腻厚味。
【预防与护理】
(1)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如控制不良,将逐渐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导致严重并
发症,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定期检测血压,坚持长期有效的中西医治疗,以保持血压稳定
在理想水平。
(2)保持正常体重,注意情志调节,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十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阻塞,或(和)因
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以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
性或持续不解为主要临床特征。疼痛剧烈不解者,常伴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或
心悸、气短、喘息不得卧,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冠心病可分无症状性心肌缺
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界死等五种临床类型。易患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有:
年龄、吸烟、高血脂患者、高血压或糖尿病、遗传等。受寒、饱食、情绪过激及剧烈运动等
情况,常为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本病是严重的心脏病之一,常危及生命,但若及时诊断
治疗,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轻及减少发病,带病延年。冠心病属中医的“胸痹”、
“真心痛”等范畴。
【病因病机】
冠心病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为年老体衰,心脾肾气血阴阳不足;外因为阴寒侵
入、饮食失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最终导致心血运行受阻,胸脉痹阻而胸痛。
病理变化为阴寒侵袭,内遏胸阳,气机痹阻,心脉凝滞。年老体衰,肾气已虚,不能鼓
舞心阳,滋养心脉,或劳倦思虑,耗伤气血,损及心脾,均可使心气虚亏,心血瘀滞。暴饮
暴食,脾胃受损,运化不利,痰浊壅塞,心脉痹阻。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心脉
不通。总之,心脾肾亏损,气血阴阳不足,是冠心病的内在病因;阴寒、痰浊、气滞、瘀血
等病邪痹阻心脉,胸阳失展,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是冠心病的外在表现。所以,冠心病是
本虚标实的病证。
【辨证论治】
1.寒凝心脉
证候心胸疼痛,痛彻背部,受寒后可诱发,可伴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舌黯,
苔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通阳,活血宣痹。
方药瓜要革白汤(瓜篓皮、短白、白酒)合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失笑散(蒲
黄、五灵脂)。
中成药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
2.气滞血瘀
证候心胸窒闷而痛,神情抑郁或郁怒。偏气滞者,胸胁窜痛,牵引肩背;偏血瘀者,
心胸刺痛,夜晚为甚,心悸不宁。舌黯,见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解郁,活血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生地、当归、赤芍、川茸、桃仁、红花、柴胡、枳壳、枯梗、川牛
膝、甘草)。
中成药丹参片、麝香保心丸、逍遥丸等。
3.痰浊壅塞
证候胸闷疼痛,乏力气短,形体肥胖,肢倦身重,嗜睡欲寐。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化痰泄浊,宣痹通阳。
方药瓜萎筵白半夏汤(全瓜萎、筵白、半夏)。
中成药苏合香丸、麝香保心丸。
4.气阴两虚
证候胸闷隐痛,心悸气短,或伴头晕乏力,盗汗或自汗,口干咽燥。舌红,或边有齿
痕,苔薄或少,脉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滋阴,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合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生地黄、桂枝、阿
胶、麦门冬、麻仁、生姜、大红枣)。
中成药生脉口服液(注射液)、天王补心丸、麝香保心丸。
5.心肾阳虚
证候胸闷气短,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酸脚软,面浮足肿,重则胸痛彻背,动则
喘促,心悸汗出。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温补心肾,活血通脉。
方药参附汤(人参、附片)合丹参饮(甘草、丹参、檀香、砂仁)。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麝香保心丸。
【饮食宜忌】
节制饮食,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减少食盐,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醉含量高的食物,宜多
食动、植物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浓茶、咖啡、辛辣、煎炸、烟
熏之品和肥甘油腻厚味。
【预防与护理】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起病急,尤其后者,危险性大,救治不当,常危及生
命。急性发病时,应停止活动,及时服用急救药,并立即就医。
(2)避免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各种诱因,如受寒、过劳、情绪过激、暴饮暴食等。
(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4)消除精神上的过度紧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坚持适当的运动,劳逸
结合。
(十二)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感染造成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有局灶性或弥漫性。临床表现常
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变异很大,可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猝死。约半数于发病前
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
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气急、浮肿,甚至阿-斯综合征。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
行的心动过数,心律失常,或有心力衰竭体征,重症可出现心源性休克。本病以青少年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发病3个月以内为急性期,3个月至1年为恢复期,
1年以上为慢性期。心肌炎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大多可痊愈,但有心律失常尤其是期前收缩
常持续较长时间。部分患者经过数周至数月后病情趋于稳定,但可能留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
大、心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等,经久不愈,形成慢性心肌炎,心肌
炎属中医的“时行感冒”、“心悸”、“胸痹”、“怔忡”、“惊悸”等范畴。
【病因病机】
心肌炎的病因虽有外邪入侵,饮食不洁,疲劳过度,情志不遂等,但主要为外感邪毒,
内舍心包所致。
病理变化为急性期风热毒邪,袭于肺卫,正邪交争,正虚邪进,内舍心包,侵入心脉,
致心血瘀滞;或风寒毒邪,凝滞心脉,阻痹心血运行;邪伤心阳,阳虚水泛,水气凌心;或
因痰瘀交结为患,阻滞心脉。慢性期邪稽日久,其势已缓,可致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心阳
不振,脉失鼓动:心虚胆怯,心神不宁;心血瘀阻,心脉不通等症。
【辨证论治】
1.风热犯表
证候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或伴咳嗽,心悸气促,胸闷胸痛。
舌红,苔薄,脉结代或促。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荆芥、牛秀子、竹叶、桔梗、芦根、豆豉、甘草)。
中成药银翘片、清热灵冲剂、宁心宝胶囊。
2.风寒束表
证候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骨节酸楚,胸闷或痛,心悸气短。舌
淡,苔薄白,脉浮紧,或结代。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川茸、
甘草)合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片、细辛)。
中成药午时茶冲剂、荆防败毒丸、宁心宝胶囊。
以上二型,见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发作期。
3.心虚胆怯
证候心悸不安,因惊恐而发,气短自汗,乏力神倦,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虚
弦或动数。
治法镇惊定志,宁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
中成药珍合灵片、宁心宝。
4.心脾两虚
证候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身倦乏力,失眠健忘,纳少便烂,面色少华。舌淡红,苔
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方药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合归脾汤(黄黄、人参、白术、茯神、酸
枣仁、龙眼肉、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红枣)。
中成药生脉饮(胶囊)、参麦注射液、归脾丸。
5.水气凌心
证候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四肢不温,口唇青紫,腹胀肢肿,小便短少。舌苔白
腻,脉沉细或弦滑,结代。
治法益气养心,温阳利水。
方药参附汤(人参、附片)合苓桂术甘汤(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
6.心血瘀阻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刺痛憋闷,或见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点瘀
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制香附、延胡索、当归、川苜、生地、
青皮)。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宁心宝。
7.心阳不振
证候胸闷心悸,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肢冷畏寒。舌淡胖,苔白,脉虚弱或沉细。
治法温振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生姜、大红枣)
合桂甘龙牡汤(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中成药刺五加注射液、宁心宝。
以上五型,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
【饮食宜忌】
本病急性期宜食富含维生素C的绿叶蔬菜、新鲜水果,忌食辛辣香燥的食品。可选用冬
虫夏草、人参、西洋参煲汤或炖蒸服用。
【预防与护理】
(1)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发作期应积极就医,并卧床休息,6个月内尽量减少活动,以利
于病情好转痊愈。
(2)预防感冒。病毒性感冒或腹泻,应及时治疗。
(3)劳逸适度,慎防情绪刺激。
三、消化系统疾病
(十三)胃炎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常伴上皮损伤利细胞再生。临床按发病缓急和病
程长短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者在病因发病学、临床表现和疾病转归等方面均无必然
的因果关系。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短暂的自限性胃粘膜乃至胃壁的急性炎症。其发病
急,病程短,主要病损为糜烂和出血。临床表现特点为急起的剧烈胃脱疼痛或不适,伴暧气、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合并肠炎腹泻,甚者可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发热、脱水、电解质紊
乱,酸中毒,甚至休克。
本病在中医学中类似“胃脱痛”、“呕吐”、“吐酸”等病证。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风、寒、暑、湿外邪侵袭,犯于胃腑,气机郁滞,胃失和降,致成本病。但感邪与季节
有关,春冬易感风寒,夏秋易感暑湿秽浊。
2.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寒滞于中;恣食酒热辛辣,热结胃腑;嗜食肥甘厚味,或暴饮暴食,食积胃
腑;进食馒腐食物,或误吞毒物,或过服寒凉药物,均能损伤胃肠,发为本病。
3.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均能使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郁滞,甚则气郁化火上逆,发为本病。
本病的病位在胃,多涉及肝脾两脏。病机关键是脾胃气机失司,胃失和降。病性多属邪
实之证。凡寒湿生冷损伤中焦,阳失展运,发为寒证;湿热食滞内阻,蕴蒸于中,发为热证;
肝郁气滞,则胃失和降,甚则气病及血,气滞血瘀。
【辨证论治】
1.寒邪犯胃
证候胃腕疼痛,感寒暴作,痛而拘急,喜温畏寒,得热则减,口不渴,或泛吐清水,
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温胃,和胃降逆。
方药良附丸(高良姜、香附)合小建中汤(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中成药良附丸、小建中合剂。
2.暑湿伤胃
证候胃院闷痛,胸腹痞满,恶心呕吐,发热恶风,口粘纳呆,头身困重,口干不多饮,
小便短黄,大便粘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化湿,和胃醒脾。
方药蕾朴夏苓汤(蕾香、半夏、赤苓、杏仁、孩仁、白蔻、猪苓、淡豆豉、泽泻、厚
朴)。
中成药蕾香正气丸(散、水)。
3.食滞胃脱
证候病起于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后,胃脱胀满,疼痛拒按,暧腐吞酸,甚则呕吐,舌
质红,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山查、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服子)。
中成药保和丸。
4.肝气犯胃
证候院痛连胁,痛位不定,多因情绪不畅诱发,暧气频作,食少纳呆,泛吐酸水,肠
鸣腹痛,或伴腹泻,舌质红,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茸、炙甘草)«
中成药柴胡疏肝丸。
【饮食宜忌】
本病患者宜给予清淡饮食;伴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或给流汁,渐至半流汁、正常
饮食。
【预防与•护理】
应积极防治原发病;防止急性应激发生;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用;注意饮食卫生,
忌不洁食物和暴饮暴食;保持心情舒畅,忌怒时进食;避免感受外邪,尤其夏秋季节,切勿
因热贪凉。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饮食,消化道出血者应暂禁食;吐泻剧烈者,注意纠正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观察脱腹疼痛、呕吐、排便等情况,及时给予相应护理;受凉所致
者,应注意腹部保暖。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以胃黏膜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其临床表现为胃腕疼痛、胀满、
暧气、反酸、恶心和呕吐等,后期可出现全身乏力、消瘦、恶性贫血等症状。
本病常见、多发,居各种胃病之首,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临床常分为浅表
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以前两者最常见。本病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但多发于15~
60岁,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60岁人群可达60%。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男多于女。
本病在中医学中类似“胃脱痛”、“痞满”、“呃逆”、“胃痞”等病证。
【病因病机】
1.脾胃素虚
本病患者多有禀赋不足,脾胃素虚。这是发生本病的内在基础,再加之忧思伤脾,久病
体弱,或饮食不当,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而致本病。
2.饮食不当
脾胃素虚之体,若再经常不规律进餐、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或酗酒等,都能导致胃失和
降,脾失健运而致本病。
3.情志所伤
精神紧张,恼怒忧虑等情志改变,皆可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脾胃,胃失和降
而致本病。
4.湿热蕴结
脾胃素虚,加之饮食不节,偏食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停聚,久而化热,湿
热蕴结而致本病。
本病的主要病位在胃,但多涉及肝、脾两脏。上述各病因所致的脾胃虚弱,气机不畅,
胃失和降是其基础病机。脾胃虚弱主要是脾胃气虚,亦可发展成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若肝
胃同病,则成肝胃不和。如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日久化热,则成湿热中阻。胃病反复发作,
气机不利,气病及血,损伤胃络,瘀血阻滞,终成血瘀胃络之证。
【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
证候胃院隐疼,饱胀,食后加重,恶心呕吐,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大便湛薄,舌淡
苔白,脉沉弱。
治法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党参、白术、木香、砂仁、茯苓、甘草)。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人参健脾丸。
2.脾胃虚寒
证候胃脱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重,四肢不温,呕吐清水,大便油薄,舌淡苔白,
脉虚弱或沉迟。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茯建中汤(黄葭、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合理中丸(党参、
干姜、白术、炙甘草)。
中成药小建中合剂、理中丸。
3.肝胃不和
证候胃脱胀痛,以胀满为主,食后加重,疼痛走窜不定,伴泛酸、暧气,两胁肋胀痛,
食欲不振,烦躁易怒,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川苛、香附、陈皮、炙甘草)。
中成药柴胡疏肝丸、逍遥丸。
4.脾胃湿热
证候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产品收购合同
- 智能家居服务设备供应合同
- 网络内容制作与推广服务合同
- 消防器材合同范本(2025年)
- 名画购买合同范本(2025年)
- 物业商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2025年)
- 2025鞋子采购合同
- 房产担保抵押合同范本(2025年)
- 无抵押的贷款合同范本2025年
- 装修泥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2025年)
- 塑料污染与环境保护
- 2024年锅炉运行值班员(中级)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英语试题(解析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培训课件
- 苏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模拟试卷 3套(含答案)
- 《项目管理》完整课件
- IB课程-PYP小学项目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上市央国企数智化进程中人才就业趋势
- 2024-2030年中国苯胺行业现状动态与需求前景展望报告
- 英雄之旅思维模型
- 钉钉数字化管理师中级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